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关于晴雯的那篇文章中说,小姐里宝玉爱的是黛玉,丫鬟里宝玉爱的是袭人,贴到网上之后,很多人表示不同意,虽说曹公写人态度无不暧昧不明,惹得大家到现在还为拥钗拥黛争持不下,但袭人,似乎是可以理直气壮地讨厌的一个人。
她有点像我们读书时那特别招人烦的团支部书记,小小年纪就深明大义,在老师面前柔顺乖巧如幸福的小猫,刻意藏起来的指爪,自有她的杀伤力,主要体现在跟老师"汇报"的时候。
袭人最为人诟病之举,也是她的那次"汇报",本来嘛,大观园里温情脉脉歌舞升平的,偏偏她,让王夫人把宝玉变着法子弄出去,暗示不然就可能有"不才之事",玷污了宝黛之间的美好感情不算,还透着虚伪--这所谓"不才之事",宝玉可是打她那儿开的蒙。
这种伪道德捍卫者外加表里不一的做派,引起广大群众的反感,后来晴雯等人遭谗,犯罪嫌疑人面目不清时,她自然是首当其冲的,这样子的一个人,笔者竟说怡红公子贾宝玉"爱"她,还把这爱,与那么伟大的宝黛爱情放在一块说,难怪人民群众不答应。
其实我也不愿意这么说,却不能对曹公笔下的白纸黑字熟视无睹,前面说了,袭人和宝玉在一起时,总有一个情切切意绵绵的气场,而且,袭人和晴雯每有小龃龉,宝玉总是,坚定地,站在袭人那一边,有一回话赶话地还要撵晴雯出去,记得我当初看到那里大替晴雯不平,到了"撕扇子做千金一笑"时,还埋怨晴雯没记性--换成我,死在外面也不会再搭理这个人了--当然,那是很多年前的想法了,那时我还是小孩子。
最能证明宝玉对于袭人的感情的,是在第七十九回,眼看宝钗避嫌搬出大观园去,晴雯被逐含冤而亡,入画、芳官和司棋亦皆被撵了出去,一时间众芳污秽,园中萧索,连那翠翠青青的香藤异蔓,也忽比昨日好似改作了凄凉一般。惆怅之下,宝玉想的是,还是去找黛玉相伴一日,回来再与袭人厮混,只这两三个人,只怕还是同死同归的。可见,他将黛玉和袭人,视为最后的底线,一切尽皆可以丧失,只有黛玉和袭人,是最后用眼泪葬他的人。
为什么宝玉对于袭人会有这样一番情意?袭人的魅力在于何处呢?
那种小母亲式的温存
我们不能否认,首先有"性"的成分,袭人是宝玉性爱史上第一人,"自此宝玉视袭人更比别个不同,袭人待宝玉也更为尽心"。可是如果只是耽于这点肉欲,两个人的情意也不会那么长久,尤其在宝玉长大成人渐知人事之后,他若愿意,可有更多选择余地,按照男人喜新厌旧的天性,袭人的位置亦要让位给新宠,可是,书中的情形并不是这样。
应该这么说,袭人博上位,或许部分地靠了这"初试云雨情",然而,她彻底走进宝玉的心中,成了宝玉"托付终身"的两个女子之一,还是依靠心灵的力量,她,自有与晴雯等迥然不同的美丽。
关于袭人的优点,书中说了很多,比如忍辱负重,出手大方,勤勉要强等等,这是她博得众人好感的原因,但,她之所以征服宝玉乃至后来的王夫人,凭的,却是那种小母亲般的责任感。
红楼梦里尽是美好的女孩子,俞平伯先生说,一半都是宝玉的爱人,我们把这个"爱人"宽泛了讲,似乎确实这样,宝玉喜爱她们,怜惜她们,珍视她们,愿意在她们身上尽心尽力,以至于落下个"无事忙"的名头。
那些女孩子,自然也是喜欢贾宝玉的,但她们的喜欢,都是从自我的角度出发,以黛玉为例,她猜测、试探、怀疑、验证,既折磨自己,又折磨对方,她把宝玉看得太强大,认为须得由他,决定自己的幸福。
其他的女孩子固然没有这么极端,但对宝玉,也还是微微呈仰望姿态的,就是端庄的宝钗,对于宝玉的调侃里,也未尝不留着些分寸,那分寸感,还是把宝玉当成了一个男人。
只有袭人,把宝玉当成了孩子去宠爱,甚至她劝他不要诽僧谤道,要装出愿意读书的样子,改掉爱红的毛病,苦口婆心的劝谏中,都有一种寡妇熬儿般的、含泪的苦心。也许,自打初试云雨情之后,她就把宝玉,看成亲人、自己人,他的事就是自己的事,她要为他的前途名声付全责。
正是因了这个,宝玉在袭人这里,有着彻底的安全感,他的那些"混帐话",比如化灰化烟之类,特别愿意说给她听,只有她不会笑话他、打击他,虽然会一本正经地劝他,反驳他,但这正证明她是在认真地听他说话的,至于听不听得懂,倒没有太大关系。
这就是宝玉的悲哀了,偌大个荣国府,偌大个大观园,身边皆是他的亲人与爱人,他的心里话,却只能讲给一个并不能理解他的女子听,究其原因,乃是因为,贾家太大了,大得要靠礼仪与规矩来管理,等级分明,秩序井然,每个人都要保持矜持与分寸,那么多双眼睛在旁边看着,每个人都不能掉以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