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 络 连 接 世 界

会员管理
 带雨的云 558
 王风 372
 作协推荐 307
 运河散人 263
 零度 261
 古月重升 210
 郑永涛 173
 张天珍 169
 轻舞飞扬 154
 孙新坤 154
  •  第二种忠诚(中篇小说...
  •  第十二章 山神土地...
  •  第十一章 除魔告城隍
  •  第十章 都城隍判官互...
  •  第九章 化梦点才子...
  •  第八章 化梦点才子(...
  •  第七章 遇仇人禅定...
  •  第六章 与地藏菩萨对...
  •  第五章 悟德收妖僧
  •  第四章 乱法坛悟德羞...
  •  楼梯寄情
  •  她说什么了
  •  吴稚晖何许人也
  •  《爱,能勿劳乎?忠,...
  •  枫叶的招摇
  •  自在杨花
  •  “地坛”的魅力
  •  田间小路
  •  人散茶已凉
  •  发自病榻的心语
  •  浅伤
  •  溱沁
  •  孤煞
  •  梦魇
  •  奈何
  •  道
  •  淡然
  •  天道
  •  超脱
  •  英雄决
    当前位置:首页   影视创作 >> 影视评论 >> <大国崛起>到<复兴之路>
  • <大国崛起>到<复兴之路>
  •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 安然 日期:2008/6/8 9 阅读:3496 次 【 】 A级授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通过10个月的准备拍摄,这次CCTV用镜头为观众重温了一遍1840年之后的中国历史教科书。这部纪录片的名字叫《复兴之路》

        大型纪录片《复兴之路》刚刚在央视2套播放完。在此之前,《复兴之路》的制作团队完成了另一部反响深远的纪录片《大国崛起》。那是一部以世界大国的强国史为题材的电视纪录片,他们花费了大约3年的时间制作完成。播映期间引起了各界的热烈讨论。

        同样是谈国家发展道路的选择问题,前者谈及外国经验,后者论及中国历程,逻辑连贯,但在视角上有着很大不同。

        《大国崛起》打破了人们在教科书上熟知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发家的传统解读,以一种新的视角拓展了观众的思维。去年播出后,引发了人们对于历史纪录片新浪潮的讨论也缘于此。

        而《复兴之路》的拍摄思路则遵循了原有的教科书内容,正如总导演任学安解释的,我们为什么不相信教科书呢?

      从《大国崛起》到《复兴之路》

        《复兴之路》开始于《大国崛起》的后期阶段,剧组人用了10个月时间就完成了两年的工作量。任学安说这里有大家本身对中国近代史比较熟悉的原因,不用像《大国崛起》时那样恶补大量外国史学著作,也省去了很多联系国外采访和拍摄的工夫。12集《大国崛起》从筹备到制作完成历时近3年,光筹备脚本就耗时一年半。

        但他却感觉《复兴之路》更加辛苦了,因为讨论的内容离现在太近了。

        虽说是原班人马,其实除了剧组成员以外,智囊团的专家们几乎全换。

        《大国》的专家组全部由国内顶尖的外国史专家组成,文化学者麦天枢是这部片子的总策划,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钱乘旦被聘作为该片的学术指导。

        到了《复兴》,多是中国近现代史方面的专家,还有经济学家、社会学家,以及一些做具体工作的同志,不完全是历史学方面的专家。麦天枢退出,以研究世界史见长的钱乘旦虽然还在此列,但更多参与的是引荐专家的工作。

        这次担任学术顾问的是三位中共理论家:中央文献研究室原副主任金冲及、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李捷、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李忠杰。

        任学安拍《大国崛起》时找到钱乘旦,钱告诉他这样的片子通常有两种拍法,一种是完全历史性的知识介绍,传播知识,就像教科书上的内容,只不过是电视手法的教科书。另一种就是企图表达某种想法,带有某种思想。相比两种做法,后一种难得多。而《大国》正是走了这条路,“当时想的就是把片子拍得比较深刻,可以有思考的空间,让大家有空间想一些问题。”钱乘旦说。

        《复兴》则走的另外一条路。

        钱乘旦一直和记者强调这两者的不同,《大国》完全是个历史文献片,纯粹历史的陈述,离现在比较远。《复兴》是政论片,说了很多当代的东西,这都是我们正在经历的时刻。

        “《大国》那时创作遇到的困难主要来自对剧组对国外情况的不了解。《复兴》的难题则是站在什么样的角度上来谈,把握这个尺度是非常重要的。”钱乘旦告诉记者。

        作为电视人的思考和解答

        总导演任学安解释说,“我们要回答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要走什么样的道路,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感觉民众有这样一个思考的需要,民众的心理也有这样的一个期盼。我们到底处在怎样一个历史方位,接下来该怎样去走。作为电视人和文化工作者,我们用自己思考的方式对民众的需求给一个回应和解答。”

        复兴之路就是国家发展道路,中国走一条什么样的道路可以实现民族复兴?所谓民族复兴就是国家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你要想解决,就得先解决国家问题。

        用什么来概述中国的现状?任学安认为,有三个方面是和别的国家不一样的,一是在马克思主义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指导下的国家;二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治制度;三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三个特征是怎么来的,我们为什么要坚持这些,这些是《复兴之路》要表现的。”三点为《复兴之路》定下了基调。剧组所有人都对这三点的结论非常坚定地执行。

        《复兴之路》是不是也会像教科书中那样给历史定性呢?关于这个问题任学安强调:任何导演都做不到给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定性,片中反映的历史问题的定性都是党的历史决议,我们不能取代人民和执政党对这些问题给出我们的定义。

        电视如何开“历史讲堂”

        当人们对于《大国》的新锐兴奋不已时,钱乘旦却很冷静,他并不认为《大国》里渗透出了新东西,对于历史学界来说,这些都稀松平常。

        他当初之所以答应担任《大国》学术指导,也是出于这方面的考虑——学者通过电视纪录片的方式向公众传播知识在国外很常见,但在国内还比较少,他愿意做一些尝试。

        《大国崛起》和《复兴之路》与易中天“品三国”、于丹“论语心得”一样,通俗,让老百姓喜闻乐见。这种新型电视形式以电视快餐文化的形式出现,并起到“文化乳母”的作用。

        不过历史文献片也好,政论片也好,这种大跨度形式对历史进行梳理还是比于丹、易中天的“说”难拍多了。

        “我们对于所有敏感问题都没有回避,这本身就是一个成功。再有我们将所有敏感问题都放在1840年以来的历史长河中间去判断,所谓整体的视角。像‘反右’和‘文革’这样的事情放到整个历史来看,我们民族在每个历史时刻都遇到了很多严峻的考验,国之将亡的问题都能被战胜。与这些问题放到一起,你就会得出,我们国家是在一步步向前走、向好了走、走向民族伟大复兴的结论。”

        任学安告诉记者,其实最难的并不在这里,历史是有结论的,形成了结论的东西是不难表达的,难在你能否找到鲜活的事例让观众从中感觉到你的结论。这是影像呈现的困难所在。

        《复兴之路》首播之时,与其同名的大型展览已在北京军事博物馆展出近一月之久,恰逢在“十七大”期间,国家领导人和十七大代表均前往参观。据悉,此次展览,参观人次超过50万次。 (孙冉)

本文共有评论 0 篇︱查看本文的评论
 相关文章
 编剧芦苇对话凤凰网《年代访》文字实录(下)    11025 次 2012/9/28
 新版《红楼梦》的六宗罪    8977 次 2010/9/11
 全球电影想象力的缺失    2353 次 2008/6/8
 吹响中国国产电影的集结号    3286 次 2008/6/8
 看不见白鹿的白鹿原    9154 次 2012/11/16
 
  • 网址:http://www.chinanwa.com 电子邮箱: 1009068986@qq.com
  • 版权所有:  网络作家网 『 中网协 』
  • Copyright ◎ 2003-2020 www.chinanw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297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