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潜规则之一:别人可以不守规矩,但你不可以
有规矩就需要人来遵守。
该由谁来遵守呢?
当然非你这新人莫属!
你来到一个新单位了,很好。这年月能有单位愿意接收新人,无论如何都是件值得庆贺的事。
此刻我不想关心你的你的心情如何起伏,那根本不重要。眼下重要的是,你打算怎样开始自己的职场之旅。
我猜想,在你脑海中多半会浮现出若干古训,以及来自师长、前辈、厚黑学等多种渠道的教诲。它们的主题差不多都是:要听话,勤快,夹着尾巴做人啊。
这也很好。至于这样做下去之后的若干种走向,我们将留待后面分析。但最起码,这样做不会给你惹来大麻烦,会让你在一段时期内至少是一个平安的人。当然,也可能是一个平庸的人。
不过我更相信,你同时还是个充满青春活力的人,一旦跟周围人混熟了之后,也许你渐渐就会不拿别人当外人,也不拿自己当外人了。你会处处把自己放到跟别人同样的水平线上,用别人所能达到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你认为这就是融入了环境,跟同事们打成了一片,自己也基本就变成一个社会人了。
而现在,问题也就快要来了。
你已经站到了即将出事的边缘,但可悲的是,你还没有半点预感。
会出什么事呢?
你会由于处处模仿老员工,而引起他们的反感。
先别忙含冤,别拿出你那套公平观念来献丑。尽管这事要是单说起来,似乎是挺让人想不开:难道别人可以做的事,说的话,我就不可以同样做和说吗?
是的,不可以。
原因没别的,就因为你是新人。
案例1:用自己的手机打电话都不行吗?
小陶正式上班了。刚开始的日子里,她天天都很兴奋,满脸的神采飞扬。
时常会有四散在不同单位的老同学打响她的手机,交流各自工作环境的不同。她偶尔也在闲暇时,用桌上的电话打给同学,当然更多还是自己的手机打。而且她都很注意,会特别将自己的声音放得很小,即便走过身边的人,也只能听到些细碎的嘁喳声。不时笑两下,更只是相当于粗重些的呼吸。
但在几天后的工作会议上,主管却不点名的指出,有些新员工在工作时间里,有接打私人电话的现象。小陶顿感如芒刺背,分明感到自己的职场第一步已经丢分了。
但她也很委屈,明明无数次看见别的同事也在打私人电话呀,而且还都很堂而皇之,大声吆喝着“老婆”、“老公”之类的,伴着其它人的调笑及起哄。
难道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评析:
没错,你一个新人连灯油都没攒起一点,忙着点什么灯啊!
正常说来,在工作场所就不该有任何私人生活的成份出现。当然,谁要真完全相信这话,那自是傻子无疑。大家毕竟都是凡人,若有个规矩就绝对的一刀切,肯定不合情理。所以在多数单位里,往往都只是把这一规则当成全凭自觉来执行的东西。
但大家会自觉到什么程度呢?这就要看每个人对自己价值估量了。
一般说来,中国人对规定的遵守程度是这样:越是自认为重要的人,遵守的程度越差。而一帮老员工之间,彼此都认为份量差不多,对一些小修养方面的事,也往往就不当回事了。
然而既然是规矩,还是要多少体现出一些份量,需要有些人来象征性遵守的。否则大家岂不等于工作在一个毫无规矩可言的空间里?那也太显得没身份了吧。
好,接下来就该找到这些应该遵守规矩的人。这些人该是谁呢?
当然非你这新人莫属。
事情就这么简单。
所以,一名老员工便会天经地义的认为,他们绝对可以打私人电话,即便当着你的面,也不会有什么避讳。在他们的潜意识里,这正是体现他们优越感的地方。“你瞧,这是我们的地盘,所以我可以随便一点。”就这意思。
对此,即便主管也会皱皱眉,但看在他是老员工的份上,也不好多说什么。他都老油条一根了,你还能拿他怎么样?
但你若是将这当成了一种示范,那就无异将自己的智商降低到了猴子的地步。不是什么动作都可以模仿的。
瞧你这只傻猴子,也拿起了办公电话,也聊上了私事,满屋人的眉头肯定一齐皱了起来。
他们同时想到的是:这小青年,工作没看出怎么样,占小便宜的事倒学得挺快啊。
人性就是有这样,总觉着自己的私事都有特殊理由,应该例外看待,而别人的私事却件件不地道,实在不像话。何况,你一个新人,凭什么在这种“福利性”的事情上,来跟老员工攀比?
即便你是用自己的手机,别人也会看不顺眼。最起码,公共场所的任何噪音,都是大家所不喜欢的。
再进一步说,大家更不喜欢在自己耳边不时浮现出他人生活的欢快情景。你不就是年轻点吗?丰富多彩是不是?青春无悔是不是?臭显摆什么呀。
在别人的记忆中,他们往往都是以角落里的小人物形象,一声不吭的发呆了很多年,才熬到今天的一点老资格。你怎么刚一露脸,就要一再引起别人瞩目呢?
不要以为你的电话频繁响起时,别人会以为你是在谈工作。你一个新人有什么工作可谈?
也不要以为你小声打电话,别人就不会在意。在实际效果上,你的嘁喳声一点都没减少对别人注意力的吸引,甚至会让他们更加猜疑和好奇。
尤其你一个女孩子,在口气细微得有些暧昧时,还会让人想到别的一些方面。老员工们原本都希望来一个单纯点的女同事,如今一看你居然隐私秘密一大堆,心内为你发出的叹息就更多了。即便单从你将办公室氛围弄得分外诡异这点上来说,别人也会心头不快。
最倒霉的状况,万一还是在领导正跟你谈着话,或者大家正开着会的当口,你那个性十足的手机铃声也随时响起,那就更不是一般的不懂事了。
归根结底就一点,你的世界跟他们不同,即便你跟大家做同样的事情,效果也就会不一样。
即便在外企,别看它们成天宣扬什么考核是以工作完成为主,好像只要做好了本职工作,上上网什么的都不算错误。但你如果真的相信了,恐怕最后怎么死的都不知道。在你得势的时候,小毛病或许还瑕不掩瑜,甚至作为老板,有了些小错误才更有人性,让人觉得可以亲近,但一旦你失势,这些便都是罪状,一条都不会少。
老员工尚且如此,你一个新人,又有什么资格玩潇洒?
本潜规则还可以有类似的其它表达方式,譬如:
别人可以乱发表意见,但你不可以!
别人可以背后说人长短,你也不可以!
别人可以相互开些过头玩笑,你更不可以!
总之一句话,就是要慎重表露自己的倾向。
要知道,新人刚到一个地方,对周边的了解多是停在表面上的。你看到的只能算是些浪花,并不知水下的实际深浅。
老员工有牢骚可以发,而你新人的确不可以。因为老员工对部门有贡献,而且老员工在部门很多年,是“家里人”,说些过激的话也没什么。一旦到了外面,他们还是很团结,一致对外的。
而你新人刚来,什么还都没做,凭什么说三道四?这不是天生有反骨么?
而且,老员工有时说话也有添油加醋的成份,事实真相或许并不是他们所描述的那样。
在某些年代悠久的老单位里,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更为错综复杂,很多都是多年的老同事、老同学、老战友、老乡、亲戚,甚至把兄弟关系。他们之间既有利益冲突,又有长期的感情依恋,真真假假,难以判明。新人初到这种地方,就更不好贸然介入其中。
有时你听见一个老员工在对另一个骂骂咧咧的,其实他们私下可能是非常好的私交。你一个新人随便“伸张正义”,轻者可能被当做“人来疯”,重者就是“张狂”。
所以,一个新人,要恪守以下两条原则:
1.咬住你的舌头
记住,多语往往是笨蛋的行为!无知的人往往因为多语而惹来无数的麻烦和祸端,而明智者总是闭上他的嘴巴,只会在适当的时候发出必要的声响。
宁可被人评价为沉默,也不要被别人评价为多嘴。从没有任何被别人评价为沉默的人会被别人讨厌,也没有任何被别人评价为多嘴的人会受到欢迎。
世界上永远不缺乏多语者。他们总是乐于在任何人的任何事情上插一嘴,对任何事情加一句评价,喜欢不停在微不足道的事情上显示自己的小聪明。这种人永远不明白,自己已经受到别人的反感。
甚至,连你的“幽默”都不要刻意去表现。
不要相信什么“幽默感是智力的优越感”,在职场上,随时表现自己的“幽默”天赋,不过是一种小聪明的表现。你固然收到了博大家一笑的效果,但也将自己的形象与庄重、尊严拉开了距离。
2.不明真相的情况下,不要忙着下结论
有个故事说,一个外星人刚刚交了个地球人朋友。外面天气十分寒冷,地球人把手放到嘴边,不停地呵气。外星人忙问为什么要这样做。地球人说:“天寒手冷,呵点热气,手可以变得暖和些。”进屋后,他们一起吃饭。饭菜很烫,地球人夹起菜放到嘴边吹。外星人又觉得奇怪,就问:“菜已经很烫了,为什么你还要呵气?”地球人说:“饭菜太烫,我把它吹凉。”外星人就说:“你这嘴一会儿出热气,一会儿出冷气,咱们没法成为朋友。”
在你刚刚抵达的职场上,你就是这样一个外星人。
在与陌生人接触时,不论开始的印象好坏,在没有真正了解对方之前,都不要急着下结论。
虽说形式反映内容,人的言谈举止、气质外形等多少可以反映其内在世界,但是,即便再有社会经验的人,也不可能仅仅从别人的表面现象看到对方的实质。
事实上,凡是表面的东西,大都是易于变化的东西,说明不了任何实质性的问题。只有经过时间沉淀下来的东西,才是最真实可靠的。
对一个人,没有接触或交往半年或一年以上,就根本无法判定出一二三四来。对那些很善于隐藏自己的人,要想真正认识,就需要更长的时间。仅仅依据一时一事,来判断一个人的做法是不足取的。
换个角度再说一遍,对别人留给你的无论什么印象,你一个新人都要经慎重了解后,做出自己的独立判断,而绝不可轻易跟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