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李铎谈书事
魏增宇
认识李铎先生应该说得益于我的一位在军事博物馆工作的老乡王平,他也是一位军人,中校军衔。我们在一起聊天的时候,告诉他我喜欢书法,已练习多年,只是没有什么成绩。当时他立即表示愿意把我介绍给李铎先生,求得李老指点。我听后呈惊喜状,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学书多年进步不大正缺少名师指点呐!但苦于当时没带习作,又没提前相约,当日未成行。数日后,我拿了几幅自以为写的不错的习作,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在我那老乡的陪同下,如约来至军事博物馆,拜见我所钦佩之至的书法老前辈李铎先生。当时李铎夫人李长华女士把我们迎进李老的工作室,宾主寒暄后,我即拿出习作请先生点评。先生仔细看了作品后说:“楷书写得比较工整,但字与字之间缺少连带顾盼,有的字体结构还不准;行书部分较为流畅,但自己的东西太多,帖上的东西太少,一定要先把古人的东西学到手,先继承下来,然后才能立、变、创,形成自己的书法风貌。”后来先生又问我学书历程,我都做了简要回答,最后先生一再鼓励我要好好临帖,要把自己的东西全部甩掉,要把碑帖上的东西学到手,学书就要勤,方法就是临,简言之就是“勤奋临帖”。这是我每一次零距离接触李老,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那是上世纪末年的事了,虽事隔多年,仍历历在目。之后,我们又在不同的场合、地点见过几次面,每次李老的话都给我以启发和鼓励,使我在习书道路上孜孜以求。
2004年2月28日上午,我有幸参加中国书法协会会员、中国硬笔书法协会理事孙敦秀同志的个人书法展开幕式,地点在朝阳文化馆,由著名书法家李铎先生题写的“孙敦秀书法展”几个大字赫然醒目。上午10时许,时已退出中国书协副主度职务成为中国书协顾问的李铎先生也出席了开幕式并参观了展览,其间,我们又一次重逢,再次聆听李老的教诲。
李老说:“我跟大家一样是来学习的。由于有一点事来晚了,谢谢大家对我的关注!”一句话拉近了李老与大家之间的距离,使我们从话中感受到这位大师级的书法名家的胸怀!而当今又有多少所谓“书法名家”动辄否定一切,甚至把一些在历史上有突出贡献的书法大家也说得一无是处,好像他自己就是当代的“书圣”和“书仙”。李老接着对此次个展做了点评。他说:“敦秀同志的书法很好,从汉简入手,既有传统,又有自己的东西。书法就是要继承传统,在传统基础上有所创新,在创新的前提下保留传统,这里有辩证法,我们要很好地去研究。敦秀同志学习书法非常勤奋刻苦,近年来创作了不少优秀作品,还写出了几本书法理论专著,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希望他以这次书展为新的起点,再接再厉,在书法艺术的道路上取得更大的进步!”
李老的出度和讲话着实把书展活动推向高潮,有诸多参观者陪着李老在展厅巡视一周,聆听李老对作品的具体评析。午间,李老与部分书法家共进午餐,李老谈兴甚浓,讲起书法滔滔不绝,他说:学习书法要讲“八个字”。一是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产生动力,如果对书法不感兴趣,不去深入了解和领会,不去学习和临摹,那是永远不会学好书法的;二是勤奋,学习本身是吃苦的事,学习艺术尤甚,只有勤奋努力,不断耕耘,才会巩固兴趣,才会从学习中找到乐趣;三是悟性,学习书法需要悟性,不会总结、不提高眼力,看不到先贤法书的好和美,是学不好书法的;有人说我练字十多年了,怎么没进步?那就是方法问题,不会读帖、临帖,老重复自己的错误,再练二十年也不行;四是路径,学习书法要有一个正确的路径,选择一个好老师很重要,从选帖、选笔、选纸到执笔、临帖等等都要方法正确,在继承基础之上求发展,在发展之前提下求继承,即走“继承和创新”之路径。学书法还必须循序渐进,最忌讳一日曝十日寒,路径正确,方法得当,独立思考,勤奋临帖,日久必成。
是啊!李老的话可谓学书箴言,凝结他终生的感悟。李老5岁入私塾开始操笔习书,15岁入工厂学徒,19岁参军入伍,后又经军校、军事博物馆工作的长期历练,数十年戎马生涯,数十年笔耕不辍,“喜云松之苍劲多姿,寒梅之刚毅古淡,藤萝之钢柔盘结,兰竹之清幽恬适,书法之遒媚宕轶。”至今学书法60多年,遍临颜、柳、欧、赵、二王及苏、黄、米、蔡、王铎、傅山等碑帖,上溯秦篆魏碑和汉隶,广集博采,兼收并蓄,脱旧出新,独树一帜,创造出古拙沉雄、苍劲有力、雍容大度而又舒展流畅的书法风格。其作品于平淡朴素中见俊美、端庄凝重中见功力,在当代书法界中占有一席重要地位。
最难忘的是1995年7月,李铎完成了《孙子兵法》高70厘米、总长220米的书法长卷任务,并请人一一刻勒成碑,在军博降重展出,当时得到了江主席等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评价。午间与李老共进午餐,李老谈及此事时,仍兴奋不已。
如今李老已是74岁高龄的人了,虽然身体尚好,看上去风范依然,但眼睛出现了问题,视力明显下降,医生忠告:少看少写多休息。但他老人家是个停不下笔的人,他钟爱他的书法事业,但愿老人家健康长寿,再创造出更多的辉煌。
2004年3月2日晚于怀贤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