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曹雪芹要在虚构的小说中反复强调“亲自经历”、“实录其事”呢?因为他追求的是哲学的真实,不想给唯心思想任何立锥之地。如果说金玉、麒麟是企图控制他人意志的客观唯心的话,那么“木石前盟”就是自己骗自己的主观唯心。它实际上源于甄士隐第二——林如海的臆想,他以为自己的女儿是绛珠仙子,须与神瑛侍者婚配。所以当他听说宝玉衔“通灵宝玉”出生之后,便急不可待地将黛玉送过来培养儿女真情了。岂料事与愿违,女儿成了甄英莲第二。英莲是被拐子贩到了贾府(薛家),黛玉则是被假儒士贾雨村带到了贾府,其遭际亦是“风刀霜剑严相逼”。
四、宝钗与娇杏同属见异思迁的功利女子
王夫人和薛姨妈原以为贾宝玉长大后必会紧跟时代主旋律,追求“仙寿恒昌”、功名富贵,没想到他是个扶不起的“情痴情种”、“酒色之徒”(玉失灵,亦见其假)。贾政绝望之余便纳妾生了贾环。贾环果然在时学八股方面有些偏才,后来中了科举。贾政喜不自禁,就锦上添花将自己的官爵也给他袭了。
别看贾雨村先前衣衫“褴褛”,也别看贾环形象委琐、举止粗糙,在当时的社会,功名可是万能的,能让一切咸鱼翻身、乌贼发亮。如同现在的电视讲坛一般。
与黛玉、英莲相反,宝钗是大有娇杏之风。第1回娇杏在士隐窗前“掐花”,原是想勾引士隐,当抬头看到雨村这匹更有前途的“黑马”时,立刻见异思迁了,报以两次非礼之视。而宝钗借故来到贾府,初衷也是想完成金玉之缘,但当贾环异军突起后就从“金玉配”转向“钗环配”了。这也正是贾政当初为贾环取名的用意。王夫人玩假终究没有玩过自己的男人。需要补充说明的是,第20回宝钗和贾环有过一次耍牌的经历,当时宝钗对赖帐的贾环出奇地尊重,比对宝玉厚道多了。娇杏是从雨村爱色而判断他“必非久困之人”;宝钗则是从贾环爱钱而对他刮目相看。欲望是成功的决定力量!
五、宝钗因冷香丸断货,“胎毒”扩散而夭亡
由于晴雯和宝钗的气性都过于极端,不符合正常人对气性的平衡需求,所以都很难适应自然和社会环境。比如她们就都有先天性疾病,晴雯患“女儿痨”,宝钗患“胎毒”。前一种病是营养不良造成的,本应注意吃好穿暖、平心静养。但晴雯从小没有爹娘照料,自己还喜欢逞强,致使小病转成了沉疴。后一种病则是起源于滋补过度,本该坚持粗淡饮食、适量运动(出汗、减肥),或辅以排毒药物。但薛家自恃家财万贯,竟采用了品质浓艳的冷香丸抑制治疗。显然这种“海上方”治标不治本,会让毒素长期积郁在身,留下后患。更要命的是,宝钗用这一香饵钓到的“咸鱼”也和雨村一样沉浮不定,当有一天吃不起冷香丸的时候,她体内的大量毒素就开始肆意扩散了。所谓“金簪雪里埋”即是预谶她将夭亡在贫寒潦倒之时,富贵反被富贵误。可叹一代贵妃式的美女,即便金锁“不离不弃”,也未能“芳龄永继”——又是假锁一个。
宝钗和晴雯,作为两个聪明绝顶的人,只要稍作独立思考就应该能发现问题,避免病情恶化。何况她们的身体也曾多次发出过警告。然而她们却被环境和观念左右,没能有所作为。
比智商更重要的是情商。譬如贾宝玉和甄英莲(包括甄宝玉)是智力平平,也处在同样的环境,但他们却扼住命运的咽喉,成为了身心健康、高度自觉的人。所以,我们说曹雪芹并不完全是担心文字狱才不干涉朝廷,着力写衣食琐事的。他是认识到了“文死谏,武战死”没有意义,当务之急在于提升个体人的素质和觉悟,再以这一人群的量变引发家、国、天下的质变。于是第56回贾宝玉做了一个与甄宝玉互为对照、互为唤醒的梦。曹雪芹多么希望读者也能与他们互梦啊!(汪宏华)
中国网独家稿件 其他媒体如转载 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