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神秘威严的宗教法器
藏传佛教在一千多年的发展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物仪及诠释,随之产生了品类繁多的法器。佛教法器是寺庙里僧人们进行法事活动和仪轨时所用的器物。藏传佛教的法器形制大多模仿印度佛教,同时也加进了具有藏族特点的内容。根据其功用大致可分为礼敬、称赞、供养、持验、护身和劝导等六大类。各种法器在形制、用途上皆不相同,有着各自的象征意义。
1、礼敬法器
礼敬法器包括袈裟、念珠和哈达等,表示对佛的礼赞。
佛教僧侣都穿袈裟,藏传佛教喇嘛僧侣所穿的袈裟与汉传佛教的袈裟不尽相同。佛教称袈裟具有五种功德:佛教徒虽曾有种种邪见,但若能真心敬重袈裟,可以达到声闻、缘觉、菩萨三乘的果位;天龙、人鬼,如能敬重袈裟,可在三乘解脱道路上不退转;若有鬼神、诸人,得袈裟及至四寸,即可有充足的饮食;若众生互相冲突,想到袈裟的神力,便可产生慈悲之心;如有袈裟一小块,恭敬尊重,就会常得胜于他人。藏传佛教喇嘛僧人穿著的袈裟有自己的德点。为长条状,裹于上身,袒露右肩,下部穿僧裙。在特定的场合有时上身加披黄色法衣,戴上系坠净水瓶袋等。脚着牛皮、毛毡或锦缎的长靴。不同教派的袈裟有所不同。活佛一般着特制的袈裟和礼服。藏传佛教的教徒们认为高僧大德穿过的袈裟具有殊胜的加持力,可以驱魔护身,若可得到哪怕是衣物的一角都将其视为至宝,虔诚供奉。
念珠由不同原料串成,有菩提子、金刚子、莲子、水晶、珍珠、珊瑚、琥珀、玛瑙、玻璃、青金、白金、象牙、海螺、檀木、人头骨等。不同的念珠用于作不同法事。如修观音菩萨时用贝壳制成的白念珠;修降服魔鬼的护法神时则用人头盖骨制成的念珠。念珠不论用何种材料制成,珠数均为108颗,代表断除108种烦恼 ,而证得108种三昧。作为修持念咒时计算数字之用,108粒当作一百计。有时人们会以挂珠 礼敬上师,或礼挂于佛像佛龛之上,表示自己虔诚的心境。
哈达,在现代已经成为佛教和世俗通用的礼器了,但其在源流上是藏传佛教特有的礼敬类法器,后来才传向民间世俗社会。它以薄绢制成长方形,有白、黄、蓝、棕诸色,以白色为主。哈达的长短不一,一般为1米多,宽约20厘米,也有长达3米以上的,长短和颜色视尊者地位而定。礼献哈达表示敬意和祝福,是很讲究献法的。对礼献者而言,敬献前的整叠方法很重要,是将平展的哈达沓叠为方形。到敬献时,手握哈达外端,向高的方向拋送,手握终端不动,使哈达在敬献者高于肩首的地方展出吉祥云,然后双手掌托礼献。在常规的寺院都有专门安排的司礼僧人,他们接过哈达后以特定的方式对哈达进行呈、置等处理。
2、称赞法器
称赞法器主要用于佛教庆典、宗教节日、活佛坐床、开光仪典等重大喜庆法事活动中,主要包括钟、鼓、铃、铙、钹、锣、海螺、骨号、铜号、银号、唢呐等。不论显宗密宗都推崇以乐事佛,通过乐声来引导教徒虔诚的信仰心。
钟用金属铸成,有大小各式。被敲响时,钟声浑厚悠长。教徒作法事时,击之以召集僧众。它寓为佛音广播之义。
法鼓的种类很多,有大鼓、腰鼓、羯鼓、铜鼓、曲柄鼓、嘎巴拉鼓等。鼓被敲响时,音声震颤沉闷,象征“成就”、“空”、“坛城”三成就模式僧侣中敏者早知。是一种境和意的暗示,是藏传佛教不可或缺的法器。曲柄鼓、嘎巴拉鼓在其中最具特色。曲柄鼓鼓锤曲如弓形,鼓面直径约1米,下有一柄,诵经时,喇嘛左手持鼓柄,右手用曲柄鼓锤敲击伴奏。嘎巴拉鼓,藏语称“扎玛如”,鼓腰箍镶宝石镂花金片,坠飘带。两面蒙皮,鼓体有木、象牙和人头骨几种。人头骨嘎巴拉鼓用两块人头顶骨弧面粘接而成,两面蒙猴皮或人皮,左右有骨坠,下坠小柄及丝条带子,直径大多在10-20厘米左右。按照藏传佛教密教经典规定。修双身法用的嘎巴拉鼓的骨身要用童男童女的头骨制成,童男要16岁的,童女要12岁的,然后蒙以猴皮,并在上面书“雅布尤姆佛”即父母佛,又称双身佛。这种鼓在法会上演奏时和金刚铃并用。
铃有碰铃、金刚铃等,合称为藏铃。其大多为铜质,造型为喇叭口,柄把呈半根金刚杵形状,内有铃舌。外部镂刻着各种图案。铃和杵合用,在藏密中有深刻的内涵。铃象征着般若智,承负它的金刚杵代表通过金刚乘而变成5种无上智能的心之5种烦恼或扰乱之感受。铃上部相当于佛身,下部相当于佛语,金刚于其心中。铃的含义是惊觉诸尊,警悟有情的意思。
骨号是藏传佛教中最著名的礼乐法器,由人的小腿胫骨做成,两头包镶松石、珊瑚、金银或铜箍镂花饰品,一端穿孔,一孔开口。其取材有种种传说,藏区的修行者普遍认为用因头胎难产的年轻妇女或未婚夭亡的十七岁少女的腿骨做原料,这种骨质音脆且能避邪。材料的获得一般要向亡者的家属申请,这是早期的做法。到后来天葬盛行,捐骨者增多,但只是捐献和取用,不与经济挂钩。骨号一般在作密法时吹奏,为僧人专用,俗人不能染指。因为骨号实际上是沟通阴界或中阴类灵魂的话语或法号,吹出特定的音符可以招来鬼类并使其显形,再吹出特定的音符时可以使其遣返。不让俗人使用是恐其不小心招来鬼类而无法遣返,以至两相尴尬,最终导致吹号人毙命。
海螺、铜银号和唢呐是藏传佛教僧侣从事佛事活动、诵经说法时吹奏的法器,又是乐器。作为法器的海螺多为白色,是法会吹奏的一种乐器。按佛经说,释迦牟尼佛说法时声音响亮如同大海螺声一样响彻四方,所以用来代表法音。铜银号与唢呐相似,用铜或银制成。唢呐形小且声音细而清脆。号有大中小三种,短者1米余,长者达5米。一般架在经堂的墙上吹奏,声音洪亮而低沉,衬托出浓郁神秘的宗教气氛。
3、供养法器
藏传佛教以净水、涂香、鲜花、烧香、饮食、灯明六物为供物。供养类法器专为供养之用,包括香炉、灯台、幢幡、华盖、璎珞、花篮以及供养器盆、盘、钵、杯、碗等等。
香炉在寺院道场内用于煨燃桑烟,一般由土石砌成。另外,还有一种是室内使用的金属材质的微型香炉,用料“桑多”,一般为针形柏叶,小撮焚烧。灯台是供于佛像前用于照明的法器。供灯代表如来无尽正觉心灯,照破诸暗。
幢有羽毛、宝石、金饰、丝绢等类,其形式如呈圆柱形,叫做胜尊幢。用来代表解脱烦恼,得到觉悟的象征。藏传佛教认为幢是戒、定、慧、解脱、大悲、缘起和脱离偏见之象征,所谓有11种烦恼只有胜尊幢才能降伏。方幡,其形状多如船用之风幡,即旗幅下垂,长短大小各式均有。华盖即白伞盖,伞在古代印度本来是贵族和皇室的象征,是贵族出行时的仪仗器具。后来被佛教采用,象征着遮蔽魔障,守护佛法。同时与幢、幡用来庄严佛堂道场。
在藏传佛教中,花也是修法时的重要供品之一,供花代表庄严佛身,具足佛陀相好。依修法之不同,则用不同种类的花。花蔓是用花做成之鬘,即以丝缀花,有长、圆两形,种类多样,作为颈上、身上的装饰。 以华鬘装饰人身上,木来是印度风俗,但依戒律,比丘不得装饰华重,仅能悬于室内,或以之供养佛。花篮是法会时盛放散花所用的供养花之器,用金丝、银丝、竹丝、木丝等做成,花样繁多。璎珞用各种宝物做成,戴在头上为因为璎,戴在身上的为珞。
4、持验法器
持验法器是指在修持作法时使用的器物。藏传佛教的持验法器包括曼荼罗、金刚杵、金刚铃、金刚镢、本巴瓶、法轮等。
曼荼罗是梵文Mandala的音,又译〝曼陀罗〞、〝慢怛罗〞、〝满拏啰〞等;曼荼罗意译〝坛〞、〝坛城〞、〝圆轮〞、〝聚集〞等;藏语dkyil-vkhor,音译〝吉廊〞,意译为〝中围〞。一般密教的曼陀坛城源于印度佛教密宗,系密宗本尊及其眷属聚集的道场。古代印度密宗修习“密法”时为防止“魔众”侵入,遂筑方圆的土坛,安请诸尊于此以祭供。曼荼罗是藏传佛教密教神圣的坛场,是密宗佛、菩萨及其眷属众神的聚合处,是教徒修法时供奉、礼拜、观想的修行法器。对于修行者来说,可以通过曼荼罗达到精神世界与佛尊的沟通。在此坛城内,佛与菩萨无处不在,他们护佑修法僧众不受外道邪魔侵害。曼荼罗用金、银、铜等金属制成,形制有圆有方,有立体式、平面雕刻或绘画等。上面的珍宝供物各式各样,极为珍贵。示意为圆轮具足、聚集坛城等,比喻大彻大悟的佛的境地,是藏密艺术中最神圣、最有代表性的艺术形式。
金刚杵,梵名叫“伐折罗”,原来是古印度的兵器,后来被藏传佛教吸收为法器。印度古代传说,有位钦酪的仙人,他死后骨头变成了金刚骨,帝释天用它制成了金刚杵作为兵器。佛教密宗用它来代表坚固锋利之智,可断烦恼、除恶魔,因此其代表佛智、空性、真如、智能等。金刚杵有独股的、三股的、五股的、九股的,一般以五股的为多见。在图案和曼荼罗上,还常可以看到两个金刚杵垂直交叉,呈十字形,称为金刚交杵,据佛经上说:“如果要使修法有成就,修法时的坛场外院四角要安立金刚杵交叉如十字形。”
金刚铃也是修法时用的法器,柄端也有佛头、观音或五股金刚杵形。这五股金刚杵形的称为五生牯铃。铃的意思是惊觉诸尊,警悟有情的意思。在和金刚杵一起使用时,就有阴阳的含义在其内,一般以金刚杵代表阳性,以金刚铃代表阴性,分别代表智能与慈悲,阴阳和合出生无上大乐,成就圆满佛果。
金刚镢原来也是兵器,后来被密教吸收为法器,有铜、银、木、象牙等各种材料制成,外形上大同小异,都是有一尖刃头,但手把上因用途不同而装饰不同。有的手柄是佛头;也有的是观音菩萨像,头戴五骼髅冠,最上端又有马头。它含有忿怒,降伏的意思。金刚镢用于修法时在坛场的四角竖立,意思是使道场范围内坚固如金刚,各种魔障不能来危害。
本巴即灌顶壶。喇嘛为弟子作秘密灌顶时所用之秘密水壶。有大小各种规格,分有嘴和无嘴两种,质地有金、银、铜等。
法轮的形制多种多样,铜质镶嵌各种宝石,用以喻称佛法。有两种含义:一是佛法能摧破众生烦恼邪恶,如转轮王转动“轮宝”摧破山狱岩石一样;二是表佛之说法,如车轮辗转不停。
5、护身法器
护身法器又称为护摩法器,专门用以避邪、护身,镇宅和增福等。种类有嘎乌和秘密符印等。嘎乌,汉语称为“佛盒”,一般是用银或铜制成的小盒,外表雕饰各种精美图案,有的还镶嵌松石、珍珠、珊瑚等宝石。里面装有活佛或上师加持过的小佛像或经卷,随身佩带,用以祈佛保佑平安吉祥。秘密符印,分方、圆、三角三式,又分护身、护家、护国、镇宅、驱邪、除灾、增福等类。
6、祈祷法器
祈祷法器,也叫劝导法器,是作祈祷之用的器物。包括嘛呢轮、转经桶、嘛呢堆、嘛呢旗等。
嘛呢轮也叫手摇嘛呢,用金、银、铜皮制成,压制着各种花纹图案,并刻有六字真言。内装有经卷。并装有可转动的轴,轴多以蚌壳做成,直到磨损坏才认为是功德圆满。它是一种借助外力的祈祷形式,必须向右旋转。藏传佛教喇嘛僧人和信徒们认为转一转嘛呢轮,就等于诵了一遍经。
在藏传佛教寺院周围都装置有一批可依次转动得经轮,即转经筒。转经筒一般用布、绸、缎、牛羊皮包裹,也有用木、铜制成的。其表记刻有“埯、嘛、呢、叭、哞、咪”六字真言,里面贮满经典。依据藏传佛教的教律,凡转动经筒一回,等于诵读了一遍内藏经文。于是想早日超度、功德圆满的虔诚教徒们不论烈日当空,还是风雪弥漫,都一丝不苟地转动经筒,虔诚地祈祷着。
藏传佛教的法器,是实践佛道的器物,同时也是实践佛教礼仪与佛法生活的器具,是与修行相合为一的。除了于日常生活中的实用性之外,更象征着出世间的意义。因此,于修行者而言最重要的是要体会法器的内在精神,透过法器来实践佛法的仪轨以实践圆满的佛道,使行者之身、器、意趣入佛菩萨本尊的圆满境界。这才是法器真正要展现的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