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 创 文 学 新 风 尚 ,引 领 写 作 新 潮 流

会员管理
 带雨的云 558
 王风 372
 作协推荐 307
 运河散人 263
 零度 261
 古月重升 210
 郑永涛 173
 张天珍 169
 轻舞飞扬 154
 孙新坤 154
  •  第二种忠诚(中篇小说...
  •  第十二章 山神土地...
  •  第十一章 除魔告城隍
  •  第十章 都城隍判官互...
  •  第九章 化梦点才子...
  •  第八章 化梦点才子(...
  •  第七章 遇仇人禅定...
  •  第六章 与地藏菩萨对...
  •  第五章 悟德收妖僧
  •  第四章 乱法坛悟德羞...
  •  楼梯寄情
  •  她说什么了
  •  吴稚晖何许人也
  •  《爱,能勿劳乎?忠,...
  •  枫叶的招摇
  •  自在杨花
  •  “地坛”的魅力
  •  田间小路
  •  人散茶已凉
  •  发自病榻的心语
  •  浅伤
  •  溱沁
  •  孤煞
  •  梦魇
  •  奈何
  •  道
  •  淡然
  •  天道
  •  超脱
  •  英雄决
  • 第七章 荡与东风春不管
  • 作者: 张金良 日期:2012/6/23 21:41:35 阅读:407 次 [大 中 小]
  • 尚官道和尚官井据传是明朝的一个姓尚的官员领头建造,原为迎接一皇宫官员的到来,自村西头至村的正中央石碾街,平平整整地修出一条宽阔的官道道路的中央全部用三尺宽丈长尺厚的大青石铺就,青石的两边用红石拼铺出各色图案因大坡地一带饮用水稀缺,于是那姓尚的官员便拔专款为百姓挖掘出一口深井后来接任的姓夏的官员仿照前任,修了石碾街到村东的官道,同样在村的东南方向也掘了一口深井,当地的百姓为纪念他们便将两条大道称为尚官道和夏官道,两口井分别称为尚官井和夏官井。

    炳中拿在手里的檀木拐棍一会儿拄着,一会儿又抄在手里,悠悠地踱着方步,左顾右盼地一路向西那条黄土夹杂着石子的土路只有一架马车的宽度,经雨水的冲刷后变得沟沟坎坎,一路向西均是慢慢的缓坡到西山根下,沿着连在一起的石板路,沿山而上转过两道弯便是静峦寺了。

    路上来来回回的行人,扛着耧的、牵着马的、赶着驴的;扛着籽种掂着锄的,身背孩子手扬鞭的一片繁忙景象。风风火火的庄稼主儿,看到炳中有的点头哈腰地打着招呼,有的却低着头匆匆而过。对那些打着招呼的,他从鼻孔中哼两声就算是回应,点点头或扬一扬手中的拐棍,是作答那些心目中平时看上眼的主儿。

    当红彤彤的太阳变为一片耀眼的白光时,炳中已沿着那被踩踏得平镜一般的山道来到了静峦寺跟前。

    处于层林和峻岭之间的静峦寺始建于明代,据说是为迎接皇妃省亲而专门修建的,或许从那时开始,这静峦寺便只有比丘尼居住。寺院坐北向南,沿一溜光滑的青石台阶向上右拐便到了山门。山门外一大块平整开阔的大场,能盛得下二十多辆四驾的马车,大场最开始应为一陡峭的山坡,人站在场的边缘向下看,那垒起的石墙便有四五丈高,再往下便是幽深的山沟,沟崖上长着一片枝繁叶茂的酸枣和葛条。站在崖边上,抽烟的人如果从掏出火镰开始,向崖下沟里抛下一块石头,等点上烟袋后才能听到石头落底传来的巨响。山门的东西两边各有一棵银杏树,灰褪色的树皮崩满了横横竖竖的裂口,硕壮的树干两人合围般粗细,主干之上的横干向四周开放生长,以至于东西两棵的树冠紧密地交织在一起两棵树一雄一雌,每到秋末,一棵树上挂满金黄金黄的银杏果,另一棵树则是闪亮的一片秋黄。

    王炳中双手合十,踏着银杏树撒下的一地斑驳进了山门,先在天王殿拜了几拜,在弥勒佛前的红木箱中丢进一块银元,从后门出来沿缓缓而上的斜坡来到大雄宝殿,恭恭敬敬地跪拜了“与愿印”的佛陀:佛祖满目慈祥地站立着,右手微微弯曲地上举,那是给跪在她面前的人以安慰和庇祐;左手缓缓地下垂,手掌向外,仿佛要给予那些善良虔诚的信徒一圆满的祈愿。

    静峦寺随坡就势而建,一直向北便一点点地增高,大殿后便是说佛讲道的法堂也许是时日尚早的缘故,偌大的法堂中只有一个人坐在蒲团上闭目听讲,从后面望去,听讲的原来是一中年女人,虽看不清眉眼却也端庄秀丽,法堂的门口三四个男子一人手里抓着一大把杏边吃边悄声地说笑。

    王炳中从寺中出来 ,忽然看见一个人手拉着一个一身红衣的女子嘻嘻哈哈地向后山上走,一扭头的工夫儿便过了寺院的山墙,那女人窈窕的身姿颇象月琴,便紧追几步,仔细看了看,走路的姿态非月琴,但看那绑在发髻上的花布条和一身火红的丝绸,也非一般人家的闺女,那个相跟着一块的男人(相跟:方言,两个人或几个人一起),原来是村东的赵世喜。

                                                                                      

    大坡地村乃至周围十乡八里,数得上的大户人家有两家,除炳中家之外,便是村东头的赵家——赵世喜家了他比炳中大十多岁,近四十的年纪,论同村乡亲的辈份,炳中管他叫叔叔。

    赵世喜的父亲赵牛保,一辈子的童生,读书不少主见却不多,守着上辈的祖业衣食无忧地从福中而来,日本人来的前一年,又悠闲如故地向福中去了。世喜的爷爷赵文,曾任沙水县的盐运司经历,从七品的官职,官阶不大却是个肥得流油的差使。赵文一生育有一子一女,女儿嫁于本县白口镇一富商人家,后来那人家买卖做大后,便举家搬到了天津卫,尤其上些年纪后更很少回家。赵文本人没有读过太多的书,生了儿子赵牛保后就尤其注重儿子的学业。

    牛保自小到大倒也一副温文尔雅之风,圣贤之书爱不释手,圣人之语侃侃而谈,圣人之态亦步亦趋,一派大儒风范。怎奈命运不济,十年寒窗饱读圣贤之书,一辈子竟连个秀才也未考中,做了一辈子的童生,到最后竟有些癔癔症症的样子,媳妇是县通判知事的闺女,两家倒也门当户对,那女人虽称不上举案齐眉,倒也贤惠,相夫教子知大理小,夫妇两人相敬如宾,一辈子几乎没有红脸的时候天知道一对儿斯斯文文的夫妇却养了个斗鸡走狗、诸事敢为的儿子赵世喜来世喜的名字是赵文所起,寓意赵家世代欢喜,辈辈升腾。赵老太爷在世时,父子两人对调教世喜扎扎实实地花费了不少的心血,软硬兼施、水淹火攻地动用了十八般招法,怎奈这世喜铁石一般的心肠,砸不扁、捶不烂、煮不熟、蒸不透,刀枪不入油盐不浸如日中天一般的家业,赵老太爷父子竟找不到那根称心如意的顶门棍棒。终于,赵文夫妻二人在先后不到半月的日子里,带着满腹的放心不下驾鹤西游了。

  • 上一节、第六章 豪气不及秀气多   [ 返回主目录 ]   下一节、第八章 打不死的大骚牛
本文共有评论 0 篇︱查看本文的评论
杂志约稿
   

人人文学

运河杂志

人民文学

新诗百年

中国网络作协

大悟山

新书推荐

中国诗人

中华女子

文学评论
友情链接:中国网络作家协会 中国艺术品交易平台
中国人人网艺术频道   人人论坛  



  • 网址:http://www.chinanwa.com 电子邮箱: 1009068986@qq.com
  • 微信:18001145010   QQ 1009068986 创作群195592079(已满) 中国网络作家联盟群136849320 ;
  • 版权所有:  『 网络作家网』 网络支持: 中网协
  • Copyright ◎ 2003-2020 www.chinanw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297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