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完美的自在精灵
——张炜短篇小说 《在族长与海神之间》赏析
杨英国(中国山东)
读张炜的小说很痛快,也很滋润,是一种心理精神上的享受。
张炜的小说里没有那些鸡零狗碎男盗女娼,更无故作粉饰的华丽辞藻和不着边际的虚意夸张,往往是一个人物一句话,就可制造出无限天机的想象空间,让你越想越多,越想越觉得意味深长。
短篇小说《在族长与海神之间》又是一篇杰作,质朴而深邃,含蓄而独特。像耐人寻味的启示录,又似一篇发人深省的童话。
“平原上有个很大的村子,……村子存在了多少年,千千八百年?呸,差多了。老族长鼻子一哼,谁都得老老实实听着。不老实,这辈子还有下辈,一切都完了。”
——非常简捷的几笔,“老族长”专横跋扈欺上凌下的丑行便昭然若揭。
“村子里有两个出了名的老实人,他们快五十才生了一个男娃。……他们给孩子取名‘金娃’。……金娃长到十二岁时,已经美名远扬,许多外村人不惜跑远路来看他一眼……金娃不光长得俊美,而且聪明过人,在学堂里样样领先;他胆大心善,与几同伴去林子里采果子,一条大蟒蹿出,咬住了一个同伴。那些比金娃大许多的孩子都吓哭了,撒开腿就跑,金娃却一个人跟那大蟒斗到太阳落山,最后带着一身血水,背着同伴一瘸一拐回来。”
也是同样平淡的几笔,一个精灵剔透美仑美奂而又善良勇敢的“金娃”,就于不知不觉中跃然纸上了。
《在族长与海神之间》就从这两个人物身上展开。
“老族长”一眼就相中了“金娃”。他要金娃。要金娃去伺候他。
金娃不去——“……俺还要上学堂哩!”
然而,弱小不抵强权,善良难御专横。
金娃还是被老族长派人领走了。
老族长喜爱金娃的手段是卑劣的,残忍的,他分明是在享受金娃。
金娃“周身上下都是牙印”,金娃的父母见后捂着嘴喊:“这个老不死的畜生啊……”
“捂着嘴喊”——绝妙传神的一笔。
金娃难以忍受老族长的百般折磨,决计要逃了。
金娃不敢逃回家去,怕父母再把他送回来。
金娃毕竟是个娃,第一次没逃成,被老族长的人捉回来,暴打一顿,又上了足环;金娃第二次逃跑又没成功,他被捉回来上了两个足环;然而……第三次他终于逃了出来,“……往北,一直往北,那是大海的方向。”——老族长的人把他逼到一个临海的悬崖上,他没有犹豫,“他大喊了一声爹妈,跳下了十丈悬崖……”
一般作者写到这里就该结束了——因为金娃已经成功地摆脱了老族长,他“自由”了。令人满足之外,还能留下一些任意想象的空间。
然而,他毕竟是张炜。
张炜没让他的作品就此结束,而是更上一层楼,他让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更鲜明,更扎实。让作品更有底蕴,更具深刻性。
——金娃跳崖之后,被善良的小海神救了。救上了作者理想唯美的一个孤岛。孤岛上的生灵从未见过人,它们像接待贵宾一样照顾着金娃这个“人”,金娃十分融洽地和生灵们在一起玩,他获得了真正意义上的生命解脱。
小说写到这里,已经是令人满意的美好结局,无论是作品内涵或是人物形象,你似乎都难以挑剔。可是张炜再度笔走偏锋——以一次意料之外的“人类”海难事故,进一步强化了小说的主题意蕴。
——飓风刮翻了许多船,岛上的众生灵“一起钻入滔天大浪中”,救出了那些沉船落水的人们。可是,“人们”上得岛来,在岛上众生灵的抢救照顾下,吃饱喝足刚刚缓过劲来,“一转身就扭住(他用扭住,而不是人们惯用的捉住)了一只鸽子……几天时间内,他们又一口气宰杀了一头羊,三只野鸡和五只小鹿……”众生灵大声质问金娃:“你们人怎么能……这么坏呀?”
金娃为自己的同类感到羞耻,他无力抗争,也难以和众生灵解释清楚是怎么回事。金娃不愿与这些人为伍,一个人跳进了茫茫大海中……
金娃终于也变成了一个小海神,在那个广阔的理想世界里游呀游,成为一个追求完美的自在精灵。
看张炜的作品不能看故事表象,必须在字里行间中做学问找道理。《在族长与海神之间》字数不多,却是一篇借古讽今借神喻人的精湛之作。读后,让你觉得既有古典人道主义的内涵,又有强烈的现实批判感。
张炜是山东文坛的领军人物。他协调各种关系,指导文学创作工作,统筹全盘,扶掖后进,可以说重任在肩,孜孜不倦。然而,功成名就的他并没有放弃或延缓自身的文学创作,仍旧宵衣旰食,兢兢业业,抽时间读,挤时间写,往往在你不经意间就篇篇部部,佳作迭出,让人叹为观止。
张炜在文学创作上之所以总是文思如泉,历久不衰,除得益于他几乎是先天固有的秉赋外,常年的知识积累、生活积累和情感积累也是同样重要的。这些年来,无论什么环境,什么处境,不管遇到什么人,什么事,他总是以坦然的心态面对现实,始终不忘“文人以文章立身”的根本。正因如此,他才能在动中求静,稍有空闲便伏在案上,心接天地,神游古今,调动积累,点燃生化,以自己的天纵之才,勾画出一幅幅正义与邪恶、坦诚与心计、厚重与浅薄、高尚与卑劣、奢华与贫苦、真挚与虚假的黄钟大吕式的“人间世事图”。让读者在阅读欣赏之余,又能得到一些恍然若悟般的启示或警觉。
《在族长与海神之间》,在向人们提供艺术欣赏的同时,同样也隐喻了一些令人深思的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