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 佳 见证文明
我出生于二十世纪80年代,那时家乡通州的群众文化生活是什么状态我没经历过,但是常听妈妈说起。
她说,她小时候小伙伴们的玩具很少是买的,大多是自己做的。羊骨头染成的拐,铜钱、鸡毛刨的毽子,碎布缝的沙包是女孩子的最爱;竹杆做的花枪,竹片削的刀剑则是男孩子的宝贝;谁若能用木板、铁条钉一个冰车,那他简直就成了孩子们崇拜的偶象了。妈妈还说,70年代之前,普通百姓家里是没有电视机的。那时,晚上除去开会、搞运动,人们都习惯早睡,既省电又减少饥饿感。至于现在流行的夜生活,连做梦都想不到。那时,如果能在学校的操场或农村的场院上看一场露天电影就是相当丰盛的文化大餐了。即使是三九严寒,只要哪天演电影,哪天就像过节一样。十里八村、三街五巷的男女老少穿戴着毛窝、皮帽、棉大衣,拿着马扎、蒲墩、小板凳,早早来占地方。银幕挂起,开机试光时孩子们最兴奋,纷纷举起小手,让光柱把一个个姿态各异的可爱手影打在银幕上,尽情放飞他们的童心。
我来到这个世界上时已是改革开放初期。论童年的生活质量我比妈妈强多了。就说玩具吧,很少是家庭自制的,大多是工业化生产的,从商店买来的。商店中洋娃娃、积木、拼图板、各种汽车、枪和卡通动物、童话人物琳琅满目,精美诱人。自然,我的玩具箱里也就应有尽有了。当时我最爱玩的是变型金刚,它那奇特的造型和奇妙的变化让我着迷,至今想起还兴奋不已。
正是大熊猫、小白兔、米老鼠、唐老鸭、白雪公主和变型金刚这些可爱的玩具给我的童年带来无尽快乐,使我的美感得到启蒙,激发了我对文艺的兴趣,进而又使文艺兴趣发展成文艺特长。后来,我竟然如愿以偿地考上了中国戏剧艺术的最高学府——中央戏剧学院。毕业后又荣幸地成为通州区一名群众文化工作者,使我得以在工作中比较全面、深入地了解到今日群众文化生活的状况。
如今,彩色电视机不仅成了普通百姓的家常电器,而且已经历了“纯平”、“液晶”、“数字”等几次更新换代,现在正阔步向“高清”迈进,而一百多套电视节目反而要为“选择什么”发愁了。电影放映也发生了革命性变化。各个乡、镇、街道都配备了数字电影放映设备和流动放映车,无论是居民还是村民都可以在宽敞舒适的礼堂、会议厅或文化活动室欣赏到高清晰度、立体声电影。露天电影还有,但那只是消夏广场活动中特意安排的一种休闲方式了。
近些年,伴随通州区新城区和新农村建设,政府不断加大对群众文化事业硬件条件的投入,使得全区公共文化设施迅速增加和改善。现在城区有运河文化广场、奥体公园、西海子公园、三教庙、运河公园、同心公园等近十处大型群众文化活动场地,各乡镇也都有文化广场和文化活动中心,村村都有文化活动室。明年,一个坐落在通州古塔旁边的,集电影、歌舞、演艺和会展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各种设施现代化的综合性社区群众文化活动中心即将投入使用。这些文化设施为群众文化事业的繁荣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广阔的平台。
近年来,政府组织了许多项质量高、大规模、影响深远的群众文化活动。如:2006年,成功举办运河文化节,使中央电视台的“欢乐中国行”大型文艺演出首次现身通州;2008年,通州区 “相约北京·2008”奥林匹克文化广场活动,组织了演出、灯展、展览等12项活动,吸引观众超过45万人次,让通州人首次观赏到美国、俄罗斯等外国艺术团体的精彩表演;一年一度的“五月的鲜花”歌咏活动、农民艺术节、消夏文化广场活动和春节晚会不仅成为文化品牌,而且成为通州的民俗和文化节日;这些政府打造的高水平文化活动不仅满足了广大群众的文化需求,提升了群众文化品味,而且对全区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开展起到示范与引领的作用。
现在,每年群众自发开展的和各个社区、学校、机关、企业等组织的文化活动也是蓬蓬勃勃、红红火火。音乐、美术、书法、摄影、民间花会和各种文艺展演等丰富多彩,此起彼伏,长年不断,蔚然成风,百姓在自娱自乐中愉悦了身心,施展了才华,陶冶了情操。
我家住在运河旁,每当夜幕降临,我总爱到运河两岸散散步。既锻炼身体,又饱览运河之夜的美丽。走过东关大桥,来到运河文化广场,映入眼帘的真是一个欢乐的海洋啊!彩灯如虹,人流如织,歌声嘹亮,舞姿翩跹,男女老少的脸上都洋溢着灿烂的笑容。这时,我不禁想起妈妈童年看露天电影和我童年玩变形金刚的情形,感慨便油然而生:改革开放三十年已经使群众文化生活从十分贫乏变为极其丰富,而且未来将天天向上,步步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