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 络 连 接 世 界

会员管理
 带雨的云 558
 王风 372
 作协推荐 307
 运河散人 263
 零度 261
 古月重升 210
 郑永涛 173
 张天珍 169
 轻舞飞扬 154
 孙新坤 154
  •  第二种忠诚(中篇小说...
  •  第十二章 山神土地...
  •  第十一章 除魔告城隍
  •  第十章 都城隍判官互...
  •  第九章 化梦点才子...
  •  第八章 化梦点才子(...
  •  第七章 遇仇人禅定...
  •  第六章 与地藏菩萨对...
  •  第五章 悟德收妖僧
  •  第四章 乱法坛悟德羞...
  •  楼梯寄情
  •  她说什么了
  •  吴稚晖何许人也
  •  《爱,能勿劳乎?忠,...
  •  枫叶的招摇
  •  自在杨花
  •  “地坛”的魅力
  •  田间小路
  •  人散茶已凉
  •  发自病榻的心语
  •  浅伤
  •  溱沁
  •  孤煞
  •  梦魇
  •  奈何
  •  道
  •  淡然
  •  天道
  •  超脱
  •  英雄决
    当前位置:首页   小说分类 >> 报告文学 >> 胡希星其人其事
  • 胡希星其人其事
  • 来源:原创 作者: 傅培宏 日期:2012/12/8 阅读:1598 次 【 】 B级授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一个地方闻名于世,往往因为那里出过名人,故而备受世人瞩目。

    这些年,诸城市朱解镇大高疃村有了一些或远或近的知名度,也是因了一个名叫胡希星的人的缘故。大概是应了那句“富在深山有远亲”的中国古话,一个昔日默默无闻,如今有了知名度的小村子,去的人也就多了起来。我就是去的一拨又一拨人中的一员。

    今年的夏季格外炎热,“三夏”麦收时节,我和诸城作协的丁熙明、卢均阔一行三人带着一身麦香,来到了大高疃村,见到了胡希星——大高疃村党支部书记胡希星。

    一上午的交流很是融洽和愉快,于是便有了以下一些内容。

     

     

    一个农村青年的“基督山”

     

    1985年,那也是一个夏季,太阳憋足了劲地释放着热量,植物被烘烤得蔫蔫的,鸡啊狗的也都老实实地爬在树荫下,只剩下喘气的份儿。从林家村高中到大高疃的乡村公路上,一个青年骑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后座上带着铺盖卷,奋力地蹬车前行,炙人的热浪似乎与他无关,尽管脸上的汗水像断了线的珠子。进得家门,蹬车青年用眼睛的余光瞟一眼在大门口打草绳的父亲,小声地说了一句:“爷,我回来了。”

    爷的手中仍然打着草绳,抬一下头:“毕业了?”

    青年:“嗯!”

    爷不再抬头,又问:“还想复读吧?”

    青年又答:“爷,我不想上了,下来帮你挣钱!”

    爷不再问,青年也不再答。青年将自行车后座上的铺盖解下,抱着铺盖卷走进里屋。

    就是从这天起,高考的羊肠小道上少了一个头悬梁锥刺股的学生,而大高疃村则多了一个有些文化水儿的叫胡希星的青年。

    在农村,希星的父母算得上是通情达理的,对希星的学业,双亲没有过多地追问和责怪,只是让他休息些日子,自己先作一些打算。父母的理解反而让希星浑身不得劲儿,离开学校的他像一只断了线的风筝,心里头无着无落。回家的一段时间里,清晨或者傍晚,村头上,地边上,山路上,只要是人少的地方,老是出现希星的身影,他在村边徘徊,他在树下思索,他在山上眺望。

    一个月下来,希星走遍了大高疃村的角角落落,他用步丈量,用眼打探,用心琢磨。炼狱般的30个日夜,希星那张学生脸上多了些别人不易察觉的刚性。又是一个深夜,稍有些凉爽的天井里,一只15瓦的灯泡照出几张脸的轮廓:父亲、母亲、哥哥、希星。一阵长时间的静默后,大哥又一次向父亲求情:“爷,让希星去试一下吧!”

    父亲用脚搓死烟头儿的余火,还是一如既往的节约的话语:“那就试试吧,拉下饥荒咱爷们儿扛着就是了!”

    几个时辰下来,结果终于有了:父子们达成共识,同意希星承包村南岭的石料厂。母亲没有表示任何意见,几十年来,丈夫的观点就是她的意见。母亲将已经热过几次的饭菜又一次端上来,父亲、大哥、希星,爷仨端起酒盅一饮而尽。

    这一夜,这个院子里的灯亮了个通宵。

    1985年到1993年,近3000个日夜轮回。

    19岁到27岁,完成了一个高中生到企业家的彻底蜕变。

    石料厂规模名列潍坊市同行业第一;石料产品在诸城的市场占有率达70%;胶南、高密、黄岛等地的载重车,穿梭般从这里拉走上等的石料产品……

    八年前的举债承包,今日拥有几百万元资产。胡希星,一个有志的农村青年,用智慧和汗水,堆积出了一座财富的“基督山”。

     

    “双喜”临门的不眠之夜

     

    又是一个柳枝挂蕾的春天,这是2000年的初春,乍暖还寒。年应该是过去好长时间了,可对于胡希星来说,这个年过得如似格外忙了一些。是啊,年前年后,前来走访的领导和上门拜年的父老乡亲,话语中多了些与年无关的内容。镇里的党委书记来了,镇长来了,组织委员来了,脑子灵活的希星从他们的言谈中咂摸出了一些别样的味道。同族的爷爷来了,外姓的婶子来了,一个村子的同学来了,热情好客的希星从乡亲们的眼神里品读到了一种期盼,一种急切切的期盼。

    党委书记吉树春又一次实落落地坐在了希星老母亲热乎乎的炕头上。这到底是吉书记第几次造访,希星已经记不清了。一盘大炕,希星和吉书记一头一个,几番话语,几番沉寂,一惯好脾气的吉书记终于沉不住气了,吉书记的大手重重地拍了一下炕沿,有些质询地对着希星:“希星,你究竟想不想干,今天给我个准话儿。你要知道,让你接支部书记这副担子,不仅仅是党委的意见,也是你们村全体党员的一致要求。你知道吗?全村的老少爷们儿都在看着你,希望你这个能人带着他们尽快过上好日子!”吉书记一阵连珠炮后,又是长时间的沉默,沉默过后的吉书记又开腔了:“希星,我也不跟你唱高调了,你得告诉我,你究竟想不想干?”一直无语的希星将燃尽的烟蒂狠狠地揉搓在烟灰缸里,抬头和吉书记对视了一眼,吐出了一句让吉书记暖心窝子的话:“那,我就试试吧?”话音未落,吉书记兴奋地朝着屋外希星的媳妇喊了起来:“弟妹,准备酒菜,俺哥俩儿喝两盅!”不多会儿,酒菜齐备。从天刚杀黑直到深夜,一主一宾,菜没大动筷,两瓶“密州春”喝了个底朝天。

    31号,吉树春书记亲自督阵,带领镇党委班子来到大高疃村,宣布胡希星担任大高疃村党支部书记。

    大概很少有人知道,2000年的31日,对希星来说,是一个“双喜临门”的日子:一是走马上任村支书,二是恰逢自己的生日。

    这天晚上,得知消息的家人仍旧为希星准备着生日晚宴,只是气氛显得有些异常。酒过三巡,不想破坏气氛的大哥还是忍不住数落了起来:“希星,放着钱不好好创,去拾那些麻烦,真不知你怎么想的!”接下来是姐姐开口了:“希星,按说出了门子的闺女不该再管娘家的闲事,可这个事我不能不说两句,村干部就那么好当,哪个书记家的草垛不起几把火,哪个书记家的大门没被人抹过大粪,真到那个时候,你受得了,咱娘的老脸往哪儿搁呀!”姐姐话音刚落,弟弟的牛脾气开始发作了:“二哥,咱这个熊村,眼里腚里全是债务,你干点什么不好,找这份子罪受!”待儿女们啦完,老母亲又是一番和风细雨般劝导:“希星,我可告诉你,你长这么大,我什么事拦挡过你?再说,高疃村的事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明白的。你干这份子差事,一旦有个三长两短,我怎么向你爷交待!”不提父亲还好,一提父亲,希星的眼泪刷地流了出来。

    自从父亲走后,每当清明、过年或父亲的忌日,希星几乎不敢面对挂在墙上的父亲的遗像,甚至不愿听到别人说起“父亲”两个字。希星总觉得父亲把这个家扛了一辈子,刚刚享福了便撒手而去,希星的心里总觉得欠父亲太多太多。

    本该热热闹闹的生日宴会变成了众口一词的“批斗会”。娘说,哥说,姐说,弟弟也说,就是希星没说。希星知道,此时,说还不如不说。再说,家里人说得并不错,都是为了自己和父亲留下的老胡家这个家业啊。希星擦一把眼泪,一句话不说,离开饭桌回到里屋。躺到床上,点上烟,瞅着天花板,往昔的苦日子、父亲操劳的身影、自己这些年的打拼、姊妹们对自己的帮助,像过电影般历历在目。一方是弟兄几个如日中天的事业,一方是自己看着也上急的父老乡亲的穷日子,哪头也撂不下啊!突然,希星的思索被手机铃声打断:邓其华!对,就是邓其华!摁下接听键,不等希星开口,那边就嚷了起来:“希星老弟,你好好听我说,我都知道了,这个差事你一定要接下来,你们那个村啊,也就是你能接下来,我相信你会干好的。好了,不早了,我挂了,你也早点休息吧!”

    邓其华何许人也?

    邓其华是高密市北大王庄的党委副书记兼市政公司总经理,是希星多年的业务伙伴,是希星可以推心置腹的朋友和兄长。在希星的朋友圈中,对希星品质和素质的了解,邓其华最知根底,希星向来对邓其华的参透事理的超强思维佩服有加。邓其华电话中的一番话,令沉思中的希星抖然精神。希星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来,披上外衣,出了门往村南的山上走去。

    这是希星多年来养成的一个习惯,每当遇到烦心事或有大事需要决策,希星都会独自来到村南岭待上一会儿,抽几支烟,清理一下思绪,等走下山来,烦恼不再扰心,决策也就基本有个眉目了。

    这一夜,希星没有回家,直坐到鸡叫头遍,东方的天空出现亮色。

    再次回到村里,已是炊烟又起,街上打着招呼的乡亲和多年来闻惯了的街巷中的气息彻底坚定了希星的意志:开弓没有回头箭!

     

    村官的“自白”

    当书记总得摸清村里的家底。宣布任命的第二天早上,希星饭也没吃,叫上会计和出纳,他要将村里的帐目弄个究竟。不弄不要紧,这一拨拉,让希星心里感到一阵透心凉。瞧瞧这些让谁看了都不会舒服的天文数字吧:

    村民欠集体各种款项52万元;

    村欠银行贷款及社会集资54万元;

    贷款及集资光利息每年就是9.7万元,仅此一项,只有1200口人的村子人均每年负担77元。

    这就是希星这个当家人接过来的全部家当。一穷二白,彻头彻尾的一穷二白,真是穷得瓷实,白得透底。

    怎么办?

    一屁股坐到椅子上的希星一时间没了主意。多少年来,光闻听村里家底薄,没有钱。大大出乎希星意料的是,咋就薄成这个样子呢?又一支烟抽完,希星吩咐村会计:“下通知,晚上开全体村民大会,每户至少一个代表。”

    天黑了,刚刚放下碗筷的村民三五成群来到村委大院,大院里新换上了1000瓦的灯泡,墙根处的月季和牡丹的枝条在灯光里随风摇曳,料峭中绽露出些许春意。与会的村民到得格外齐刷,这是多年来这个村的村民大会见不到的一种场面了。

    会议的内容很简单,一是向村民交一下村里的家底,二是向村民表个态。交完家底,希星有些激动起来,他从座位上一下站了起来,扶一下眼镜,清了一下嗓子,高声说道:“乡亲们,咱就这么个一屁股债务的家底,多少年累积,这不能怪谁。我向大家要说的是,我们下一步该怎么办。我是乡亲们看着长大的土生土长的高疃人,这些年搞企业,挣了些钱,也积累了些经验,可当这兵头将尾的村干部,还是大闺女坐轿——头一回。和大家一样,我是人,不是神,没有救世主的本事,但我有和大家一块儿干事业的决心。大家只所以选我,是对我的信任。我们应该相信自己,只要我们肯干、会干,大高疃村人不愁富不起来。在这里,我当着大家的面首先做三个承诺:一,我的轿车不用村里报销一两油、一个螺丝;二,我的电话费我自己负担;三,村里人来客去的招待费由我个人承担。以上三个承诺,请全村老少爷们监督我!”

    枣胡子解板式的简短讲话,赢得了与会村民长时间热烈的掌声。掌声在村子的上空回荡,持久而清亮。

    这夜,家家户户的灯火,亮得时间也格外长。

     

    第一次“行动”

    自上任那天,村民们就将希望的目光紧紧地盯在了希星身上。在支书这个人群里,30岁的希星算是个年轻的。可在社会上摸爬滚打了这么多年的希星心里明白得很,老百姓最认实惠。当村干部,磨破嘴皮子不如行动一下子。

    几天后,石料厂的机械将石头和石粉运进村里,希星个人出资购买水泥30吨,规划修建四纵八横的棋盘大街,垒过路小桥4座,砌排水沟    千米,安装路灯   盏。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希星的三把火烧得及时,烧得旺相,烧得实在,直烧热了大高疃百姓多年来希望被温暖的心。村民们高兴地说:“晚上出门不用担心崴脚脖子了!”、“再下大雨也不用拼死拼活打水仗了!”

    村民掏心窝子的话语并没让希星有半点飘然的感觉,希星知道,大高疃1200多百姓对希星有着更多的期待。更多的责任、更多的义务,在等着他。

     

    “酒杯”与口碑

    农村干部工作作风浮而不实,生活作风奢侈,这是群众最深恶痛绝的,也是长期以来力解不开的农村工作的一个症结。上任后,希星从“酒杯”为切入点,下决心解决本村干部的工作和生活作风问题。

    除家族和朋友间的人情世事来往外,村干部不得接受村民的宴请。如有发现,一经查实,批评并罚款。

     《村规民约》、《安全用电公约》、《两工管理制度》上墙,再以明白纸的形式发到各家各户,隔一段时间用喇叭进行广播和宣读。

    每月10号的民主公开日雷打不动,详细地公开财务收支、税费征收等事项,真正交给群众参与权、知情权和决策权,消除群众的猜疑和误会。

    干部的工资和工作挂钩。村干部早上七点半到办公室点名,有工作随时安排,如当天没有什么工作,除值班人员外,其他人可以回家干自己的活,但必须保持联络畅通。年底工资根据各人平常工作核算,奖勤罚懒,拉开差距。

    村里的公共事务由村干部集体承担。随着“两工”的取消,街道卫生、生产路的维护 、学校校舍和五保户的房屋维修等,村干部全部承担下来。

     硬性制度给村干部套上了紧箍咒,让村民吃了定心丸。接下来的一系列善举,村民们真真切切感受到了希星那颗炽热的心。

    村民管恩合的妻子患有羊癫风,做饭时病情发作,不幸烧伤了右腿。家庭困难的管恩合只能在家里给妻子的伤腿抹点药了事。希星得知后,向全体村民发出“献爱心倡议书”,党员带头捐款,3天时间捐款3600元,仅希星个人就捐款500元。管恩合妻子的伤腿到医院得到了救治。

    胡希森在外打工失去左臂,一度意志消沉。希星经常找他谈心,每到农忙季节,希星还亲自带头,由村干部包揽他家的重活,使他重新鼓起生活的勇气。

    屋漏偏遇连阴雨。200210月的一个深夜,特困户胡文忠家即将出栏的4只山羊被窃贼盗走,唯一的经济来源一夜没了,胡文忠一愁莫展。第三天早上,希星来到胡文忠家,送上300元钱,让胡文忠再买几只羊羔放养,并鼓励他好好过日子。

    胡文远的妻子和女儿因车祸住进了医院,又因肇事车辆逃逸,借来的几千元钱花完后,愁得胡文远天天以泪洗面。希星了解了情况后,赶到医院给他送去2000元钱,解了胡文远的燃眉之急。

    6年了。6年来,希星怀揣一颗爱心,与责任为伴,力所能及地为民造福,替民解难。乡亲看在眼里,服在心里。

    6年了。6年来,希星用救助凝聚民心,用示范引领发展。个人出资20万元,打理着村中的一些事情。最近,希星个人又出资60万元,将村中的街道全部用水泥硬化。

    在村委办公室,在石料厂,我们看见了锦旗上村民们那些朴实而又滚烫的心里话:

    “救民于水火,为民排忧患”;

    “解难天使”;

    “人民公仆”……

    当谈到这些老百姓给予的荣誉时,希星一脸真诚地和我们说:“这与其说是表扬,不如说是鞭策,这些荣誉在时时提醒我,多为村民办些实实在在的事情。”

    是啊,历来不善张扬的希星,说起话来也是这样的朴实无华。在这里,在大高疃,在希星身上,我又一次亲历了一个共产党人应有的感动。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这口碑,折射出了希星这个基层党组织带头人的人格魅力和党性风范。

     

    “亦农”与“亦工”

    大高疃村地处平原与山区交界地带,七分山岭三分平原,人多地少,光靠种地难以解决群众的经济收入。凭着多年经营企业的经验,希星强烈地意识到了高疃村的劣势和优势。大高疃村唯一的优势就是紧靠省道干线泰薛路,便利的交通可以带动起大高疃的一方经济。希星和“两委”反复研究,多次召开党员会讨论,决定在村西泰薛路两侧建立“大高疃工业园区”。

    如今,模具厂、铸钢厂、铸造机械厂、刨花板厂、服装厂、石料厂等都已走上规模化生产之路,沿路的饭店、澡塘、五金建材、车辆维修、食品加工等相关产业也随之带动起来。村民在本村企业打工的劳力就有300多人,达到了“户均一个工人”的最初设想,仅工资一项,全村年收入超过300万元。

    采访参观过程中,正值工厂中午下班时间,一群群的青年小伙和姑娘媳妇从工厂大门鱼贯而出,电动车、摩托车从我们面前急驰而去,一路洒满的是欢声和笑语。身边同行的希星书记满脸兴奋地告诉我们:“看到新一代的大高疃人不再面朝黄土背朝天,这是我最高兴的时刻!”是啊,此时此刻,从希星的话语,从希星飞扬的神采里,我们读到了“农民”和“工人”的不同的内涵,我们看到了大高疃人“亦农”也“亦工”的美好前景。

    采访结束,希星亲自驾车送我们回城里。路上,希星随手打开车上的CD,音响里传出的是电视剧《宰相刘罗锅》那悦耳的的主题歌:

    “天地之间有枰秤,

    那秤砣是老百姓,

    秤杆子挑江山咿呀咿儿呦

    你就是那定盘的星

    ……

     什么是傻什么是精什么是理什么是情

    留下多少好故事讲给后人听,

    留下多少好故事讲给那后人听,

    ……

     希星书记一边驾车,一边调弄着CD,反复播放着这首叫作《清官谣》的歌。希星说:“我喜欢这首歌。”

    我接话说:“不仅仅是因为好听的曲调吧?”

    希星只笑不答。

    这首好听的歌伴我们走了一路。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未经作者同意,任何人任何书刊不得随意刊载和发表.)

本文共有评论 0 篇︱查看本文的评论
 相关文章
 王志红 呕心沥血育英才——方田古光辉人生    2045 次 2012/5/22
 张来源 好钢是这样炼出来的    1730 次 2012/5/22
 王珺 翻译官与残障女    1849 次 2012/2/13
 王志红 开拓者的足迹    1813 次 2012/5/22
 胡希星其人其事    1598 次 2012/12/8
 
  • 网址:http://www.chinanwa.com 电子邮箱: 1009068986@qq.com
  • 版权所有:  网络作家网 『 中网协 』
  • Copyright ◎ 2003-2020 www.chinanw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297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