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 络 连 接 世 界

会员管理
 带雨的云 558
 王风 372
 作协推荐 307
 运河散人 263
 零度 261
 古月重升 210
 郑永涛 173
 张天珍 169
 轻舞飞扬 154
 孙新坤 154
  •  第二种忠诚(中篇小说...
  •  第十二章 山神土地...
  •  第十一章 除魔告城隍
  •  第十章 都城隍判官互...
  •  第九章 化梦点才子...
  •  第八章 化梦点才子(...
  •  第七章 遇仇人禅定...
  •  第六章 与地藏菩萨对...
  •  第五章 悟德收妖僧
  •  第四章 乱法坛悟德羞...
  •  楼梯寄情
  •  她说什么了
  •  吴稚晖何许人也
  •  《爱,能勿劳乎?忠,...
  •  枫叶的招摇
  •  自在杨花
  •  “地坛”的魅力
  •  田间小路
  •  人散茶已凉
  •  发自病榻的心语
  •  浅伤
  •  溱沁
  •  孤煞
  •  梦魇
  •  奈何
  •  道
  •  淡然
  •  天道
  •  超脱
  •  英雄决
    当前位置:首页   国学精华 >> 传统文化 >> 古代文化 >> "短小精悍闲 璩集古语"的"座右铭"
  • "短小精悍闲 璩集古语"的"座右铭"
  • 来源:原创 作者: 佚名 日期:2008/6/19 阅读:1995 次 【 】 A级授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座右铭”一说,起于东汉人崔瑗。崔瑗是个勤奋好学的人,还爱好书法。他又是一个侠义之士,他的哥哥被人杀了,崔瑗为兄复仇,杀死了那个杀人者,然后亡命出逃,但还是被抓了起来,后来遇到大赦,他才被放出来。他根据自己坎坷的经历作了总结,写了一段自诫的文字,经常放置在座位的右面,所以就把它称为“座右铭”。

      这段文字是这样的:“无道人之短,无说己之长。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世誉不足慕,唯仁为纪纲。隐心而后动,谤议庸何伤?无使名过实,守愚圣所藏。在涅贵不淄,暧暧内含光。柔弱生之徒,老氏诫刚强。行行鄙夫志,悠悠故难量。慎言节饮食,知足胜不详。行之苟有恒,久久自芬芳。”这篇文辞,被收在《文选》里边,流传了下来,它确实讲了不少处世经验,也保存了中华民族自我修养、待人接物的传统美德。不过以今天的眼光看来,似乎说教过多且有点陈词滥调的味道,而且文字嫌长了一点,不够精警。

    林则徐


      后人常以一些名言警句作为座右铭,往往短小精炼,有的还对仗工整,读起来琅琅上口。比如清人闫若璩集古语而成座右铭:“一物不知,以为深耻;遭人而问,少有宁日。”表达了他勤学不倦的精神。著名的清代名臣林则徐将“制怒”二字作为座右铭,以诫勉自己不要发火。《聊斋》的作者蒲松龄在自己压书的铜条上刻了座右铭:“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以此激励自己,不达目的决不罢休,使他写出了旷世杰作《聊斋》。鲁迅先生小时候曾经迟到一次,他在自己的课桌上刻了一个“早”字,这可说是最短最精炼的座右铭。周恩来在青年时期撰写过这样的座右铭:“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表达了他年轻时代就有抱负有过人的见识。徐特立有一副对联,也是他的座右铭:“有关国家书常读,无益身心事莫为。”    

      还有一些前人的诗文警句被后人作为座右铭看待,如李商隐的“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如《儒林外史》中的句子:“读书好,耕田好,学好便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如《红楼梦》中的句子:“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当然,座右铭只是起一种提醒作用,真正起作用的还是自己的头脑和心志。最好的座右铭不必写出来,而是深深刻在自己的心上,时时刻刻融化在自己的行动中。

本文共有评论 0 篇︱查看本文的评论
 相关文章
 透过甲骨文了解商代习俗文化    1915 次 2008/6/19
 端午“恶之花”:时间的善恶与人的对策    4195 次 2009/5/24
 古人怎样对汉字注音?    1202 次 2008/6/19
 "短小精悍闲 璩集古语"的"座右铭"    1995 次 2008/6/19
 貔貅的传说和史记    6010 次 2012/2/3
 
  • 网址:http://www.chinanwa.com 电子邮箱: 1009068986@qq.com
  • 版权所有:  网络作家网 『 中网协 』
  • Copyright ◎ 2003-2020 www.chinanw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297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