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部分驻京办主任来说,虎年春节,将是其任上最后一个春节了。在这个原本的请客、送礼“旺季”,他们究竟会做好最后的工作,还是黯然收拾行囊?
驻京办主任的新打算
《环球人物》杂志记者 肖莹 何相宇
在北京市区二环、三环等主干道旁,耸立着气派的敦煌大厦、陕西大厦等高楼;僻静幽深的胡同深处,藏着不起眼的地方特色菜馆;居民楼中,一些连招牌都不挂的普通两居室、三居室常常人来人往……这些,就是大大小小的各级政府驻京办。据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后简称“国管局”)日前首次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2006年底,各地政府及政府部门驻京办事机构共有927家,其中省级政府及经济特区政府驻京办事机构50家,地市级政府驻京办事机构295家,地方各级政府部门驻京办事机构146家,县级政府驻京办事机构436家。
2010年1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和规范各地政府驻北京办事机构管理的意见》(后简称《意见》),驻京办的去留问题随即引发各方关注。29日,国管局发言人在回答媒体提问时明确表态:“撤销地方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各类开发区管委会和其他行使政府管理职能单位以各种名义设立的驻京办;撤销县、县级市、旗、市辖区人民政府以各种名义设立的驻京办……撤销工作,要在《意见》下达后6个月内完成。”
准备准备,该撤了
1月29日,环球人物杂志记者按照与某市驻京办主任的约定,前往其驻地进行采访,却在半路上接到对方一位工作人员的电话:“不好意思,采访得延期了。今天上午刚接到具体通知,主任得给下面十几个县(区)级驻京办主任开会……”
对部分驻京办主任来说,即将到来的虎年春节,将是其任上最后一个春节了。在这个原本的请客、送礼“旺季”,他们究竟会做好最后的工作,还是黯然收拾行囊?
小周,是某地级市财政局驻京办的司机,也是该驻京办除主任以外唯一的工作人员。两天前,主任找到他:“准备准备吧,咱们该撤了。”“我当时一点儿也没觉得意外,”小周告诉记者,“一年前我刚来时,前任司机就跟我说,‘这活儿你干不长,驻京办被撤的消息,传了都不止一次了’,但我觉得无所谓,在哪儿不是干呢?”
因为是个“迷你驻京办”,小周和主任在某居民区租了套三居室,一人一间卧室,另几间用作办公。“地方小,市里的领导过来了,也不会住在这儿,所以,我们的任务只是将他们从车站、机场接出来,再送到宾馆。”小周说,临近春节,地方上一些领导“进京”密度明显增加,自己也比平时忙了许多,几乎每天都在外面跑,但这种日子应该就要结束了,“看得出,主任想好要离开了”。“需要现在就开始打包行李吗?”面对记者的疑问,小周自嘲地笑笑:“有什么好准备的?就那么点儿东西,一个行李箱就能装下。主任也问过我将来有什么打算,是回老家还是留在北京,需不需要他重新帮忙介绍个工作?但这边生活压力太大了,我还是想回去。至于主任,他在编制内,既然国家这次明确提出要撤销驻京办,他当然要听国家的,其实,他回老家发展或许更好。”
但并非所有驻京办都像小周和他的主任那样,做好了撤退的打算。记者循着网上提供的江西省某县驻京联络处的门牌号码,来到位于西单附近的某胡同,看到的却是一家江西菜馆“鄱阳湖人家”,向周围的居民询问,他们也说:“这家馆子开了好多年了,但没听说过什么驻京办。”记者仔细搜寻了一番才发现,餐馆招牌的一侧,用小了好几号的字体标注着,某县人民政府驻京联络处。
记者推门入内,先与一位领班模样的女子聊起来:“你们这儿是驻京办吗?”“不是,我们是私营餐馆。”或许是最近与驻京办相关的话题很敏感,她的回答十分谨慎。“那怎么还挂着驻京办的牌子?”“那是几年前的事情了,一直忘了拆,我会向老板反映的。”她一面不自然地否认,一面却示意服务员到包间里请出一位老板模样的中年男人。在了解了记者的采访意图后,他将记者领进了包间。
“我们这儿可以算是县驻京办,但只是挂靠在县政府名下,自负盈亏,并不依靠县里的财政拨款。”这位自称是驻京办负责人的男子告诉记者,等撤销驻京办的相关文件正式下达后,他会依照程序递交撤销申请,也会摘掉办事处的牌子,餐馆则会继续经营下去,“熟人还会来吃饭,关系也还在”。
这位负责人说,临近春节,是自己一年中最忙的时候。当记者和他谈及,此前有媒体的报道称,西南某省一地市级驻京办内,摆满了兰花和火腿,据说都是逢年过节例行给中央各部委局办送的小礼物,他却连连摇头:“最初几年,路子的确是靠送土特产打开的,但如今,这个法子已经老土了,土特产能值多少钱?现在的办事程序是,吃饭、KTV……”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也有驻京办玩起了“空城计”。在东三环南路某星级酒店内,记者看到某地驻京办大门紧锁,旁边一个小公司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里平时就很少有人出入,最近更是难得一见。
驻京办的五大“功能”
几年前,一部官场小说《驻京办主任》风靡全国,引发了人们对驻京办这个行政机构的强烈关注。小说作者王晓方,曾是原沈阳市常务副市长马向东的秘书,轰动一时的“慕马案”后,他离开官场,开始写作。小说中关于驻京办主任的描述,至今让许多人津津乐道:“丁能通(小说主人公)认为,贵必有王气,富必有福气,在中国官场上,二者可以兼得的只有驻京办主任了。因为驻京办主任既贵为官员,又像个商人,离天王老子最近,可以广交权贵,当然福气多多了。”
近日,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王晓方说,自己“对驻京办的内部情况太熟悉了”,并将驻京办的主要工作总结为:迎来送往、招商引资、搜集信息、截访维稳、跑“部”“钱”进。王晓方说:“驻京办的许多职能,与地方很多部门相似,只是放在北京这个地方,形成了独特的官场生态。”
接待地方来京办事的领导及相关工作人员,历来是驻京办的“重要”职能。在《驻京办主任》一书中,王晓方曾这样描述“迎来送往”的场景:因为和机场方面关系好,某市驻京办将8辆奔驰车直接开进了停机坪,飞机刚着陆,市长走出机舱就看见为首那辆京A牌照的奔驰旁,驻京办主任正向他挥手。同机人员还以为来了中央首长。
某知情人士告诉记者,驻京办对一些地方领导来说,就是他们在京城里保持威严的“小窝”,而且他们会要求服务得更周到,更细致。“到中央单位办事不容易,要点头哈腰,回到办事处心理上也要弥补一下。”另一位驻京办的老员工也说,当地领导来京前,他们得将领导喜欢住的房间、喜欢吃的饭菜、出行的车辆、随从人员及来京日程事务全安排妥当,不敢有半点疏忽,正副领导要是同时来京,用车、食宿甚至乘坐电梯的级别都要考虑到。
招商引资,是驻京办的另一大工作。有相关人士曾向记者透露,驻京办主要负责人的电话薄里,除了中央各部门领导、银行要员的联络方式,“最多的恐怕要数各大公司老总们的电话号码”。为活跃地方经济,他们不管平日还是逢年过节,都会抽出相当一部分时间和这些老总们吃饭、喝酒、娱乐等。成效当然也很显著,一份名为《驻京资讯》的内部刊物上记载着:广西驻京办为柳州钢铁厂联系到3000万元技术改革贷款和近1300万美元外汇;贵州毕节地区驻京办,几年来共获取国家有关部门批准重要项目16个,资金总额20亿元……
对信息进行及时、有效的收集,更能体现出驻京办的神通广大。一位驻京办主任说,上世纪90年代,国家税制改革时,他通过老乡打听到“各地开支指标要以上一年为准”的消息,并在第一时间汇报给市长,市政府很快据此作出批示,赶在年底前用掉了大笔开支。果然,第二年当地依照政策获得了充裕的资金。
驻京办的第四大职能是截访维稳。一位媒体同行曾与记者交流过自己的经历。一日,他在某市驻京办采访,刚聊到一半,主任接到北京某部门打来的电话。放下电话,主任向记者解释说:“我要去接一个上访群众。”他说完便匆匆出门。
“跑‘部’‘钱’进”,是目前与驻京办几乎形影相随的四个字。提到它,王晓方语气很激动:“2006年,李金华(前国家审计署审计长)就说,‘有些驻京办,第一位的任务就是跑‘部’‘钱’进……跑是一个足字旁,还有一个包,要带包去跑。谁跑得多,就可能多获得一些拨款’。这个包是不透明的,外人看不见包里装的什么,一来二去,不就容易滋生腐败吗?”四川某市的驻京办主任对此直言不讳:“我的工作就是,将礼物不露痕迹地送到某些领导手中。这之前要对部委、司、局负责人的喜好了如指掌,礼物不在贵,贵了给人家添麻烦;也不能太便宜,关键是要投其所好。”另一位驻京办工作人员的描述也格外生动:“平时给我们主任打电话,他要么‘正在财政部’,要么‘刚从发改委出来’,要么‘正准备去税务总局’……”
王晓方给记者算了笔账:“驻京办的财政不透明,不接触核心的人很难知道确切数字。有人估算,一个驻京办每年花费约100万,但据我所知,规模大、名气响的驻京办,每年花费都在千万以上。”在记者的采访过程中,某市驻京办工作人员曾告知,他们每年接受财政拨款400万元;某地级市驻京办则称,他们拿到手的财政拨款只有二三十万,但经他们手的钱远不止这个数。
多元化角色
驻京办的雏形可追溯至汉唐的“留邸”;到明清,发展为同乡会和会馆。新中国成立后,为便于物资统拨,各地经委、计委、物资局均派专人进驻北京。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院长白智立认为,“早些年,由于交通、通讯不发达,国家的一些行政指令等不能及时传递到地方,驻京办应运而生”。
有业内专家分析说,起初,驻京办可以说是经济不发达时代的产物。“当年要去北京办事,住宿很紧张,就是住个招待所也要托人走后门。饭馆也少,吃饭很不方便。为了解决这些具体问题,个别省开始在北京找个地方作驻京办事处,接来送往,也算是对计划经济和物质贫乏的一个补充,开始的作用不错,应该也是健康的。以后,各省都效仿,好像没有办事处离党中央就远了。”
虽然如今驻京办的职能已越来越复杂化、功利化,但吃饭、住宿这些最原始的功能,倒是一直保留了下来。
在北京老百姓眼中,驻京办基本上就是一个个充满了民俗风情、地方特色的消费场所,与当地特产、美食区分不开。在很多报刊的美食版上,驻京办的地方餐饮常被开辟为专栏予以介绍。也正因为如此,“撤销驻京办”的消息传出后,一个名为“驻京办要撤销了!没尝过驻京办美食的要行动起来了”的帖子在网上瞬间被疯转,各省级驻京办餐厅的生意也更火了,离春节还有20天,部分驻京办的年夜饭已被预订一空。
“七省大院”,是北京食客们爱去的地方之一,这是对“海淀区北三环马甸桥南路2号”约定俗成的称呼 。路口的指路牌上,7个地名里有6个是“省人民政府驻京办事处”,由上至下分别是江西、湖南、山东、福建、浙江、吉林,此前江苏驻京办也曾驻扎这里。这条短短300余米的普通街道上,6家餐厅的招牌极为醒目。
驻京办还是人们眼中当地特产的集散地。山东驻京办的馒头、乌鲁木齐驻京办的哈密瓜、福建驻京办的雕刻水仙、河南大厦的特供山药……全都是抢手货。
“局部瘦身”是很大进步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执行副院长毛寿龙告诉记者:“政府下定决心整顿驻京办,应该是从1998年审查沈阳‘慕马案’开始的。那个案子当中,沈阳驻京办事处主任崔力因大肆索贿敛财,贪污公款被惩处。”另据记者了解,除了崔力外,河北李真案中的河北省驻京办主任王福友、成克杰案中广西驻京办副主任李一洪都卷入到腐败案中。毛寿龙说:“近些年来,由于驻京办的形象实在太差,与中国目前依法治国的政治理念不太一致,管理起来也相对麻烦,此次才会出重拳。”
2006年初,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吴官正就曾指出,“要防止和解决一些地方和企业驻京办事机构存在的请客送礼等不正之风”。多年来,关于驻京办去留问题的争议从未停止。此次,国家最终下发了对驻京办的“局部瘦身方案”。
对此,白智立说:“国家对驻京办进行‘瘦身’、减量的举措一旦落实,全国各地驻京办事机构从量上显然会有大幅度的减少,与以往相比,这应该是很大的进步……省一级由于直接对中央负责,设置驻京办可以理解,但是市级以下显然就缺乏依据。”
王晓方则对其此举的效果存有疑虑。“驻京办产生的背景复杂,眼下,它是连接地方与中央的纽带,是地方在北京的桥头堡、中央与地方利益博弈的产物。只要跑‘部’‘钱’进中的‘部’还存在,只要权力和资源仍集中,驻京办的问题,就得不到根本性解决。”
撤销驻京办的通知下达后,很快有人总结出驻京办为了继续生存下去,可能采取的几大“伪装”:公司化经营;摇身变为驻津办、驻冀办;以民间非正式团体形式“打游击”……但记者已从《意见》中看到政府对此类“换汤不换药”行为进行彻底追查的决心:“除按规定保留的驻京办事机构外,地方各级政府及其部门不得以任何名义和任何形式在北京设立新的办事机构……违反规定的要严肃处理,并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本文来源:环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