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魑魅魍魉2009”,上海的一位普通IT技术蓝领,在地铁站无意之中捡到江西、浙江两省官员公款出游的详细资料并在网上曝光,顿时在互联网上引起强烈反响;经《中国青年报》12月8日的采访报道和《报刊文摘》12月12日的摘发,进一步引起全社会的关注。至此,我国官员公款出国旅游的黑幕首次被公之于众,令全国人民“大开眼界”,义愤填膺。 此“魑魅魍魉2009”正气可感,勇气可嘉。而不管事情的最终结果如何,中国反腐史上必将留下他的英名。 然而,此番曝光的只不过是我国官员公款出国旅游的冰山一角,既非赣、浙两省,尤非空前绝后,而是由来已久,普遍存在。其长期性、普遍性、严重性、复杂性以及处理、纠正的艰巨性,远非常人所能想象。 如此看来,这位IT蓝领先生给有关方面出了一个极大的难题,令他们非常被动:不处理吧,已经曝光于光天化日之下,无法向社会交代;处理吧,由于此类事极其普遍,不仅被处理者不服气,那些干过的、干着的和准备干的也会同病相怜、兔死狐悲;况且处理者自身就干净吗?该谁处理谁?因此曝光之后尽管有关方面“挥泪斩马谡”处理了一些官员,但“温州方面仍然迟迟未决”,而且有位官员还说“拉斯韦加斯是一个典型的城市,干部去学习考察市政建设是很合理的”。(《中国青年报》2008年12月8日第7版) 至于互联网上有关方面的反应同老百姓的差距就更大了。请看: 温州组织部长鞠建林告诉记者,“拉斯韦加斯是一个典型的城市,干部去考察市政建设是很合理的,不能就此判断是去赌博。在结果没有出来之前,还不能轻易下判断”。(“中新网”汪恩民《温州干部赴美费用清单曝光 称考察赌城很合理》)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干部说,在她们单位,公务员如果连续3年在考评中拿到“优秀”,就可以奖励一次出国考察的机会。(同上) 可见有的单位竟把所谓“出国考察”当作一种奖励,“有的地方甚至还实行指标管理,按级别规定次数”。(《中国青年报》2008年12月8日第7版)也就是说,不同的级别享有不同的“出国考察”的权利和机会。 上下一致,大家彼此彼此,谁处理谁?谁服气? 慨自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打开国门,走出去,向人家学习,这较之以往的闭关锁国,应该说是一大进步。然而当“出国考察”变了味儿,退化为权力、福利的象征,堕落为变相的公款旅游的时候,这种所谓“出国考察”,除了挥霍人民的血汗,还有什么意义呢? 然而,我们设身处地地为“有关方面”想想,可也实在不大好办:即使确是根据需要而出国考察,也不可能不去看看当地的人文与自然风光,那么其学习、考察占多大的比例,回国后交出什么样的答卷才不是变相的公款旅游呢? 看来“有关方面”确实到了应该拿出一个合理而又可操作的办法的时候了。否则,照目前这个局面维持下去,是要引起民愤的。 不过,当此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向别国学习的途径多的是,不一定事事都要派考察团一批一批、成群结队地出国考察学习。至于旅游、观光,其实凡是有资格“出国考察”的“公仆”们,这笔钱是都能掏得出来的,大可不必冒天下之大不韪来沾公家这个光。
2008-12-23于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