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巡抚陈文恭有副对联对长沙贡院作了生动的描绘:矮屋静无哗,听食叶蚕声,敢忘当年辛苦;文星光有耀,看凌云骥足,相期他日勋名。低矮的考屋里,在试卷上写字的声音就像食桑叶的蚕声,主文运的星宿激励着士子的志气更加高昂,想到指日可待的功名,早把当年的辛苦忘得一干二净了。 会试在乡试后的第二年三月举行,也叫春闱。会试考场设在北京顺天府贡院,共试三场,每场三天,连考九天。考中者称贡士,第一名为会元,成贡士后可参加殿试,通过殿试(也称廷试)分出等次。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名次也由皇帝裁定。 殿试结果,分为三等,称为“三甲”。一甲三人,赐“进士及第”称号,第一名状元(古代科场的最高荣誉是“独占三元”,即一个人得了三个第一名:乡试第一解元,会试第一会元,殿试第一状元),第二名榜眼,第三名探花。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称号;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称号。一、二、三甲统称进士。进士不是官职,而是一种资格,意指可进授官爵之士。学子考中进士被视为一生中最大的喜事之一。 古谚云:“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金榜题名即指中进士。中了“进士”,一般都可做官。但是官大官小,是留在京城还是发往外地,则取决于殿试的成绩。殿试的地点最初在太和殿,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以后都在保和殿。 清朝初年,皇帝不仅亲自拟定试题,还亲自评判所有的殿试考卷,康熙以后,才改由阅卷大臣批阅,只有前十名的试卷进呈皇帝御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