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 络 连 接 世 界

会员管理
 带雨的云 558
 王风 372
 作协推荐 307
 运河散人 263
 零度 261
 古月重升 210
 郑永涛 173
 张天珍 169
 轻舞飞扬 154
 孙新坤 154
  •  第二种忠诚(中篇小说...
  •  第十二章 山神土地...
  •  第十一章 除魔告城隍
  •  第十章 都城隍判官互...
  •  第九章 化梦点才子...
  •  第八章 化梦点才子(...
  •  第七章 遇仇人禅定...
  •  第六章 与地藏菩萨对...
  •  第五章 悟德收妖僧
  •  第四章 乱法坛悟德羞...
  •  楼梯寄情
  •  她说什么了
  •  吴稚晖何许人也
  •  《爱,能勿劳乎?忠,...
  •  枫叶的招摇
  •  自在杨花
  •  “地坛”的魅力
  •  田间小路
  •  人散茶已凉
  •  发自病榻的心语
  •  浅伤
  •  溱沁
  •  孤煞
  •  梦魇
  •  奈何
  •  道
  •  淡然
  •  天道
  •  超脱
  •  英雄决
    当前位置:首页   散文分类 >> 散文原创 >> 李 东 想念打瓜(外二篇)
  • 李 东 想念打瓜(外二篇)
  • 来源:原创 作者: 运河杂志 日期:2012/7/12 阅读:1483 次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东 想念打瓜(外二篇)

     

     

     

    在瓜类家族中,我最喜欢的是打瓜。像陶渊明独爱菊,周敦颐只爱莲,苏东坡钟情于竹似的。只不过有点附庸风雅之嫌罢了。可如今的街头或菜市上,很少见到打瓜的身影。起码在北京是这样的怪!十几岁的娃娃们甚至不知打瓜为何物了。

    打瓜的外形大体像西瓜,只是个儿略小些。具体说来。和足球的大小差不多。凭着童年的记忆,我总结出打瓜的三个特点:第一是收成好,一棵西瓜秧只结一个西瓜。一棵打瓜秧一般能结三个,直到秋末打瓜拉秧了,还会有不少生瓜蛋子。第二是用处多,不只瓜瓤可口,那厚厚的瓜皮可炒菜、做汤,据说还有去火健身的功效。第三是有情趣,有悬念。在一堆打瓜中,即使是很有经验的“瓜把式”,也只能凭弹一弹,听一听确定生熟,但谁也不能断定那个打瓜瓤的颜色和味道。打瓜的瓜瓤有红的、粉的、橙黄的、淡紫的,也有纯白的。五颜六色,姹紫嫣红,简直是大自然神奇画笔的杰作!颜色不同,味道也有异:有的纯甜,有的甜中有酸,有的淡淡无味吃起来却格外清爽;有的沙瓤,水分多,吃起来送你满口清凉……从皮外看不到皮内,正是打瓜的魅力和情趣所在。吃瓜时,常因挑到个好瓜而引出一串笑声,也因没选出个中意的好瓜页一脸苦相,在别人的一片嘲笑声中,竟也吃得津津有味。打瓜这三个特点中,第三个特点更有魅力,可以说在瓜类家族中“独树一帜”了。

    打瓜之得名,全在这个“打”字。不能用刀切,只能用手打。吃瓜时,一手举瓜,另一手只须轻轻拍打几下,圆圆的打瓜自然从中间裂开,一个打瓜顿时一分为二,两半大小基本均等,实在也是打瓜的一绝。吃时可用勺子挖,也可用手抓,简便易行如探囊取物。“拍一拍,就裂开,打一打,就分家。”也许正是猜打瓜的好谜语呢!

    记得二十多年前,我的家乡几乎村村有几处打瓜地。每个打瓜地都搭着奇形怪状的瓜棚,远望像一艘艘小船浮在大海一般的庄稼地里。走近瓜棚,棚内有个木板床,棚外有个放瓜籽的小盒。走路人渴了,吃几个打瓜是不要钱的,只留下瓜籽即可。瓜摘完了,地里有生瓜蛋子,有瓜皮,可喂猪,也可让它们烂在地里当肥料。农家人说:种瓜是为了养地。瓜地上种萝卜叫“瓜茬萝卜”,吃起来又脆又甜。从名称上看,西瓜肯定是引进的,而且引进得比较晚,因为在明代几部著名的小说里并无西瓜的描写。而打瓜早在宋代的诗歌里就有记载。范成大在《四时田园杂兴》中就有“也傍桑荫学种瓜”的诗句。打瓜不择地而生,桑下种的瓜则只能是打瓜。可见打瓜的历史是多么悠久了。

    想念你呵!打瓜!你勾起我多少童年的记忆,也引起我多年不见你身影的遗憾!有人放弃了你,大概是你的身价太低,登不得大雅之堂。也许是你的外形不够美观,味道略嫌寡淡。但我还是想念你,因为你憨厚、实在,有醇厚的内蕴。相信会有一天,你还会在运河滩头、京郊大地上生根长叶开花结果的。到那时,不仅我能再次品尝到你的美味,我还会听到人们对你赞美的心声!

     

       

     

    近年雨水稀少,听取蛙声一片”的情景也很难遇到几回了。如今想来,那高亢而嘈杂的蛙声确实显出夏天的美妙。我的记忆也如蛙声一般绵绵不绝。

    我的故乡村中有一条清亮的小河,河面上铺着田田的荷叶,粉色的荷花箭从叶子中间挺得老高。河边芦苇丛丛,杨柳依依,那醉人的绿色仿佛送给人们一团团仙光灵气。吸一口,让人那么痛快,那么滋润。此时,加上青蛙的叫声,似乎给这迷人的画面配上了和谐的音乐,或许在进行着诗一般的解说。

    儿时在河边摸鱼,一碰那岸边的芦苇,只听得的一声,一只绿青蛙跳了出来。带出一串水珠,溅到脸上,好不清凉。青蛙跃起的姿势很美,有时卧在大荷叶上,鼓着眼睛看着我们。不时张大嘴巴,高声歌唱起来。躲在芦苇丛中的,似乎想标新立异,发出有节奏的沉闷的叫声,好像在击鼓伴奏。有人称蛙鼓,很形象。

    那时,蛙声从春末就能听到,一声、两声、寥寥落落,却很动人,似乎向人们报告夏日将临的信息。到立夏之时,渐密渐骤、且亮且烈。一进小满节,河边的蛙儿们仿佛进行着歌咏比赛,高亢、嘹亮、和谐悦耳,虽有时觉得嘈嘈切切,却也一样有其独特的旋律。

    听蛙最妙的时刻在黄昏,尤其是一场小雨之后,云已散,天很蓝,晚霞又照,夜幕降临。此时,河两岸除了一股股荷香袭人,便只有蛙声一片了。我们放学归来,从河上的小桥走过,踏着蛙鼓,心里倍感温馨。一片蛙声使小河更鲜活了,给人们平添了不少乐趣。

    后来,到县城里读书,离开了故乡的小河,却也忘不了蛙声的清韵。假日的黄昏,常携几位学友到大运河源头漫游,在蛙声中读唐诗,念宋词,风华正茂中的诗情画意,当年的学友大概都不会忘怀吧。

    住进县城十数年,悦耳的蛙声很难听到了,心中不免有几分失落。有人说,这是河水被污染造成的,更添了我的几分忧思。假如夏日里没有蛙声的点缀,该怎么索然寡味!好在市、区各级领导十分关注环境保护,大运河的治理也不例外。

    我们所盼望的清亮的大运河水从城边流过,亮丽的家乡小河从村中穿过。在芳草如茵的河岸边,青蛙在芦苇丛中灵巧地跃动,蛙声依然嘹亮,蛙鼓依旧动听。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美好境界”已不是梦。

     

    阳台上种豆角

     

    三年前从平房迁到新居,全家住进了三居室的楼房,合家欢乐之余也感到一点不足,觉得家里没有住平房宽阔,而且享受不到清凉馨香的绿荫。于是,便突发奇想:能不能在阳台上种点蔬菜,造成一种温馨的环境呢?说干就干,我准备了几个大花盆,买来了豆角种子,把花盆里的土洇湿,把种子种了下去。虽然天天盼着出苗,但也不敢急着浇水,苗没出土就浇水,种子就会烂在土里,永远不会发芽了。这就是农民所说的“烂豆瓣子”。只需记住了这点,苗儿出土就只待时日了。

    过了几天,苗儿出土了,嫩生生的两片绿叶笑眯眯地迎着阳光。此后,天天浇点水,适当加点“鸡蛋皮”、过期酸奶或啤酒一类的肥料,秧苗眼看着一天天长高了,过了立夏,豆秧便开始了疯狂的爬蔓儿。我买来十几根竹竿,搭起了坚固美观的架子,让豆蔓自由自在地伸展,一个月后,便成了一个绿油油、清爽爽、生机勃勃的凉棚了。此后,淡黄或淡紫的小花开了,清香四溢,赢来了室内的一片温馨。友人来访,总要到阳台上站一站,呼吸几口清新的空气,体会一下农家的风味儿,领略东晋诗人陶渊明在《归园田居》中那“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的意境。

    有句成语叫春华秋实”。阳台上摘豆角可用不着等到秋天。一进六月,豆角就探出头来了,几天后,我发现豆角越长越长,才知道买种籽时粗心大意,买的竟是农家称为“十八豆”的菜豆角。这种菜豆角,形体细长细长,绿的很淡,从秧上垂下来,如细细的冰凌。此时的阳台,不仅是个绿色的小世界,而且果实累累,仿佛到了新疆的葡萄园。

    去年我对阳台绿化老早就进行了通盘设计,不仅要种好豆角,还想种几棵丝瓜和牵牛花。由于准备充分,营造的绿荫更幽雅了。夏日,在绿叶的掩映下,淡紫色的豆角花、金黄色的丝瓜花、五颜六色的牵牛花,争妍斗艳,一齐向室内喷吐着芳香。花香引得蜂蝶来,使小小阳台又平添了几分魅力。至于果实,那碧绿硕大的芸豆角,每天可炒一盘好菜;自种的丝瓜做出汤来味道格外鲜美。牵牛花吹起小喇叭,把满屋喜气吹出窗外。

    夏日的傍晚,在阳台上乘凉,一片清新,有如仙境。女儿见景生情,背诵起吴伯箫写的《菜园小记》里的一段:“种花好,种菜更好。花种得好,姹紫嫣红,满园芬芳,可以欣赏;菜种得好,嫩绿的茎叶,肥硕的块根和果实却可以食用……”

    今年,春天的阳光又照到了我家阳台,今年的豆角和其它植物很快就会绽起一片新绿。让绿色装点我家的好生活,让绿色的生机为祖国增光添色吧!

     

本文共有评论 0 篇︱查看本文的评论
 相关文章
 断臂情思    1285 次 2014/10/29
 李 东 故乡之恋    1429 次 2012/7/17
 栾承舟(山东即墨) 崂山•即墨•顾炎武    1341 次 2012/7/9
 张兆银 偶遇刘绍棠老师    1460 次 2012/7/6
 情系红薯    1113 次 2013/9/12
 
  • 网址:http://www.chinanwa.com 电子邮箱: 1009068986@qq.com
  • 版权所有:  网络作家网 『 中网协 』
  • Copyright ◎ 2003-2020 www.chinanw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297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