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莱城南30公里,有一个温石汤村。民国时期著名国际公法学者、齐鲁大学的校长刘世传(1894.3.26—1964.3.4; 字书铭)就出生在这个村。
温石汤一年四季温泉奔涌,云蒸霞蔚;藕池里荷花摇曳,鱼戏浅底。
老人们讲,温石汤最早叫耩下刘家。那为什么又叫了温石汤呢?原来,这里还有一段美丽的传说呢。
相传,有一年当地闹瘟疫,百姓民不聊生,饿殍遍野。这一天,耩下刘家的刘老汉去于家庄赶集。走到闫家桥时,看见一个村姑衣衫褴褛,蓬头垢面,面黄肌瘦,已经病得奄奄一息了。好心的刘老汉也顾不得去赶集了,赶紧的将这名村姑放到小推车上推回家里。老汉东跑西颠,忙着给村姑找医生,倾其所有,为村姑做好吃的。乡亲们得知了这个信后,也都嘘寒问暖,将自己家里最好的东西拿出来给村姑吃,并凑钱给村姑治病。在大伙的悉心照料下,村姑很快就好了起来。千恩万谢之后,村姑依依不舍的离去。不几日,村子中央的空地上,突然冒出热气腾腾的泉水来,而且涓涓不息,常年流淌。原来,这可不是一般的村姑:她是奉了玉皇大帝之命,持‘雨露宝瓶’下凡人间,汇聚山水、散布温泉,以天地神水来濯洗天下的瘟疫,滋润土地的水母娘娘。水母娘娘遍布温泉,看到耩下刘家村民风朴实,百姓善良,就将温泉赐给了耩下刘家,以报恩惠。
后来,村人在村里选最好的地方,修建了水母娘娘庙,以藕池为名,当地人称“荷花山庙”。并把村名改成温石汤村。
明洪武年间,村里有个叫刘荣的,看着温泉白白的流走很可惜,就试着在晚间(白天怕被人看见),在泉水清澈的地方,用土坯垒成一人高的四四方方的空地遮挡着自己,用瓢舀着温润的泉水往身上浇。当时他身上正长皮肤病。没想到,洗了没几天,他的病就好了。于是,人们才正儿八经地建起了浴池。
温泉水温常年保持在摄氏50——52度,昼夜流量为1000立方米。经山东省地质部门权威鉴定,该温泉,水质晶莹清澈,润滑光洁,泉水中含有丰富的氟、氯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冬浴暖,夏浴爽,去污解乏,疗伤止痒,对心血管、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疾病有辅助疗效,对关节炎、脚气病和皮肤干燥、牛皮癣等皮肤疾患有特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