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论坛
《运河文库》丛书第五辑总序
张宝玺
不知不觉,五年过去了。
五年,在意识的长河中只是短暂的一瞬;然而,物质世界某一阶段里的婴儿会走了;好吃不好栽的樱桃挂果了;通州大地上长起了森林般的楼房……
精神世界的建树是靠文字、影像或其它一切可留存、可视听的物质显现的。搞文学创作的,为文学艺术界朋友们服务的每个人,都不会肉体上长生不老的。然而,他们留给后人的精神财富,或许可以流传下来,给人们一个念想。
不是吗?文联成立后进入21世纪响亮提出的建立中国文学之乡的构想,第9个年头之后开启的《运河文库》每年10部著述的累积,也算是对故乡通州运河文化深厚底蕴的一点挖掘、继承、发扬光大吧?应了那句“到哪座山,唱哪座山的山歌”的话了,文联原本就是文学艺术家走向成功的桥梁、文学艺术工作者温馨的家嘛。
本辑《运河文库》丛书10部,一脉相承构建中国文学之乡的主旨:培养文学作者,打造运河文化品牌。胡松岩、张凤军、金月霞、张果珍、刘德水、刘洋、郑建山、韩万友、刘锦中、刘福田,他(她)们的无论小说、散文、诗歌或哲学论著,可谓体裁多样,题材纷呈,风格各异。
想知道现实社会官场上光明与黑暗的风来雨往吗?请看张凤军的小说《红桑葚儿,黑桑葚儿》吧。那里怪异的手法会让你心生快意、嘴唇染一层血红;《飘来飘去》是胡松岩的新作,看罢你会不会也随着那小人物的命运“飘来飘去”?散文集《三余斋杂写》作者刘德水,活脱脱第二个张中行(当然学得太像了不好),不过那学者化深郁而淡泊的风格,足见其功力。刘洋的《少女的运河》,是运河文化的艺术纪录;郑建山的《大盘点》,则是对通州及区外人文历史的点评。诗歌有韩万友朴素如歌谣般深受百姓欢迎的《面对夕阳》;另外还有刘福田具有探索精神的哲学论著《混沌哲学本体论》……
这些作者中有初入文坛的金月霞、韩万友、刘锦中等,也有中国作协、北京作协会员的其他人。这些不分老少、无论职位高低,但都对运河文化做出贡献的同仁们,我向他们致以深深的谢意。运河文化的积累、形成,有它历史的政治、经济、地理的原因,但与通州文化人及寓居通州的文化人的共同努力,是密不可分的。
最近,通州运河文学领军人物之一王梓夫在一次会议上说:“我们赶上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我们现在的五十年相当于世界的五千年。西方二百多年的工业革命,我们将在几十年内完成;农村的城市化进程,我们正在不可避免地进行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我们不是已经感受到因特网、手机等潮水般的涌来而身没其中吗?”
这是个高度浓缩、快速运转、新旧交替、丰富多彩的时代,大作家、大作品应该应运而生!
大运河的文脉不会断流,通州的《运河文库》无论在哪届领导手中都将大门敞开!
2005年6月9日于齐天乐园文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