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 络 连 接 世 界

会员管理
 带雨的云 558
 王风 372
 作协推荐 307
 运河散人 263
 零度 261
 古月重升 210
 郑永涛 173
 张天珍 169
 轻舞飞扬 154
 孙新坤 154
  •  第二种忠诚(中篇小说...
  •  第十二章 山神土地...
  •  第十一章 除魔告城隍
  •  第十章 都城隍判官互...
  •  第九章 化梦点才子...
  •  第八章 化梦点才子(...
  •  第七章 遇仇人禅定...
  •  第六章 与地藏菩萨对...
  •  第五章 悟德收妖僧
  •  第四章 乱法坛悟德羞...
  •  楼梯寄情
  •  她说什么了
  •  吴稚晖何许人也
  •  《爱,能勿劳乎?忠,...
  •  枫叶的招摇
  •  自在杨花
  •  “地坛”的魅力
  •  田间小路
  •  人散茶已凉
  •  发自病榻的心语
  •  浅伤
  •  溱沁
  •  孤煞
  •  梦魇
  •  奈何
  •  道
  •  淡然
  •  天道
  •  超脱
  •  英雄决
    当前位置:首页   随笔游记 >> 东西南北 >> 蒋寅 日本散记两篇
  • 蒋寅 日本散记两篇
  • 来源:原创 作者: 运河杂志 日期:2012/2/13 阅读:1592 次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日本散记两篇

     

     

     

    日本三宝

     

    儿时看《林海雪原》,“关东三大宝,人参、貂皮、乌拉草”的俗谚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来日本后就想,日本的三宝是什么呢?各人肯定有各人的答案。也许有人会说是和服、电器与汽车,而我的答案是米、纸、庭园。还有一种东西也是我喜欢的——日本刀,但它凛凛的寒光总让我脖子后面感到一丝凉意。所以当日本朋友问我最喜欢日本的什么时,我一般回答前面三样东西。也许这只是我喜欢的三样东西吧,与宝不宝无关。

    日本是著名的稻米出产国,虽然土地有限,人口众多,但稻米基本自给。日本米从外观看,也不显得特别的晶莹剔透,但煮出饭来不硬不软,一粒一粒很清楚却粘结成团,嚼起来特有韧劲儿,那种口感之好,真是难以形容。有些饭店做出来的大米饭,吃上去简直像糯米饭一样,真想不出这米怎么那么好。不夸张地说,日本市场上出售的最便宜的米也比国内市场年最贵的米好。当然,质量好的代价也是高昂的,日本米全是单季稻,土地的单位产量低,所以价格昂贵。一般的米,10kg价格在30007000日元之间,1kg最便宜也要人民币20元左右,是中国的六七倍。尽管如此,日本人宁愿吃较贵的国产稻米,也不吃进口米。有一年夏季气温偏低,日本稻米减产,从泰国进口了一部分大米,米店搭配着出售。结果人们都将泰国米丢弃,米店只好将泰国米放在门口,让人自由拿走。从这件小事也可看出,日本产业的发展是与国民对民族产业的支持分不开的,而这种支持又与对本国产品的信赖和日本人对产品的精益求精相连。日本人无法容忍粗糙的大米,一如他们无法接受其他恶劣制品。正是这种精神,使made in japan几乎成了高品质的同义词。

    日本的纸也是我喜欢的,典雅的“和纸”自不用说,无论是风格古朴的还是富丽的,都让人爱不释手。就是给孩子们折东西的千代纸,也五彩斑斓,令人赏心悦目。我一向觉得日本人的色彩感觉是相当好的。从现在的各种古器物看,日本人自古就形成独特的色彩搭配,许多色彩的组合方式在中国人简直难以想象,但实物在眼竟十分悦目。日本纸的制造工艺当然很考究,古拙的粗,精致的细,柔软的,挺括的,质地无不精良,但我觉得其色泽和印花更吸引人。通常使用的和纸,最贵的是类似宣纸的那种毛边纸,因为比较像中国纸,我的兴趣一般。最有特色,也是最让我喜欢的是那种莹白如雪,里面夹有一丝一片如羽毛如绢绫的和纸,幽幽地闪出一片片凄艳的银光。不知为什么,这种纸总让我联想起日本古典小说和古典绘画中女子的白色裙裳。这种素朴中耀然的艳丽,我觉得是日本色彩美学中的最迷人的地方。

    作为纸的故乡,中国也有很好的纸,但那似乎总与艺术联系在一起,不和我们日常生活发生关系。我喜欢日本的纸,与其说是从艺术欣赏的角度,还不如说是从实用的角度。因为在日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纸制品都很精致,随处给人赏心悦目的愉快。初来日本的人,大概都舍不得丢掉商店的提袋,因为太漂亮了。尤其是那些老字号的店铺,纸袋做得极为讲究,无论用纸、设计、印刷都无可挑剔。商店用的包装也各有风格,我每次拆包装都很小心,从不撕破,然后仔细欣赏一下包装纸的色彩和花样。到馆子吃饭,无论是高级料理店,还是廉价的面馆,筷子的纸套一定是印制精良的。一点简单的花纹,寥寥几个字,都有店铺特点。国内有人专门收藏饭店的筷套,在我看来,日本饭店的筷套是最值得收藏的。

    在日本,只要你留心,随处都能感受到纸的魅力。但对我这个过笔墨生涯的人来说,没有什么比信笺更具有吸引力的了。我喜欢逛文具店,浏览各种信笺信封。日本的信纸信封种类式样之多,不亲眼所见是难以想象的。横写的,竖写的,西洋风格的,日本风格的,薄质的,厚质的,毛笔用的,打印机用的,印花的,凹凸的,小到钞票尺寸的一笔笺,大到A4型的书翰笺,应有尽有。除了普通样式的信笺,信封一般都与信笺配套出售,花色繁多。楼里有个留学的川妹子,也喜欢各种信笺信封,我观摩她的藏品,建议她回国开发纸制品。她很无奈地说,这样的纸中国是生产不出的,如果进口,成本太高,一般人用不起。的确,日本普通的印花信笺一般是三百至五百日元一本,二十张,十个信封也是这个价格。这种成套的笺封似乎日本人也不多用,我收到的信十封中没用一封用这种笺封,全是最普通的信纸信封。以中国人目前的收入,这种笺封显然还属于奢侈品一类。况且还有邮电部规定的标准问题,这个煞风景的规定,让中国人再也享受不了精雅信封的美感了。

    日本的庭园最是让人流连的佳处。一般日本式旅馆、高级饭店和寺庙都有庭园。繁茂的植物、小池流泉和石灯构成它独特的景观,幽深、安静、整洁则是它一贯的氛围。和中国式庭园不同,日本的庭园充满植物,从草到灌木到乔木,整个园子仿佛由植物堆积而成。这繁多的植物并不像中国庭园讲究错落有致,疏密相间,它们密密地排列着、重叠着,以致你想照相时,横竖都不易构图取景,只见一片绿色充斥画面。当然,只要离开狭窄的取景框,这些植物就决不给人繁复杂乱的感觉。因为在游履可及的显眼之处,树木都被精心修剪过了,甚至剪成非常雕琢的形状,比如球形、方形之类,这就和整个园子的浑然显出一种反差,给人一种精致的机趣。浓密的草木簇拥着小池,荫蔽着潺潺的流泉,给庭园罩上一重幽深的气氛。一两座石灯散立其间,薄披苔绿,告诉人们它经过悠久的岁月。石级、竹篱、木栏杆(即使水泥浇铸也饰成木桩形),一切都给你远离尘世的野趣,仿佛置身于另一个久远的时代。这时你就会觉得,这么多的植物太好了,就需要有这么多的植物,几乎淹没殿阁池径,才能造就日本庭园的氛围。相比之下,中国的庭园植物太少,景观过于精巧而设计痕迹宛然,反不如日本庭园更自然浑成。也许从根本上说,两者的功用就是不同的吧?中国庭园是供观览的,而日本庭园是供休憩的。中国式的庭园看一两遍就够了,而日本式庭园却百游不厌,甚至最好能住下。所以,游日本式庭园与其说是观光,还不如说是消闲,漫步,静坐,絮语,冥想,当晚钟在暮色苍茫中悠然响起时,怀着宁静的愉悦徐徐归去,“又得浮生半日闲”。

    日本式庭园中,有一种很独特的“石庭”,就是在廊下或旷地铺满白色的碎石子,并在上面耙梳出一定形状的纹样和图形,供人观赏。有时三两个小假山浮现其中,宛如海上仙山飘忽于波涛中。据说石庭那各种各样的抽象线纹和图案都有寓意,肉眼凡胎的人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免有种种猜度。西洋人常为石庭的种种线纹和图案着迷,以为弃满神秘意味。我觉得,从美学的角度说,石庭完全可以借克莱夫·贝尔的术语,称为“有意味的形式”。对那高度抽象的线纹和图案的入神揣磨,会形成类似于参禅经验的凝虑和冥想。难怪最负盛名的龙安寺石庭,总是吸引许多游人在廊下静坐、伫立,默默地面对着它。龙安寺的旁边就是著名的立命馆大学,清水凯夫教授陪我游览龙安寺的那天,秋雨绵绵。我们站在人群中观赏石庭,不知不觉地我就屏住了呼吸。雨中的石庭并没有特别的景像,但是在那个片刻,周围静穆的气氛让我产生异样的感动。

    古人总爱以禅喻诗,在体验这一点上,艺术和宗教的确有着本质上的同一性。从严格意义上说,美感是无法言传的,无论是滋味之美、器用之美还是氛围之美。庄子说,精妙的东西是不可言说的,可以言说的都是糟粕。这里说的米、纸和庭园之美,一定也是糟粕。

     

    樱花和枫叶

     

    樱花和枫叶是日本人最喜爱的两种植物,每年春秋两季,赏樱和观枫的名所游人如织。如雪的樱花、如火的枫叶,沐浴着人们的目光,在无数赞美声中艳丽、零落。它们都是辉煌而短暂的美,一夜间忽然蓬勃地开了,灿烂地红了,如云如霞,如火如荼。一阵风过,落英缤纷,乱红如雨,又归枯寂。原只知道樱花花时短暂,没想到枫叶也是如此匆匆,不到一周,浓艳浓艳的满树红叶,忽已萧萧凋落。当它们盛妆时,哪能让人想到,委地成尘的殒落竟也是这般无常呢?

    京都是樱花和红叶都很有名的地方。四月中旬,从出町柳沿鸭川过去,两岸樱花满开,一望无际。过了北白川,就全是垂樱的世界。这是一种很特殊的樱花,花是粉红色的如垂穗般的花串。哲学小道的樱花,别是一番景象,比鸭川更幽美。有几株惹人流连的八重樱,花蕊翠绿,花瓣雪白,边缘略现粉红,色调极高贵清艳,令人倾倒。我曾在暮色苍茫中,快走到小道尽头时,看到一株最好看的八重樱,刚刚开放,枝上还有许多花蕾,风致极清雅,为之迟徊不能去。翌日还久久萦怀,便在正午再去看它昼间的容颜。孰料昨天还是少女般玲珑,今日竟已如少妇般丰艳了。八重樱花以花瓣多重叠而得名,较普通樱花更有特殊的富丽,数量又少,因此在樱化阵里显得格外出众。我曾在吉野山的水分神社看到一株晚放的八重樱,那是我在日本看到的最美的樱花。也许正因为晚放,积聚了最美的色彩和风神。

    日本的枫叶虽不像樱花那样为人们所熟知,但也极美,而且因多集中在名山胜境,不像樱花到处遍植,而更具有一种贵族气质。看樱花随处都可以,只要是河边,都有许多樱花树。看红叶则必到一些名所,如京都的三千院、真如堂、东福寺等,但哪儿都不如岚山,岚山是看枫叶最著名的胜境。去岚山最好是骑自行车,清秋佳日,结伴而行,可饱览沿途风物,尤其是穿行于嵯峨一带幽雅的民居,经过广泽池,黄昏的风景最是迷人,你会由衷地羡慕居住在这一带的人们。

    日本枫叶的红艳,让人看过永不能忘怀。满山层层叠叠,满园如火如荼,远眺一片红云,近观每一片叶子都光洁完美,红得纯粹,像人工染就。韩国的红叶也是如此,我想定与空气的质量有关。香山枫叶号称北京一景,你去看看,叶片破缺不整,布满斑点,颜色杂驳不纯,惨不忍睹。无论什么颜色,只要很纯就会很美,更不要说枫叶那让人联想到美人酡颜的红晕了。这是酒的沉醉,诗的幻想,也是大自然最吝啬的恩赐——枫叶的盛时竟也只有几天功夫,说去看说去看,或因事务,或因风雨,蹉跎几日,时节已过,曾那么酣红如醉的叶片,忽尔已如美人迟暮。想不到红叶的美丽竟也像樱花一般短暂。这不能不让人怨恨造物的无情,而同时莫名地遗憾:美丽的东西彷佛总以生命的短暂为代价,用长久的等待换取片时的辉煌?

    如果说枫叶的盛衰是全人类的故事,即使不那么红艳的香山红叶也有自己的悲欣,那么樱花就真是属于日本的传奇了。不知道世界上还有哪种花开得像樱花那么绚烂和茂盛,而又那么短暂,只消两三天,那云蒸霞霨的花树便零落了。是零落,只能用零落这个词,决不能用凋谢或别的词。一般的花,都是花瓣先枯萎,然后才坠落。而樱花,因为太短暂了,短暂得甚至来不及枯萎,花瓣光鲜晶亮着,就那么飘零辞枝,纷披一地了。开放的短暂固然反衬出生命的辉煌,但樱花的绚烂主要是由飘落的景象渲染的。那回风转雪似的洒然飘落,没有亲眼见过的人,是绝对想像不出的。那种华丽、哀艳得近乎壮观的景象,也许可借李贺的名句“桃花乱落如红雨”来形容,但仍传达不了樱花的气质。那种景象给人一种无法形容的凄绝的美感,任何比喻都显得拙劣和俗气,只有武士的精神与它有本质的相通,所以日本古语云:“花则樱花,人则武士。”意谓做花就要做樱花,做人就要做武士。

    武士的精神正如樱花般高洁,而武士的生命又似樱花般壮丽。为了信念,武士随时都可以结束自己的生命,以死亡的形式来追求生命的辉煌。在汤姆·克鲁斯主演的《最后的武士》中,当重伤的胜元让Algren帮助他结束生命时,银幕突然闪过一个有象征意味的空镜头——一树樱花正在飘零。这就是武士精神的象征,生命虽然短暂,却放射出最辉煌夺目的光彩!

    在盛开中飘零的樱花,的确是武士道最好的象征。这种追求生命辉煌和完美而非延长的态度,不只是武士的信念,也许已深入到整个大和民族的意识中。中国也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格言,但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为人认同,实在还很难说,国人更易认同的或许是“好死不如赖活”吧?在这一点上,日本人决不一样,“赖活”可不行,必须追求完美。所以日本的自杀现象很普遍,经常令外国人难以理解。比如一个公司老板,上午谈完业务开完会,下午就不见了,被人发现时他已经在房间里自杀了。别人觉得理解不了:怎么干得好好的就自杀了呢?因为对自己的要求太高,压力太大,以至大到生命难以承受。

    要解释日本这种民族精神的由来,不是简单的事。但有一点我认为是值得考虑的,日本是世界上火山和地震最多的国家,日本人视为民族象征的富士山便是一座火山。中国有一句话,“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日本的地质地貌形成了它的“火山文化”。火山对日本人性格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火山与地震联系在一起,日本每月都有地震,小震不断,所以日本似乎是世界上危机意识最强的国家,儿童从小就受到缺乏安全感的教育,如国土资源的贫瘠等等。亚洲金融危机爆发时,日本媒体大肆炒作,给人的感觉像是日本经济整个都要崩溃了,其实远不到那种程度,但大家都像是要喊“狼来了”,这是就民族性。

    或许日本历史上过多地经历了突如其来的灾难,人们有很多美好的东西在瞬间毁灭的经历,因而更深刻地体认了生命的脆弱、虚幻和无常,对生命之美、自然之美格外流连珍惜,而樱花就成了这种无常之美的极致象征。花盛时节,日本人连蹁出游,寝食其下,看着片片飞花随风飘零,从中感受到生命悲欣交集的凄美。由此我进一步联想到,“火山文化”同时也孕育了日本民族性格的另一个特征,那就是碰上突发灾难或悲哀事件时的克制和平静,阪神大地震中日本人的表现,给西方记者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如果说樱花象征了生命的灿烂之美,那么这种平静之美的象征又是什么呢?我想也许就是枫叶吧?还有什么可比深秋红叶那极绚烂而归于平淡的美更安详而沉静呢?

     

本文共有评论 0 篇︱查看本文的评论
 相关文章
 西北行(八)    1496 次 2008/7/19
 西北行(四)    1637 次 2008/7/19
 人的悲哀    1528 次 2008/1/24
 漫步芭堤雅    1609 次 2008/7/20
 西北行(五)    1621 次 2008/7/19
 
  • 网址:http://www.chinanwa.com 电子邮箱: 1009068986@qq.com
  • 版权所有:  网络作家网 『 中网协 』
  • Copyright ◎ 2003-2020 www.chinanw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297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