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 络 连 接 世 界

会员管理
 带雨的云 558
 王风 372
 作协推荐 307
 运河散人 263
 零度 261
 古月重升 210
 郑永涛 173
 张天珍 169
 轻舞飞扬 154
 孙新坤 154
  •  第二种忠诚(中篇小说...
  •  第十二章 山神土地...
  •  第十一章 除魔告城隍
  •  第十章 都城隍判官互...
  •  第九章 化梦点才子...
  •  第八章 化梦点才子(...
  •  第七章 遇仇人禅定...
  •  第六章 与地藏菩萨对...
  •  第五章 悟德收妖僧
  •  第四章 乱法坛悟德羞...
  •  楼梯寄情
  •  她说什么了
  •  吴稚晖何许人也
  •  《爱,能勿劳乎?忠,...
  •  枫叶的招摇
  •  自在杨花
  •  “地坛”的魅力
  •  田间小路
  •  人散茶已凉
  •  发自病榻的心语
  •  浅伤
  •  溱沁
  •  孤煞
  •  梦魇
  •  奈何
  •  道
  •  淡然
  •  天道
  •  超脱
  •  英雄决
    当前位置:首页   小说分类 >> 人物传记 >> 千古奇迹黄宗英
  • 千古奇迹黄宗英
  • 来源:原创 作者: 孔昭琪 日期:2009/4/12 阅读:2275 次 【 】 A级授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景迅

     

    在中国现、当代文艺界,黄宗英女士堪称千古奇迹。她奇就奇在:事业上,集名演员、名作家于一身;在家庭中,融生母、继母、养母为一体;年逾花甲,主持电视纪录片《望长城》;年近古稀,三进西藏,为高山植物研究奔走呼吁;晚年,以近40万言情书抒写金色黄昏恋。

     

      集名演员、名作家于一身

     

    黄宗英出身于一个名门世家,大哥黄宗江,弟弟黄宗洛、黄宗汉都是成就卓著的文化界名人,他们兄妹被誉为“黄氏三杰”或“黄氏四杰”,成为中国当代文化界引人注目的一大亮点。

    1941年只有16岁的黄宗英被大哥黄宗江带到上海,后因主演《甜姐儿》而知名。1947年从影,先后主演过《追》、《幸福狂想曲》、《丽人行》等影片。而因在新旧中国交替之际的著名影片《乌鸦与麻雀》中的出色表演而获1957年文化部19491955优秀影片评奖一等奖。新中国成立后,她先后参拍了《家》、《聂耳》等著名影片,而其中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她在《家》中饰演的梅表姐。那含情脉脉、欲说还休的寂寞而凄凉的神情,那面色苍白、身材苗条的病态美,令人一下子就感到这就是梅,梅表姐就是这个样子!影片一公映,她塑造的梅表姐立即得到广大观众的认同和赞誉。

    然而就在其电影事业如日中天之际,黄宗英于1960年代初先后发表了《小丫扛大旗》、《特别的姑娘》等报告文学作品,在文学界产生巨大影响,并于1965年后在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专事创作,成为中国作协第四届理事。从此成功地完成了由演员到作家的历史性转换。

    其实黄宗英在文学创作上早有准备与积累。早在1946年她就开始发表作品,1954年还创作了电影文学剧本《平凡的事业》。因此她从演员到作家的道路是很自然的,顺理成章的。

    粉碎“四人帮”之后,她更加焕发了青春,一发不可收拾地先后发表了《星》、《大雁情》、《美丽的眼睛》、《橘》、《小木屋》等散文与报告文学名篇。有多篇作品在各种文学评奖中获奖。

    在黄宗英大量的作品中,感人至深、影响巨大的是长篇散文《星》。在这篇名文中,黄宗英以与上官云珠同年从艺的切身经历与感受,以饱满的激情与生花的妙笔,生动地、令人信服地全面记叙了上官云珠通过艰苦的奋斗与努力,由一位旧时代的电影明星成长为一名人民艺术家的曲折而光辉的历程;以长期共同从艺的老姐妹的深情介绍了上官云珠为人的执著与真诚;以同是名演员的艺术眼光与独特视角评价了上官云珠表演艺术的风格特点。文章的最后,悲愤地揭露与控诉了“四人帮”对包括上官云珠等在内的广大文艺工作者特别是电影工作者的残酷迫害。结末,以高亢、激越的笔触,展望当时文艺界的美好前景,深情告慰上官云珠等被迫害致死的电影工作者的在天之灵。

    作者在此文的后记中说,1978年在全国电影界揭批“四人帮”罪行大会期间,她听说平反昭雪的名单中没有上官云珠的名字,她“越想越伤心、生气”,于是“立即提笔边擦眼泪边写,一口气,一天一夜写成”这篇感人肺腑的长文。

    黄宗英创作的大量作品,逐步结集成《星》、《橘》、《黄宗英报告文学选》、《半山半水半书窗》等多部散文与报告文学集。

    而尤其可贵的是在已近耄耋之年的2002年,黄宗英仍以饱满的激情和生动的文笔撰写了《我亲聆毛泽东与罗稷南对话》,为现代文学研究提供宝贵的第一手资料;而至2004年,她更以深情而沉重的笔触撰写了《痴迷廿年,赵丹只为演鲁迅》的整版长文,回忆了赵丹为饰演鲁迅而精诚、执著努力半生终至美梦成空的悲壮历程。

    完成了从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到著名作家的成功转换,黄宗英还于晚年应邀参拍了《一盘没有下完的棋》、《花轿泪》等影片,并主持了电视片《望长城》,参与电视纪录片《小木屋》等的拍摄。如此传奇般的经历在中国文化史上绝对是独一无二的。

     

      融生母、继母、养母为一体

     

    赵丹与其前妻叶露茜乃是19364月在西子湖畔、六和塔下由爱国大律师沈钧儒证婚、大明星郑君里主持仪式的包括唐纳与蓝苹、顾而已与杜小娟在内的轰动中国电影界的三对著名集体婚礼中的一对。婚后他们育有女儿赵青和儿子赵矛。然而1944年叶露茜得知赵丹在新疆被盛世才杀害的传闻后,为了两个孩子,接受了金山的劝说改嫁作家杜宣。对此,赵丹痛心地说,“一句谣传,害得我妻离子散”。

    1947年,赵丹与黄宗英联袂主演了影片《幸福狂想曲》之后,赵丹向黄宗英求婚,于是32岁的赵丹与22岁的黄宗英结为伉俪。

    婚后,他们将赵青、赵矛接回家来,并先后生育了女儿赵橘和儿子赵佐、赵劲,此外他们还义务收养了著名歌星、影星周璇的遗孤两个同母异父的儿子周民和周伟。如此黄宗英就成为了集生母、继母、养母于一身的7个孩子的“宗英妈妈”。

    黄宗英对每个孩子都悉心照料,热切关注与培养。孩子们在赵丹夫妇的全力呵护下,健康成长,逐一走向社会,并个个事业有成。

    特别是长女赵青,正是父母的的精心设计、操劳与安排,使她逐步登上了“舞蹈皇后”的宝座。赵青曾深情地回忆父母陪她学舞蹈的情景。她幼年时,“宗英妈妈”为她挑选花布,亲手为她做练功服。“爹在前,娘在后”先后12回陪同她、鼓励她苦练芭蕾舞。她更不能忘记父母带着她通过大舅黄宗江和干爹吴祖光、干妈新凤霞向当时的著名京剧演员于连泉、梅兰芳拜师学艺的往事。

    养子周民从童年时代到成长为知名的诗人、作家,始终不忘父母的养育之恩。在“四人帮”横行的年代,作为文艺界名人的赵丹、黄宗英夫妇特别是赵丹,遭到残酷的迫害,周民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而出,保护父母,保护这个家庭。他勇敢地为赵丹辩护,高喊“爸爸不是反革命”;拖开殴打父亲的“红卫兵”,他甚至扑到父亲身上,代替父亲接受毒打。此种知恩图报、敢作敢为的壮举,感人至深,催人泪下,当然也从一个侧面反衬出赵丹、黄宗英两位艺术家的人格魅力。

    作为名演员的赵丹夫妇不仅有忙碌、繁重的拍片任务,而且有广泛的社交和社会活动,他们是用着怎样的操劳与心血支撑起这个有着7个孩子和复杂社会关系与人事往来的大家庭的?这实在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而且毋庸讳言,作为家庭主妇的母亲黄宗英肩上的担子无疑是更加繁重的。面对这样一个有着7个子女的大家庭,即使一个没有任何社会工作的“全职太太”,能够打理妥当,已属不容易,更何况她还要拍电影、搞创作,尤其是作为以写报告文学为主的作家,她还有频繁、繁重的采访活动。特别是1980年赵丹去世之后,已经步入老年的黄宗英,她那柔弱的肩膀是怎样独自挑起这付集演员、作家、生母、养母、继母于一身的重担的?这难道不是一个千古奇迹吗?

    晚年的黄宗英在一次接受采访时有这么一段话——

        那些年,我写报告文学,需要外出采访。孩子们说,你一走,爸爸就发脾气。我回来了,他有气不理睬我,但也不说我什么。

    由此我们不难窥见这个复杂、庞大家庭信息之一斑,也不难想象集多重角色于一身的黄宗英是何等地不容易。

     

      主持《望长城》,带病含泪撰文,为保护环境报警

     

    1880年,黄宗英应电视纪录片《望长城》摄制组之邀,主持该片的第三、四集。在外景摄制组度过65岁生日。她银发婆娑,风采依然,以名演员丰富的银幕经验和名作家高度的文化修养的得体的主持,给观众留下了美好、深刻的印象。

    她随摄制组,风尘仆仆,出生入死,三次远涉高原峡谷、沙漠险境。她忧国忧民,高瞻远瞩,以病痛之驱含着血泪写出了《天空没有云》、《没有一片树叶》和《以生命偿付大自然》等篇章,记录和描述了万里长城沿途的生态危机,为环境保护报警。

    一位年逾花甲的女士,完成如此壮举,需要怎样的勇气与毅力!这难道不是一个千古奇迹吗?

     

      三进西藏,催生《小木屋》,为高山植物研究奔走

     

    1982年到1994年的12 年间,为了支持与帮助徐凤祥教授的高山植物研究事业,黄宗英三进西藏,先后创作了轰动文坛的报告文学名篇《小木屋》并与徐凤祥和摄制组一起跋山涉水、出生入死创作了相关电视报告文学影片《森林女神》、《魂系高原》。这又是一个亘古未有的千古奇迹。

    19829月初,黄宗英刚刚从日本参加完影片《一盘没有下完的棋》的首映式,便匆匆带领中国作家协会访问团飞往西藏。

    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已经57岁高龄的黄宗英战胜了疾病和强烈的高山反应,带领作家访问团满怀激情地走遍了西藏的山山水水,参观了西藏的文化古迹。到处都留下了她的脚印、她的笑声,当然,也留下了她激动时洒下的泪水。

    一个月的访问结束了,然而在94日早晨就要飞离西藏的前夜,黄宗英却要退飞机票。          
      原来,黄宗英在晚饭后散步的时候,意外地在招待所的南楼遇到了南京林学院的研究生态学的副教授徐凤翔同志,她又要返回西藏的原始森林了。黄宗英是三年前在成都的一个学术交流会议上认识徐凤翔的,那时,徐凤翔所提出的要在西藏的原始森林里建立高山生态研究站——科学研究的小木屋的愿望深深地迷住了黄宗英,徐凤祥对生态科学事业的执著追求深深地感动了黄宗英。她决心支持和帮助徐凤祥,并相约三年后在西藏相见。                  

      如今,奇迹般地相逢了,两个人格外的亲热。

    当作家访问团的同志离开拉萨之后,黄宗英跟着徐凤翔来到了西藏东南的波密县岗乡的原始森林。

    至此,黄宗英与徐凤翔一起历尽艰难险阻,出生入死考察波密的原始森林,体验徐凤翔高山植物研究的经历与成就,并在此基础上于年底创作出著名的报告文学作品《小木屋》。该作品19845月在《文汇月刊》发表后,即为《人民文学》转载。

    1986年,黄宗英二次进藏,陪同中央电视剧制作中心派出的摄制组,拍出了当时风靡全国、并在国际上获奖的专题纪录片《小木屋》)。

    1994年,为了支持徐凤翔教授,使其不致因经费短缺而中断15年来对藏东南高原植被的考察,黄宗英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进西藏。此番她以70高龄的多病之躯,经受严重的高山反应并最终落下难以治愈的高山反应后遗症,深入雅鲁藏布江大拐弯世界第一大峡谷,配合北京电视台完成了电视纪录片《森林女神》、《魂系高原》的拍摄。

    对祖国科学事业的共同关注与献身精神,将一位文学家和一位植物学家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她们携手并肩,以健康乃至生命为代价,创作了一曲响彻千古的壮丽凯歌!

     

      金色黄昏恋,出版合著《归隐书林》、《命运的分号》和情书集《纯爱》

     

    1993年底,68岁的黄宗英与资深作家、翻译家80岁的冯亦代结为伉俪。他们的的黄昏恋曾轰动文坛内外,并被传为美谈。婚后他们出版了二人的合著《归隐书林》和《命运的分号》。在两位老人相伴走过12年之后的1993年冯亦代以92岁高寿去世,两年后作家出版社以《纯爱》的书名出版了他们近30038万字的情书集。而这仅是他们近500封计50余万字书信中的一部分。

    在信中,黄宗英和冯亦代经常以二哥小妹相称,以比年轻人还要激情和浪漫的文字诉说着彼此的思念,有时一天内会写三封信。虽然两位老人晚年才走到一起,但他们相亲相依,琴瑟和鸣,在书信中诉情说爱,评书论艺,甚至还谈学英语。在这以书信表达感情的人越来越少的时代,两位老人的感情越发显得难能可贵,他们的通信堪称经典情书。

    这样的名演员、名作家与资深作家、翻译家珠联璧合的黄昏恋,这样异彩纷呈、各有千秋的合著,这样情深意长而又蕴含着丰富文化底蕴的情书,不仅在中国文化史上,即使在世界文化史上也是千古奇迹吧?

    在中国五千年群星璀璨的文化史上,女性的身影尤其可贵,因此也就特别耀眼,诸如班昭、蔡琰、李清照、萧红、丁玲、张爱玲等等,而在历数这些光辉名字的时候,我们不能不想到黄宗英,她确实是一个千古奇迹。

                                     2009年元月29日于岱下

    景迅本名孔昭琪

 相关文章
 李光明外传    2556 次 2009/1/27
 刘胡子来了    2132 次 2010/4/4
 贾平凹的情感历程(上)    1768 次 2008/5/22
 红色精英周文彬    1852 次 2008/7/19
 1章到5章    6203 次 2014/2/16
 
  • 网址:http://www.chinanwa.com 电子邮箱: 1009068986@qq.com
  • 版权所有:  中国网络作家协会 『 中网协 』
  • Copyright ◎ 2003-2020 www.chinanw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297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