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 创 文 学 新 风 尚 ,引 领 写 作 新 潮 流

会员管理
 带雨的云 558
 王风 372
 作协推荐 307
 运河散人 263
 零度 261
 古月重升 210
 郑永涛 173
 张天珍 169
 轻舞飞扬 154
 孙新坤 154
  •  第二种忠诚(中篇小说...
  •  第十二章 山神土地...
  •  第十一章 除魔告城隍
  •  第十章 都城隍判官互...
  •  第九章 化梦点才子...
  •  第八章 化梦点才子(...
  •  第七章 遇仇人禅定...
  •  第六章 与地藏菩萨对...
  •  第五章 悟德收妖僧
  •  第四章 乱法坛悟德羞...
  •  楼梯寄情
  •  她说什么了
  •  吴稚晖何许人也
  •  《爱,能勿劳乎?忠,...
  •  枫叶的招摇
  •  自在杨花
  •  “地坛”的魅力
  •  田间小路
  •  人散茶已凉
  •  发自病榻的心语
  •  浅伤
  •  溱沁
  •  孤煞
  •  梦魇
  •  奈何
  •  道
  •  淡然
  •  天道
  •  超脱
  •  英雄决
  • 从狗洞里爬出的李莲英
  • 作者: 日期:2012/7/17 0:16:33 阅读:1207 次 [大 中 小]
  • 从狗洞里爬出的李莲英

    小小年纪,精灵透顶,为取宠信,竟从狗洞里爬出。驴脸麻面,却赢得老佛爷的欢喜。光绪受制、慈安失权、珍妃落井,少不得他的一片“心意”。岂只梳头唱戏,暗拉皮条,最可恨,劝慈禧媚洋人,丧权辱国,天下万民唾弃。

    咸丰十一年七月的一个夜晚。

    承德行宫。

    宫内,大红宫灯闪烁。宫外,传出一声声蟋蟀的叫声。

    夜很静。

    突然,从宫内闪出一个黑影。这黑影相当精明。他先将身子贴在墙上,听了听,没什么动静;又轻轻地咳了一声,没有回声。他轻轻地走进院内,连转三圈,没有发现什么异常情况,这才悄悄地向宫门溜去。到了宫门口,他大吃一惊,发现宫门突然上锁。

    是不是有人发现了自己?这不大可能!自己没露丝毫破绽。那……他正思索,远处传来脚步声。这脚步声很轻。他顿时紧张起来,迅速爬在宫院内的花丛下。

    来的是两个人,提着灯笼。他一看,是巡夜太监,心里一阵轻松。两位太监边走边说话。这位说:“马爷!这两天真闷得慌,宫中不演戏了,也没有什么别的响动?”

    “响动?什么响动?洋鬼子打到北京城,火烧圆明园,这响动有多大?嘻嘻!咱们却跑到了承德!响动?你没见,皇上这两天病得不轻,还响动?唉!”

    “别吱声!”那位四处看看:“你不要命了!肃王爷有令,谁敢泄露皇上秘密,斩首示众。要掉脑袋!你……”

    缩在花丛中的黑影,听到肃王爷三个字,仿佛脑后有一股凉风,不由得一“激灵”。是啊!他知道肃顺的厉害,肃顺是皇上的宠信大臣,掌握着生杀大权。大学士柏棱因与他意见不和,都被他送上了西天,何况他这个小小的太监!前两天,肃顺将他从主子懿贵妃处调出,让他当坐更太监。坐更太监就是在皇宫中枢执勤,能了解许多宫中情况。肃顺特意向他交待;不许打听消息,不许擅出宫门,不许交头接耳,更不许泄露宫中和皇上的秘密。……他立即向肃顺发誓:绝对听从肃王爷的吩咐,严守机秘,如果出了事,请砍下奴才的头……可今天这事太可怕了,它关系到主子的性命。

    今天,他正在咸丰寝宫外值班,忽然听到肃顺和咸丰的说话声,他立即伸长了耳朵。只听肃顺对咸丰说:“万岁!想当年汉武帝病重,要立太子继承江山社稷;又怕太子生母恃子而骄,谋害大臣,葬送王朝,不敢立。有亲臣进言,先杀掉太子生母钩代夫人,才使汉室重兴……”听了肃顺这番话,他不由打个冷颤。他不懂历史,更没听说过汉武帝的事;但是,他知道肃顺。肃顺与主子水火不容形同仇敌。现在皇上病危,他讲这话是什么意思?是不是劝皇上先杀掉主子,再立太子载淳继承皇位?是!一定是!肃顺是想借刀杀人啊!他出汗了,越想越怕。这是人命关天的大事,片刻不容,一定要报告给主子。就在他拔腿的一瞬间,他迟疑了。主子知道这事应该怎么办呢?他知道主子的为人——恃宠而骄。如果找肃顺闹起来,这事可就大了。到那时,主子的脑袋倒是没搬家,自己的脑袋可就保不住了。如果不报告给主子,皇上采纳了肃顺的建议,主子没防备,定然性命不保。自己是主子的回事太监,也有性命之忧。他苦无良策,急得团团转。忽然,他想到了一个主意,对!找七福晋去。他和七福晋很熟。七福晋是主子的妹妹,又是醇亲王的福晋。通过主子妹妹,转告主子,一来让主子知道奴才的心意,二来让主子知道此事,赶快想办法,自己也逃脱了了泄密的罪名。如果肃顺查下来,有七福晋挡着,两全其美。想到此,他借换班之机,偷偷地溜出来,想到醇亲王府送信,没想到宫门紧闭,自己根本出不去,又碰上这两个巡夜的太监。他可不想让这两个奴才发现自己。现在是非常时期,发现自己会引起人们猜测,对自己不利。他使劲屏住呼吸,心中暗骂:狗奴才!竟敢背后议论朝中大事,还不快滚!

    那两个太监终于滚了,他立即跳起来,快走!可往哪儿走?四处都是高高的宫墙?难道真是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吗?!他静下心来,顺着墙根寻找。忽然,一股腥臊气迎面飘来,他眼睛一亮,发现宫墙下有一个洞,是个狗洞。他笑了,甭管猫洞狗洞,先钻出去再说。他连忙趴下,把脑袋塞在洞子里,嘴贴着地皮,前手狠扒,后腿狠蹬,费了半天劲,只进去半截身子。他害怕了,要是钻不出去也退不回来,不就死在这洞里了吗?再说,即使不死,天亮让人家看他卡在这儿,他能活得成吗?他真急了,蹬着、扒着,恨不得把身子抻成一条线。苍天有眼,经过一番折腾,他竟然爬了出来。

    他站起身,疾步行走,转了几个弯儿,来到醇亲王府。他抬起头,刚要敲门,突然,一只夜鸟“刷”地飞起,空中响起一阵凄惨的叫声……

    李莲英原名李英泰,字灵杰,生于道光二十八年十月十七日,祖居山东。幼年家贫,逃荒流落到直隶河间大城县。曾因私贩硝磺被捕入狱。释放后,举家逃往北京,以熟皮子补破鞋为生。李莲英相当聪明,鞋修得好,要价也低,再加他人小,能说会道,待客热情,人们都喜欢这个小鞋匠,来找他修鞋的人越来越多,影响也越来越大,就是不修鞋的人也愿意找他聊聊。因此,京城附近,大街小巷,人们都知道李莲英的名字,他也就得到了“皮硝李”的美称。

    李莲英日子过得平淡,每天早出晚归修鞋,勉强能够糊口,他本来也可以这样混下去,不料,一个偶然事件,改变了他的命运。这年正月,一天李莲英收摊儿回家,走到半路,不小心跌了一跤。这一跤摔得不轻,摔得他眼冒金花。爬起来一摸,还把膝盖磕破。李莲英并没有在意,穷人家的孩子,哪个不受点磕磕碰碰?这耽误不了营生。谁料第二天,膝盖红肿,几天之后,伤口竟然化脓。腥臭。疼得李莲英“哇哇”直叫。随后发起了高烧,李莲英几天昏迷不醒。

    这可把全家吓坏了,李莲英虽说只有八岁,但在家那小哥几个里数他聪明,他是全家的顶梁柱、命根子;如果他要有个三长两短,这家可就没法过了。父亲四处奔波,求医买药,母亲求香拜佛,均不见效。这天,全家正在发愁,窗外传来悠扬的笛声,是算命先生。母亲大喜,连忙把算命先生请到家中,给李莲英算命。按说算命先生都是瞎子,可这位先生两只小眼儿滴溜乱转,透出来精明。他看了看李莲英,问问生辰八字,然后让李莲英抽签,并嘱咐道:“小兄弟,不要慌,心诚则灵。”

    李莲英慢慢地抽个签,递给了算命先生。先生看了看签,低头不语。母亲担心了,问先生:“您看这孩子还有救吗?”先生笑了:“有救!这孩子是大福大贵之人,眼前只是个小难。这疮叫人面疮,不要紧,敷上我的药就会好的。”母亲很是奇怪,这算命先生怎么还有药啊!不过不好深问,连忙递上卦钱。

    先生说话了:“这疮到是不要紧,不过这孩子命硬,恐怕你们消受不起,弄不好,你们全家都要被他妨死。”全家吓了一跳,母亲泪流满面:“先生!您大慈大悲,救救我们,给我们破破吧!”先生掏出了六枚铜钱,往上一扔,这铜钱滴流儿乱转,落在地上,正好是三反三正。先生一见大喜:“好啊!阴反阳来阳反阴,阴阳二字定乾坤,若要逢凶化为吉,不入空门入皇门……”说罢,哈哈大笑,飘然而去。二老不知所措,追到门口,已不见先生踪影。

    李莲英敷上先生药后,奇怪!伤口凉丝丝、麻酥酥,几天以后,伤口逐渐消肿,一个月后,竟然痊愈。全家高兴,以为遇到了神仙。李莲英心里却沉掂掂的。妨人?命硬?大灾大难?不入空门入皇门……看来,这是命中注定。那么,什么是空门?什么是皇门呢?他百思不得其解。一次,他到白云观烧香,遇一道人。李莲英上前请教。道人大笑:“入空门就是出家。入皇门吗?当然是进皇宫了。”李莲英顿觉浑身冰冷。出家?四大皆空!一年四季,陪伴古庙孤灯,最后老死山门。难道就这样混一辈子?不行!那么入皇宫呢?主意倒是不错,谁不想入宫?可自己穷得叮当响!拿什么入宫!这不是拿咱穷人打哈哈吗?道士仿佛看透他的心思,说,其实,入皇宫并不难,有两条路。一条路是寒窗苦读,当大官;另一条路就是当太监。俗话说,十年寒窗苦,不如一刀阉。李莲英心头一亮,对啊!当太监不就入皇门了吗?我怎么没想到呢?听说家乡有不少人入宫当了太监,有的还发了财,这可比缝破鞋熟皮子强多了!对!就当太监。他兴奋起来,告别了道人,找他的同乡沈兰玉。沈兰玉是太监小头目,听说李莲英要当太监,当然高兴。

    李莲英的妈妈听说儿子要当太监,双泪横流:“这是哪辈子造的孽啊!这不是断子绝孙吗?”李莲英笑了,说:“命中注定,在劫难逃,不入皇门入空门。入空门要四大皆空,不也得断子绝孙吗?与其那样,不如进宫。”李父觉得有理,况且自己还有几个儿子,不至于“绝孙”。就这样,在沈兰玉的帮助下,李莲英净身入宫,被推荐“赐与那拉氏受用”。这是咸丰六年十月下旬,李莲英仅九岁。

    李莲英做了懿贵妃的回事太监。回事太监实际上就是跑腿学舌,替主子传话,这倒挺适合李莲英。李莲英自幼聪明伶俐,记忆力强,话过耳不忘。而且能说,无论什么事,他都能说得活灵活现。再加上他善于察颜观色,见机行事,胆大心细,手勤腿勤,讨得上下人人喜欢。特别是主子懿贵妃,对他格外看重。经常给他赏赐。还给他改了名字,把原名李英泰改为李莲英。李莲英也发生了大的变化,他发现了一个现实,这现实相当残酷:在皇宫里,上至皇后嫔妃,下至大小太监,全都是尔诈我虞之辈。宫中到处是陷阱,适者生存。他学会了说谎,满嘴谎言,说得头头是道,找不出丝毫漏洞。他学会了阿谀奉迎,见谁都点头哈腰,见谁都满脸笑容。他总是低着头走路,盘算一切人的言行: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哪些是旁敲侧击,哪些是直截了当。他从不轻易相信别人的话,高度提防周围的每一个人。这样,从前天真烂漫的李英泰不见了,变成了阴险狡诈,神鬼莫测的李莲英。1860年(咸丰十年),李莲英十三岁。英法联军从天津登陆,陷通州,攻北京,火烧圆明园。咸丰带着皇后、贵妃及一帮亲信大臣逃到承德行宫。到承德后,咸丰病重,李莲英被改派当坐更太监。这样,就出现了本文开头的那一幕。

    七福晋得到李莲英的密报,马上跑去和姐姐商议对策。懿贵妃听到这个消息,知是肃顺借刀杀人之计,非常惊恐,急中生智,让妹妹七福晋带着皇子载淳去看咸丰。此计果然甚妙,咸丰病体沉重,见皇子天真烂漫,泪如泉涌,就打消了除治懿贵妃的念头。咸丰死后,八大臣辅政,懿贵妃与恭亲王联手,发动突然袭击,推翻了八大臣,除掉肃顺,掌握朝政,开始了四十八年来的垂帘听政生涯,懿贵妃也成了闻名天下的慈禧太后。

    李莲英为主子通风报信,立了大功,主子将他引为心腹,但他并没有得到晋升(还是当他的回事太监),后来的飞黄腾达,并不是因为这次“立功”,而在于他的梳头技术。他的梳头技术使他步步高升。滑稽吗?滑稽!但这正是历代宦官得宠升迁的一个诀窍和缩影。

    慈禧这个寡妇特别好美,尤其重视她的发型。她的头发长得喜人,又黑又厚又长。传说她是京城第一长发美人,为此,她曾得到咸丰多次宠幸。咸丰死后,她更为头发操碎了心,每天都为梳头之事折腾。为此,宫里专门为她设立了梳头房,有二十多个梳头太监供她使用。慈禧对这帮太监要求严格,梳头时不许掉一根头发,而且要京城流行的新式发型。可把这帮太监整惨了,您想梳头那能不掉头发啊?!新发型?这帮太监久居深宫,他了解什么新发型?不了解好办,打!执行“杖刑”和“板刑”。直打得这帮太监鬼哭狼嚎,血肉横飞,轻者致残,重者丧命。

    李莲英是个人精,听到这个消息,高兴。他觉得这是个好机会,如果自己学到了梳头技术,定会得到荣升。他暗自买通守宫的太监,悄悄地溜出宫去。遍访北京的各个妓院、清音小班,学习梳头技术,了解各种的发型,然后回来细细揣摩。经过一个月的奔波,他终于掌握了各种梳头技巧,搜集到各种流行发型图谱。然后,他找到梳头房总管,说自己有梳头绝技,要献给太后。梳头房总管正为慈禧的头发发愁,闻听此言,当然高兴。但他也为李莲英担心,这毕竟是杀头的差使啊!

    但奇迹出现了,只见李莲英轻轻把慈禧的发髻打开,把梳子轻插发顶。再看李莲英,满脸含笑,梳子在他手里,如游鱼一般,时缓时急,时重时轻。周围很静,只听到李莲英运梳的“嘶嘶”声。

    李莲英把长发运梳了九遍,然后把高级蜜发油扣入手心,涂于发上。又上上下下搓揉了三遍,将长发分为三股。本来,整发工作已经完成,但李莲英故弄玄虚。把在妓院给红姑娘梳头的绝技施展出来。他操起高级粉盒,由上至下轻轻一弹,瞬间长发结成一层轻霜。李莲英双手颤动着长发,香粉均匀地落在发内。然后,李莲英运足了内气,徐徐一吹,只见长发滚滚飘动,室内顿时清香扑鼻。周围的太监都看傻了,他们纳闷儿:没听说过李莲英会梳头啊!今天这是怎么了?他怎么有这么高的技巧?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我们梳头时,无论多么小心,多么提心吊胆,没有不掉头发的;可这皮硝李梳起来竟然一根不掉!奇了!其实,他们哪知道,这是李莲英耍的花招。李莲英机灵啊!在未给慈禧梳头以前,他就进行过观察。发现慈禧掉头发的真正原因并不是梳头太监的手艺不行,毛病出在宫中的梳子上。宫中的梳子是特制的,齿尖缝儿密,用这样的梳子梳头能不掉头发吗?况且,慈禧头发又长又厚,神仙也不行啊!但李莲英很鬼,他为了得宠,不把这个秘密说破,而是偷偷从宫外商店里买回几把梳子,这梳子齿短缝大。李莲英又在慈禧头发上用了滑润油。这样,梳起来如行云流水,当然掉不了头发了。真该皮硝李露脸啊!

    李莲英把慈禧的头发挽起,左盘旋,右盘旋,端端正正梳起一只莲花髻,又把齐眉穗左右一分,形成水鬓,恰似一朵芙蓉和盘托出。再看慈禧,端庄、典雅、秀丽,如同天宫中下凡来的翩翩欲飞的观世音玉女。可把慈禧美坏了!她没想到,李莲英还有这两下子。其实,她哪知道,她这个发型只不过是一个妓女的发型稍加改造而已。

    从此,慈禧就天天让李莲英梳头;李莲英也使出浑身的解数待候慈禧;一会儿百鸟朝凤,一会儿双燕齐飞。不久,李莲英被晋升为梳头房总管大太监,官居九品。此外,他还陪着慈禧闲聊玩耍:下棋、观花、玩骨牌,掷骰子,品评古董,谈古论今。还给慈禧讲故事。什么神灵鬼怪,傻媳妇、傻姑爷之类。雅俗兼有,荤素并蓄,诙谐幽默,妙趣横生,信口编来,且不犯忌。直讲得慈禧春心荡漾,回味无穷。

    李莲英还有一手绝活,就是按摩。他的按摩,不轻不重,舒缓适宜,使慈禧非常舒服。有些腰疼腿疼的毛病,经李莲英一摸,还真好了。慈禧觉得,李莲英真是个不可多得的奴才,她离不开李莲英。李莲英呢?经过和慈禧长期接触,他也更加了解了慈禧。

    李莲英得宠,在宫中太监中引起不小的反响。本来嘛!一个入宫仅几年的小太监,竟一下子升为梳头房总管,官居九品,有人在宫中奋斗一辈子,又怎么样呢?还不是干些庭扫之类的杂事?!有人羡慕,有人嫉妒,有人咬牙切齿。但有什么办法呢?谁让你没有讨太后喜欢的本事呢?

    别人只能望而叹息,最不服气的就是大总管安德海。你李莲英算什么东西?不就会补破鞋熟皮子吗?不就会梳个头吗?我安德海是大清王朝的功臣!没有我,主子能有今天吗?能当上皇太后吗?还不成了肃顺的刀下鬼?他四处攻击李莲英,兜他的老底,管他叫皮硝李。把李莲英气得咬牙切齿。但李莲英很鬼,他知道安德海是慈禧的红人,从不和他正面交锋,也不在慈禧面前说他的坏话,和安德海见面还是满脸笑容。背后却偷偷地将安德海所作所为向慈安、同治、恭亲王汇报。结果,安德海奉慈禧懿旨,到江南办差,路过山东,被巡抚丁宝桢以违反祖制为由捕杀;李莲英却连升七级,顶替了安德海,成为宫中大总管。并特许他头戴二品红顶,插孔雀花翎。这大大违反了清朝祖制。祖制规定,太监官不过四品,李莲英却官居二品,这是大清王朝二百多年来破天荒之举。

    李莲英当上大总管。他不像安德海,倚仗慈禧,恃宠而骄,专横跋扈;而是玩弄权术,小心谨慎,办事滴水不漏,八面玲珑。凡事都留条后路。刚一上任,他就招集属下的太监训话:“各位!我是奉旨做总管太监。这个差事不是我要来的,是太后赏的。现在我要向各位说,我做事不能和安德海一样,咱们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将来朝廷官员赏钱,我要拿出来和各位平分,决不像安德海那样自私。”这样,既贬低了安德海,又争取了太监们的拥护。

    对于王公大臣,他满脸媚笑,谁求他办事,他都尽力办到。在巡视海军时,他是慈禧的钦差,可以说权居九鼎,可他竟然给同去的醇亲王洗脚,说伺候王爷是奴才的福分,使醇亲王非常感动。慈禧六十大寿,要游颐和园,吓坏了负责颐和园建筑装修的官员。由于工程紧张,颐和园有些建筑装修还没有完工,这是掉脑袋的事。他们求到了李莲英。在游园时,李莲英带着慈禧绕路而行,躲过还没有装好的建筑。如果发现某些地方地面不平或砖没铺好,李莲英就紧走几步,站在这个地方,用长袍遮盖掩饰,使负责颐和园建筑的官员感激涕零。

    对待小皇上,李莲英更不像安德海。他知道,太后再好,早晚得归政,到那时,皇上说了算;如果惹恼了皇上,也会像安德海那样掉脑袋。同治帝是个孩子,久居深宫,当然烦闷。他就千方百计地哄同治帝高兴。给他看秘戏图,带他微服出宫,四处玩耍。结果,同治亲政后也没改掉这个毛病,竟然逛开了妓院,得了脏病,年仅十九岁驾崩。

    光绪帝是他看着长大的。即位时年仅四岁,李莲英对他热情,听政时带他上朝入座,散朝后领他在宫内玩耍。光绪想念生身父母,李莲英瞒着慈禧,到醇亲王府代他问候,传递消息,使醇亲王夫妇非常感动,光绪帝也将他视为知己,久而久之,他成为光绪帝身旁不可缺少的人物。(但这得有个前提,就是不能有损于他和慈禧,如果影响他助纣为虐,得罪了他和慈禧,无论是谁,他都千方百计地给予打击。这一点,我们以后还要讲到。)

    对待慈禧,李莲英更是集历代小人溜须拍马之大成。舔、溜、拍、媚,在中国历史上,堪称一奇。一次,慈禧过生日之前,他就做好准备,早早在市场上买回一批小鸟驯养;到了慈禧生日这一天,李莲英陪着慈禧来到佛香阁。放生开始。李莲英自己先把未经驯养的小鸟放出。小鸟“刷”地飞向空中,顿时不见踪影。李莲英又请慈禧放生,慈禧放的都是经过驯养的小鸟。小鸟飞向空中,在空中盘旋。不一会儿,又从空中飞回,落到慈禧的头上、肩上、手上。然后,又叽叽喳喳地飞回茏中。见此情景,李莲英忙给慈禧跪倒,说这是太后上承天意,下顺民心,皇恩浩荡,恩及禽兽,小鸟离不开老佛爷。慈禧笑了:“胆大奴才,竟敢把驯熟的小鸟让我放生。又花言巧语地哄骗于我。”李莲英不慌不忙,说奴才怎敢欺骗老佛爷,实在是老佛爷洪福齐天。接着,他提出放金鱼,以显吉兆,因为自古以来,有驯鸟的,没有驯鱼的。慈禧一想,还真没有驯鱼的,露出了好奇心。正好,昆明湖畔放着一桶金鱼。慈禧大喜,就把金鱼倒入水中。奇迹真的出现了,金鱼进入水中,竟然整整齐齐地排成一行,嘴里“咕嘟嘟”地吐着水泡,尾巴摇着,仿佛在向慈禧行礼,把岸上的人都看呆了。李莲英跪奏道:“老佛爷广大恩德,沐浴天下,爱民如子,今日诞辰,天下吉祥。放鸟鸟不飞,放鱼鱼不去,这都是万人皆见之事,非奴才特意安排,皆天意啊!奴才有何胆量愚弄老佛爷?但奴才甘愿受罚,只是恳请老佛爷万寿无疆!”慈禧高兴,真以为自己恩及禽兽。她哪知道,金鱼之所以成列,是因为李莲事先捕好鱼虫,放在一个纱布袋里,然后潜放在湖边的石级水中,袋口张开,鱼虫慢慢钻出,石级附近集中了一条条鱼虫。金鱼见着鱼虫能不吃吗?金鱼为捕鱼虫而鱼贯成列的。李莲英为讨好慈禧,就耍这类小聪明。

    李莲英不仅有媚骨,能献媚,而且相当机警,善于揣摩慈禧意图。这恐怕是最重要的。您想,慈禧心胸狭窄,刻薄恶毒,生性多疑,反复无常,她掌管大清王朝几十年,一生三次垂帘听政,多少对她有恩的王公大臣纷纷落马;或革职、或充军、或处死、或杖刑。唯有李莲英如鱼得水,始终是慈禧的掌上明珠,为什么?这里当然有许多因素,但每个因素恐怕都与他善于揣摩慈禧的意图有关。

    公元1875年初,同治驾崩,慈禧问李莲英立嗣之事。李莲英奇怪,这事怎么问起我来了?再说,同治皇后已身怀六甲,如果生下皇子,当然得由皇子即位。况且,他是个奴才,立嗣关系到大清江山社稷,他哪敢随便应声。他只是含糊地说:“太后立谁奴才都赞成”。慈禧还是追问他,李莲英明白了。如果立同治下一辈儿溥字辈当皇帝,慈禧就成了太皇太后。太皇太后不能垂帘听政,只能在后宫养老,这对于权欲熏天的慈禧来说,当然不容。他立即提议,说,醇亲王儿子载湉可以立嗣。李莲英考虑两个因素:一来醇亲王的福晋是慈禧的妹妹。那么载湉既是她的侄子,又是她的外甥,亲上加亲,她好控制。最主要的原因是立载湉后,她仍是皇太后;载湉年仅四岁,她仍可以继续垂帘听政。慈禧见李莲英猜出自己的意图,大喜,立即赏给李莲英许多银子。

    还有一次,他随慈禧去恭亲王家,路过一个豪华大院,见大院门上赫然挂着一块匾额,上边写着总管李寓的字样,慈禧面露不悦。李莲英知道要坏大事。到了恭亲王府后,马上向慈禧请假,然后火烧火燎地跑回家,命人立刻将匾额摘掉,随后跑来向慈禧认罪:“奴才在内廷当差,侍候老佛爷,平时很少回家。加上奴才管教不严,家中下人妄贴总管字号。奴才刚才发现了,立刻回家摘匾额,痛斥了他们,准备把他们交内务府查办,省得他们到处招摇。”慈禧笑了,取掉就算了,何必交内务府呢?!

    慈禧年轻寡居,当然寂寞,便思淫欲。但宫禁深深,宫中除皇帝之外,不能住任何别的男人。没办法,她的淫乱对象只能是宦官(安德海、李莲英当然是首当其冲)。但宦官怎能满足呢?还是李莲英有办法,他又做起“皮条”生意。一次,李莲英到北京琉璃厂溜达,碰见一个姓白的古董商,李莲英见这古董商长得仪表堂堂,有阳刚之气,就和他聊起来,二人混熟。李莲英告诉他,他有一笔很大的生意可以做,可惜自己缺少本钱。那古董商闻言大喜,说咱们可以合伙儿,二人越谈越亲。结果,李莲英以看货为名把他引入后宫,让他拜见皇太后。吓得白某魂飞魄散,跪伏在地。他哪见过这么大的买卖啊!但有什么办法呢?只好供慈禧淫乐。

    金华饭店的史某长得白嫩,被李莲英借故引入后宫,谁知此事被慈安太后发现。慈安是个忠厚之人,她哪能容忍这些腌脏事,立即召来礼部大臣,寻问废后礼仪。吓得礼部大臣浑身颤抖,说:“此事不可为,愿太后明哲保身吧!”后史某被杀人灭口。至于把戏子留在宫中,民间更有许多传说。在每个传说中,李莲英几乎都扮演着重要角色。

    奴才侍候主子,使主子舒服,主子自然心疼奴才。为了抬高奴才身价,在李莲英四十岁生日这天,慈禧竟下口谕,为李莲英办四十大寿。慈禧下旨,谁敢不听?内自军机,处自督抚,闻风而动。慈禧、皇上、在京的王公大臣、封疆大吏,他们纷纷来到李宅,给李莲英竞献寿礼,为李莲英拜寿。主子给奴才拜寿,这在大清国的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慈禧赏赐给李莲英大量珍宝、蟒缎及福寿御字。这显然是想把李莲英凌驾于王公大臣之上。李莲英还把慈禧坐过的御座,铺上黄缎,放在厅中,进行招摇。在平时,凡是李莲英喜欢吃的东西,慈禧都要在御膳中给他留下。可以说,李莲英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大奴才。

    李莲英是个大太监,当然要干政(可以说,慈禧干的许多坏事和卖国勾当,都与李莲英有关)。不过,李莲英的干政方式与别人不同,他不能直接下旨或逼迫皇上下旨,他干政的主要方式是顺着慈禧的心思,助纣为虐;或在慈禧身旁煽风点火,左右慈禧太后。李莲英的直接干政是从海口阅兵开始。

    光绪七年(1881),慈禧为了寻欢作乐,想修清漪园(颐和园)。可国库空虚,根本拨不出银两。慈禧闷闷不乐。李莲英见状,忙给慈禧出主意,何不从海军经费中提取一部分银子?慈禧听了大喜,立即下旨,命醇亲王去巡视海军,让李莲英当钦差大臣。李莲英有些担心,大清祖制规定:“太监不许出京城,违者斩。”安德海不就是违反祖制被斩杀的吗?假如半路再杀出一个丁宝桢?……他得给自己留条后路。他忙给慈禧跪倒,说此事不妥,祖制有太监不许出京城的规定,违者斩,奴才死不足惜,我怕耽误太后的大事……他在暗示慈禧,当初安德海不也是听从你的旨意办差,被丁宝桢斩首的吗?!那慈禧是什么人?她当然看出了李莲英的心思。其实,慈禧何曾没想过祖制?但是,挪用海军经费,事关重大,醇亲王胆小怕事,她又不便多说,别人去她又不放心。算来算去,还是李莲英去合适。慈禧笑了:“小猴崽子,让你去你就去,当初是什么时候?是两宫太后同时听政。现在是太后一个人说了算。”接着,又赏了李莲英一个黄马褂。

    李莲英去了。负责海军军务的李鸿章,听说巡视大员里有李莲英,心里就打了鼓。他知道,李莲英是太后的宠监,此行必有大事。他特意准备两套豪华行辕,亲自进行布置。一套让醇亲王住,一套给李莲英。

    您说那醇亲王、李莲英懂什么海军?醇亲王一上舰就晕了,呕吐不止,只剩了李莲英。李鸿章陪着李莲英检阅海军。只见军舰排列有序,碧水蓝天,龙旗飞舞,气笛轰鸣,呐喊声惊天动地。李莲英哪见过这个场面,连声叫好。

    检阅归来,李鸿章溜进李莲英的住处,询问太后到底有什么吩咐?李莲英笑盈盈把来意一说,李鸿章顿时傻了眼。什么?挪用海军经费?海军经费本来不足,如果再被挪用,还办什么海军?李莲英说:“老佛爷听政有年,为国家操碎了心。如今皇上就要长大,长大后就要归政。归政后总得有个休息的地方。现在国库空虚,只好仰仗伯爷。如果伯爷为难,那就算了,反正这是老佛爷的旨意。”

    这一片话,把李鸿章吓得一“激灵”。他知道李莲英的为人,更知道慈禧太后。如果惹恼了他们,不但海军办不成,说不定丢官卸职,也许找个茬儿就得掉脑袋。他不能办这个傻事。算了!海军办不办怕什么?那是国家的事,先保住自己的前程要紧。他擦了擦冷汗,随即答应。临行时,李鸿章还提出二十万两银子。十万两给醇亲王,十万两给李莲英,让他帮忙在太后身旁周旋。李莲英不但完成了任务,而且还得了银子,高兴!

    挪用海军经费修清漪园,这是个大事,朝中只有少数人知道。如果传出去,有损太后名声。可动这么大工程,不公开又很难办到,慈禧很是为难。李莲英又出个主意:想当初乾隆爷在清漪园操练水师,今天咱们何不学习老祖宗?在这儿设立海军学堂,这叫取之于海军,用之于海军。慈禧一听,此计甚妙,更加欣赏李莲英。这样,清漪园就挂上海军学堂的招牌。建海军的钱名正言顺地被慈禧修了清漪园(颐和园)。

    光绪二十六年(1900,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慈禧、光绪、李莲英及一帮王公大臣、皇后嫔妃,仓惶逃出北京西幸。到西安后,李莲英又给慈禧献策,解眼前之围。慈禧采纳了李莲英的建议,以皇帝名义下诏,声称“量中华之物力,结帝国之欢欣。”签定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在此之前,李莲英曾上下活动,与俄国人勾结。俄国人发现了李莲英的“价值”。通过他奏明慈禧太后,启用李鸿章出使俄国,与俄国秘密签订了《中俄条约》。中俄条约的签定,使各帝国主义的野心更加膨胀,从而造成了各列强瓜分中国的局面。

    我们前面说过,李莲英善权术恃宠不骄,八面玲珑。这是他得以善终的关键。但这得有个前提,就是不能得罪他和慈禧,如果谁得罪了他和他的主子,他断然不容。

    李鸿章是晚清重臣,掌管大清政治、军事、外交大权,海内外闻名。因挪用海军经费,为慈禧修颐和园,得到慈禧夸奖,有些飘飘然。一时说话不注意,得罪了李莲英。李莲英暗暗咬牙,小子!让你尝尝我的厉害。他笑嘻嘻地称赞李鸿章。说李鸿章为修清漪园,筹款有功,老佛爷高兴,大清国只有李伯爷体恤老佛爷。如果没有李伯爷的苦心,这清漪园怎能建成?我们怎么对得起老佛爷?捧得李鸿章满面春风。随之话题一转,说清漪园就要修建,还得仰仗伯爷。伯爷满腹经纶,又是修园的功臣,还得辛苦伯爷一趟,入园踏勘一回,看哪儿该拆该建,告诉奴才,奴才心里好有数,老佛爷若问起来,我们也好回应。李鸿章听李莲英说得有理,当即答应。二人约好日子。谁知到了这天,李莲英报歉说有事,不能奉陪,派个小太监领着李鸿章。李鸿章不知是计,就和这小太监在清漪园踏勘一天。

    李莲英见李鸿章上钩,立即进宫,来见光绪帝。见光绪帝肝火正旺,就闲磕牙似地说:“听说李中堂带个小谙达,在清漪园山上山下逛了一天,玩得挺高兴……”

    可把光绪帝气坏了,光绪七岁进宫,始终看慈禧的脸色行事,他最忌讳的就是别人不尊重他的皇权地位。慈禧他没办法,这个李鸿章也敢在御苑禁地游逛,这是对他的“大不敬”!是对皇权皇位的公然蔑视和冒犯!他咬牙切齿,立即下诏,对李鸿章进行“申饬”,“交部议处”。

    李鸿章一下子懵了。什么叫“申饬”?原来所谓的“申饬”就是皇帝派一名亲信太监,指着某人的鼻子,当众臭骂一通。这实际上是对大臣的一种人格污辱。被骂的人既不能申辩也不能回骂,还要跪在地上磕头谢恩。因为那骂人的太监是奉旨而来,代表皇上。如果那个太监真要学皇帝口气骂倒也罢了,起码文明些。可这些太监很随意,用的是不堪入耳的粗野话,日妈日姥姥胡卷一通。骂到最后还要跺脚大喝一声:“混帐王八蛋下去!”有许多大臣因受辱不过气病或气死。您想,那李鸿章是大清朝响当当的人物,这要当众对他“申饬”一次,他受得了吗?但有什么办法呢?这是圣旨。他把事情前后经过想了一遍,明白了。中计了,受暗算了。甭问啊!自己得罪李莲英了。他身上直冒冷汗,心想:这李莲英可真够毒的,幸亏他在光绪面前耍手腕,只对我进行“申饬”,如果他在慈禧面前说我的坏话,我还不得掉脑袋。看来,他这是对我的警告。李鸿章马上带着银子向李莲英告饶。李莲英笑嘻嘻地叫着伯爷,乐得和气生财。李莲英又见光绪帝说明情况,替李伯爷求情,使李鸿章免去“申饬”的污辱。

    珍妃聪明伶俐,通晓文史,琴棋书画,无所不精;再加上她敏锐善辩,思想解放,深受光绪帝的喜爱。从而引起隆裕皇后的忌恨。隆裕是慈禧的亲侄女,经常到慈禧面前哭诉。慈禧起初并没有在意,她嫁侄女的目的是为了把持朝政。珍妃得罪过李莲英,李莲英知道慈禧哪根神经敏感。他就在慈禧面前搬弄是非。说光绪与皇后关系不好是珍妃作怪;说珍妃迷惑皇上,扰乱朝纲,干政;说光绪搞维新变法得到珍妃的支持;说珍妃眼里根本没有老佛爷。这下子碰到慈禧的“疼”处,慈禧怕的就是大权旁落。她经常把珍妃叫到身边训斥,最后借故把她打入冷宫。可怜的珍妃倍受折磨,过着非人的生活。就这样,李莲英对她还不放过。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逼近北京,慈禧要挟光绪皇帝出逃。临行前,李莲英又向慈禧献策,说带珍妃走多有不便,不如赐她自尽,珍妃不从,被崔玉贵等人推入井中。

    光绪和李莲英的关系本来挺好,光绪四岁进宫,是李莲英照顾他的生活;光绪想念生身父母,也是李莲英代他问候。光绪长大亲政后,和慈禧的矛盾加深。李莲英周旋慈禧和光绪之间,与光绪关系还算正常。有一件事,光绪得罪了李莲英。原来,李莲英做起皇亲国戚的美梦,他想把自己的二妹嫁给光绪帝为妃,面奏慈禧,慈禧也赞成。认为这样可以更好地控制光绪帝。谁料光绪对其妹不感兴趣,以祖宗家法为由给以拒绝。美梦成泡影,李莲英恼羞成怒,对光绪帝恨之入骨。从此,他公开站在慈禧一边。他挑起慈禧支持隆裕皇后争宠。他迫害珍妃。他对光绪帝和维新派进行监视,破坏变法活动。变法失败,主子实现了第三次垂帘听政。李莲英怕光绪逃跑,又建议慈禧将光绪囚禁在瀛台。瀛台位于紫禁城西边的南海之中,四面环水,只有一座小桥可以出入。李莲英又派人将木桥拆除。这样,瀛台就成了一座孤岛,一个牢房,出入只能乘坐小木船。李莲英还不放心,每天都要到这里巡视,并将巡视的情况向慈禧汇报。

    光绪在这个孤岛上,一囚就是十年(只是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时,才离这儿一年多),吃的是粗糙低劣食物,又思念珍妃,身心受到极大的摧残。光绪的身体终于垮了,骨瘦如柴,面如黄腊。就在光绪奄奄一息时,李莲英还在进谗言。据说,当时慈禧也在生病,李莲英在慈禧面前说,光绪听说太后有病,面带喜色。慈禧听了,咬牙切齿,第二天,光绪吃了李莲英送的东西,很快昏迷不醒,终于先慈禧太后一天而崩。光绪死时年仅三十八岁。时间是光绪三十四年十二月二十一,也就是公元19081113日。

    李莲英凭借权势,掠夺成性,卖官鬻爵,贪污受贿。京师王侯,封疆大吏,各省督抚,无不向他送以厚礼。一些无耻之徒,为了得到晋升,更是不惜重金,紧紧抓住李莲英。像孙毓汶、高云溪、袁世凯等,都是以李莲英为内线,奏请慈禧准谕,才有较高地位。特别是袁世凯,原本是个小人物,靠出卖光绪起家,得个候补兵部侍郎。后来他发现,自己要想再晋升,必须讨得慈禧高兴,而要讨慈禧高兴,必须依靠李莲英。他一下子就送李莲英二十万两银子,和李莲英结为金兰。李莲英经常在慈禧面前说袁世凯的好话。从此,袁世凯官运亨通。从兵部侍郎升为山东巡抚,从山东巡抚升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尔后又升为军机大臣,外务部尚书。袁世凯成为北洋军阀首领。成为野心勃勃的窃国大盗。

    李莲英凭借权势,大肆搜刮,成为北京的巨富。有人估计,仅19001908年这八年中,李莲英在京城各银号存的白银就高达一千六百万两。相当于当时清朝政府国库收入的十分之一。他在京城有多处豪华住宅,有多处大买卖。北京的各大古玩店、金店、银号、绸缎庄都有他的股票、股金。在老家大城,他购地三十六顷,建立了豪华的庄园,每隔两年,就回家一次;每次回来,排场都很大,以示炫耀。母死办丧,一下子花掉白银一百二十万两,吃掉小麦四百五十石,牲猪一千五百头,用掉白布五六千尺。就这样,李莲英还称赞丧事办得节俭。

    19081114,统治近代中国达四十八年之久的慈禧死掉,李莲英是慈禧的奴才,自然也就失去了靠山。大总管的职务被小德张取代,他本人也险遭王公大臣的捕杀,幸亏他早有防备,投靠隆裕太后,才免遭不幸。他离别居住五十二年的皇宫,回家为民。但是,他的财产却遇到麻烦。他进家门,就被继子、继女围住,要刮分他的家产。一生奸诈,诡计多端的李莲英却毫无办法,只好拿出一部分。他的四位继子各得珠宝玉器一大口袋,银钱无数。两位继女也各分得白银十七万两。在宫中,他在一仓库中私蓄白银三百万两。李莲英失势后,宫中太监为争夺这笔财产互相殴斗,打得头破血流。小德张面奏隆裕太后,隆裕大怒,将其全部没收国库。后来内廷大兴土木,购置西式家具,在东交民巷各洋行做生意等,都用的是李莲英的钱。高树在一首诗中记此事云:“百寮贿赂饱奸顽,姒幄收存不赐还。可笑邓通无福享,宫中平地涌铜山。”

    宣统三年(1911)二月初四,李莲英病死,年六十四岁。他的丧礼办得相当隆重。隆裕太后赏其白银千两办丧事,这在清代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李莲英死后葬于北京西郊恩济庄。

  • 上一节、遭诛杀被裸尸暴市的安德海   [ 返回主目录 ]   下一节、中国历史上最后一名权宦小德张
本文共有评论 0 篇︱查看本文的评论
杂志约稿
   

人人文学

运河杂志

人民文学

新诗百年

中国网络作协

大悟山

新书推荐

中国诗人

中华女子

文学评论
友情链接:中国网络作家协会 中国艺术品交易平台
中国人人网艺术频道   人人论坛  



  • 网址:http://www.chinanwa.com 电子邮箱: 1009068986@qq.com
  • 微信:18001145010   QQ 1009068986 创作群195592079(已满) 中国网络作家联盟群136849320 ;
  • 版权所有:  『 网络作家网』 网络支持: 中网协
  • Copyright ◎ 2003-2020 www.chinanw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297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