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学籍管理办法:及时、适当、给力
2013.8.。21《京郊日报》
今年的七月中旬,中小学新生入学登记报到的日子,正是外地打工者忧心如焚的日子。因为他们的子女要入学,要回原籍取回学籍。花钱买车票好能过得去,耽误了几天生意和工作,他们真是觉得吃不消了。我认识的几位外地朋友,就找到我,让我想办法通融一下。我看他们那忧虑和无奈的样子,也就尽量帮他们这个忙,自然也就赔了不少笑脸,飞来不少唇舌,忙活了好一阵子了。当时我就想,要是政府想出一个办法,让孩子的学籍跟着他们的父母走,他们上学就会方便多了。
没想到,我的好梦很快就成真了,就在8月22日上午,教育部便公布了一个《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办法》,这个办法,从9月1日起就开始实施。这是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第一个全国性的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办法,这就标志着,困扰了打工者多年的子女入学问题,以及高考移民、跨区择校等一直备受关注,多年来难以解决的问题。由于这个办法的出台,就会涣然冰释,迎刃而解了。与此同时,全国中小学生电子学籍系统建设也进入了全面实施阶段。今后,每个学生在全国将有一个惟一的学籍,并将跟随其整个的学习历程,学生转学可以非常方便地在网上实现了。
这个办法的出台,实在是一个十分给力,大得人心的决策。不只是打工者个个喜形于色,就连我的几位好友,聊起这个话题,也都认为这个办法的出台,适当,适宜,合情合理。这就仿佛一场及时雨,浇灌着打工子弟入学难这片干渴的土地。细细想来,这个办法的实施,会给学校和学生们带来三个方面的变化:首先是学籍转接更方便。不再需要家长在两地往返奔波办理转学手续,家长只需向转入学校提出申请,其他流程均通过网络完成;其次有利于学校提高管理工作水平,今后,新生进入幼儿园或小学一年级办理入学手续后,学校就要为其建立学籍,通过电子学籍系统申请学籍号。学籍号在全国范围内具有惟一性,跟公安部的身份证系统对接,终身不变,籍随人走。学籍管理除了包括学籍基础信息外,还包括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报告,含学业考试信息、体育运动技能与艺术特长、学生在校期间所获的奖励信息、资助信息等;第三,有利于维护学生合法权益,促进教育公平。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学籍信息的客观、准确是推动教育公平的前提。这一系统通过电子地图可逐级查看全国、各省、地市、县、学校的学生情况。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掌握每一名学生。电子学籍系统的建成和应用,不仅让打工者安心,也会使教育管理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办法出得好,进展也快捷。如今。全国中小学生电子学籍系统建设也进入了全面实施阶段。根据工作计划,各地要在今年8月底前完成系统部署工作,在9月底前完成全部学生数据的采集,截至目前,北京等20个省份已经基本完成了数据采集或数据补录工作,10月底前所有数据进入国家系统。“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教育部这个新办法的出台,揭开了教育管理“更上一层楼”的新篇章,试看新的学年,校园师生们的欢声笑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