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崔子恩等
为了了解写作人对文学网站及其论坛的看法,以便更好地做好黑蓝文学网的工作,黑蓝论坛于2002年9月向二十多位作家发出了“作家与文学网站”的调查。 1、您对国内现有的文学网站的总体印象是怎样的?崔子恩:我只看过黑蓝、他们和橡皮。我没时间关心网络。其实我也不看报纸,很少看期刊。罗鸣:应该说文学网站会越办越好,但目前有点混乱,制作粗糙且形式雷同。网站中的作品总体比较差,缺少严肃性。新的创造性的作品太少。黄漱:我对国内现有的文学网站感觉是:过分芜杂,作品质量参差不齐,而且商业化,并且页面很丑。大家熟知的一些文学网站虽然表面很繁荣,实际骨子里苍白得很。 陈卫:过于芜杂、私人化。育邦:对绝大多数的文学网站不感兴趣,就像我对绝大多数的文学期刊保持一定的距离一样,因为它们都不是文学本身,应该说是文学之外的东西。 黄梵:沉静的、真正只针对文学的网站不多,大多数网站的立足点是文学政治,并以文学政治所要求的快速更新为乐,基本取消了在公共空间进行实质性文学交流的前提和条件。目前有目共睹的交流,实际是文学政治的腕技,辩驳的文章与言论都是作秀的一部分。但我并不为此担忧,因为明眼人到处都有,那些作秀行为除了伤害作秀者,对明眼人毫不起作用。孟秋:我觉得还行,挺当代的,这是我在参观了诗江湖、他们等网站后得出的结论。其它的网站相对而言较为沉寂,而且不太当代,所以上得少些。顾耀峰:两个字:幼稚!目前国内几乎所有的文学网站还无法做到像一本刊物那样具有“平台”的功能,相反,为了强调“交流”“互动”等形式上的活跃,反而丢弃了作为文学而言更重要的内核:艺术性。另外,在操作上,这批网站的“掌门人”总是显得无从下手。王寂:最强烈的印象就是混乱,无比的混乱,充斥着无聊的吹捧和抨击,有些还刻意攻击,显得很江湖,也挺无聊的,本来大家极其热烈地互相交流最近都写了些什么、早晨吃了什么——以及,搞了几个女人——就够没劲的了,再来这些,就根本没法上了。(我可不是假道学,我也喜欢与人谈论女人什么的,但是当大家都疯狂地加入或者说搅和,就显得非常虚伪,就连处男也显得非常老到的样子,——没一句真话,除了吹牛就是骂人……)但是这种混乱的状态显然是大家的需要。总觉得混事出英雄,大家要不混一下就不舒服,喊两句惊人之语,紧接着有人抨击,无论抨击人的人还是被抨击的人,都挺快感,因为这样——没准很快就可以出名了……当然,也有挺安静的网站,——其实我上网很少——比如“中国新小说”。哈建:我很少上网,所以很难说出一个对国内现有文学网站的总体印象。但黑蓝网同我有接触,它给我的印象是严谨而务实。刘兵:网站不少,文学的不多,而且大部分都变成了个人主页,总体感觉和理想中的有一定距离。吴磊:对于目前国内文学网站的现状,我很厌恶,一个新生的传播利器还没有发挥其威力的时候就已经钝了,变得和大多数传统媒体一样杂乱。二十月:国内的文学网我去的不多,总体印象不好。没有最基本的写作标准。沈鱼:国内现有的文学网站到底有多少我不是太清楚,我写作的面比较狭窄,大学时开始接触文学,主要尝试一些诗歌写作,最初上网直接上乐趣园的诗歌论坛,通过论坛的链接也到其它非诗歌论坛逛逛,主要是一些艺术网站,整体来说,艺术网站比单纯的文学网站有更多的可读性,图文并茂,对于网民来说更有视觉冲击力。我也到一些小说类网站看看,我觉得搞小说创作更适宜一些喧哗,比如论坛有益的争论。而作为写诗这门宁静而古老的手艺而言,更适宜做个人的冥思,我现在越来越觉得诗歌是很神秘的东西,仿佛巫术或咒语,它更适合在纸上书写,让纸张承载文字的灵魂。网络的虚幻成就了一些人的网络理想,一种纯粹个人心理虚荣心的满足,而不是诗歌的自足。由于文学网站太多,导致力量的分散,在我印象中并没有一个龙头网站在主导,不管是官方主办的还是民间力量主办的。大多数文学网站事实上成为圈子内的交流场所,小沙龙一类的,只是借用了网络的形式进行。这样一来,这些网站推出的刊物也不可避免带有小圈子的小团体倾向、固步自封、盲目自大,排外、以及互相吹捧。事实上也限制了网站自身的建设和推广。马骥:诗歌论坛比较繁荣。在论坛好诗太多的情况下,我到热闹的论坛看热闹,到冷静的论坛看诗。赵刚:不满意。原因太多,最深刻的印象是几乎每个人都在利用网络——也许这是网络的基本特性。杨杰:我感觉目前国内的文学网站是鱼目混珠,“什么鸟都有”,都打着“文学”的旗号。所谓的“作品”多得一塌胡涂,比海洋里的鱼还多。 有自身文学个性和艺术品质的网站不多,即使少数几个,也多有抢山头、拉门派的嫌疑。 朱朱:我几乎没有登陆过文学网站。2、对文学交流而言,您认为网络与纸媒相比,有哪些优势和劣势?崔子恩:我喜欢慢慢地、一个字一个字地读书。网络阅读不那么适合我。罗鸣:优势在于便捷,易于交流;阅读面比纸媒广,更主要的一点是打破了纸媒的权威性,使许多文学新人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和对文学的见解与发现。不足在于作品的随意性比较大,泥沙俱下,量大而无法发现优秀作品。当然还有阅读习惯的问题。网络和纸媒是无法相互替代的。黄漱:网络和纸媒相比,有它的自由,但是相对来说它也有局限,比如阅读困难,改变人的阅读习惯还需要一段时间。而且网络本身无法靠作品养活,我觉得这也是有待解决的问题之一。陈卫:网络过于即兴和芜杂,在很大程度上违背文学创作必需的理智和冷静,但交流或展示方式比较自由、迅疾。有写作可资利用的偶发性。纸媒更符合我的阅读、发表、交流习惯,但展示方式和选稿倾向都过于守旧、迟缓。育邦:作为互动直接迅速的网络媒体,文学网站相对于传统的媒体有着它相当明显的优势,仅从文学交流的角度而言,也许它是最好的。黄梵:把以前那种私下的文学交流,部分搬到了公共空间,由于陌生人的参与,本来是有助于认清作品真相的。但它同时也取消了纸媒发表的栅栏。以前这种栅栏确实挡住了许多低水平的作品。现在,发表者自身的趣味和水准成了唯一的栅栏,实际情况是,这些栅栏有时还到不了脚踝,谁都能一脚迈过。孟秋:优劣是因人而异的。我个人觉得网络的优势是快,你的最新(当然也包括老作品)的东西,可以很快出现在有读者的页面上,可以形成一定的交流;劣势也是一个快字,网络的快可以让人一下子变得很活泼,很重视一时的得失,这对写小说的人没什么好处。我已经很长时间没跟文学的纸质媒体打交道了,所以对它的优劣很难作出判断和分辨。顾耀峰:“文学不上网”。这是我一贯的观点。在文学交流上,网络的速度更迅捷,但同时也更浮躁些。纸面的更耐读,透彻些。不过,好的交流应该只是存在于与“交流”无关的别的方面,而与形式和场合和载体并无太大的关系。从阅读上讲,面对屏幕的阅读,除了时而会有“伤害眼睛”的忧虑跳出妨碍着阅读的流畅性之外,更重要的,网上文学使人无法用一种对自己来说最舒服的姿态来进入文字,因此会显得浮躁。为减轻这种阅读对文学的伤害,下载或许是个方法。而纸面文学要说缺点,恐怕只有“保存困难”这一条了。王寂:很多网站的“周转”是很快的,一旦周转快了起来,必然要有大量的产品来供应周转,毋庸置疑,大量的产品里必然羼杂着了垃圾,使网站里的作品良莠不齐,像双月刊什么的,就不会出现这种问题,周转时期很长,有足够的时间和人力来挑选可能的最优秀的作品;优势显然在于民主和活跃,很多优秀的作品都无法在纸媒上出现,却可在网站上来往,供大家欣赏——譬如陈卫的作品。哈建:同纸媒相比,网络的优势是它的自由。这样,文学专制是不可能的。但它的劣势也在它的自由。太少的自由会毁掉一个作家,太多的自由也会毁掉一个作家,如果这个作家能够被毁掉的话。刘兵:如果交流是可能的,那么网络作为工具和手段显然比纸煤更方便,快捷,也更自由和直接。如果有什么不良反映,我以为也不是网络惹的货,归根结底,人心叵测。吴磊:优势A方便,易于传播和获取信息。B传播面比较广。C气氛活跃,没有严格的界限。 劣势A浮躁,缺乏深度。B影响力和说服力较弱(对于读者)。二十月:网络文学无疑促进了文学的交流,更重要的是它方便快捷,容易使那些优秀的写作者浮现出来。沈鱼:网络与纸媒,做为交流的介质,只要能达到交流的目的和效果,我觉得都可以接受。相比较,网络的优势在于价格上比较便宜,至少对我来说是这样。去年我在福建家里用8169拨号上网,每个月60元,120小时。超出部分一小时一块二,这样每个月大概需要二百元左右。我可以在网络上查找到更多的资料,自己想看的作家作品,或者,跟别人在论坛上即时发贴回贴交流。同时还可以获取更多信息。网络给那些置身于小县城或者乡镇的写作者以极大的便利。现在我在上海打工,上班地点用局域网上网,与上海、南京或其它地方的朋友都可以联络到,还可以省去很多电话费。从纸媒来看,书籍或杂志有一个印制与发行的过程,也不是每个地方都可以买到你所要的材料,包括上海的各大书店,逛一圈,你想要买的书也很少,更多的时候空着手出来。杂志也各有品味,我一直没有阅读期刊的习惯,这主要是环境的因素。网络要求我们培养更迅速的选择眼光。而纸媒,对于培养一个作家安静的心境来写作,我觉得更有帮助。马骥:纸媒的平庸保守和任人唯亲的问题在网络上同样存在,但网络的自由提供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可能。赵刚:网络被写作者利用,而纸媒则利用写作者。杨杰:对文学交流而言,网络传播速度快、传播面广,但没有真正的文学书籍所给人的实在感和丰富的阅读情趣。因此,我更喜欢读书。 朱朱:网络出自虚空,并且是动态的,可以一遍遍涂抹、使用;这个事实较为有趣。和纸的载体相比,它称得上一个无限的体积,也许这就是它的优势。3、您认为怎样的文学网站才符合您的要求?崔子恩:我对网站缺乏预期。黑蓝这样的文学网,能够发表我在纸书中不能发表的作品。我把这看成巧遇。我需要这样有勇气的网站。罗鸣:好的制作设计、操作便利;一个严肃认真比较固定的创作群体;提倡文学的发现和创造;鼓励新人的创作,并对好的作品加以推荐讨论等等。黄漱:我对喜欢的文学网站的要求基本是对作品的要求,当然,丰富一点就更好了。陈卫:对当代中国文学具有开发性的文学倾向,但不以单薄的文学原则限制创作风格。育邦:我想体现某种文学艺术的根本精神的文学网站将是成功,而不是喧嚣和点击率。黄梵:平静的呈现,切实有效的交流,在秉承文学精神方面,能够真正突破文学政治的局限与偏见,能为“好作品”注入新的理解。真正甄别文学更新的内在需求,与文学政治所要求的那种更新的急促。通常文学更新的自然要求,是跟不上人人想成名的步伐的。孟秋:在一定品质的前提下,作网站的人要有开放的心态而不是姿态。别指望你的网站会成为另一家午夜出版社。顾耀峰:操作简便,界面有冲击力。当然,更重要的是其中有作品的亮点。王寂:宁缺毋滥。这是最主要的。别看中国这么大地盘,正经搞写作的、真正有意思的作品却不是很多,因为中国没有贵族嘛。(我不太或者说,压根不赞成穷人可以写出好作品,这可能和流行的说法不太一样,随便举大家公认的好作家,哪个是穷鬼?)另外呢,是安静,坚决剔除捣乱分子,剔除江湖义气,剔除无聊的个人偶像化崇拜。哈建:敏锐的判断,开阔的视野,再加上公正心。刘兵:网站和人一样,应该是有灵魂的生命,不能一点正经没有,也不能变成僵尸。吴磊:专业,开放,双向交流互动性比较大的网站较适合我。二十月:一定要具备严肃的文学态度,具有较高的文学审美,树立自己的独特风格,它应该具有一种过滤的功能,使网络文学专业化一些,但并不意味着职业化和趣味的趋同。沈鱼:兼容的,有特色的,但不是大而空的那种,需要有强大的作者群支持。网站技术支持也是一个大的方面,一直有因为技术上的原因导致作者资料与库存文本丢失的现象存在。作为文学网站,也需要宣传,扩大影响力。网站应不定期地推出纸本刊物,进一步联系更多的作家与读者,因为还有相当多的作家与诗人没有接触网络。我觉得应该带动他们,或者主动与他们联系,刊发他们的最新作品,争取网站的内容不只是目前上网的这些人。网络鱼龙混杂,是不是大虾还需要时间的考验。另外,文学网站也不能太狭窄了,对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其它领域也需要做链接。文学的含义应该更宽泛些,使得上文学网站的人能各取所需,并且能保持旺盛的人气。马骥:诗可以群,人以群分,能找到气质和文学趣味相似的人比其它一切条件都重要。 赵刚:观点鲜明态度宽容。但是这一点几乎没有一家网站能做到,即使“中国新小说”网站也只勉强做到了前一半。杨杰:有进步的文学精神,有宽容的艺术胸怀,有良好的技术支持。 朱朱:我对“黑蓝”抱以期待,但不大知道自己有什么确切的要求。4、您习惯在文学网站的论坛上发帖交流吗?为什么?崔子恩:我从不在文学网站的论坛上发帖交流。在技术上,我不会发帖子。我打字太慢,也不喜欢就文学谈论文学。罗鸣:很少发贴。主要是个人原因。太懒;时间少;打字速度慢;论坛上缺乏认真探讨文学创作的气氛。相互攻击和肉麻的吹捧太多,缺乏对文学创作本身实质性的交流。黄漱:我不太喜欢在文学论坛上发帖,因为这种公开的方式难免会虚假,就像调整好表情对大家演说,很不自然。陈卫:不习惯。但正在试图习惯。不习惯是因为我不喜欢过于即兴的表态和写作。试图习惯是因为觉得可以在论坛上寻求适合自己的交流方式和节奏。育邦:有时候,但很少。在网上交流最大好处就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说出我的观点。毕竟文学艺术不但要面对自身,也要面对他者。黄梵:不是很习惯,因为是公共空间,你的发言必须对别人负责,为了不浪费别人的时间,你就得言之有物,这当然要花时间。我时常花不起这个时间。孟秋:不习惯。我不太适合在公众场合发言。天性使然。顾耀峰:目前还没养成这样的习惯。主要是以前还没有一个很好的论坛很好的交流者进行交流。王寂:我不太上网,因此在网上交流的时间很短,这肯定是我的工作造成的,——白天我要管理店铺,晚上写作,上网时间真的很少。另外,即便上网交流,也不上文学网站,因为每天都在考虑这些事,好不容易上网消遣消遣,还在琢磨文学,那就太累了。一般上网交流,主要是交流收藏的事情。哈建:在网络上我的智力基本处于停滞状态,所以我很少上网交流。刘兵:我上网跟朋友比是比较晚的,而且现在也不是十分热衷,可是古希腊有句名言:愿意的人,命运牵着走;不愿意的人,命运拖着走。文学与网络遭遇已成事实,我愿意自己走。吴磊:正在慢慢习惯在网络上发贴,算是适应环境的表现吧。二十月:还可以,不过那需要时间去仔细思考很过事情,而不是简简单单的口腔快感。沈鱼:以前我经常在网络上发贴。我上的第一个网站是《甜卡车诗歌论坛》(现为《第三说》http://bj.netsh.com/bbs/80584)。开始时大家都很有热情,当时上网的人也很多,气氛很好,确实也获益匪浅。大家在态度上也相对平和,客气,对彼此的作品提出客观的或主观的看法。但是后来加入的人越来越多,有些人就乱说,有些人破口大骂,甚至是与文本无关,进行人身攻击。其实我现在对网络的交流越来越失望。本来诚恳的交流都存在着种种界限,更何况这种与作品无关的谩骂?有大半年的时间我上网,但从来不上文学网站。就是现在,我也不习惯到处去发贴,现在就几个聊得来的朋友在一起,叫做《珊瑚岛诗歌论坛》http://bj2.netsh.com/bbs/91805)来往的都是比较熟悉的朋友,我现在就在论坛上随写随贴,感觉更强烈。我希望黑蓝文学网http://www.heilan.com)能办得更有特色,就目前设置的栏目来说,我觉得挺好,只是在内容上要精益求精,在这点上,对于办站者是个考验,品味要高,但是又不能局限于一己的口味。既要有作家的文学素养,又要当个编辑家,我觉得这一点要花太大精力。我本来打算自己搞一个《语词场诗歌论坛》,但限于精力,一直没做。黑蓝刚开通,我就来了,黑蓝的眼光由工作室内外的作家群组成。这是一个好的开端。马骥:这个对我而言不是问题。愿意交流是因为包容,拒绝表演是因为自律——个人心态问题,可以调整。赵刚:我一直认为论坛是文学网站中最不可靠的东西,它只是一热闹场所,像菜市场,它的存在直接导致了读者对网站上登载的作品关心程度, “论坛”越是热闹的网站这种病症越深,也许有一天我会联合所有的文学网站集体废掉“论坛”,然后只在作品质量上见个高下。杨杰:我正尽快适应通过文学网站发贴交流。也算是扬长避短(相对纸媒),方便传播吧。 朱朱:一件从来没有做过的事情。我以作品与大家交流,唯愿作者是隐身的,隐身之意就是不在作品之外说话。5、您认为文学网站的论坛必须保证哪些条件、或具备怎样的氛围,论坛上的艺术交流和探讨才更有意义?崔子恩:我认为文学网站的论坛必须保证自由和鼓励个性的氛围。罗鸣:尊重别人的创作,宽容大度,要尊重言论自由。不要人身攻击和肉麻地吹捧。不要拉帮结派,占山为王。对文学创作和文学作品本身进行探讨和交流。黄漱:我觉得文学网站的论坛应该兼收并蓄,并且排除杂音,保证大家在一个友好的环境里交流。在这一点上,更多是要依赖的是交流者的素质。陈卫:保持文学必需的冷静,使论坛成为探讨中国文学创作新前景的场所,而不是自我表现甚至个人崇拜的阵地。 育邦:这个问题非常好,是实在而富有建设意义的。宽容也许是必不可少的品质,只有宽容才能拥有和谐的气氛。开放和深入是其次可以追求的方向。 黄梵:应该提高谈话的技术含量,这有助于抵制低水平的噪音。所有真诚的要求很容易落空,惟有提高交流的技术含量,才能提供有效的门槛,为高水平的文学交流创造条件。 孟秋:回答如3。别把论坛搞得跟众口一词、牛逼哄哄的教堂似的。宁愿它是美国西部片中的酒吧,牛仔、警官、匪徒、牧师、妓女、骗子、马、子弹,各色人等集于一室,既生活,又有人气。水清则无鱼,漂亮的鱼、丑陋的鱼、大鱼、小鱼都无,有的可能只是五颜六色的塑料鱼。论坛的经营者除了是个不折不扣的自由主义者之外,他还得是个聪明人,知道把自由引向有利于自己“观念”的方向。 顾耀峰:其实也很简单,就是能做到“撇开了网络”这个心态和氛围,使得在交流时网络和论坛这些概念都不存在,那这样的交流和氛围会更直接和便于交流。还是那句话,交流应与交流的载体无关。 王寂:安静和幽默。第一点大家肯定都赞成的。我不喜欢争论,但是我也不反对;不过我特别讨厌——争论到极点的那种——骂人;不过这种事肯定不会在这里发生的了,所以也不必多说;至于幽默,那是大伙建立起来的默契,不是一天两天的,偶尔来点(?)是必要的润滑。另外,我觉得阅读才是真正的交流,说实话我真的很不敢想象,谁谁和谁谁在网站里互相聊,各自最近的作品,以及里面使用的写作方式和各种显眼不显眼的机关,——有人能想象吗?如果说,我认为的文学网站就是网上的杂志,那肯定有人说我落伍,可是我真的就是那么想的啊,…… 哈建:我怀疑交流的真正意义。我这么说当然不仅仅是指网络上的论坛。 刘兵:同志,我终于找到你了。吴磊:打破小集体,避免文人相轻或文人相重,重视读者,尊重读者的权利。 二十月:一种氛围和管理者的素质有着很大的关系,他所做的工作就是如何整理作品和删除垃圾,如果他的这一项工作做好了,那么会有很多的写作者愿意或者说是喜欢去论坛交流和发帖。 沈鱼:文学网站的论坛应该有人发贴,有人回贴,有人整理,垃圾或精华,都要处理。发贴者素质不同,作品也好坏夹杂,要及时处理。应请一些有时间有精力有兴趣的作家或评论家对所贴作品进行评论,不一定每贴必复,要使网站真正形成一种自由交流的氛围,气氛热烈,保持争论的热情,虽然说很多问题不能靠争论来解决,但争论可以整理一些观点,澄清一些观念。有了这种人气,才能使一个文学网站具有存在下去的理由。另外,做为交流,我觉得细致一点的更有益,比如针对一篇小说或者一首诗,读者谈读者的看法,作者谈作者的创作意图或者创作方法,这对于写作本身的建设而言是有帮助的。这一点,《珊瑚岛》就做得很好,并且在网刊内设置了《深度现场》栏目,使更多人参与到这种讨论中来,读者与作者进步都会很快。写作无止境,对于自己写下的东西或者别人写下的东西,我们总是有话要说。 马骥:只说一点:尽量避免人际权力和帮派意识的介入,以及相伴生的争吵和吹捧。 赵刚:你们怎么这么在乎“论坛”?每一个活跃在“论坛”上的人都觉得自己是在进行艺术的交流和探讨。这一问题的提法容易激起别人的误会,现成的反击便是:难道只有你才是在论坛上交流艺术? 杨杰:一自由,二直言,三纯朴,四废话少说。 朱朱:应该与办一本好杂志一样。有人说中国缺少真正的论辩传统,多的是谩骂与争吵。每个论坛也许都应该着力培养一个小小的论辩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