开 创 文 学 新 风 尚 ,引 领 写 作 新 潮 流

会员管理
 带雨的云 558
 王风 372
 作协推荐 307
 运河散人 263
 零度 261
 古月重升 210
 郑永涛 173
 张天珍 169
 轻舞飞扬 154
 孙新坤 154
  •  第二种忠诚(中篇小说...
  •  第十二章 山神土地...
  •  第十一章 除魔告城隍
  •  第十章 都城隍判官互...
  •  第九章 化梦点才子...
  •  第八章 化梦点才子(...
  •  第七章 遇仇人禅定...
  •  第六章 与地藏菩萨对...
  •  第五章 悟德收妖僧
  •  第四章 乱法坛悟德羞...
  •  楼梯寄情
  •  她说什么了
  •  吴稚晖何许人也
  •  《爱,能勿劳乎?忠,...
  •  枫叶的招摇
  •  自在杨花
  •  “地坛”的魅力
  •  田间小路
  •  人散茶已凉
  •  发自病榻的心语
  •  浅伤
  •  溱沁
  •  孤煞
  •  梦魇
  •  奈何
  •  道
  •  淡然
  •  天道
  •  超脱
  •  英雄决
  • 新人潜规则之五:不管对错,一定要站到主流阵营的一边
  • 作者: 张振刚 日期:2010/8/25 13:35:07 阅读:421 次 [大 中 小]
  • 新人潜规则之五:不管对错,一定要站到主流阵营的一边

     

    在单位里遇到对立的双方,先想谁对谁错,便无异于小孩看电影时总要问谁是好人坏人。

    你在这种时候需要做的,就只是看谁是主流,而不是张扬你的所谓正义胸怀。

     

     

    华为的创始人任正非曾在回忆中说:文革让他在政治上成熟起来。

    事实上,父母的遭遇,对任正非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当他看着忠实于事业和党的父母,仅仅因为家庭出身,便始终不能为社会主流所接受,即使比别人多做几倍的工作也无济于事,当风暴来临也是第一个受难者的时候,他明白了一个道理:一定要为社会主流所认可,否则注定一事无成。

    1976年之前,无论任正非工作多么努力,多么出色,荣誉都与他无缘;而1976年后他的际遇却一下从地下到天上,为什么?仅仅是主流向变了。

    主流的力量就是这样的强大,几乎没有个人可以抗拒得了。善良的人们往往会说“历史最终会是公正的”,但不要忘记,“所有的历史都是当代史”,历史对某人某事的评价,永远折射着当代的主流意见。更何况,能被历史所记载所书写的人物与事迹,毕竟只占少数。  

    人在职场,乃至于人在社会,同样需要记住,无论你如何定位自已,也无论你设定了怎样的目标,只要你希望有所成就,就一定要为主流所认同和接受。  

    对此有人可能会说,我当然在多数时候也认同主流的东西往往是对的,但要是它确实不对呢?难道我也要违反良知,去认同它们吗?

    这问题提的好像很深刻,其实也不妨认为很幼稚。

    首先,什么是对?有绝对的标准吗?

    好人不好做,因为你往往不知道好的标准是什么。

    尤其在一个单位内部,多种势力间的利益纠葛往往复杂透顶,莫可名状,哪是用简单的对错所能描述的。站在他们各自立场上讲,他们便都是对的;换到另一帮人的立场来看,便又都成错的了。

    所以,一个新人在单位里遇到对立的双方,若先去想谁对谁错,便无异于小孩看电影时总要问谁是好人坏人。

    你在这种时候需要做的,就只是看谁是主流,而不是张扬你的正义胸怀。

    即便存在有关的标准,能很容易看清楚谁的主张是对的,那你也很难保证,自己做出什么选择绝对正确。不相信吗?

    看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群小朋友在铁轨上玩,而那个地方有两条铁轨,一条还在使用,一条已经停用。只有一个小朋友选择了停用的铁轨,其他小朋友全部蹲在使用的铁轨上玩。

    很不巧,火车来了。

    而当时你正站在铁轨的切换器,并且来不及通知那群小朋友们撤离了,那么,你此时会用切换器把火车转向哪条铁轨呢? 

    你会让火车驶向孩子最多的那条铁轨吗?

    尽管从规则上讲,你这样做是对的。但我想,你不会,原因不言自明。

    你只有选择把火车引向停用的铁轨,因为这样可以拯救大多数的小朋友。 

    但问题出现了,你选择了多一些小孩,就意味着必然牺牲那名在停用铁轨上玩的小孩。但那个孩子却是正确的,你明白吗?

    你怎么能让一个做出了正确选择的人,去为了大多数人的无知而牺牲呢?

    遗憾的是,在现实中,你只能这样。

    尽管,那些犯了错误的孩子,会在事后不停的忏悔,每年到那个孩子的墓地前献上鲜花。但这应该是那个孩子所希望的结果吗?

    在我国的一次次政治运动中,几乎可以说,全国人民都在着莫大的错误。难道他们全都不辨黑白吗?

    他们中一定有为数不少的人,完全明白事情的真正是非。但他们别无选择,惟有同主流保持一致。

    “身安而国家可保,特厚于己。”这是范仲淹晚年时对友人说的话。这话的意思是,与国同,就不要尚名节,因个人意气误了国家大事。

    他是在回顾了自己以前的作为之后,才终于得出了这个看似圆滑的结论。

    是的,自己都不能保全的人,还怎么谈得到为国家出力!

     

    案例11:该不该放她一马?

    小杨来到一个新部门后,遇到了这么件事。一个女员工失踪了一段时间后,突然又回来了。部门要对其处分,开大会要大家表态。

    结果女员工哭得梨花带雨,找了很多借口解释说,是由于什么什么原因才没有与单位联系的(其实是偷空干私活去了)。部门里便分成了两派意见,一派主张处罚,一派主张算了。

    小杨听到后来,不免动了些恻隐之心,加上觉得既然也有人主张免予处罚,就说明问题的性质不算严重,自己何不站在做好人的一边?

    于是在主管征求到他的意见时,便说,这女同事也没给单位带来损失,何况有些事可以算是她的个人隐私,那就不处罚了吧。

    结果,小杨给领导留下了这样一个印象:年轻人怎么一点是非观念都没有?老成世故。

     

    评析:

    这件事的基本事实很清楚,就是女员工违反了单位考勤制度。

    至于她为何没有请假的细节等问题,只能作为是否从轻发落的参考,而绝不是要不要处罚的依据。不管什么理由,外出多日不请假,都是付出代价的,否则还怎么给其他规规矩矩上班的人一个交代?

      小杨说女员工没有给单位带来损失,实际恰恰相反,且不说她是否另有动用公司资源的嫌疑,最起码,她也是在单位还支付其工资的前提下去干私活的,当然是给单位带来损失。领导说小杨是非不分,也是指的这点。

    其实上面两点还都不是最主要的,问题的更关键之处在于,部门领导首先就已经说明了基本事实,这也就意味着,头儿已经给事件定性了!

    这就是主流,明白吗?证据确凿,领导又已有了倾向,你还多余废什么话?

    新人除了爱滥施好心肠之外,另外易犯的一个毛病是,不甘心平庸的随大流,而喜欢别开生面,提出点自己的个性想法。在很多公司的会议上,常能看到这样的画面:老板定出了调子之后,与会者毫无异议,只是一片附和声。而这种时候,一个新人便很可能会开动脑筋,提出自己不同凡响的意见。这个傻瓜其实不明白,难道只有你最聪明吗?

    小杨遇到的情况也很相似,眼前的会议倾向尽管不是一面倒,但领导的意图应该还是清楚的。至于部门中出现了两派截然不同的意见,只能说明该女员工背景复杂,即便到了此种境地,仍有人替她出头讲话。

    此时,你小杨作为一个新人,有必要去趟这浑水吗?

     

    案例12:怪才的悲惨命运

    小王初入职场时,便以其博学、敏捷和异于同事的奇思妙论闻名公司上下,企业内刊在介绍新人时,还赠送了“怪才”之名给他。

    起先他很高兴,新进同事只有他这么有名气,只有他每说一句话都被人追捧,他的才华如此出众又如此被大伙所重视,所以他越发竭力创造惊人之言,做惊人之事。

    但几年后,一起进企业的同事,甚至不少后进的同事都升上去了,他却还在原地打转。他不服气,自己明明什么都做得不错,哪方面条件都不必上去的同事差,凭什么?  

    其实道理很简单,他所在的企业,是一个风气比较保守,做事讲究按部就班的公司。小王已经被企业的主流舆论定位为“怪才”,而他的这种才能在老板和大众眼里却只能搞笑,没有实际价值,有时甚至还有点违反企业文化要求。如此一来,他就已是企业的异类无疑。

    公司不需要游侠异人,公司要的是遵循规章制度和潜规则的好员工。当老板考虑提拨员工时,这一类才是根本不被考虑的。在人力资源部的考评中,小王永远也不会得到“优秀”的评价,虽然“优秀”二字也只是个表面好看而已。但如果小王这类人都上位了,那不代表着公司信奉的文化和游戏规则都变了吗?老板还如何可以管得住一大帮其他人?如果小王这类人都算“优秀”,那岂不说明今后公司里越怪越好,天下大乱才算大治吗?所以就算小王的工作业绩和能力比现在更强一些,在这个企业中,他多半也只有等着慢慢变老。  

    更糟糕的是,小王在企业中已经变成异类的代名词,许多不合公司文化的话经反复流传之后,都会被说成是他的最新创造,就象韩乔生那样,一旦群众认定你是个嘴比脑子快的体育主持人,那么该类型的话就一定是你说的。

    事到如今,小王悔之晚矣。如果他早几年进的是一家讲求创意、氛围轻松甚至搞怪的企业,说不定现在他都做到总监了。而现在,连才进公司三天没见过面的新员工,在知道总裁大名之余都知道他的大名。不少人还故意经常逗他发表搞怪言论,试图从他嘴里听到大伙平时只敢想不敢说的经典语录,发泄一下隐藏在心里的不满、郁闷。

     

    评析:

    就象早些年一提国民党,后面加个“反动派”一样,这样的主流舆论定位是任何人都抗拒不了的。  

    人都有自己的个性,而且都希望自己与众不同,但职场不是让你来酷的。

    许多人也许倾向于认为,一个人要显山显水出人头地,与众不同非常重要,创新是与众不同的最好途径。但需要强调的是,首先你得为主流所认可并接纳,否则,创新在职场上,在人际关系上是没有多大用处的。

    说得难听一点,这个世界,谁真的能比谁聪明多少吗?那些貌似不如你才思敏捷的人,其实不过是把脑子用在别处了而已。

    所谓的创新和显示自己,其实很象这样一些人的这种作派:刚进新单位,看见别人用电脑,便跑过去指指点点,什么版本太旧了,我帮你升级之类;看见别人在讲什么计划,便觉得别人不懂最新理论,也要跑过去插嘴,把自己从书本上得来那一点词藻搬弄一番。这些做法也许出于好意,也许出于希望得到重视,但无论如何,一定要先看别人习不习惯,接不接受。  

    这里所说的,其实就是传说中的站队问题。不一定非要冲哪个人而站到哪一边,但一定要冲着一种主流文化来确定自己的定位。

     

    比站好队更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的靠山。

    这话说出来似乎令人不齿,有人甚至可能会斥之为腐朽荒唐的观念。瞧我们职场上都是多文明的人,放眼望去,哪有什么帮派山头地盘之类的东西!

    就信了这话吧,否则多影响你的美好心情。

    但恐怕直到你莫名其妙倒了霉,甚至丢了工作的那一天,你可能都不知道自己是在什么地方犯了忌。

    即便在西方国家,凡能当选最高行政官者,几乎都会有政党背景。没有政党后援,个人再大的能力,再高尚的人格,面对复杂的政治竞争也会一败涂地。

    然而是不是加入党派越多,从政胜算越大呢?

    当然不是。再高明的杂技演员,也不能同时两根钢丝。政治人物同样有一个选择自己那根钢丝的问题。政坛上,一个在两个对立党派之间换来换去的人,政治寿命最短。  

    职场中当然也有政治,一样会有派别。不过在很多时候呈现出来的情况往往是,没有明显的派别,甚至没有明显的小圈子,有的只是一种感觉,一种氛围,甚至只是传闻。

    从小到大,我们所受的教育的都告诉我们要做一个诚实的人,正直的人,勤劳的人,与人为善的人,服从组织安排的人,善于与人合作的人。而且平心而论,世上又有几个人愿意或者喜欢不停地搞斗争呢?

    但有人的地方就有是非,有利益的地方就有政治,这是一个基本事实。  

    因此,身在职场,除了搞明白你的工作职责和内容,还必须搞明白企业里有几棵大树。常言道大树底下好乘凉,但你却不可能同时在几棵大树底下乘凉,因为几乎可以肯定的说,他们之间会有利益冲突或关系不和。  

    而你则一定遭遇到这种情况: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主管同时吩咐你做不同的事情,或者,两个或两个以上主管同时吩咐你做一件事,但他们要求你遵循的方案或程序迥然不同。   

    这种时候,你该首先听从哪个主管的指令呢?

    通常的答案会是,首先选择职位更高的,其次选择直接主管。可是你忘了,当你撇开主管而直接为更高领导者做事的话,你的主管会怎么想?你往后还怎么面对他这个“现”。

    若你做出的相反的选择,你又该明白,让一个更高级别的人对你产生了不听话的印象,今后你还打算往上混吗?

    故此,你必须选择,投向谁,放弃。此时你最悲惨的结果是,放弃了一方,却没能在另一方那里赢得足够的评分。

    若不是这样,那很好,希望你今后好运。

     

    有了一棵好的“大树”,当然可以让人成长得更快,具体说来就是:

    第一能免于沦为牺牲品。大凡权力斗争,第一个倒霉的就是没背景的。并不是他得罪了谁,而是这样的人符合替罪羊的首要条件。牺牲他一个,紧张局势会有所缓和,且不会给双方带来任何后患。

    有人可能会说:“我一个小人物,搞不清谁是老大也无所谓吧,反正斗争一时半会也斗争不到我头上。”

    但千万不要自得,没斗争到你头上,那是你级别不够,大哥们分地盘几时会问一个小弟的意见?而一旦需要牺牲你时,你扪心自问,又能有多大的挣扎力度?

      第二是跟随“大树”共同前进。不要相信世面上那些名人自传,象什么前台接待做到总监呀,勤杂工做到总经理呀,技术员做到老总呀,等等。我们当然并不否认这些人的能力或许很强,业务也很出色,但他们真的都是靠个人奋斗吗?实际情况,多半必然是:既想进步,又有人带,这才更真实。

    第三就是少走弯路。现实中有许多招牌便能获取捷径的例子,譬如名校毕业生在求职时就有先天的优势,对此不少非名校毕业生不服气,认为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并不比名校生差,而且的确有不少非名校生通过种种努力,在人生的发展上优于名校生。但在社会普遍观念中,名校的地位就是不可动摇,谁都得承认,社会的这种所谓偏见自有其合理之处。

    同样,反正是提拔一个人,干嘛不提那个有人推荐的?这样的人尽管有其很明确的后台,但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就会让人放心,“反正他乱不到哪儿去,有事找他背后那个人算账去”,结果你反而成了令上司放心的人。

    至于在跟靠山的结盟方面,倒不见得一定要沾亲带故,那样在一定程度上反倒会有另外的麻烦。而稍有阅历的人都知道,不同的人在社会上混到最后,发挥主要作用的往往还是其个人素养,而不是那些家世背景方面的东西。谁不愿成为慧眼识才的伯乐呢?

    所以要相信,只要你有足够的能力,就一定会有人赏识你,并成为你的引路人。当然前提是:你要成为我的人。

    有句话说,人要有份量感,也要有分寸感。份量会让人感到你有力量,分寸感则使人觉得你有运用力量的艺术。在寻找靠山方面,这两样东西也都是必要的。

     

    案例13:靠山不是这么个

    小庄来到单位后不久,了解到有位副总是自己的校友,而且还是同乡。

    他不禁有些庆幸,后来便找机会跟这位副总聊了几句。副总的反应尽管不是太热烈,但也很亲切的问了他一些母校及老家的情况。

    平日各自都忙工作,倒也没有太多的机会接触。不过小庄副总的这层关系却已无人不知,有时竟有人会找他商量,能否走一下那位副总的私人路线办点事。小庄当然很无奈的拒绝了,但心里还是有意无意的感到,自己跟副总确是比别人更近些,一直没麻烦他只是因为时机还没到而已。

    后来的一次工作检查中,小庄出了点问题,主持这次检查的就是那位副总。但让小庄想不到的是,公司竟对他进行了完全公事公办的处分。

    沮丧之余,小庄似乎也从别人的神色里看出了另一种幸灾乐祸似的表情。他真有双重悲凉之感。而且,尤其让他想不通的是,这位校友老乡对自己怎么会半点情面都不留呢?

     

    评析:

    急于寻找靠山,同急于表现一样,都属于职场中极为幼稚的行为。而自以为找到了靠山之后,还要有意无意的让别人知道,就更是蠢得不可救药。                     

    试想,当你向周围同事传递出一个信号:“我是某副总的人。”各类角色会有怎样的反应?

    一般同事会想:想不到他还有这手啊,以后可得注意跟他保持一定距离,别让他没事跟上面汇报点什么。

    别有用心的同事则会想:哎,以后可以利用他这层关系办点事啊。

    主管想的却是:哼,年纪轻轻的就学这一套,这分明是给我出难题嘛,让我处处都要想到副总的面子是不是?好,你敢跟我叫板,那就看我能不能让你哑巴吃黄连。

    很可能连老板都知道了,于是便想道:嗯,可不能在公司里形成这样一种拉帮结派的风气,找机会我把他调开算了。

    最后是那个莫名其妙成了你“靠山”的副总,他多半会有种做了冤大头的感觉。心下不禁要忿忿然的想:好啊,这么以来,从此我是不是只能给这小子尽义务了?跟他走得近一点的影响自不必说,就是批评他几句,恐怕都会让人觉得,是在通过貌似严格的要求而刻意的培养他。那好吧,为了证明我跟他没瓜葛,看我他回恨的。

    结果天遂人愿,还真让小庄撞到副总的枪口上了。啊,小朋友,对不起了,这样对咱们俩人都好。

    由此可见,跟有关领导的关系固然有搞好的必要,但前提是你要有自己的特色,活干得漂亮,让谁跟你联系到一起都不会觉得丢脸。这一点颇值得许多人引以为戒,因为现在具备“找靠山”意识的新人正越来越多,但若将过多精力投放在这方面,而本职工作却干得稀松平常,则明显也会得不偿失。

    职场的本质是个利益共同体,即便你跟领导再铁,他会为了你一个人而犯众怒吗?何况领导也不是只有他一个,你都成这位副总的人了,那别的人还怎么领导你?

    做人做事的功夫不到位,为人处事的时候就会串味。

    犯这种错误的人,实际是没有认识到,真正的靠山关系,实际要建立在相互支撑的内在联络之间。否则,你倒是一厢情愿的希望别人能做自己的靠山,而人家又是何苦呢?眼前的麻烦还不够多吗?

    同样道理,即便某人是某高管的什么亲戚,让后者最担心的,其实也是这小子会不会打着自己旗号在外面坏了自己的名声。

     

  • 上一节、新人潜规则之四:可以打杂,但要看是为谁   [ 返回主目录 ]   下一节、新人潜规则之六:单位的树枝上,条条都带刺
本文共有评论 0 篇︱查看本文的评论
杂志约稿
   

人人文学

运河杂志

人民文学

新诗百年

中国网络作协

大悟山

新书推荐

中国诗人

中华女子

文学评论
友情链接:中国网络作家协会 中国艺术品交易平台
中国人人网艺术频道   人人论坛  



  • 网址:http://www.chinanwa.com 电子邮箱: 1009068986@qq.com
  • 微信:18001145010   QQ 1009068986 创作群195592079(已满) 中国网络作家联盟群136849320 ;
  • 版权所有:  『 网络作家网』 网络支持: 中网协
  • Copyright ◎ 2003-2020 www.chinanw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297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