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岁那年,谭钟麟因家境困难而辍学。老师和同学都为他惋惜,他却有自己的主意。他在石床蟋藤山一座破败的寺庙里办了个私塾,白天教授生徒,晚上独居寺庙读书。谭延闿在《先府君行状》中写道,父亲谭钟麟“年十六,即授徒自给,已乃发愤读书。山寺习诵,常至夜分。所处绝困厄,非人所堪”。谭钟麟每次去长沙府参加府试,步行往返数百里,从不乘船、坐车,虽处困境,却“志气弥厉”。 功夫不负苦心人。1843年谭钟麟提学考试第一名,考取秀才,进入州学;第二年补授禀膳生。1849年乡试中举人;1856年会试中进士,赐进士出身,改翰林院庶吉士。1859年散馆,授翰林院编修。编修是朝廷的挂名官员,没有实职。1862年,派任湖北乡试副考官,这也不是实职,属于临时派任,但他敢于仗义执言,坚持原则,依规办事。 湖北施南府在清代中举的人很少,为此,湖广总督官文与考官们商量,要求照顾一下施南府的考生,单独出卷考试,让他们按边远地区、少数民族的标准录取。考官们都表示同意,可作为副考官的谭钟麟却不同意。他说:我们是奉朝廷旨意来主考的,就要按朝廷的制度办事,不得更改旧章。施南并不属边远郡县,也不是少数民族地区,自不能援以“苗疆例”取录。再说,还没开考,我们就怎能断言,施南府本科没人能中举呢?总督虽然不高兴,但也无可奈何,只好按照惯例举行乡试。结果,这次考试中施南府中举的有7人。考官们和总督官文感到既羞愧又佩服。 1863年,谭钟麟补授江南道监察御史。御史是言官,可以参加内阁议事,得此机会不到一年,他就在内阁崭露头角。1864年春,任议政王的恭亲王奕 在召对时,言语不检,得罪了慈禧。慈禧下旨要罢免他,罪及议政王下辖的九卿科道官员。依照惯例,正式下旨以前,先交内阁议决。奕 是清道光帝的宠子,咸丰帝同父异母兄弟,道光曾想立其为嫡嗣,继承大统,可因为种种原因被立为亲王。1861年,咸丰帝过世,奕 与慈禧太后合谋发动“辛酉政变”,成功夺得政权,被授予议政王之衔。他自恃功高,在慈禧面前讲话很随便,遭慈禧的猜忌,因此以“言语不检”为由,要罢免他的官职。 王公大臣听说要“阁议”罢免奕 ,有的幸灾乐祸,有的怕惹祸上身,不敢提出异议,都说:“上意已定,可要免议,同意罢免。”在内阁会议以前,主持“阁议”者早就写好了“免议、遵旨”的奏章。奏章称,奕 虽然有功,但获罪罢免,是罪有应得,用不着再议。会议刚开始,主持会议的军机大臣便把事先拟好的奏章交给与会人员传阅、签字,众人连奏章也不看,就签了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