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 络 连 接 世 界

会员管理
 带雨的云 558
 王风 372
 作协推荐 307
 运河散人 263
 零度 261
 古月重升 210
 郑永涛 173
 张天珍 169
 轻舞飞扬 154
 孙新坤 154
  •  第二种忠诚(中篇小说...
  •  第十二章 山神土地...
  •  第十一章 除魔告城隍
  •  第十章 都城隍判官互...
  •  第九章 化梦点才子...
  •  第八章 化梦点才子(...
  •  第七章 遇仇人禅定...
  •  第六章 与地藏菩萨对...
  •  第五章 悟德收妖僧
  •  第四章 乱法坛悟德羞...
  •  楼梯寄情
  •  她说什么了
  •  吴稚晖何许人也
  •  《爱,能勿劳乎?忠,...
  •  枫叶的招摇
  •  自在杨花
  •  “地坛”的魅力
  •  田间小路
  •  人散茶已凉
  •  发自病榻的心语
  •  浅伤
  •  溱沁
  •  孤煞
  •  梦魇
  •  奈何
  •  道
  •  淡然
  •  天道
  •  超脱
  •  英雄决
    当前位置:首页   影视创作 >> 影视评论 >> 梅兰芳重孙既爱京剧又玩摇滚(组图)
  • 梅兰芳重孙既爱京剧又玩摇滚(组图)
  • 来源:广州日报(广州) 作者: 假如 日期:2008/12/17 阅读:6805 次 【 】 A级授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核心提示:近日,身为80后的梅兰芳第四代后人梅玮接受采访。“80后”的他尝试把京剧融入流行音乐,融入摇滚,他甚至认为京剧舞台上可以出现超女、快男造型的新新人类。

    梅玮,他的眉宇间与曾祖父梅兰芳颇有些神似。

    梅兰芳在《一缕麻》中的剧照。


    梅兰芳在日军入侵中国之时蓄须明志。

    广州日报12月17日报道 电影《梅兰芳》上映至今,国内票房直逼亿元大关。在第59届柏林电影节上,15年前凭借《霸王别姬》折桂法国戛纳电影节的陈凯歌,将携这部新作,再次尝试用京剧征服世人。一股“梅兰芳热”和“京剧热”正在发酵。

    26岁的梅玮,是梅兰芳家族第四代中唯一接受过京剧训练的,北大毕业的他目前在梅兰芳纪念馆工作,在曾祖父生活过的四合院里守望着曾祖父留给后人的绝代风姿和绕梁余音。“80后”的他尝试把京剧融入流行音乐,融入摇滚,他甚至认为京剧舞台上可以出现超女、快男造型的新新人类……一切为了京剧的传承。

    从他的个人经历,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人民艺术家”家族对先人事业的尊崇,和“国粹”京剧的彷徨。在古典与现代之间,他努力地寻找着节奏的平衡点。

    电影台词

    梅兰芳不是你的,也不是我的,他是座儿的。

    沿着北京平安里西大街,路过气派的梅兰芳大剧院,拐进被古老的四合院簇拥着的、略显拥挤的护国寺街,尽头,“梅兰芳纪念馆”的牌匾低调地享受着冬日暖阳的光辉。

    12月4日,年度大片《梅兰芳》在影迷的热切期待中上映,十多天以来,这位“人民艺术家”的故事,通过银幕走进了观众们的心灵,还有不少人为此迷上了梅兰芳和京剧。由于纪念馆位置隐蔽,居住在附近胡同里的老北京经常会遇到金发碧眼或台湾腔向他们问路。

    上周日下午,梅玮在纪念馆里接待了来自台湾的郑女士。她在看了岛内电视台播放的《梅兰芳》电影宣传片后对梅兰芳、对京剧一见钟情,远道而来“预习功课”。事实上,在海峡对岸,除了老者,人们此前对梅兰芳、对京剧的认识非常有限。郑女士在画展前模仿起梅兰芳表演时的手势来,她知道“兰花指”,但对其他手势很是陌生,边看图边比画得津津有味。

    梅玮说,现代工业产品——电影《梅兰芳》,激起了国人对古典的梅兰芳、古典的京剧的兴趣和热情。

    妈妈曾反对学男旦

    作为梅兰芳家族的第二代和第三代,梅玮的爷爷梅葆琛和爸爸都不唱京剧。身为高级工程师的爷爷不唱,是因为曾祖父梅兰芳希望他多读书,“这样即使不唱戏,也可以做别的”;身为企业经理的爸爸不唱,是因为小时候赶上了“文革”——虽然他长得像极了曾祖父且嗓音天赋极佳、梅兰芳认为他非常适合学唱“小生”,但无奈生不逢时。到了梅玮这一代,家学面临失传,最终他挑起了这副担子。

    梅玮9岁的时候,爷爷奶奶发话“得让他学点京剧”,“不要到他那一代断了”。出身“革命家庭”的妈妈对京剧不感兴趣,起初反对梅玮去学,尤其反对他学男旦,怕学多了“娘娘腔”。梅玮只是觉得有意思,就抱着尝鲜的心态入了门。从那时起一直到初中毕业,他每个周末都会到西城区少年宫春芽少儿京剧团练上4个小时。那会儿,少儿京剧团不收男旦,老师在领略了梅玮的京剧天赋后,认为“祖师爷给了你这碗饭吃”,就破例免学费地录取了他,全班就他一个“大老爷们儿”,妈妈就更担心儿子变“娘娘腔”了。直到调皮外向的梅玮一天天长大,表现得越来越“爷们儿”,就像电影台词说的“在台上我是个女人,在台下我可是个男人”,妈妈才放下了这份担忧。从开门戏《二进宫》学起,一出又一出,还时不时出去表演,还有老人家在寿宴上请他去助兴。虽然爷爷梅葆琛不唱京剧,但他的“玖爷爷”梅葆玖却是京剧大师,梅玮从玖爷爷那里传承着梅家的事业。

    玖爷爷爱听杰克逊

    一说起梅葆玖,梅玮就哈哈大笑。因为这位舞台上一笑一颦一唱都散发着古典柔性美的74岁京剧大师,现实生活中可是位很时尚的“老顽童”。他是汽车、音响以及其他“跟电有关的机器”的发烧友,对音响的里里外外了如指掌,在上世纪50年代就自己鼓捣出了一台立体声音响,“相当的前卫”,遥控飞机模型他也做得很好。梅葆玖还喜欢骑车,早在改革开放前就呼啦啦地骑一辆摩托车上街拉风,噱头得很,后来还学会了开汽车。

    梅玮说,从曾祖父梅兰芳开始,梅家一直延续着“求新”的思想:“梅兰芳并没有死守着京剧不放,电影里大家都看到了,他的时装新戏《一缕麻》为什么能够打对台戏打败老前辈十三燕?因为他求新。他后来出访欧美日,见识更加广了,在国外看话剧和芭蕾舞,还带唱碟回国。我玖爷爷小时候爱听歌剧,梅兰芳支持他听,因为‘艺术都是相通的’。比如:芭蕾舞体现轻盈的人体美,梅兰芳看了以后深受启发,在京剧表演中就融入了这种感觉。改革开放后,玖爷爷也听流行音乐,什么迈克尔·杰克逊啊、席琳·迪翁啊之类的,他都喜欢。跟梅兰芳一样,玖爷爷很容易接受新事物。”

    与有些世家的严厉家风不同,梅家的家庭环境向来很宽松。梅玮从小也爱听流行音乐,后来愈来愈另类,喜欢上了摇滚、甚至重金属。2001年考上北大中文系以后,他干脆就在学校里拉几个哥们儿组了一支摇滚乐队,尝试把京剧和摇滚融到一起。创作了两首“京剧式摇滚”,公开演出后反响不错。

    京剧舞台上出现

    “快男”、“超女”也无妨

    样板戏,“80后”的父辈们多少都能唱上几段,是那代人青春记忆中的流行文化。梅玮认为,排除意识形态因素,样板戏是成功的。一是因为政府利用公权力推广,二是因为样板戏本身好听、好记。老一辈京剧艺术家称样板戏是“京剧继民国之后的又一个高峰”。如今,“样板戏进课堂”,人们争论“样板戏太多,传统戏太少”的问题。在梅玮看来,样板戏的台词,如“我家的表叔数不清”等,小孩子一听就懂,不像老戏,文绉绉的,小孩听不懂。通俗化和现代化,应该是京剧发展的方向。

    假如某天梅玮标新立异地包装出了“快男”、“超女”造型的京剧演员,了解他的人一点都不会觉得奇怪。他严肃地对记者说:“总是吃老本,观众肯定会审美疲劳的。《大宅门》的作者郭宝昌说:‘京剧应该改良,改成什么样都是好的——因为至少她在改’。梅兰芳说过,京剧应该‘移步不换形’,在不丢‘魂’的基础上不断地改革。”电影里说“梅兰芳是座儿的”,梅玮非常同意这个观点:“如果快男、超女造型的演员能够在不丢京剧‘魂’的基础上赢得老百姓的喜欢,又有何不可呢?电影里大家都看到了,梅兰芳演的时装新剧受到了老百姓何等的追捧?京剧,需要经典,但不能总是那几出老戏,我们应该关注现实生活。只要不引起笑场,快男、超女式的造型唱京剧也无妨,观众才是上帝。昆曲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因为她太高雅了,老百姓接受不了。”

    上一页 首页 [1] [2] 尾页 下一页
本文共有评论 0 篇︱查看本文的评论
 相关文章
 
  • 网址:http://www.chinanwa.com 电子邮箱: 1009068986@qq.com
  • 版权所有:  网络作家网 『 中网协 』
  • Copyright ◎ 2003-2020 www.chinanw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297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