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尔扎克一生创作了大量小说和故事,戏剧、随笔、论文等等,但是,代表他在文学上辉煌成就的是他以长篇小说为基础倾注二十年心血写成的《人间喜剧》。
1.《人间喜剧》的宏伟结构
1834年,巴尔扎克萌发了通过多部小说书写法国当代史的想法。他受但丁《神曲》(《神圣的喜剧》)和拉·封丹《寓言诗》的启发,于1841年确定了在《人间喜剧》的总题目下实施自己的庞大创作计划。巴尔扎克要用小说描写人世间的生活,故而称自己的作品为《人间喜剧》。
1842年,巴尔扎克写了《人间喜剧·前言》,阐述他写作这部史无前例的文学巨著的宗旨,1845年亲笔写下《人间喜剧·总目》。他计划写作长篇、中篇、短篇小说137部,但他生前只完成其中八十五部。另外,在一八四五年到一八四八年间,他又写出《总目》以外的六部小说。它们的主题、人物和《人间喜剧》是一脉相承的,因此也被列入《人间喜剧》之内。所以,《人间喜剧》实际上包括九十一部作品。
在结构上,巴尔扎克把《人间喜剧》分成三个基本组成部分:“风俗研究”“哲学研究”、“分析研究”。“风俗研究”共有66部作品,是对社会生活事实的汇编;“哲学研究”对各种社会现象作出哲学上的概括和总结,共有22部作品,主要有《驴皮记》、《绝对之探求》、《受诅咒的孩子》、《长寿药水》等;"分析研究" 阐述人类生活的普遍原则,只有2部作品,即《婚姻生理学》和《夫妇纠纷》。
巴尔扎克把创作的重心放在"风俗研究"上。"风俗研究"根据表现内容不同又分成六个场景:"私人生活场景",有27部小说,主要有《高老头》、《苏城舞会》、《夏倍上校》等;"外省生活场景",有 10 部小说, 主要有《欧也妮·葛朗台》、《幻灭》等;"巴黎生活场景",有19 部小说,主要有《纽沁根银行》、《交际花盛衰记》、《贝姨》、《邦斯舅舅》等;"政治生活场景"共有4部小说,主要有《恐怖时代的一个故事》等;"军事生活场景",有3部小说,主要有《朱安党人》、《沙漠里的爱情》等;"乡村生活场景",有3部小说, 即《农民》、《乡村医生》、《乡村教士》。通过这些小说,巴尔扎克对巴黎、外省、农村,不同地域不同阶层的人,作了形象的描述。他在《〈人间喜剧〉序言》中写道:“我的作品有它的地理,正如它有它的谱系和它的家族,它的场所和它的特产,它的人物和它的事件一样,正如它有它的盾徽,有它的贵族和平民,有它的手艺者和农民,有它的政治家和花花公子,有它的军队一样,总之,有它的整个社会就是”!他宣称“法国社会将要作历史家,我只能当他的书记”。“他”记录"的,是被历史学家忽略了的风俗史。他用一系列作品表现一段完整的历史,“其中每一章都是一部小说,每一部小说都描写了一个时代”。通过这种方式,巴尔扎克”用编年史的方式几乎逐年地把上升的资产阶级在1816年到1848年这一时期对贵族社会日甚一日的冲击描写出来"。
2.《人间喜剧》的思想内容
《人间喜剧》的内容十分丰富,大致可以分为以下5个方面。
1.全面地描写贵族阶级没落衰亡的历史。1789年法国大革命,从根本上动摇了贵族阶级政治上的统治地位,即使在王朝复辟时期,封建贵族也无法修复旧的社会体制,不能组织有效的反击。大革命已经摧毁了封建庄园经济,没收了贵族产业,进行了重新立法,这些都严重削弱了贵族经济实力。从国外流亡归来的贵族,只能部分地夺回土地、财产,不可能再现昔日的辉煌。资产阶级以其强大的经济实力,与封建贵族分庭抗礼,把触角伸向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巴尔扎克写出了封建贵族在"庸俗的、满身铜臭的暴发户的逼攻下逐渐灭亡,或者被这一暴发户所腐化"的历史过程。描写这一过程的作品主要有《苏城舞会》(1830)、《古物陈列室》(1836-1838)、《高老头》(1834-1835)、《弃妇》(1834)、《幻灭》(1837-l 843)、《农民》(1841)。
《古物陈列室》写出了王朝复辟时期封建贵族与资产阶级的尖锐冲突。被自由党人称为"古物陈列室"的贵族沙龙里,聚集着以德斯格里翁为首的一批旧贵族,他们不愿正视现实,一心想恢复过去的生活方式,“忠实于被废除的贵族制度和他们对于灭亡的君主政体的思想"。与之相对立的,是以古瓦西埃为首的资产者集团。他们的沙龙充满活力,朝气蓬勃。前者以其高贵的出身蔑视后者,后者以雄厚的经济实力挟制前者。两个沙龙相互敌视,明争暗斗。作者写出了贵族阶级被资产阶级取代的必然趋势。
巴尔扎克清醒地意识到,政治观念陈腐的贵族阶级象古董一样,只有"陈列"的价值。在现实的生存环境迫使下,贵族逐渐向资产阶级转化。为了扩充财路,贵族开始租赁房屋,做证券生意,进行庄园改革,以资产阶级方式经营产业,增加收入。最显著的变化是贵族逐步放弃了门第观念,与资产阶级联姻,如《老姑娘》中富有的老处女没有象她的先辈那样同贵族结婚而是选择了资产者,《苏城舞会》中的德·封丹纳伯爵虽然出身于古老的贵族世家,但他看到了贵族不可避免的衰亡命运因而赞同儿子、女儿与资产者结亲。巴尔扎克写出了社会风气的变化,对门阀的尊崇让位于对金钱的膜拜,资产阶级妇女取代了贵妇人,活跃在上流社会中。
2.展示金融资产阶级的发迹史。巴尔扎克在《人间喜剧》中塑造了各种类型的资产阶级典型形象,通过他们的活动,再现了资本主义剥削方式从高利贷资本到金融资本的发展过程,这类作品主要有《高利贷者》(1830)、《欧也妮·葛朗台》(1833)、《纽沁根银行》(1838)、《赛查·皮罗多盛衰记》(1837)、《幻灭》(1838)等。
《高利贷者》的主人公高布赛克是早期资本家的典型。他发财的方式是通过放高利贷,把债户的抵押品都存进自己的库中。他只知聚敛钱财,不懂得金钱可以在流通中增值。到他死后,别人发现他的库中有金银、古董,甚至有‘腐烂的肉馅烙饼"等等。他这种放高利贷、吝啬、装穷等表现,完全是资产阶级早期的剥削方式和生活方式。《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老葛朗台发家的方式比高布赛克进了一步,是巴尔扎克创作中著名的资产者典型。他经营土地、种植葡萄、放高利贷、搞商业投机,也插手到刚出现的金融投机中,非常精通资本增值之道。因此,他发家的方式是资本原始积累向自由竞争过渡的典型方式,具有时代特征。《纽沁根银行》中的银行家纽沁根则是金融资产阶级的典型,他通过资金周转,操纵股票行情,牟取暴利。在他身上,已没有早期资产者的贮藏癖,他挥金如土,穷奢极欲,正是这些金融资产阶级助长了腐化堕落的社会风气。纽沁根是七月王朝时期金融资产阶级的典型形象,他的发家史是典型的金融资产阶级的发家史。
3.揭露金钱的罪恶和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冷酷的金钱关系。巴尔扎克比以往过去的文学作品更为深刻地揭露了金钱的罪恶,写出了在金钱腐蚀下社会道德败坏以及人与人的关系变成冷酷无情的金钱关系的残酷现实。巴尔扎克看到资产阶级风俗怎样渗入贵族世家,金钱怎样扭曲了人的心灵,以及家族观念、传统道德习俗怎样在拜金主义思潮冲击下土崩瓦解,从而对资产阶级的罪恶有了深刻的认识。如老葛朗台当女儿欧也妮表示愿意放弃母亲遗产时,他热烈地拥抱她,说:“得了,孩子,你给了我生路,我有命啦,不过这是你把欠我的还了我,咱们两讫了,这才叫做公平交易,人生就是一场交易。这种"交易"的处世哲学使老葛朗台丧失了人的正常感情。
4.歌颂代表人民群众的形象。贵族的保守、无能让巴尔扎克十分失望,金融资产阶级的贪婪、腐朽让巴尔扎克深恶痛绝。他在现实斗争中,从品德高尚、富有牺牲精神的共和党人即代表人民群众的身上,看到了社会希望。他塑造了克雷斯蒂安(《幻灭》)、尼雪龙老爹(《农民》)等光彩照人的共和党人形象。克雷斯吉安是"法兰西最高尚的一个人物",胸怀远大的政治理想,并为实现理想献出了生命。尼雪龙老爹,"铁一般坚硬,象黄金一样纯净",在对贵族的斗争中态度坚决,成为农民运动的核心人物。巴尔扎克热情讴歌这些代表人民群众的共和党人,为《人间喜剧》增添了亮色。
5.对劳动人民表示同情。巴尔扎克在作品中描写了工业区衣衫褴褛的工人,同情里昂丝织工人起义,指出"贫困使得丝织工人揭竿而起:要面包;否则,勿宁死"。他揭露了城市工人遭受资产者剥削的现实;描写生活贫困的农民铤而走险,举行声势浩大的暴动迫使当局作出让步的举动(《搅水女人》)。巴尔扎克从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立场出发,同情人民群众的处境。他鞭鞑那些残酷剥削、压榨人民的资产者,赞美关心人民疾苦的慈善家,呼吁建立一个更有责任心的政府,解除人民群众的苦难。
3.《人间喜剧》的艺术特色
1.在结构上,巴尔扎克采取分类整理和人物再现这两种办法把作品连成一个整体。前一种方法显然受到自然科学的影响,将科学研究方法用来研究社会生活,把作品分为“风俗研究”、“哲学研究”、“分析研究”三大类。其中的主体部分“风俗研究”又分私人生活场景、外省生活场景、巴黎生活场景、政治生活场景、军队生活场景、乡村生活场景六个方面,从而可以从不同角度反映法国社会。《人间喜剧》作品众多,内容庞杂,为了使之成为完整的统一体,巴尔扎克还采用了人物再现法,即主要人物往往出现在多部作品中,通过“续写”方式,写出一个人相对完整的人生,同时又把不同的作品联系起来。如拉斯蒂涅在《高老头》中还是一个涉世不深的穷学生,到了《纽沁根银行》中,他就成了纽沁根的得力助手,大搞投机买卖,社会地位直线上升。在此后一些作品中,他还当上了副国务秘书,成为贵族院议员,有30万法郎的进款,娶了纽沁根的女儿。《人间喜剧》中反复出现的人物多达四百余人,分散在70多部作品中。“人物再现法”的运用,使《人间喜剧》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这种手法为后世作家仿效,成为用多部作品反映社会整体风貌的一个重要的结构方法。
2.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巴尔扎克擅长对环境作生动逼真、细致入微的描写,在作品中描写了许多著名的典型环境,如把《高老头》中的伏盖公寓和鲍赛昂夫人府邸分别作为巴黎下层社会和上流社会的活动舞台来描写,由此反映出一个阶级、阶层乃至整个社会精神风貌。在塑造典型人物方面,巴尔扎克认为典型指的是人物,在这个人物身上包含着所有那些在某种程度上跟它相似的人们的最鲜明的性格特征,典型是类的样本。同时他也指出,典型不仅体现了特定群体的共性,还应有自己的个性,体现“人性的千殊万类”。《人间喜剧》中出场人物多达二千余人,具有典型意义的也不下六七十人。对于同一类型的人物,巴尔扎克也努力写出人物的细微差别。如同为吝啬鬼,高布赛克表现为贪婪,葛朗台则表现为狡诈;同是从外省到巴黎闯世界的青年,拉斯蒂涅一帆风顺,称心如愿,而吕西安一波三折,落魄还乡。巴尔扎克还擅长抓住人物最本质的特征,使之成为某种情欲的典范,如葛朗台的吝啬,高布赛克的贪婪,于洛的淫荡,邦斯舅舅的嗜食,以及高老头的父爱等。
3.在描写环境和人物时注重对具体细节的描写。巴尔扎克的小说往往以环境的描写开篇,如街道的风光景致,店铺的招牌,室内的陈设等。如作者在对伏盖公寓进行描写时,就先从其破败不堪的外表开始,再一步步深入内部的院落、楼梯、地面、家什,使人仿佛身临其境,嗅到公寓所特有的“闭塞的、霉烂的、酸腐的气味”。作者还通过罗列各种经济数字,说明所描写的人物在社会上的地位。
4.采用非现实主义的艺术手法。巴尔扎克虽然是现实主义作家,但他在小说中也采用了夸张、虚构、离奇曲折的情节等浪漫主义因素,这些因素为《人间喜剧》这部宏伟壮观的风俗画卷增添了瑰丽的色彩。
思考练习:
《人间喜剧》的结构特点
《人间喜剧》的思想内容
《人间喜剧》的艺术特色
参考文献:
1、巴尔扎克著:《巴尔扎克全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1991年。
2、贝芝泉著:《巴尔扎克研究资料目录》。南京:江苏图书馆学会,1981年。
3、郑克鲁主编:《巴尔扎克名作欣赏》,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1995年。
4、黄晋凯著:《巴尔扎克和<人间喜剧>》,北京:北京出版社,1981年。
5、巴尔扎克著:《人间喜剧》,多人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