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民众学校
民众学校是民众教育馆的附属学校,通州有两处,一处在通州的潞河公园,成立于1929年7月,隶属于省立第二通俗图书馆。据《河北省教育公报》1930年第6期记载:“民国十七年十二月初旬,河北省教育厅拟定草案,决定在通县成立省立第二通俗图书馆。”“民国十八年三月举行正式开馆典礼。”“是年,又借到公园门外路南旧县立图书馆馆址,创办附设民众学校,招到男女失学学生四十余,又于八月十五日正式开学上课。校中一切规程及供给学生的各种课本,纸笔墨砚等费,由该馆购书费内挪用。”1930年2月,民众教育馆成立,通俗图书馆成了民众教育馆的图书部。民众学校也随之归属于民众教育馆。另一处民众学校设在南关东营双关庙西厢房内,是民众教育馆南关实验区的重要设施。
民众学校的教育规则、教学方案和教学大纲均根据民众教育馆总任务设计。民众教育馆的主要任务是对国民进行四大教育,即:“以文艺教育救愚,以生计教育救穷,以卫生教育救弱,以公民教育救私”。依据这个思想,民众学校设国语、常识、算术(珠算,笔算)、党义、体操、音乐、说话、习字八门课程。此外兼授史地、自然、卫生等浅显知识和地方农工商科目。学校在招生中规定:“凡九岁以上,五十岁以下之男女失学者均可入学……九岁以上,十五岁以下之男女为儿童班,十六岁以上,五十岁以下之男女为成人班……儿童班最少三十人,最多不能超过六十人,成人班最少十五人最多不得超过四十人。”学校对学生实行免费教育并供应书本及其它学习用具。教师由民众教育馆职员担任;教材由民众学校校务主任组成编辑委员会编纂审议。民众学校成人班每期为四个月至半年,每周授课不少于十二小时。儿童班每期至少一年,学生毕业后,能插入普通小学二年级学习。
民众学校在办学初确实做了一些实事,特别是民众学校的教师们,为此花费了大量心血。学校设备简陋,生源缺乏。为使扫盲工作顺利进行,学校采取种种措施:一,利用民众教育馆综合群众文化机构的优势,进行多种形式的广泛宣传:贴标语,做广告,讲演、游艺……皆为民众了解识字之重要。二,介绍职业,将读书与谋生结合起来。如民国二十二(1933)年二月,南关民众学校招收妇女班,共40人。这些学生毕业后,就成为该区简易工厂预备学徒。三,根据学生年龄不同,休闲时间不同编成儿童班、成人班、男子班、妇女班、男女混合班,在班内再按程度分组,采取复式制。上课时间分早、午、晚,借以方便学生。四,学校每周都要进行家访,借以调查学生家庭情况及失学人数,遇有求写信算账随时代为处理,使其对学校产生好感,利用儿童班联络学生家长,招收成年学生。五,学校每月召开一次恳亲会。在恳亲会上联欢,与学生家长联络感情,了解学生家庭情况,悬挂学生成绩任人参观。在教师们努力下,民众学校工作取得一些成绩。据民国二十二(1933)年八月《城市民教月刊》13期记载:“本馆民校成立至今将近四载,举办已经七期,计二十个班,有男女合校普通班五,高级班一,成年男子夜班二;妇女班一,普通男子班一,高级男子班一,男女合校儿童班一。现在已举办而未毕业者计短期小学男女合班一,初级妇女班一。共计四百余人。”
民众学校工作成绩对民众来说杯水车薪。民众教育馆曾在通县南关 实验区做过调查,结果表明:“南关区居民共五百余户,极贫。”“其子弟以打执事、打草为生,读书一事,实属谈不到”。“全区人口一千九百零三人,男一千零七人,女八百九十六人,除六岁以下儿童外,不识字的男五百一十五人,女七百二十四人。”“男子们日事为苦工,迫于经济,累于家庭,忙于奔命。商号学徒们日事于柜台旁,消没于杂物之应,受铺规之束缚,难得自由,休闲何有?”他们挣扎在死亡线上,根本无暇顾及读书。再者,国民党办民众教育馆的根本目的并不是他们所宣称的“救愚”,而是将民众教育馆变成驯服民众的工具,民众学校只不过是装饰品而已。他们根本没兴趣顾及什么扫盲活动。相反,由于国民党腐败,战乱频繁,民众学校根本无法正常开课,中仓一所民众学校曾因军队驻扎未能开展工作被迫关闭。潞河公园民众学校也曾因军队借驻,教育无着,“民众学校四个班,妇女补习班均无法开课”。为此,民众学校“曾先后在馆外觅定适宜公共房屋三处,为临时教室,但开学数日复为军队占用。迫不得已,只得暂时停课。”解放后,人民政府接管了民众教育馆,广大劳动人民真正获得受教育的权利,民众学校才真正获得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