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 络 连 接 世 界

会员管理
 带雨的云 558
 王风 372
 作协推荐 307
 运河散人 263
 零度 261
 古月重升 210
 郑永涛 173
 张天珍 169
 轻舞飞扬 154
 孙新坤 154
  •  第二种忠诚(中篇小说...
  •  第十二章 山神土地...
  •  第十一章 除魔告城隍
  •  第十章 都城隍判官互...
  •  第九章 化梦点才子...
  •  第八章 化梦点才子(...
  •  第七章 遇仇人禅定...
  •  第六章 与地藏菩萨对...
  •  第五章 悟德收妖僧
  •  第四章 乱法坛悟德羞...
  •  楼梯寄情
  •  她说什么了
  •  吴稚晖何许人也
  •  《爱,能勿劳乎?忠,...
  •  枫叶的招摇
  •  自在杨花
  •  “地坛”的魅力
  •  田间小路
  •  人散茶已凉
  •  发自病榻的心语
  •  浅伤
  •  溱沁
  •  孤煞
  •  梦魇
  •  奈何
  •  道
  •  淡然
  •  天道
  •  超脱
  •  英雄决
    当前位置:首页   影视创作 >> 影视评论 >> 电影《梅兰芳》的成就与不足
  • 电影《梅兰芳》的成就与不足
  • 来源:原创 作者: 孔昭琪 日期:2009/3/16 阅读:2538 次 【 】 A级授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电影《梅兰芳》的成就与不足

    景迅

     

    由著名导演陈凯歌导演的电影《梅兰芳》已经公映三个月了。由于题材重大,万众瞩目,故影片放映以来反响强烈,毁誉不一。

    这是必然的。由于梅兰芳在京剧上巨大的艺术成就,对京剧艺术的重大贡献以及广泛的世界影响,必然使人们对这样一部带有传记性的影片寄予极高的期望值。然而任何一部影片都不可能全面反映一个历史人物的生平业绩,更何况像梅兰芳这样一位声名显赫的世界级艺术大师。从这个意义上讲,拍摄电影《梅兰芳》是一件难度极大而又出力不讨好的事情,因此敢于或肯于挑起这付历史重担的编创人员首先就值得敬佩与赞扬,因为他们终于实现了梅兰芳成名以来几代人的热望与企盼,他们的确做了一件功德无量、名垂千古的大好事。而且,毫无疑问,电影《梅兰芳》尽管还不能尽善尽美、尽如人意,但它的巨大成就却是有目共睹,不能抹杀的,而且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目前的中国影视界要想拍出超越乃至达到这部影片成就的同类作品的实力,尚不具备。

    电影《梅兰芳》的成就主要表现在它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强大的演员阵容。

    从内容上看,该片着重表现了梅兰芳献身京剧艺术,为京剧旦角艺术的改革与发展而顽强奋斗的光辉业绩。

    影片没有亦步亦趋、平均用力地来描述梅兰芳的生平,而是着重选取解放前其艺术生涯中的几件大事来表现他的艺术追求和民族气节。这些事件大致包括梅兰芳与邱如白的结识;梅兰芳与十三燕的擂台赛;梅兰芳的访美演出;梅兰芳罢歌息舞、蓄须明志,坚决不为日本侵略者演出。而穿插其间的梅兰芳与邱如白的合作与分歧,友谊与矛盾;梅兰芳与福芝芳、孟小冬之间恩怨情仇、悲欢离合的纠葛,则成为影片吸引青年观众的重要看点。

    对京剧事业的共同的热爱与关注,造就了梅兰芳与邱如白的结识与友谊。而邱如白顶住世俗与家庭的压力,弃官傍梅,梅兰芳谦虚谨慎、以诚相待,使他们的合作珠联璧合,形成创作与演出的黄金搭档,共同为京剧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也谱写了一段流传千古的剧坛佳话。影片通过戏中戏具体展示了梅兰芳采纳邱如白信中的意见,在《汾河湾》中增加了柳迎春配合薛仁贵唱词的表情与身段。

    梅兰芳与十三燕的对台戏十分引人注目,这几场戏充分显示了梅兰芳不畏权威、勇于创新的勇气和自信。这场较量的最终获胜,标志着梅派艺术的日渐成熟,证实了梅兰芳时代的到来。

    访苏演出是梅兰芳艺术生涯中的一件大事,此举显示了梅兰芳立志让京剧冲出国门、走向世界的胆识与魄力。他是中国艺术家进军好莱坞的第一人。影片相当生动地表现了梅兰芳此番访美演出的成功与轰动效应。

    影片的后半部,着重表现了梅兰芳崇高的民族气节。当日寇入侵、国难当头之秋,为了摆脱日寇的纠缠与威逼,誓死不为敌人演出,他冒着生命危险,请医生注射伤寒疫苗,以至高烧、昏迷,终至躲过一劫。此后罢歌息舞,蓄须明志,隐居沪上,充分展示了一位伟大艺术家的高尚人格和崇高的民族气节与爱国情怀。

    影片在梅兰芳为庆祝抗战胜利而即将登台演出之际落下帷幕。

    从演员阵容上看,该片集中了一批当代久负盛名的名演员,无论是主角黎明、章子怡,还是配角孙红雷、王学圻、陈红都是广大观众熟悉而尤其是青年观众喜欢的当红明星,而且在影片中都充分展示了他们的艺术才华,而扮演少年梅兰芳的余少群虽名不见经传,但却是崭露头角,表现不俗。

    黎明颇有分寸地表现了梅兰芳的顾全大局,稳重大方,温文尔雅,和蔼可亲,以及他在京剧艺术改革与创新事业中的胸有成竹和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黎明虽然没有亲自登台演出戏中戏,但他与章子怡的一场便装《游龙戏凤》却也并不逊色于《霸王别姬》中张国荣的那段《游园惊梦》。此外,孙红雷饰演的戏剧理论家邱如白的渊博、老练、聪慧、机敏,王学圻饰演的老艺术家十三燕的世故、深沉、傲慢、老辣,英达饰演的银行家冯子光的精干、圆通,章子怡饰演的梅兰芳的红颜知己孟小冬的举止优雅、气质高贵、楚楚动人以及表演的深刻、到位,陈红饰演的梅兰芳的夫人福芝芳的端庄大方、精明干练等等,都给观众留下了鲜明、深刻的印象。至于饰演少年梅兰芳的余少群,他担纲了影片的全部戏中戏,不仅扮相俊美,体态优雅,而且唱念做打无一不精,堪称声惊四座,光彩照人。余少群先演汉剧,后改越剧,是一名出色的武生。此番反串少年梅兰芳的戏中戏,可谓人尽其才,顺理成章。因为汉剧原系京剧形成的主要支派之一,是最接近京剧的地方剧种,加之余少群的素质与才华,故其表演必然是一鸣惊人。

    影片通过戏中戏,在各相关的情节,比较全面地展示了诸如《游龙戏凤》、《汾河湾》、《一缕麻》、《黛玉葬花》、《游园惊梦》、《虹霓关》等等梅派代表剧目的精彩片段,令观众特别是戏迷们大饱眼福。而这也正是此类影片最为吸引观众尤其是京剧爱好者们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毋庸讳言,电影《梅兰芳》存在着严重的不足,或说严重失误。这主要包括:对梅兰芳的理想即奋斗动力把握错误;歪曲了梅兰芳与齐如山的友谊,同时也歪曲了历史人物齐如山的形象;不提梅兰芳1935年访苏的轰动效应与重大意义;没有充分展示梅兰芳一生的艺术成就。而其中对梅兰芳理想的理解错误又是这一切失误的关键。

    影片将梅兰芳为京剧事业奋斗的动力归结为十三燕的一句“把咱们唱戏的地位提拔一下”,而且用于影片的结尾,也就是总结。这是对梅兰芳崇高理想的严重歪曲。梅兰芳大胆革新,不断创演新剧目,而且将京剧推向世界,将终生献给了京剧事业,这绝不仅仅是为了“把唱戏的地位提拔一下”,更不是仅凭这样一种狭隘目的所能达到的辉煌。

    用梅兰芳的挚友齐如山的事迹虚构出邱如白这样一个人物,并肆意歪曲,乃是影片的严重失误。齐如山是著名戏曲理论家,早年留学欧洲,曾涉猎外国戏剧,归国后致力于戏曲理论工作。他极其欣赏梅兰芳的艺术才华,决心从理论到创作上帮助梅兰芳。由于他既了解西方现代戏剧理论,又熟悉中国传统戏曲,因此能够在更高的层次上进行创作与指导。在1916年之后的二十多年里,他与李世戡等为梅兰芳创作与改编了《一缕麻》、《黛玉葬花》、《嫦娥奔月》、《凤还巢》等二十余出时装戏和古装戏。为了探讨京剧艺术,齐如山给梅兰芳写过一百多封信。梅兰芳的几次出国演出,齐如山都协助策划,并随同出访日本与美国。齐如山是“梅党”的中坚人物,是梅兰芳智囊团的灵魂。而就是这样一位对梅派艺术乃至京剧事业作出巨大贡献的优秀戏剧理论家,却被歪曲成反对梅兰芳拒绝为日寇演出的反面人物。特别是影片的结尾,编导还借冯子光之口斥责邱如白“邱家五世为官,到了是出了奸贼了”。而且此时的邱如白人也变得失魂落魄,狼狈不堪。至于编造邱如白策划“刺孟案”则更是荒唐透顶。如此随心所欲、肆无忌惮的歪曲,正可谓是可忍孰不可忍!如此,先生的后代提出抗议,也就不足为奇了。

    电影固然可以通过典型手法虚构人物形象,但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必须尊重历史。

    电影《梅兰芳》更大的失误是漏掉了梅兰芳1935年访苏。

    梅兰芳193534月间出访苏联,先后在莫斯科和列宁格勒演出,不仅轰动了全苏联,而且影响到全世界。在莫斯科的演出大厅里聚集了几代戏剧大师,他们是苏联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梅耶荷德、爱森斯坦等以及适值在苏联考察的英国著名戏剧大师戈登.克雷和因反对德国法西斯被迫来苏联避难的德国著名戏剧大师布莱希特。在此期间,苏联著名的电影艺术大师爱森斯坦还特地为梅兰芳精心拍摄了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虹霓关》的精彩片段[1]。此番众多世界顶尖级戏剧大师在莫斯科的不期而遇与风云际会,对于京剧走向世界,对于梅氏体系的形成,对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布莱希特、梅兰芳三大戏剧表演体系的提出与世界认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决定性的作用[2]。而对这样一件大事,影片竟然只字未提,这难道不是一个极大的疏漏与缺憾吗?

    此外,影片于梅兰芳正准备为庆祝抗战胜利而登台演出之际戛然而止,而对其建国后的事迹绝口不提。这虽然也许是囿于影片的取材范围与时间容量,或者处理起来可能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与苦衷,然而我们仍然不能不说,影片还仅仅书写了梅兰芳生平的一半。

    然而,最大的遗憾还是作为“男一号”黎明所扮演的梅兰芳温文有余而魄力不足。因为梅兰芳台词太少,表演太少,动作太少,总之,是戏太少,致使名演员的黎明被束缚了手脚,舒不开身,英雄无用武之地,整个表演拘谨而沉闷,缺乏生气,没有魄力。编导似乎要按照梅兰芳在舞台上所塑造的贵族妇女、大家闺秀那样稳重、端庄、不苟言笑的模式来塑造梅兰芳的形象。而实际上,作为一个有胆识、有魄力的京剧表演艺术大师,生活中的梅兰芳绝不是这个样子。就这一点来讲,电影《梅兰芳》远不如同类题材的电视连续剧《荀慧生》。

    另外,在影片中,梅兰芳对访美演出优柔寡断,顾虑重重,在邱如白“只管一万,不管万一”和孟小冬“畹华,别怕”的鼓励下,他才作出决断。这样安排与历史事实是大相径庭的。事实是,梅兰芳终生胸怀壮志,高瞻远瞩,立志使京剧冲出国门,走向世界。他一生中克服困难,不畏艰险,三次访日,一次访美,一次访苏就是最有力的证据。仅此一端,中国历史上,哪一位艺术家曾经做到过?如果没有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的深谋远虑和远见卓识,如果像影片中那样畏首畏尾、左顾右盼,他能够作出如许震撼当世、名垂千古的壮举吗?

    正如本文开头所云,对于一部传记式的影片,特别是表现梅兰芳这样一位技艺超群、功勋卓著的表演艺术家的影片,不可能面面俱到,尽如人意,然而,对于那些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我们却有理由要求编导尽量予以表现。

    当年针对中国翻译界的水平,鲁迅曾提出过“非有复译不可”[3]的论断,而今天,面对中国影视界的现状,特别是面对这部《梅兰芳》的状况,我则要说“非有重拍不可”。梅兰芳是万古不朽的,梅兰芳是永远说不完的话题,而有关梅兰芳的事迹也是永远拍不完的电影题材。因此影视界的艺术家们尽可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从不同的角度,选不同的题材,拍出各具特色、各有千秋的电影《梅兰芳》。而尤其是明摆着的那部电视连续剧《梅兰芳》正在等待艺术家们去拍摄呢。而这部电视连续剧的“男一号”不妨就选余少群。但如果能在京剧界发现一位台上台下、戏内戏外一以贯之的出色男旦来担纲,那当然就更理想了。

     

    [注释]

    [1]梅绍武.我的父亲梅兰芳:续集[M]P165)天津:百花出版社,2003.

    [2]景迅,孔见.鲁迅与梅兰芳的公案[J].泰山学院学报(P40),2008,2.

    [3]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非有复译不可》.

     

     

                                        2009年3月3于岱下

                                 景迅本名孔昭琪

本文共有评论 0 篇︱查看本文的评论
 相关文章
 对《梅兰芳》的强烈怀疑    2530 次 2008/12/17
 收视率造假动力何在    6672 次 2012/8/26
 反对媚俗之风 建设更有道德力的文化道路    2546 次 2008/6/8
 《南京南京》观感——我身后的美女一直在哭    3247 次 2009/4/15
 《我的青春谁做主》观后感    3173 次 2009/7/11
 
  • 网址:http://www.chinanwa.com 电子邮箱: 1009068986@qq.com
  • 版权所有:  网络作家网 『 中网协 』
  • Copyright ◎ 2003-2020 www.chinanw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297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