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 络 连 接 世 界

会员管理
 带雨的云 558
 王风 372
 作协推荐 307
 运河散人 263
 零度 261
 古月重升 210
 郑永涛 173
 张天珍 169
 轻舞飞扬 154
 孙新坤 154
  •  第二种忠诚(中篇小说...
  •  第十二章 山神土地...
  •  第十一章 除魔告城隍
  •  第十章 都城隍判官互...
  •  第九章 化梦点才子...
  •  第八章 化梦点才子(...
  •  第七章 遇仇人禅定...
  •  第六章 与地藏菩萨对...
  •  第五章 悟德收妖僧
  •  第四章 乱法坛悟德羞...
  •  楼梯寄情
  •  她说什么了
  •  吴稚晖何许人也
  •  《爱,能勿劳乎?忠,...
  •  枫叶的招摇
  •  自在杨花
  •  “地坛”的魅力
  •  田间小路
  •  人散茶已凉
  •  发自病榻的心语
  •  浅伤
  •  溱沁
  •  孤煞
  •  梦魇
  •  奈何
  •  道
  •  淡然
  •  天道
  •  超脱
  •  英雄决
    当前位置:首页   随笔游记 >> 原创随笔 >> 郝津俐 大河流域——山东运河文化考察纪实
  • 郝津俐 大河流域——山东运河文化考察纪实
  • 来源:原创 作者: 运河杂志 日期:2012/7/8 9 阅读:1807 次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郝津俐 大河流域——山东运河文化考察纪实

     

     

     

    大运河流经大半个中国,沟通五大水系,沿途繁衍哺育了千万个乡村、集镇和城市,沉淀了无数的物质、非物质遗产。她一路逶迤南下,有多少江南的杏花春雨丝竹,就有多少燕赵的秋风悲歌骏马;有多少风雅诗经里的蒹葭苍苍,就有多少船工纤夫号子的高亢激昂;有多少亭台歌榭的极乐繁华,就有多少市井民情的酸楚凄凉。她是流动的诗、打开的画、吟唱的歌,是一条柔软华丽的水上丝绸之路和文化长廊,是活着的遗产”……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开发运河文化、民族文化、传统文化;弘扬运河文化、民族文化、传统文化;弘扬运河精神,服务、服从当代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是我们通州区图书馆发展建设运河文库的宗旨和精神。也是我们这次寻访山东运河文化最根本的指导理念。

    为期六天,一路奔波在齐鲁大地上,行经枣庄、济宁、曲阜、泰安、聊城、德州,途中串起了众多历史文化碎片,记录下真实的运河风情,拾捡起珍贵的运河资料。通过了解山东运河的历史、河畔人家的变迁、运河整治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案以及对山东运河文献的搜集、拍摄、整合,沿着历史的足迹,探访了运河奥秘,领略了运河文明,体会了运河内涵。

    一、枣庄

    20081021日,我们一行几人踏上了通往枣庄的旅程,出发的时候,刚刚清晨六点钟,路灯眨着眼睛为我们送行。天空一直阴沉,雨时断时续,随着山东的临近,雨意渐浓,有雾霭渐渐充斥视野,笼罩了远处的地平线。那种湿润的感觉,仿佛攥一把泥土就要滴下水来。

    然后,在平原最后的风景线上,东南的方向,一条勾勒山的轮廓的线条突然从上空俯瞰过来,慵懒的眼神和身心不由随之一震,一样的风景终于结束了!山渐渐接近,却没有多少气势和绿意,秃秃的,几株柏树撑不起多少秀色。路标指示着济南已临近,却一直看不到任何代表城市的建筑和景观,济南我们也曾是来过的,也不知大明湖的波是否还明亮如初,趵突泉的泉是否还吐珠溅玉?后来才明白,高速都是绕开市区的,我们又怎能看到多年前来过的城市呢?于是只有在两边相对出的山岭中想象济南藏在哪座山环之中了!

    两面的山已经很有些气象了,像一条长廊,我们的车就在其中穿行。山上的树木也渐渐多起来,除了柏杨,还有许多果树。山坡上,绿树掩映之处,几间屋舍疏疏落落点缀其间,也许就是一个村落了,远处麦田平整,绿色盎然。只是阴云仍在占据着整个天空,随着向南的路上,细雨终于在我们到达目的地——枣庄之前歇脚了。

    枣庄1961年建制为省辖市,是山东省最早设立的四个省辖市之一,现辖市中、薛城、山亭、峄城、台儿庄五个区和一个县级市——滕州市,总面积4550平方公里,总人口380万。枣庄位于山东省南部,素有山东南大门之称,南临江苏省徐州市,西望碧波荡漾的微山湖,北连孔孟之乡曲阜、邹城。京福高速公路、京沪高速公路、104206国道四通八达,京沪铁路、正在修建的京沪高铁贯通南北,京杭大运河穿境而过,运河黄金水道在枣庄境内有93.3公里航程。

    入住枣庄后,我们与市图书馆取得联系,他们为我们安排下合理的参观采访路线,于是,在他们的建议下,我们先去了枣庄的第一驿站——青檀寺。开始了我们的檀山访幽。

    山东枣庄的南部,大约十几里的地方,有一处石榴园。石榴园很大,依山而布,一望无尽,号称万亩榴园。可惜,我们这次来的不巧,既不是榴花如霞的浪漫时光,也过了秋高气爽的收获季节,满山的石榴树叶已经开始泛黄,残余的几个石榴,无力的低着头,不胜秋风一样,让人怜惜。

    但是我们到这里来,却不是来观光石榴的,因为在这石榴园的深处,藏有一个相当幽雅的去处。这个山坳,向山里的高处一直延伸着,两边枝叶茂密的山坡飞凌起来,棚一样掩着,成了一幽谷。向里去,就是檀山。

    檀山因山坳里有一片古老的青檀林而得名。檀树,落叶乔木,叶为卵形互生,花单生。由于檀树果实长有圆形的翅,像榆树钱一样,所以人们又叫它摇钱树。檀树是一种名贵的树木,有青檀、黄檀、红檀等种类,木质坚硬,人们用来做家具、农具和乐器。檀树一般生长在南国,而且散栽,成林的不多。据说这片檀林就是中国北方最大最古老的檀木林了。

    进到山里,青檀满目,情怀浓郁悠扬。山里檀树很多、很大,形态各异,各式各样,所以人们又给每棵树起了许多很好听的名字。一进山,首先看见在路边溪流小桥旁,在山崖下,有两棵娴静的檀树,铺展着厚满的枝叶,安静在石榴树荫里,活像两位亭亭玉立的少女。

    新鲜着心情,沿着一棵棵闪亮而来的檀树,不免感到几分新异清雅。走不远,抬头看去,有个山门一样的建筑横贯在前面,在茂密的地方猛地突显出来,与周围的气氛相对应,让人感到有几分历史文化的凝重。这建筑就是青檀寺山门。这个门楼像是一道庄重的卫士,守侯这青山。中间门楼高大,两侧的门楼则比较小一些,古朴庄重。门楼正中上方有沈鹏先生题写的青檀寺三个金光闪闪的大字。

    门前的山崖下,有一棵有趣的树木,人们给它起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名字,叫怀中抱子。这里所说的怀是指的槐树。一棵古老的槐树,不知是什么原因,在树中长出一棵青檀树,两树合长在一起,相互融为一体,相依为命。就是由于这个奇特的景象,人们便将此树赋予了亲切的名字。还有一棵树,名叫蛟龙腾空,也是生长在路边的岩石壁上,那青檀树沿着山崖向上攀缘,一股顽强的力量不能不使人感到生命的坚强。据考证,这是青檀林中最古老的树,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

    看着一棵棵树,往前走着,青檀寺大门闪现出来,看去有几分佛家的意境,青烟袅袅,佛声号号。来到门前,正门上方有舒同先生题写的青檀寺三个大字,两旁还有一幅对联:岫云檀新闲幽寺,通韵钟声澹远山。到了这里,有了几分曲径通幽的感觉了。

    进了寺院,立刻被一棵参天的白果树所吸引。这棵白果树又称为白果王,有1300多年的树龄了,如今依然在这深山里雄壮地生长着。树木挺拔苍苍,粗大壮实,两人才能搂过来。那些枝干,高扬的枝干,则像是一只伸向天空的巨手,擎着伟岸,诉说着沧桑。更奇特的是,这白果树并不是单棵,而是两棵白果树合长在一起的,已成长为一体了,要是不注意,还感觉不到这是两棵白果树。更有意思的是,这两棵树一棵为雌、一棵为雄,是一对夫妻树。仔细辨认了,迎门那边的貌相俊秀、缠绵温柔,是雌树,另面那棵粗壮有力、挺拔刚阳,便是雄树了。

    这寺庙并不大,大雄宝殿也不甚雄伟,但是和周围的青石绿檀交融在一起,就多了几分灵气。驻足而视,白云青荫,风渡鸟鸣,红墙依绿,石路含幽,还有那溪流,从山石的缝隙里,在某个不起眼的地方,缓缓流出来,在那道小溪里,潺潺流淌着。整个景色如苍天拿了一支画笔,轻轻一抹,涂出一片山林清秀。

    第二天一早,我们一行四人来枣庄市图书馆参观交流。参观了枣庄图书馆的自修室、电子阅览室、报刊部、新书部、外借部及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支中心。

    市图书馆馆长王玉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并向我们介绍了枣庄市图书馆的基本情况。枣庄市图书馆建筑面积12600平方米,拥有阅览座席1000个,收藏有图书、报纸、杂志、古籍、视听资料、电子出版物等各种文献资源45.7万册(件),年购新书一万余册,年订阅报纸、杂志1100余种,年接待读者43万余人次,全馆在职职工38人,其中副研究馆员11人,馆员17人,大专以上学历34人。 几年来,多次受到各级政府和文化主管部门的表彰。2004年被国家文化部评为一级图书馆2005年获全市先进集体,2006年在山东省第五届公共图书馆业务竞赛中获团体总分奖和组织工作奖。随后,双方重点就运河文化进行交流,探讨了如何发掘运河地方历史文献、宣传大运河文化、加强大运河沿岸城市图书馆交流等问题。

    最后,双方互赠有关运河文化的地方文献。王在清馆长向枣庄市图书馆捐赠了《通州文化志》、《通州文物志》等运河资料,王玉馆长向我馆回赠了《枣庄历史人物志》、《汉画石语》及《枣庄运河文化》等图书。市图书馆副馆长宋贵民陪同活动。

    二、台儿庄

    400年前,京杭大运河改道,城因河兴,富甲一方,她被称为天下第一庄

    70年前,一场大战震惊中外,驰名遐迩,她被誉为中华民族扬威不屈之地

    今天,运河古城恢复建设令世人瞩目,船舶如云、一河渔火、歌声十里、夜不罢市的历史古韵即将再现。

    运河古城台儿庄属枣庄市,也是我们此次枣庄之行的最终目的地。

    上天好像从来不愿意辜负那些有心和多情的人,在地处鲁南的台儿庄,历史就掩映珍藏着一段完好如初的古运河。这段运河古道,是1959年改道城外时留下的,全长三公里,因酷似月牙儿形状而被称为月河。三公里之于三千里,不过是浩浩大运河唱出的一个音符、胸前激起的一朵浪花而已,也是最后的古运河之梦。而月河中运河大桥边一架直径约十米的木制水车擎天而起,兼聚着中国古人智慧的发明与现代科技成果,经过河水冲击,日夜缓缓旋转,伴着潺潺的流水声,向世人传递着台儿庄这座古城千百年来永不停息的创新精神。

    台儿庄依山傍水,南望翠屏山,腰缠大运河,美则美矣,仿佛多了一些温柔妩媚,少了一点精神肝胆。而一场气壮山河震惊中外的中日大战,谱写了民族的扬威不屈,也让小城挺直脊梁,增添了一分英姿勃发的飒爽风流。谁能想到台儿庄古城,1938年3月经历了一场怎样的血与火的洗礼。

    所以,来到了台儿庄,不可能不去台儿庄大战纪念馆。而纪念馆正坐落在古运河桥畔,由纪念碑、展览馆、影视馆、全景画馆组成。纪念碑碑名由原国防部长张爱萍题写,碑文由程思远撰著。展览馆展出中日双方资料和实物600余件,还藏有当年参战将士及其家属、书画家、知名人士的书画作品近千幅。影视馆播放当年战地记者拍摄的珍贵纪录片、参战将士访谈录及影片《血战台儿庄》。全景画馆为18边形筒式建筑,全景画面高16.5米,周长123.1米,画面首尾连成全周形,融绘画、地面塑形、灯光、音响和解说为一体,能形象地再现当年浴血奋战的场景及过程,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出了台儿庄大战纪念馆,我们又跟随导游,前去参观李宗仁史料馆。1938年,李宗仁将军指挥中国军队在台儿庄重创日本侵略军,取得了震惊中外的台儿庄大捷,胜利后的48日,李宗仁在台儿庄火车站站牌下留影,从此,台儿庄火车站便成为了台儿庄大捷的永恒纪念,记载史册。坐落在台儿庄老火车站旧址上的李宗仁史料馆。是一座风格独特的哥特式建筑,它三面环水,风光秀丽,为当地的一大旅游景点,也是一处著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李宗仁史料馆以大量翔实而珍贵的历史资料,百余件先生的遗物和难得的原始影视录像,全面展示了李宗仁曲折的爱国人生,所展实物均由李宗仁先生的第三夫人胡友松女士捐赠,属海内外首次展出的精品。胡友松女士现受聘为史料馆的名誉馆长,并长住馆内。

    从李宗仁史料馆出来以后,我们又驱车开往台儿庄万年闸,对于这座桥闸,我们的导游也只是听说而已,并没有来过,所以只能是一路打听,沿途摸索而来。

    据《峄县志》记载,明万历年间,京杭大运河走加河改道后在峄县境内建有台儿庄、顿庄、张庄、韩庄等八座斗门式船闸,俗称旧八闸,雍正三年(1723),又建六里石闸一座,许多设施的建造都代表了当时最高建筑水平。而运河两岸的建筑,融北方的沉稳和南方的灵秀于一体,具有极高的旅游观赏价值。

    1993年以来,国家投资近20亿元对台儿庄运河进行整治,修建了台儿庄运河大桥、万年闸枢纽工程等交通航运设施,使台儿庄运河逐步形成了以六座长龙卧波的大桥、四处虎距龙盘的船闸、沿岸星罗棋布的港口,以及往来穿梭的船舶为主体的现代化河港商贸旅游景观。其中,台儿庄二线船闸是根据驰名中外的葛洲坝船闸设计兴建的,有江北第一闸之美称。

    一路逶迤,我们终于找到了峄县万年闸。昂然屹立于千古运河之上,气势恢弘地向我们展示了台儿庄的宽广胸怀,并彰显着古运河对台儿庄的丰厚馈赠,以及运河儿女们对母亲河的钟爱。 

    三、济宁

    这里是孔孟之乡、礼仪之邦

    这里有京杭大运河曾流经的古镇、古码头;

    这里有江北最大的生态旅游湖泊;

    这里有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的故事发生地——水泊梁山;

    这里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寻访的又一运河古城——济宁。

    济宁市人口790,面积1.1万平方公里,辖市中区、任城区、曲阜市、邹城市、兖州市、微山县、梁山县、嘉祥县、金乡县、鱼台县、泗水县、汶上县等12个县市区,济宁是鲁西南地区经济、文化和商品的流通中心,山东省工业中心城市,建设中的组群结构特大城市。

    济宁历史文化悠久,是东方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远古时期的三皇五帝在此留下活动踪迹。春秋战国时期,被后世尊为中国历史上五大圣人的至圣孔子、亚圣孟子、复圣颜子、宗圣曾子、述圣子思子都诞生在这里。五大圣人开启了中国儒家思想文化的先河,对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极其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济宁又是全国著名的文化旅游胜地。按照旅游资源的自然分布,全市形成了四个不同风格的旅游区,即以曲阜、邹城为中心的孔孟文化旅游区,以济宁城区为中心的运河文化旅游区,以微山湖为中心的水上风光旅游区,以水泊梁山为中心的水浒文化旅游区。这四大旅游区构成了东文西武、南水北山的旅游格局。

    到达济宁后,我们首先和济宁市图书馆取得联系,山东人民的朴实热情好客之风在我们此行印象中被日益加深着。济宁图书馆馆长与班子的几个领导热情接待了我们,并介绍了图书馆的整体情况。

    济宁市图书馆始建于1958年,原馆址在一天门,1982 年迁至红星中路,馆舍面积1540余平方米,199710月建成9670余平方米的新馆,红星中路馆舍改为济宁市少年儿童图书馆。现有馆舍面积12000余平方米,在职工作人员49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人员43人,高级职称9人,中级职称23人。多年来,先后被省文化厅、国家文化部评为全省先进单位、全国文明图书馆、全国读者喜爱的图书馆、国家一级图书馆等荣誉称号,并荣获市级文明单位、济宁市十佳文明窗口等称号。图书馆现藏有各类文献资料近30万册(件),逐步形成了以煤炭、化工、轻工、地方志为特色的综合性藏书体系。每年订阅报刊近1000种,现有读者近16000人,阅览桌席584个。

    介绍完基本情况,我们又跟随几位领导共同参观了外借部、阅览室、自修室、地方文献部、共享工程中心机房。最后,双方互赠有关运河文化的地方文献。并接受济宁图书馆馆长的建议,去参观济宁市运河博物馆。

    在小北湖横河以北,济宁南环路以南,入北湖的显要处,规划出一块地方,这里就是运河博物馆的所在地。                     

    运河博物馆建设的整体构思是由汶上南旺运河水利枢纽工程和分水龙王庙建筑群两部分构成。建筑根据规划适当缩小比例,建微缩景观,整个设计方案请国内外知名专家设计,在整体设计上增加参与性、观赏性,增加吸引力。

    在运河博物馆里,我们跟随讲解员一起参观了中国运河史以及运河风土人情展览,并欣赏到珍贵的京杭道里图,这幅长逾20米的青绿水山长卷,以运河南端的杭州钱塘江为起点,以蜿蜒的运河为轴,收尾于北京紫禁城的山峦之间。描绘了京杭大运河沿岸的自然风貌,所到之处,黄河水黄,淮河水清,河上舟帆点点,或行或停,或单或集,一派盛世景象。通过这次参观不仅让我们了解了运河历史,了解了中国人民开凿整修运河的伟大功绩,更让我们对济宁的运河文化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与仰慕。

    当天下午,我们又踏上了开往泰安的征程,途中经过曲阜,而鲁国故都曲阜,早以其丰富的历史文物和名胜古迹而蜚声中外。所以,我们不可能不把它作为我们参观访问的重要基地。

    山东旅游热线一直流传着一山一水一圣人的说法,圣人即孔子,孔子,名丘,字仲尼,为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学说的创始人,曲阜也因有孔子故里而被誉为东方圣地

    到达孔庙时已是下午三点,孔庙外,三进牌坊,金声玉振,太和元气,红墙灰瓦。庙内规模宏大,但见古柏参天,林荫避日,鸟鸣啾啾,平添一份幽静和肃穆。信步走上碧水桥,碧水桥模仿北京金水桥所造。相传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游孔庙,和珅和纪晓岚两大臣陪同,当时,纪晓岚为讨好乾隆皇帝,乾隆上桥时,高呼:步步高升。下桥时,高呼:代代相传。乾隆龙心大悦,直赞纪晓岚机智过人。走过碧水桥即到了碑林区,因孔庙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祭祀孔子的礼制庙宇,碑林碑刻众多,最早起于唐,以后历代帝王重修,至清朝时最盛,各类石刻达200余,碑下为狴屃,龙头,龟背,鹰爪,蛇尾,象征着帝王无上的威严和权势。

    大成殿是孔庙最大的殿,与北京故宫的太和殿,泰山岱庙的天竺殿并称中国古代三大宫殿式建筑,殿宇辉煌壮丽,气势雄伟。殿前青石台阶,中间双龙祥云浮雕,富丽堂皇,汉白玉栏杆,雕龙画凤,殿门上生民未有四个描金大字熠熠生辉,显示着儒家至善的思想。最令人难忘是支撑殿堂的十根浮雕式九龙柱,九龙盘旋,瑞云缠绕,根根不同,柱柱雄健,每柱下衬各具不同图案的莲花底座。大成殿西侧是十根平雕的九凤柱,无莲花底座,这是为孔子夫人而设的,手抚光滑冰凉的柱面,仰看九凤寂寞的飞舞,心中油然感慨封建社会女性卑下的地位。

    出孔庙的大东门,就到达孔府。孔府旧称衍圣府,是孔子后裔长支世代居住的府第,建筑排列有序,历史悠久,有天下第一家之称。圣府大门上,黑漆金字的对联: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淋漓尽致地展示出历代王朝尊崇孔子,推行儒家思想。现今存的孔府为明代扩建重修,占地16000平方米,分东,中,西三路布局,中路为九进院落,共有殿堂楼阁560余间,前为官衙处理事务,后为内宅生活起居。沿着中路登重光门,入大堂,二堂,三堂,满眼只见青砖灰瓦,雕梁画栋,古色古香。各堂内厅堂轩敞,陈设华丽。转过内宅门,前堂楼赫然在目,一幅楹联直入眼眶:散步雕栏锦箧携来参往训,清冷绣阁鬓花香里证前身。前堂楼是衍圣公燕居之处,现存陈列仍保持着七十年代衍圣公孔令贻和夫人陶氏及侧室丰氏、王氏当年生活情景原貌,隔窗而望,斯人已去,旧训犹存。

    后花园清冷幽静,假山绿披,柏树遮荫,石砖路蜿蜒曲折,诉说着古老的历史,站在园中,仿佛隐现着远古沉寂的精灵,在秋日的阳光下飞舞。

    取西路返回,途径忠恕堂,忠恕堂取《论语》“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语义命名,学诗守礼,安友居家,守口不谭新旧事,知心难得两三语。

    最后到达孔林,所谓孔林,也就是孔家的墓地。据介绍,这个墓地从孔子起一直使用到现在。方圆有七公里,二十多万个坟墓。现在也一直在使用。游人在那里还可以看到新的坟头。有些显然是几天前才埋的。

    孔林很大,里面有很多的碑刻。这都是当时的现实,或者现在的历史。

    历史上显赫的家族很多,但像孔家这样的恐怕只有一个。

    孔子对待乱力怪神的态度是存而不论。也就是既不说没有鬼神,也不说有鬼神。孔家的昌盛该归功于哪些因素呢?

    一个家族,两千五百年的历史,二十多万个坟头,在全世界恐怕都是独一无二的。

    最后坐着马车漫步在曲阜街头,牌坊四立,古巷幽深,楹联比比皆是,浓郁的文化扑面而来,体现着厚重的历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今天的我们是否更该学而时习呢?我们的心情是满足而充盈的。

    四、泰安

    入住后的第一站,仍然是图书馆。

    泰安市图书馆充分利用馆藏信息资源,开拓创新服务领域,积极为全市的经济建设和广大市民群众的看书学习服务。目前馆内设办公室、研究辅导部、财务部、采编部、技术部、图书外借部、期刊阅览部、报纸阅览部、少儿图书馆、自修学习室,以及泰山文献部、特藏部、电子阅览室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泰安市中心站等14处业务、对外服务部室,特别是当我们转到图书馆的深处,豁然看到功能齐全、设备完备,近400个座位的报告厅及300余平方米的展览厅,真有柳暗花明又一村感觉。

    但是泰安图书馆的整体建筑还不够完善,原是在教学楼基础上的改建,难以符合图书馆建设的各项标准,当然,泰安市图书馆的新馆建设正在计划之列,但愿我们下次再来的时候,才真的是柳暗花明又一村呢。

    辞别泰安图书馆,我们驱车前往泰山,泰山为中国五岳之首,古称岱宗,形成于25亿年前,气势雄伟,拔地通天,有天下第一山之誉。说起泰山,在记忆的词库中会翻腾出一些有关泰山的词句。如重于泰山稳于泰山泰山压顶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等等,可见泰山之威严、坚韧,泰山之高大、神圣。然而,泰山论其高度,只有1545米,高于中岳嵩山、南岳衡山,次于北岳恒山、西岳华山,占第三位。为何泰山被尊为五岳之首呢?传说盘古氏(远古时开天辟地、代生万物的神人)死后头为东岳,左臂为南岳,右臂为北岳,足为西岳。盘古死后头向东方,且化为东岳,泰山自然就成了东岳之首了。其实不然,泰山平地突起,雄峙华北大平原,凌驾于齐鲁平原之上,平原与丘陵落差1300米,对比强烈,视觉上使泰山显得格外高大。此外,泰山为佛、道、儒三教聚集之地,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它的人文景观被人为地神化,在人们心中高度不断提升,并被推到至尊至贵的境地。

    汽车沿着曲折的盘山公路一直把我们送到中天门。回头俯望山脚,此时已身处半山腰了。沿着陡缓不一的石阶向上攀登,这条爬山的路称得上是一处文化长廊。倘佯在浓郁的历史文化氛围之中,一面领略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一面欣赏着两侧的奇峰异石和摩崖石刻、碑碣。尽管秋风习习,不时地还能遇上几个前一天登山住宿看日出后而身穿许多衣物、偶尔也有穿着棉军大衣的游客下山而来。中天门也叫二天门,这里是东西两路的汇合处,是人们驻足停留的歇脚点。这里可以说是人们战胜了过去的艰难,又迎接新的挑战的起点。

    有人说登泰山只有沿盘山路石阶向上攀登,才能真正感悟到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壮美。然而因时间安排较紧,我们别无选择,只能乘坐缆车。沿途风光景致也就一掠而过,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下了缆车,雄伟的南天门好像早就已经在那里静待我们了,在这里,李白的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得到了验证。穿过气势宏伟的南天门,绕过碧霞祠,可以看见前方伫立着一个牌楼,上有天街二字,这便是泰山的又一景观了。谁也想不到在陡峭的山路上,还有一条路宽道平的天上街市,深叹人类的伟大,把街市建在高山之上。天街神韵天成、缥缈天空中,仿古的老店一家挨着一家,店前幡旗飘舞,灯笼高挂,张灯结彩,炊烟袅袅。漫步天街,飘然若在仙境,不知是人间天上,还是天上人间。

    走过天街,步换景移,碧霞祠映现在眼前。碧霞祠建在高崖之上,建筑巍峨严整,气势恢宏,被称为高山建筑之杰作。远处眺望,碧霞祠白云缭绕,金碧辉煌,宛如天上宫阙。走近,泰山脚下的田园风光,仿佛过滤了的凡尘,尽收眼底。

    碧霞祠为泰山女神碧霞元君的祠宇。碧霞元君作为老百姓心中的泰山主神泰山老母,作为一种历史积淀下来埋藏在人们心灵深处的对母亲的爱,多少年来赢得老百姓尊敬和爱戴,也召唤着多少去乡离国游子的思念。

    从碧霞祠东神门北折沿盘道而上是大观峰。大观峰石壁巍然屹立,石壁上石刻遍布,琳琅满目,被称为中国摩崖刻石博物馆。据导游介绍,泰山文化积淀深厚,人文景观丰富,有各种书法刻石2000多处,这些碑刻几乎集中国书法之大成,有中国碑刻最早的刻石——泰山秦刻石;还有晋代二王,唐宋四大家等,真草隶篆体例俱全,颜柳欧赵,风格各异。其中,汉代张迁碑、衡方碑和晋孙夫人碑;被誉为大字鼻祖榜书之宗的北齐经石峪刻石,天下洋洋大观的唐玄宗《纪泰山铭》和唐代双束碑等最为有名。泰山刻石为一大奇观,是珍贵的文化遗产,它不仅昭示出泰山悠久的历史,也使泰山形象更加丰满。站在岱顶的大观峰刻壁石前,一种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不仅为泰山刻石书法艺术叹为观止,更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而骄傲。泰山封禅,也是一种独特的人文景观,从黄帝到今人,上至国君下到平民,人文政客、各色各样的人都对它顶礼膜拜。古人云:天以高为尊,地以厚为德天高不可及于泰山。泰山在历代帝皇眼里是天的象征。皇帝封禅,被视为天下太平。秦始皇在岱顶举行登礼并立石颂德,后行降礼于泰山脚下,完成了始皇帝受命于天、统一天下的伟业;秦二世皇帝登山祭祀,在原父皇刻石上补刻祭辞秦刻石;乾隆皇帝登山留下大量的摩崖刻石,最著名的有朝阳洞万丈碑。后来封禅演绎成拜山和庙会,泰山也成为黎民百姓敬仰的神山。

    沿着先人的足迹,登上泰山极顶。仰望天空,山风呼啸,云雾弥漫,时而白云滚滚,如浪似雪;时而乌云翻腾,形同翻江倒海;时而白云一片,宛如千里棉絮;时而云朵填谷壑,又像连绵无垠的汪洋大海,而那座座峰峦恰似海中仙岛,时隐时现,又似海市蜃楼奇幻美丽。向下俯瞰,景色无限,一片片白云与滚滚乌云融为一体,汇成滔滔奔流的大海,又令人心潮起伏。游人至此,叹为观止,快捷地用像机定格了这泰山独特的云海玉盘奇观。

    玉皇庙建在极顶上,红墙碧瓦。从山门进庙院,人山人海,游人摩肩接踵,络绎不绝,一点风也没有。庙院内烟气升腾,香气袭人,膜拜的祈祷声不绝于耳。殿前高不盈米的极顶石横卧在石栏中,旁有泰山极顶1545碑刻。玉皇顶天井中央,还有一个两人高的同心塔,上面挂满了红彩带和连心锁,一对对恋人头系红绸布条,虔诚地把带来的锁子郑重地锁在众多的锁头中间,并挂上同心结,表达了人们祈祷幸福、追求和留住爱情、同心永结的强烈愿望。

    此时,我们已完全驻足于泰山顶上,你观望、我沉思。那壮观雄奇,让你浑然忘却了自身的存在。站在山颠之上,遥望天穹,天地距离如此之近,很难完整地形容和描述心中的情感,有激动,有骄傲,更多的是对泰山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的崇敬之情。五千年华夏文明的积淀,亿万年大自然鬼斧神工,在泰山上演绎着一个又一个古老而又神秘的故事……

    五、聊城
    辞别泰安,我们一路西行,进军聊城。

    才一进城,我们便被聊城独特的自然风光所吸引,整个聊城城中有湖,湖中有城,城湖交错,岸边杨柳依依,景点相连,真个是船在水上行,人在画中游

    京杭运河聊城段,始凿于元至元二十六年(1289),初名会通河,由阳谷县张秋镇入境,途经东昌府区,从临清并入卫运河出境,全长97.5公里,其涉及古城镇、古建筑、古墓葬、古遗址、古石刻、古树名木、古民居、古桥梁、古闸涵等百余处,如繁星点缀其间。

    入住聊城后,我们首先和图书馆取得联系,聊城大学图书馆馆长王云带着班子的其它领导五人,热情接待了我们,中午用餐后,我们又参观了聊城大学图书馆和海源阁图书馆。

    聊城大学图书馆的前身是山东师范学院聊城分院图书馆(19741123日成建),当时馆舍只有三间,图书5万余册(从山东师范学院调拨),工作人员2人。1981年7月11日更名为聊城师范学院图书馆,并建立新馆,其馆舍面积为5400平方米,藏书30余万册,工作人员20多人,设采编部、流通部、期刊部和办公室。

    2001年9月,聊城师范学院与聊城市政府共同投资建设的新馆落成,并随即投入使用,其名称改为聊城师范学院、聊城市图书馆。新图书馆集高校图书馆和市公共图书馆双重任务于一身,为学校和地方用户提供文献信息服务,这种校地共建的模式在国内尚属首例。2002年2月22日,教育部批准聊城师范学院升级更名为聊城大学,图书馆随之更名为聊城大学图书馆,其办馆规模、现代化程度和服务水平登上一个新的台阶。聊城大学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是学校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高等学校图书馆的工作是学校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整个图书馆大楼宏伟壮观,面积23000多平方米,现有藏书169万余册。其中外文图书2万余册,古籍线装书4万余册,报刊合订本10余万册(含外文报刊 1万册)。现订阅中外报刊近2300余种,中文电子期刊11000余种,外文电子期刊6000余种,电子图书60万余种。是我们这次行程中见到的面积最大藏书最多的图书馆。主楼高达12层,为主要藏书库;馆内设两个报告厅,大报告厅容纳500人,小报告厅容纳150人;南北两侧群楼为四层,包含阅览室、自修室、展览厅、报告厅、研究包厢和工作室等,可同时供4300人阅览学习。整个建筑高低错落有致,结构对称严谨,回廊曲折蜿蜒,楼顶花园、休闲平台点缀其间,肃穆宁静中不乏盎然生机,为读者提供了一个舒适、明亮、寂静的学习场所。

    从聊城大学出来,我们又来到了海源阁,海源阁由清代江南河道总督、著名藏书家、聊城人杨以增创建于道光二十年(1840)。为三间硬山脊南向二层楼阁,下为杨氏家祠,上为宋元珍本藏书处。楼檐正中悬有杨以增手书海源阁匾额,阁下正中两柱上有食荐四时新俎豆,书藏万卷小琅澴的楹联。杨氏藏书始于杨以增之父杨兆煜,后经杨以增、杨绍和、杨保彝、杨承训四代人的努力,多方搜集,上百年的积累,使藏书逐渐丰富起来。总计珍藏宋元明清木刻印刷古籍4000余种、220000余卷,金石书画不胜枚举。其藏书之宏富,版本之精善,海内闻名。中国历史博物馆将海源阁与江苏常熟瞿绍基的铁琴铜剑楼、浙江杭州丁申、丁丙的八千卷楼、浙江吴兴陆心源的皕宋楼并称为清代四大私人藏书楼。还将海源阁与北京的文渊阁皇史宬、宁波的天一阁并列为中国历史上官私藏书的典范。海源阁藏书在我国的外交史上也发挥了重要作用,19729月毛泽东主席将海源阁藏书《楚辞集注》影印本,作为国礼赠送给日本内阁总理大臣田中角荣。

    海源阁于20世纪30年代后,屡受战乱之苦,楼舍损毁,珍藏流散,只有一小部分辗转收入国家图书馆和山东省图书馆。改革开放后,为弘扬民族文化,促进对外开放,聊城市政府筹巨资于199210月重新修复了海源阁。重修之楼,坐其原址,因其旧制,单檐歇山、上下两层、青砖灰瓦、红漆梁柱。正房、配房都是砖木结构,前出一厦、起有台阶、木制花棂子门窗,具有浓厚的中国清代北方四合院的建筑风格。胡乔木题写的一人致力万人受惠,四代藏书百代流芳楹联,醒目地悬挂在海源阁大门两侧。1998年建立了海源阁管理处,负责海源阁的宣传、古籍文物资料的搜集、整理等管理工作,并举办了《海源阁发展史陈列》展览。展览分为三个展室,包括前言、时代背景、藏书概况、藏书兴起、藏书发展、藏书管理、地位与贡献、重新振兴、名家题赠、结束语等九个部分。展品有杨氏珍藏印章、历代主人画像、杨以增与林则徐往来书札手稿二十余件以及许多珍贵文物图片。还藏有党和国家领导人万里、谷牧、宋任穷的题词,启功、沈鹏、刘炳森、李苦禅等名家字画上千幅,古籍图书近万册。

    出了海源阁,沿着刚刚修复的运河向南走去,我们又来到一个古香古色的地方,这就是聊城山陕会馆。整个建筑群已经褪色,仍然透出一种财大气粗的气势,只是这气势被无情的岁月蒙上一层旧颜色。

    这里的导游都穿着一身红色的仿古绸衫,足登绣花千层底布鞋,让人一下子想起过去的悠悠岁月。聊城的一切都与水有关,它最繁华兴盛的时期恰恰是水脉最多最旺盛的时候。明清时期的聊城就是一个靠运河而兴盛的商埠。穿城而过的大运河漕运发达,两岸商业兴旺,在聊城太平街、双街及越河一带,各地商人纷纷前来开设商号,创办手工业作坊。长期的背井离乡,思乡恋亲之情使他们萌生出一个迫切的愿望,就是要建一处“悦亲戚之情话,慰良朋之契阔”的场所,于是,这里出现了江西会馆、苏州会馆、山陕会馆等20多家会馆,其中规模较大的有8家,号称“八大会馆”。山西商人与安徽商人分别被视为南北两股最大的商业力量,山西商人在聊城的资本最雄厚,加上陕西商人,有1000多人,所以山陕会馆气魄最大,占的地方也最显著,它位于双街至龙湾能停靠船只最多的地方,是聊城至今仍然保存完好的惟一会馆。

    那么说,当时一座繁华聊城是从水上“漂”过来的。被水漂来的还有那些嘴里散发着秦腔味的西北汉子。据方志记载,这座具有3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拥有160间房屋的会馆,当年动工建造时,木料是从千里迢迢的陕西终南山运来,木匠则聘请于山西汾阳府,所以它充满浓郁的西北建筑风格。

    当地人给我们指路时,把山陕会馆说成是“关帝庙”,边参观边领悟其中的奥妙。会馆正门的上方悬挂着一块匾额,上书“协天大帝”四个大字,这协天大帝指的就是关公了。从明朝中期,最有势力的晋商开始在北京等地建立会馆,到清朝乾隆八年(1743)开始兴建聊城山陕会馆,历经4年建成,起初规模不大,只有正殿、戏台和一排楼群,但浓烈的思乡之情使山陕商人不惜耗资继续进行了8次扩建,到清嘉庆十四年(1809)形成现在的规模。前后耗去66年时间,用了6046569分白银。据说,建设会馆的过程本身就体现了晋商善于理财、严格管理的特点。会馆里有19块碑碣,不仅记载了会馆置地、建设、重修所用的银两开支数目,而且在8块石碑背面刻上了所有商号的捐款数目,相当于现在的一个“财务公开栏”。

    山陕会馆的戏楼被推为全国此类建筑之冠。走进会馆山门,戏楼前的天井内巨碑矗立,古树参天,蓊郁成荫,庄严肃穆。抬眼即见华美的戏楼门上大书“岑楼凝霞”,其意为戏楼虽小,但高可与彩霞相接,内饰华丽,好似彩霞一般。门两边各有一幅线雕石版画,左为松鹤,右为梅鹿。戏楼正面雕梁画柱,各种彩绘浓墨重彩。两边有一幅对联:“响遏行云,一曲笙簧欣万利;歌翻白雪,八方舞蹈庆升平。”楼顶造型奇特,白色葫芦顶,外檐向四隅伸出十个翼角,如凤凰争飞,似孔雀斗艳,最能显示古建筑的艺术匠心。

    山西商人在钱财上的大方与义气有口皆碑。在聊城,人们喜欢讲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山西商人欠了另一个山西商人千元现洋,最后还不起,债主非常照顾借债人的脸面,就让借债人象征性地还一把斧头和一个箩筐,寓意此事到此了结,哈哈一笑,情谊还在。这种不为眼前小利背信弃义的做法,很自然地让人想到关帝遗风。

    运河焕发了青春,聊城将成为一个新商埠。而那些晋商的后代们去了哪里?这是我们参观山陕会馆后想到的一个新问题。

    六、德州

    别了山陕会馆,一路西行,踏入了我们的最后一个驿站——德州。

    德州素有九达天衢、神京门户之称,被认为是大运河浇灌出来的一座古城。如今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550万人民,在德州市委、市政府领导下,从遗产保护的原则出发,尊重古运河原始自然风貌和历史文化的特点,以运河文化风景带作为蓝图,突出运河文化特色,统一规划大型水面与主要河道、沟渠。各景点、景区通过一定的水道彼此沟连,形成整体的德州运河景观水系,初步实现了应运而生,凭河而兴的运河文化战略构想。

    到达德州时,已值下午三时,因为我们晚上还要赶回通州,所以行色匆匆中实在难以纵览运河全貌。即便这样,我们同样被这里具有古运河文化气息的现代新区所吸引。

    运河两畔,千米长廊临河而建,长廊曲曲折折环绕运河东岸,南段和庙会街衔接,北段与御码头相连。有的地段长廊伸进运河,直接和运河相连。有的地段则弯进运河河岸,留出一些种有柳树和槐树的坡地。长廊里面有茶座,有展廊,有别具一格的隔扇墙,还有和廊后相联的台、榭、亭、阁。把建在河边的一座三层亭环抱怀中。靠近三八路的地段,别有一段和跨河的廊桥相联,在建筑上,形成一种特殊的饶有变化的意味。

    河畔的运河公园看起来像一个宝葫芦,葫芦口朝向运河,寓意公园起自运河,回报运河,中心地带建设了运河走向流水景观图,周围雕刻着6幅与运河有关的优美风景,分别有北京通州燃灯佛舍利塔、天津杨柳青文昌阁、微山湖、扬州大明古寺、杭州西湖三潭映月,可以说再现了古运河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当阳光从河面上收去了最后一抹霞彩,暮色开始缓缓地晕染,运河水默不作声,只有驶过的小船激起一些飞溅的思绪。这条大地上的母亲河,毕竟已是历经沧桑,记忆如沉重的铁锚沉淀于岁月的深处,包容和宽广让它在穿越过去与今天的隧道中日趋淡定和从容。

    承载了千万智慧与汗水的运河,绵绵延延了两千多年,她的精髓流进了沿岸数十个城市,她的品质流进了运河人的心中。尤其是这次对山东运河的采访考察,更让我们看到了什么才是真正的运河文化,运河文化究竟还留下多少?

    就目前来讲,大运河随着漕运功能的逐渐淡化,其传统的经济意义已大幅下降,但它独特的自然地貌和深厚的文化内涵,仍然具备无与伦比的经济社会发展潜力。山东因运河而兴起,并与运河有着不可割裂的关系,这次运河之行,让我们看到了山东省政府、山东人民对运河文化的重视、研究、保护以及利用是非常深刻与到位的,使其成为推动运河文化建设、谱写发展新篇章的动力。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让我们在大运河上相会!

     

 相关文章
 正气浩然    1936 次 2013/10/4
 邢冬兴 偷梦人系列(寓言)    1763 次 2012/5/22
 张春昱 夯歌王传奇——抢修北浮桥    1272 次 2012/7/7
 彭乐山 放飞记忆之舟——回顾北京的老电影院和一些老电影片    1816 次 2012/7/17
 乌鸦与喜鹊    1499 次 2014/8/18
 
  • 网址:http://www.chinanwa.com 电子邮箱: 1009068986@qq.com
  • 版权所有:  中国网络作家协会 『 中网协 』
  • Copyright ◎ 2003-2020 www.chinanw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297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