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 络 连 接 世 界

会员管理
 带雨的云 558
 王风 372
 作协推荐 307
 运河散人 263
 零度 261
 古月重升 210
 郑永涛 173
 张天珍 169
 轻舞飞扬 154
 孙新坤 154
  •  第二种忠诚(中篇小说...
  •  第十二章 山神土地...
  •  第十一章 除魔告城隍
  •  第十章 都城隍判官互...
  •  第九章 化梦点才子...
  •  第八章 化梦点才子(...
  •  第七章 遇仇人禅定...
  •  第六章 与地藏菩萨对...
  •  第五章 悟德收妖僧
  •  第四章 乱法坛悟德羞...
  •  楼梯寄情
  •  她说什么了
  •  吴稚晖何许人也
  •  《爱,能勿劳乎?忠,...
  •  枫叶的招摇
  •  自在杨花
  •  “地坛”的魅力
  •  田间小路
  •  人散茶已凉
  •  发自病榻的心语
  •  浅伤
  •  溱沁
  •  孤煞
  •  梦魇
  •  奈何
  •  道
  •  淡然
  •  天道
  •  超脱
  •  英雄决
    当前位置:首页   影视创作 >> 影视艺术 >> 谢晋:一个人和他半个世纪的电影
  • 谢晋:一个人和他半个世纪的电影
  • 来源:《人物》杂志 作者: 云游 日期:2008/10/20 阅读:7741 次 【 】 A级授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造就女明星,渲染爱情,是谢晋电影的鲜明特色

    在中国内地的电影导演中,谢晋应该不属于那种具有十足阳刚风格的人,虽然他也很爱喝酒。电影演员王玉梅在回忆拍摄《高山下的花环》的时候,说她曾亲自下厨为谢晋烙了三张饼。谢晋一个人躲在房间里吃了两张,喝了一小瓶五粮液。但是,同样是喝酒的人,谢晋的风格与导演出《小兵张嘎》、《上甘岭》《红旗谱》这样片子的人仍然是风格迥异。

    有人说,谢晋,江浙文化是他的根;细腻与不露声色,才是谢晋电影的风骨。谢晋拍电影,总能够细腻地塑造出给人留下至深印象的女性形象。他是中国内地导演群里最擅长挖掘女性美的导演。事实上,经谢晋烘托出炉的女演员,也总是能够一片走红,即使是已经出名的名演员,谢晋也能够让观众感受到她们身上散发出的观众所不熟悉的另外的性格魅力。"在富含深刻政治内涵的影片中塑造具有特殊性格的女性形象,且个个成功,是谢晋电影的显著特色之一。"

    《女篮5号》是谢晋的成名作。这部电影的成功,除了剧情符合当时对新中国体育事业进行歌颂的需要外,固然与男女主角的扮演者是当时中国内地名声甚大的明星演员--秦怡、刘琼有关。但谢晋在执导影片时,将男女主角的情爱关系定位于欲语还羞、欲言又止、若即若离、剪不断理还乱这样的情绪之中,让观众的心绪随着剧情的发展波澜起伏,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这种人物性格与情绪的细腻表现,的确是谢晋电影能够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谢晋生长在江南水乡。江南水乡的风情特色之一,就是晨雾的朦胧。这种美很难用言语述说。谢晋的创作盛年,正值新中国历史中著名的17年。革命性,是那个时代文艺创作的主旋律。虽然古往今来一切文艺创作中,爱情总是不可或缺的主题,但新中国前17年的艺术创作中偏偏将爱情的表述置于了一个次要的位置。谢晋是一个处理感情戏的高手,在《女篮5号》中,他对男女主人公的情感描述,已见其功力。但在《红色娘子军》这部他早期最有名的影片之中,谢晋却没有放手渲染男女主角情爱关系的机会。这部片子单纯地塑造了一个海南姑娘的倔强性格,而在《红色娘子军》产生的那个时代,吴琼花几乎不可能与洪常青谈恋爱--革命战场上,阶级斗争你死我活,哪有那么多的儿女情长!这使观众多少有些遗憾。但是,影片令人叫好的地方,又恰是生动地表现了革命同志之间的那种有一种朦胧的爱意的特殊情感。谢晋把爱--并非确指爱情--通过吴琼花与洪常青那深情的眼神朦胧地表现了出来,让观众怎么理解都行,这的确是作为导演的谢晋的高明之处。对于喜欢在放映厅中对着燃爱煽情的银幕故事释放泪水的观众来说,一部电影,如果少了情,没了爱,那还叫电影吗?对于"爱",多多少少要有点,不管怎样都要有所表现,也许谢晋当年就是如此思想的。

    进入新世纪以后,谢晋又与刘晓庆合作了歌舞话剧《金大班的最后一夜》。

    上世纪80年代的社会政治环境,与之前30年有了很大的不同。"爱"的字眼可以大声地喊叫出来了。于是,谢晋就在《天云山传奇》中,干脆让三个女人爱一个男人--当然不是同时爱,而是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爱法。这部影片是谢晋的电影进入成熟期的一个显著标志,在社会上轰动一时,创造了惊人的票房纪录。但抛开政治因素不谈,此片的好看,恰又是在于成功塑造了三个性格不同的女性形象。正是那几个女人的故事感人至深,才产生了影片催人泪下的良好效果。

    至于稍后的《芙蓉镇》,与《天云山传奇》有异曲同工之妙,电影的反响极为轰动,吸引人的地方仍然是男女主人公坎坷无奈的爱情故事。只不过,谢晋在处理这样的情感戏的时候,越发老道成熟。江浙文化中那种不见锋芒地表述深刻思想的底蕴,在谢晋身上越发发扬光大。

    综观谢晋的电影,从观众的角度看,这位在电影导演岗位上辛勤耕耘的人,对电影事业的贡献,一是以自己的才华,创作了诸多优秀的影片,丰富了电影观众的情感与思想生活,再一个,就是培养了诸多的电影明星,特别是女明星。这些明星们在今天,仍然受到广大电影观众的喜爱和关注。

    晚年的谢晋,他的电影能否有前50年的辉煌?

    谢晋擅长导演以女性为故事核心的电影但相对于以女性为主、单线条地反映普通社会生活的影片,谢晋对于历史题材的把握,似乎就不如《女篮5号》和《芙蓉镇》那样行云流水般从容。

    1997年,谢晋执导了历史影片《鸦片战争》。谢晋说:"我从小就喜欢读历史故事,长大后研究历史也几乎成了我的第二爱好。做了导演,也常希望自己的影片能通过一些大的历史背景、历史事件来表现人物命运和社会变迁。"

    作为导演,谢晋希望将《鸦片战争》拍摄成一部既有历史真实性,又有民族正义感的电影,说明"封闭必然落后,落后必然挨打"的道理;试图以一个半世纪前中国人民群众英勇抗击侵略者的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鼓舞当今社会民众的爱国热情。

    电影最直接的功能,是给人以心灵的感动。不能给人感动的作品,不能算是优秀的。《鸦片战争》虽然获得了第17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最佳摄影、最佳录音、最佳道具、最佳男配角奖,1997年度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故事片奖,上海影评人奖"永乐杯"1997年"十佳影片"等一系列的荣誉,但电影观众对74岁的谢晋拍出的《鸦片战争》不太领情,反响平平。直到今天,人们对这部影片的印象也远没有上世纪类似题材的《甲午风云》来得深刻。

    2001年,谢晋以77岁高龄拍出新作《女足9号》。1957年,谢晋拍出《女篮5号》后,主管国家体育工作的贺龙元帅曾建议谢晋拍一部反映足球运动员生活的电影。50年后,谢晋还了这个愿。针对《女足9号》公映后并不热烈的社会反响,有年轻电影评论家毫不客气地说,谢晋的《女篮5号》可以载入电影史册,《女足9号》则没什么好说的,谢晋对中国电影的贡献到《芙蓉镇》就结束了。

    的确,自上世纪80年代后期第四、第五代导演开始以具有强烈个人风格的影片在电影院里与以谢晋为代表的第三代导演争夺观众起,谢晋的导演生涯也开始进入了晚期,他的那种代表社会时代风貌、代表广大人民群众共同欣赏习惯与愿望的创作风格不可避免地受到表现个人风格、传达多元信息的创作倾向的挑战。虽然这段时期他导演的影片不乏优秀之作--或是鸿篇巨制,如《鸦片战争》;或是精雕细刻,如《清凉寺的钟声》;或完成宿愿,如《女足9号》;再或是移师海外,如《最后的贵族》--但总的来说,谢晋的电影已经不那么具有强烈吸引人们眼球的魅力。当然,这不是说谢晋电影的艺术水准降低了,相反,他在艺术追求上,可能还有很多方面取得了进步。

    这只能说,在新时期,电影越来越多地发挥着娱乐产品的作用,已经不再只是单纯地担负政治教科书的使命。在新时期的电影创作中,许多具有强烈个人风格的电影作品的问世,使更多的电影观众知道,虽然电影仍有极强的意识形态色彩,但有时也可以表现某个个人的创作情感及对生活形态的个别认识。比如,因扮演《芙蓉镇》的男主角而走红的姜文执导的《阳光灿烂的日子》曾在社会上引起轰动。看了这部片子,对"文革"有切肤之痛的谢晋就说,许多人看这部片子笑,我就笑不出来。尽管谢晋笑不出来,但《阳光灿烂的日子》那样的生活,在"文革"时期确实存在,否则姜文也不至于执著地把那段难忘的"日子"搬上银幕。

    类似《阳光灿烂的日子》这样的诸多个性化极强的电影,拉走了谢晋的影迷,及这些影迷的下一代。对于谢晋个人来说,这是个憾事。但从时局变迁的角度看,具有明显个人风格的电影的出现,首先得益于在国家意志里,允许社会文化产品的多元化。多元化,恰恰表现了我们社会和时代的进步。

    谢晋的电影在多元化的时代里走向了他的晚年。82岁的激情当然不可与28岁的激情同日而语。尽管谢晋发誓要将电影之路走到底,生命不息,拍片不止。但谢晋电影给人更多感动的,可能还是他创作盛年时期的那些代表之作。无论是上世纪50年代的《女篮五号》还是60年代的《红色娘子军》,再或是80年代的《芙蓉镇》,即使是70年代那个特殊时期拍摄的《春苗》,谢晋的电影都曾经成为影片诞生的那个时期的标志性作品。因此,回溯中国电影百年的脚步,要从中认识谢晋,并认识他的电影,就应该记住电影评论家和普通电影观众们公认的几点特征:

    1.在中国电影史中,谢晋敢于表现重大历史时期的事件,并运用娴熟的艺术技巧将事件表现得生动感人。

    2.谢晋的电影视角总是符合普通电影观众的带有普遍性的审美情趣,寓深刻思想于平凡普通事物中。

    3.谢晋的电影特别善于结构一个与不公平命运进行争斗的故事,并在其中着力塑造和表现一个典型的女性人物。

    4.谢晋的电影,对女性人物倾注了大量的关注与同情,善于运用丰富的电影语言,挖掘细腻的人物关系和情感变化,总是催人泪下。

    5.谢晋的电影,总能够准确、细腻地在镜头中展示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文化。

    谢晋的电影,曾制造了一个"当代中国人集体审美"的辉煌历程。无论在其之前还是之后,没有谁能够像他和他的电影那样,制造出一个时代的光荣。今天,谢晋的时代过去了。取而代之的,是个人审美观和集体审美观共存的多元时代。谢晋肯定是为这个时代的到来感到高兴的。毕竟,他在年轻时,就为个人才华在集体主义精神的光圈中如何尽可能多地展现费过不少心思。 张鹰/文

上一页 首页 [1] [2] [3] 尾页 下一页
本文共有评论 0 篇︱查看本文的评论
 相关文章
 
  • 网址:http://www.chinanwa.com 电子邮箱: 1009068986@qq.com
  • 版权所有:  网络作家网 『 中网协 』
  • Copyright ◎ 2003-2020 www.chinanw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297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