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 络 连 接 世 界

会员管理
 带雨的云 558
 王风 372
 作协推荐 307
 运河散人 263
 零度 261
 古月重升 210
 郑永涛 173
 张天珍 169
 轻舞飞扬 154
 孙新坤 154
  •  第二种忠诚(中篇小说...
  •  第十二章 山神土地...
  •  第十一章 除魔告城隍
  •  第十章 都城隍判官互...
  •  第九章 化梦点才子...
  •  第八章 化梦点才子(...
  •  第七章 遇仇人禅定...
  •  第六章 与地藏菩萨对...
  •  第五章 悟德收妖僧
  •  第四章 乱法坛悟德羞...
  •  楼梯寄情
  •  她说什么了
  •  吴稚晖何许人也
  •  《爱,能勿劳乎?忠,...
  •  枫叶的招摇
  •  自在杨花
  •  “地坛”的魅力
  •  田间小路
  •  人散茶已凉
  •  发自病榻的心语
  •  浅伤
  •  溱沁
  •  孤煞
  •  梦魇
  •  奈何
  •  道
  •  淡然
  •  天道
  •  超脱
  •  英雄决
    当前位置:首页   理论研究 >> 文学批评 >> 文坛看似热闹不过是新瓶旧酒 功利主义成原创障碍
  • 文坛看似热闹不过是新瓶旧酒 功利主义成原创障碍
  •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 廖 文 日期:2013/11/29 阅读:5764 次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提升原创力最急迫的问题是处理外来文学的影响和继承中国文学传统、文化传统之间的关系,确立正确的文学观和文化价值观

      时代潮流已经把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推到了深刻交流的状态里,越是如此,中国文学越需要深刻的文化自觉。过去几十年,我们几乎移植遍了西方文学形式,大量地接受西方的哲学思想,并作为中国叙事的思想资源。一直到当下,文学创作“横的移植”始终没有中断,并简单地以为将之与中国素材“嫁接”就是创新。在这种创作惯性之下,中国生活只是充当了西方文学、哲学和文化观念演绎的材料。

      面向世界,向世界文学和文化学习,但学习的前提是辨析那些文学和文化观念产生的时代和条件,辨析那些资源是否适应当下的中国社会现实。深刻影响着当下中国文学的西方现代和后现代哲学,是西方现代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精神产物,直接影响了西方文学,但这些文学经验和当下正处在现代化历程中的中国现实经验之间,存在着巨大的时空差异。把它们直接作为中国文学的思想资源,必然消解中国生活的特性。

      长期以来,对中国文学传统的怀疑、不自信以及暧昧的态度,导致中国文学精神传承困难。急于创新的中国文学对自身传统进行了一次次革命,导致了与传统文学经验的断裂。中国文学现在需要重新发现并认证自己的文化身份,虚心向自己的文学传统学习,对自己创造的历史抱有敬畏之心。中国文学有批判现实的传统,有追求天人合一的传统,也有心怀天下、铁肩担道义的传统。根植传统是中国文学面向世界的姿态,也是获得原创的必要条件。而如何对文学传统的思想资源进行现代性、创造性转化,是文学创作和理论研究需要解决的问题。

      不应把文化生产与文学原创力对立起来,相反,应该面向未来,让文学理想成为文学本体的精神支柱

      在文化产品不断复制、价值浅表化的文化环境里,文学的原创力不应该成为文化创造中被压抑的部分,作家更不应该把文化生产与文学原创力对立起来。相反,文学要不懈地探索人类的精神世界,通过建构新的意义世界,开拓视野,抚慰心灵,把人持续引向精神高地而不是颓丧、悲观和虚无。建设性的文学是相信的文学,而不是怀疑的文学,是构建意义的文学,而不是只有解构性的文学。不仅仅要超越当下,更要把目光投射到将来,要通过叙事,建立文化共识,构筑精神家园,这是对文学理想的考量,也是对中国文学创作价值向度的要求。中国文学应该有这样的豪情、气度和担当。

      提升文学的原创力,需要真正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会让中国文学获得中国生活和中国经验;面向世界,会让中国文学完成文化自觉;面向未来,会让文学理想成为文学本体的精神支柱。文学获得原创力的希望因此而生。

      新世纪以来的中国文学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但对走向世界而言,这仅仅是一个开端。若想真正在世界文学的整体格局中产生深远影响,为世界贡献有价值的文学经验和精神成果,中国文学的道路还相当漫长。这条漫长的道路,正是提升原创力的道路。而文学是一切艺术的母体,原创力的匮乏必然波及其他艺术形式,成为制约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这也是直面原创问题的紧迫性所在。

      廖 文(作者单位:辽宁省委宣传部)

      《 人民日报 》( 2013年11月08日 24 版

    上一页 首页 [1] [2] 尾页 下一页
本文共有评论 0 篇︱查看本文的评论
 相关文章
 
  • 网址:http://www.chinanwa.com 电子邮箱: 1009068986@qq.com
  • 版权所有:  网络作家网 『 中网协 』
  • Copyright ◎ 2003-2020 www.chinanw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297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