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 络 连 接 世 界

会员管理
 带雨的云 558
 王风 372
 作协推荐 307
 运河散人 263
 零度 261
 古月重升 210
 郑永涛 173
 张天珍 169
 轻舞飞扬 154
 孙新坤 154
  •  第二种忠诚(中篇小说...
  •  第十二章 山神土地...
  •  第十一章 除魔告城隍
  •  第十章 都城隍判官互...
  •  第九章 化梦点才子...
  •  第八章 化梦点才子(...
  •  第七章 遇仇人禅定...
  •  第六章 与地藏菩萨对...
  •  第五章 悟德收妖僧
  •  第四章 乱法坛悟德羞...
  •  楼梯寄情
  •  她说什么了
  •  吴稚晖何许人也
  •  《爱,能勿劳乎?忠,...
  •  枫叶的招摇
  •  自在杨花
  •  “地坛”的魅力
  •  田间小路
  •  人散茶已凉
  •  发自病榻的心语
  •  浅伤
  •  溱沁
  •  孤煞
  •  梦魇
  •  奈何
  •  道
  •  淡然
  •  天道
  •  超脱
  •  英雄决
    当前位置:首页   杂文分类 >> 杂文原创 >> 彭乐山 卢海涛长篇小说《规矩》浅析
  • 彭乐山 卢海涛长篇小说《规矩》浅析
  • 来源:原创 作者: 运河杂志 日期:2012/7/11 阅读:1540 次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彭乐山 卢海涛长篇小说《规矩》浅析

     

     

     

    摊开这本书,让我不由自主地泅进一股时间的洪流。说泅进,仿佛是从这个岁月的小岛,一忽儿又漂到那个岁月小岛,漂来漂去,无限沧桑尽收眼底。

    《规矩》是一部耐人寻味的小说,从某种创作思路上讲,它有点像电视连续剧的《大宅门》和林雨堂的《京华烟云》。但其内容和写法与前者并不一样。在这里我以一位普通读者身份,建议大家花上些时间浏览一下,读后或许和我一样能获得一种感动或愉悦。

    卢海涛的这部小说,在时间跨度上整整穿越了一个世纪:从民国时期开始,其间经过解放初和解放以后,然后再穿越“文革”,穿越改革开放,最后“三级跳”式地跳至眼前充满了一群80后的当下。

    《规矩》这部小说之所以具有一种吸引读者的磁性,一是作者在一路时间的旅程上,巧妙地布置下一串故事的画廊,二是于一方百年舞台上,别开生面地爆出一幕幕川剧式的“变脸”。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是作者在全书首页的前半句题记。不难看出,它是贯穿小说的一根主线,书中所有故事情节都是围绕着一个“变”字。而正是这个“变”字就足以勾起人们的某种兴致,甚至能让读者进入一种凝神屏气的阅读状态。因为人人都想抓住一袭“白云苍狗”仔细地把玩,更想搞清似乎就曾发生在自己身边而又需借助文学力量才能渐渐洞穿的迷团。于是《规矩》这部小说就获得了一种感动眼球或曰打开心扉的主动。

    让我们先看一看这部小说的故事梗概。

    从民国开始,住在北京东皇城根邢家胡同,以前凭搞木材运输起家的邢老太爷的家境已经开始式微。到了国民党统治时期虽然宅中依旧有青砖瓦舍、假山花园,但宅门里只剩下李百和、朱五能、郎磊落这三个伙计。这三人禀性各异。朗为人奸诈,经常欺负朱五能,但惧李百和。李百和最瞧不起郎磊落之处,是因为解放以后朗企图强奸邢家的二少奶奶,而朱五能则永远属老实巴交的那种人。

    解放以后,李百和在街道居委会帮工,郎磊落通过钻营当上了公安部副部长,朱五能回到老家通县筛子庄去务农。

    北京解放以后,李百和在居委会王主任的“暗箱操作”下,同一位身怀六甲的志愿军烈士遗孀(李事前一点不知)结了婚,按照王主任的说法这是一项政治任务。

    而朱五能回筛子庄后竟娶了一位本村开明地主的少爷的活寡妇。活寡妇叫梅兰萍,其先夫是国民党的一个青年军官,先是在国民党正面战场缅甸与日寇作战,后来去了台湾。梅为了改变自己的生存环境而改嫁贫农出身的朱五能。但朱既老实八交又不能人道,而梅兰萍又阴错阳差地遇上忘恩负义并充满极左思想的朱寅贤并被其强暴,以后便生下一个男孩子名叫朱梅睡。

    朱梅睡长大以后跟其父朱五能感情甚笃,但在十年文革中却与已经当上了村党支书的朱寅贤矛盾冲突不断,他十分憎恨朱寅贤那种打死自己恩人且又思想极左的恶劣品质,可朱梅睡也系响当当贫下中农,朱寅贤又奈何他不得。

    改革开放了,朱梅睡先是跟着木工牛师傅学手艺,后来牛师傅因给一位名叫冯马马的女钢琴家修理文化大革命时候被砸毁的一架钢琴,牛马二人便传奇般结合在一起,并用冯家平反后的赔金(冯父是社会贤达却在镇反时误将其枪毙)开了一个“牛马木业公司”。但正当公司火爆之时,牛氏夫妇因一次意外事故死于非命,之后朱梅睡便接替了牛的总经理兼董事长职务。

    牛、马二人死后撇下一个刚满10岁的儿子牛创,朱梅睡便主动承担起抚养他的任务。但牛创长大后耽于安乐,不务正业,整天在幻想中虚度时光,成为某些80后的一种典型。

    从个人的发展前途上看,李百和比朱五能要好一些,改革开放后他当上了北京火车站的工会主席。但改革开放后由于他看不惯领导的腐败再加上他自己也有一次借出差之名去湖南游山玩水,站长令其提前退了休。李百和每月拿几千元退休费在家倒也自在,每天中午还要到门前去喂一大群流浪猫,可是他那早已大学毕业且已达而立之年的儿子李放(他自己的种)却让他不省心。李放也是什么事都不做,整日同正上大三的外甥女(志愿军烈士的遗腹女的女儿)搞NGONGO的意思是非政府组织,用他们的话说叫和谐汇”。他们的活动内容是不切实际,不着边际地去帮助一些农民工,有时还要把大批农民工拉到家里来吃饭、开会。

    朱五能活到90岁上在通县筛子庄去世,李百和在78岁时出乎意料地遇到郎磊落从美国回来探亲的孙子(郎磊落于前两年死于京郊)更让李百和感到意外的是,原来郎磊落和朱五能竟是儿女亲家,朱梅睡的妻子是从美国留学回来的郎均。

    通过以上简介可以看出《规矩》这部小说在试图从一些侧面反映出20世纪中国某些脉象的律动和世事的更迭。但是如果小说仅仅停留在此,那就不能展开精神层面的一些东西。作者并未忽略这点,而是通过人性的淘掘,在题记的后半句话——“不变的是良心”上体现出一种文学的提升和愿景。

    在《规矩》这部小说中令人感动的事物都是具有善良的人性的一面。譬如当时贫农出身的朱梅睡之所以憎恶村党支部书记朱寅贤(他不知朱寅贤是他的生父)就是因为他看到对方已经丧失了良心。朱国勤筛子庄比较开明的地主,朱寅贤是他从运河滩上捡来的弃婴,并当儿子一样养活着。然而到了文化大革命时,为了表示自己叛逆了剥削阶级,朱寅贤竟将朱国勤活活打死。

    再看朱五能和李百和。当解放以后朱、李已经成为真正的国家主人翁时,但他们并不厌弃已经破落的邢老太爷和解放后从美国回来的邢家二少爷。尤其是李百和,当“不识时务”的二少爷张口民主闭口法制的时候,李尽自己一切可能,劝他改变那些在当时看起来属于极端愚蠢的思想,他很怕这位洋书呆子犯下什么政治错误。还有值得一提的是改革开放后从台湾回大陆探亲的朱国俭即朱寅贤的亲儿子,得知自己已经死去的妻子曾经嫁给过朱五能,他反而将20万美金的养老金拿出来送到牛马木业公司总经理朱梅睡面前,并表示他不怨恨梅兰萍,而对于自己的过错要进行忏悔和弥补。

    到此为止,还可以清晰地看出小说文本中的全部故事,除了很好地阐明了变与不变的两个基本点外,其中许多又是让人难以预料的巧合与悲剧。这不仅道出“恨无常,世事难料空惆怅”的人生常态,而且也通过某种思变丰富了小说的哲学品质。

    该书的最后一个亮点是,在描述某些80后的生存状态时,作者仿佛是用手轻轻推动一扇时间的玻璃旋转门,继一些长袍马褂、灰色中山装、解放式短发和中规中矩的“五木西装”们纷纷走出之后,便倏地让牛闯和李放闪亮登场。

    卢海涛给牛闯安排的第一句台词和唯一表情是“并不很悲伤”,“大师哥,现在爸爸妈妈都死了,你以后可要照顾好我。”

    牛闯说这话时,是在他的父母牛师傅和冯马马正在蹒跚满志地携秘书、助理去他自己的天津货场查看从苏联来的一批原本,但遇上三四层楼高的木垛倒塌,双双被砸身亡的第二天。

    自从牛闯失去父母一直到上大学,都是由朱梅睡抚养并同他一起住在一座小楼里。由于朱梅睡每天在公司忙于商务,就给牛闯找了保姆,但任性的牛闯犯起脾气来,谁也侍候不好他,牛闯曾经咬断过一位保姆的手指,而最后来到家中的一位有着大学学历的阿姨又差点被其强污。后来朱梅睡问他是继续上大学还是到牛马木业公司去工作,牛闯摇摇头说都不想,他要朱梅睡给他100万块钱,自己开个名叫“梦幻男孩”的酒吧。

    可酒吧开了5年连1分钱也没赚到,牛闯除了每天上网就是跟女朋友在酒店里瞎混。一天晚上朱梦睡到地处什刹海的酒吧去找他,整个酒店竟然一片漆黑,朱拉开电闸才发现软座包厢里牛闯正和一群来路不明的人蜷缩在一起。

    严格说李放并不是80后,虽然他不像牛闯那们任性和胡闹,但正如本文前面所说,他是个啃老族。他父亲李百和已经78岁,而李放却从来没干过一天正经营生。大学毕业后曾经练过一段摇滚乐,后来又学几天油画。最终艺术修行没见什么增长,艺术家的形象倒拿捏得不错,衣服还时常被挖得左一个窟窿又一个洞。他热衷于什么“小政府大社会”,在NGO(非政府组织)中他要扮演农民工的“救世主”,回到家中却要吃死老子,累死娘。

    《规矩》一书的作者在表述“当下新潮”和“时尚另类”上虽然只写了牛闯和李放,但在典型环境与典型性格的刻画上却是“尺水兴波”,耐人寻味,读者可以通过小说中的艺术形象,看到当下现实中某些非主流青少年的缩影。

    具有理想主义的《规矩》的作者,对某些青少年的心灵扭曲是痛惜和关怀的。他与那些面对思想堕落却采取视而不见,或以迎庸媚俗来表示自己跟得上形势的“淡抹浓妆勇入时”的作家不同。他绝不会将一处正在溃脓的伤口硬说成是灿烂鲜花;也不会对某些公然的违规违章看成是青春旋律的萌动。这样的作品笔者是见过的,而且也曾想过写出批评的文章。可我在这里仿佛听到了《规矩》作者的一串无声的疾呼:我们必须全力关注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也许正因如此,作者通过钟楠(李百和的夫人)之口,在本书结尾对放弃学习同其舅舅一起搞NGO并且正在上大三的孙女说出这样的话:你们还是学生,处在学习阶段就要以学习为主,不能朝秦暮楚地不务正业。你们别跟你舅舅比,他已经三十多岁定型了,实在是没有什么前程了。记住姥姥的一句话,规规矩矩好好学习,这才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这些话在全书最末一页,作者在此进行总结式的点题。然而作为一种文学手段,不应该将钟楠这番话只看成是说给上大三的孩子听的,而实际上这是向所有不按规则游戏的人提出的一种忠告。

    似乎还有一点应该提到,作者在《规矩》中有时直抒胸臆,有时借助书中人物之口,道出一些令人深思的句子,虽然都算不上什么大旨要言,但有的是恰到好处,有的是一扫本书不该有的某种顾忌,有的恰似戳破一层窗纸。这样的例子很多,如:

    1、随着毛主席的去世,四人帮成了所有问题的替罪羊。

    2、我们的社会其实就像一个蜂箱,经营好了每个人都能喝上香甜的蜜;反之如果捅炸了窝,那么大家只有在一块儿挨蜇,谁也甭想独善其身。

    3、(朱梅睡对牛闯说)你现在就要快是个大人了,可大人做事是要遵循大人规则的,你用小孩子的思维方式去理解大人的事,就很容易做出错事。

    4、(朱梅睡对牛闯说)其实读书好坏不能说明问题,我和你爸爸都没读过什么书,可那些博士呀硕士什么的,都得在我们手下老老实实打工。

    总之,卢海涛的这部长篇在向读者提供了一幅波澜壮阔的长卷。从民国到目前经济转型期许多不同人物,不同性格和理念都被描绘得活灵活现。依笔者管窥之见,《规矩》这部小说既是一幅众生相图谱,又是一部反映20世纪某些领域的百科全书。

    然而该书的一些不足之处,也是不该忽视的。仔细分析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郎磊落在北京解放之后一下就当上公安部副部长,令人难以置信。虽然当时很强调阶级成分,有些人确因根红苗正,虽无才能却被提拔到领导岗位,但像朗这种人突然被擢升到这样高的位置,让人觉得匪夷所思。

    二、这部小说的开头似乎缺少某些亮色,应该一开始就将邢老太爷定格于那处古旧的宅院里,接下来再让某个伙计出场与其对话,这样可以造成画面上的色彩反差,从而“诱拐”读者迈进第一道门坎。

    三、描写文革时穆铁生和朱寅贤叫阵——看谁先打死地主朱国勤,也觉失真。当时的情况是几乎所有被整死的人都是被折磨致死,或者在“集体无意识”下乱拳打死,除此之外就是被整者不堪忍辱,先推搡整人者几下,于是整人者就有了借口,才喊出:打死他!更多是无法忍受凌辱而以自杀方法寻求解脱。而公开高喊:咱搞个竞赛,看谁先×××打死,可以说是不符合现实的。

    另外提出一点建议或早商榷,即《规矩》这部小说在总体语言上似乎还可以达到进一步提升。也就是说作者在叙述方式上还少一些展示个性化语言的“各”(ɡě),有些地方写得过于流利或匆忙。这好比是一列快车,速度是达到了,但使乘客丧失了对某些小站情趣的瞻赏。解决办法是控制叙事速度而抵表意的深化。不妨随机举出诗人邹静之在一部中篇中运笔的一个例子:

    (其实)葛妞子就在那儿,看着她清水的身子,我的手空得像没有风的天空一样,连寂寞都是空的。

    再就是想像尽可能奇特,如:那一刻里,白孝文听到胸腔里的肋条如铁笼的铁条折断的脆响,听见了被囚禁的狼冲出铁笼时的一声酣畅淋漓的吼叫,双手揽住田小娥的后腰,几乎晕昏了。(陈忠实《白鹿原》)

    以上皆是由于叙事的冷静而达到评议的异质。

    另外,在适当场合打破语法与句子长规,这也是许多作家在跃跃欲试的。如山西女作家蒋韵的《我的内陆》就表现出这方面的努力,当然这需要承担一些风险。

    以上所举均是细枝末节,从整体上讲,我非常看好这部小说,虽然它或许还存在某些不足,但却一反如文学评论家肖鹰所批评的某些文学大腕,那种迷醉于“玩无聊、玩深沉、玩技巧”的“孤岛写作”。(《北京文学》2010年第1113页“当代文学之我见”》卢海涛对上一个世纪中国的历史与现实是负责的,他也敢于从个人独特视角去剖析每一段历史的各个纷纭复杂的断层,并且试图以“规矩”这一验方,医治当下现实生活的诸多疑难杂症。说穿了就是有着文学评论家所期望的“社会担当性。”

    我喜欢《规矩》干预生活,呼唤良知,并对非理性邪恶(如穆铁生、朱寅贤和吴介意)给以如疾风摧枯叶式扫荡。

 相关文章
 伟峰谈经济之三十三:《黑白广告:经典与时尚的选择》    1193 次 2013/5/30
 说有容易说无难    2765 次 2009/11/1
 吕作华 儿时逸事    1638 次 2012/7/16
 刘福田 吾儿成长记(四)    1391 次 2012/7/13
 朱向如(回族) 别具一格的回族方言    1772 次 2012/7/7
 
  • 网址:http://www.chinanwa.com 电子邮箱: 1009068986@qq.com
  • 版权所有:  中国网络作家协会 『 中网协 』
  • Copyright ◎ 2003-2020 www.chinanw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297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