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 络 连 接 世 界

会员管理
 带雨的云 558
 王风 372
 作协推荐 307
 运河散人 263
 零度 261
 古月重升 210
 郑永涛 173
 张天珍 169
 轻舞飞扬 154
 孙新坤 154
  •  第二种忠诚(中篇小说...
  •  第十二章 山神土地...
  •  第十一章 除魔告城隍
  •  第十章 都城隍判官互...
  •  第九章 化梦点才子...
  •  第八章 化梦点才子(...
  •  第七章 遇仇人禅定...
  •  第六章 与地藏菩萨对...
  •  第五章 悟德收妖僧
  •  第四章 乱法坛悟德羞...
  •  楼梯寄情
  •  她说什么了
  •  吴稚晖何许人也
  •  《爱,能勿劳乎?忠,...
  •  枫叶的招摇
  •  自在杨花
  •  “地坛”的魅力
  •  田间小路
  •  人散茶已凉
  •  发自病榻的心语
  •  浅伤
  •  溱沁
  •  孤煞
  •  梦魇
  •  奈何
  •  道
  •  淡然
  •  天道
  •  超脱
  •  英雄决
    当前位置:首页   理论研究 >> 文学批评 >> 文坛看似热闹不过是新瓶旧酒 功利主义成原创障碍
  • 文坛看似热闹不过是新瓶旧酒 功利主义成原创障碍
  •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 廖 文 日期:2013/11/29 阅读:5658 次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若想真正在世界文学的整体格局中产生深远影响,为世界贡献有价值的文学经验和精神成果,中国文学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原创力,培育讲述中国故事、具有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原创文学

      一个国家的文学能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关注,必然是因为其不可替代的特质。这种特质包含两个向度的价值,一是基于民族文化禀赋的优秀特性,二是开放性意义体系的给出。简言之,就是文学的原创力。讲述中国故事、具有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原创文学,是在中国文学传统和世界文学成就基础上的新创造。它意味着整体客观呈现中国社会生活,展现文明古国在现代化进程中的经验、情感和精神世界,同时具有超越性,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实践和探索中积极建构一个意义世界。

      当下中国文学原创力的匮乏是不争的事实。这在以下几个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文学实践滞后于生活实践,在表现当下生活的复杂性和丰富性、准确把握中国现实、创造应有的精神高度上仍有缺憾;对西方文学的思想资源和表现形式直接使用,阻碍了对当下生活经验的发现、总结和摄入,与此相应的是,中国古典文学和五四新文学形成的中国文学大小两个传统,以及沉淀其中的文学精神,没有得到充分继承和开掘;文学写作的市场化一定程度上造成写作的动机由心灵表达转为寻求利润最大化,而市场风险的存在极容易导致原创性冲动的消退以及从思想到表现方式的无限复制。

      在越来越深地与世界文学的交流里,一种焦虑情绪与中国文学创作如影随形。在西方文学和中国传统文学成就的双重压力下,急于得到认同的心情比任何时代都迫切。急于求新成为一种心理定势,于是更多引进西方世界的文学经验,以最快速度与中国现实生活嫁接,不断调整文学叙事手段,不断提出各种花样翻新的概念和主张。但是,与此同时,对生活现场的观照越来越粗放,自己的信心也不断被解构。在焦虑和希望交织的心理下,不仅轻视自身文化的连续性和继承性,也漠视外来文化的异质性。 文坛看起来热闹非凡,不过是新瓶旧酒,功利主义的文学态度成为原创的障碍。

      文学原创力产生的基本条件是与现实生活体验建立一种完整、准确的对应关系

      文学要介入现场,观察真切的中国生活,要基于变化了的中国社会现实,这是文学原创力产生的基本条件。当然,所有中国生活背景下的创作,都可以看成是中国叙事,但是,不同的视角和立场,会产生截然不同的创作结果。至为要紧的是,异质的发展经历和文化经验,可以作为价值参考,但不能作为价值标准,更不能替代中国经验,抹煞了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文化特殊性。

      考察中国作家是否真正把握中国现实,要看一个作家能否深入生活,向生活学习,科学、理性地了解和掌握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发展的状况,建立一种宏观、整体、全面的认识,并以此作为观察现实生活的知识背景,使自己的思想认识处于时代生活的核心和精神主流之中。当下,文学创作不同程度上存在着概念化和图解政治、经济、文化的现象,一些作家明显表现出与社会生活的疏离,只是按照自己对现代化语境下现实生活的想象来讲述故事。一直在被讨论的文学边缘化倾向,其原因绝非当下人们关注物质享受、淡化精神生活那么简单,文学创作本身远离生活实践而将自己边缘化,无疑是一个根本原因。如果做不到客观、理性地观察社会生活,文学体验和文学创作难免会沦为偏见,准确反映时代的可能性就不存在,中国现代化的文学叙事也不可能完成。

      从感性层面上说,考察一个中国作家是否能够真正面对中国,要看他能否真正贴近人民大众,是否对现代化进程中人民群众所创造的历史抱有敬畏之心。文学是人学,不了解人民群众的生活状态和他们的精神世界,就无法找到文学书写的入口,无法通过感情和命运的追索创造动人的作品。作家是有能力静观生活的他者,但不是生活的旁观者,更不能与时代生活虚与委蛇。所谓同呼吸共命运,就是一个作家必须作为人民群众的一员而存在,他只是选择了文学写作的生活方式,并不意味着生来就具有任何意义上的优越感。任何一个作家都应该清楚,现实生活绝不是价值的真空地带,深嗅泥土的气息,谛听人民的心跳,只有在那里才能找到文学原创力的因子。提倡作家深入生活,就是希望中国文学能够融入现代化中国的人间烟火,认识中国,书写中国,让文学写作真正成为作家的生活实践。

    上一页 首页 [1] [2] 尾页 下一页
 相关文章
 关于中国新诗的三十六个疑问    2873 次 2008/10/24
 一个缺少自我的作家――王安忆作品谈    13445 次 2013/5/16
 对批评家的批评:重新建立文学研究的秩序    2352 次 2012/8/28
 文学批评的角色及责任    2570 次 2008/6/11
 特别号外: 鲁奖诞生与“人头落地”    6073 次 2014/9/3
 
  • 网址:http://www.chinanwa.com 电子邮箱: 1009068986@qq.com
  • 版权所有:  中国网络作家协会 『 中网协 』
  • Copyright ◎ 2003-2020 www.chinanw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297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