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官牛文祥》 一本有份量的好书
刘康达
我们这个曾经发明过活字印刷的国家,如今的印刷术格外高度发达。五光十色、装帧考究的印刷品美若繁花,浩如烟海,铺天盖地,可谓盛况空前。唯一遗憾的是真正让人感动的读物反而被淹没了。
然而,让人感动的书总会浮出水面的。最近,有一本书让我流泪了!这就是孟宪良兄用一年时间写成的长篇报告文学《村官牛文祥》。这部二十万字的大作我通读两遍,浏览几回,每次开卷都能情动于衷——这种久违的感觉实在珍贵啊!
激动过后,掩卷沉思,我以为《村官牛文祥》成功之处主要有三点。
其一,这本书成功地展现了牛文祥这位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这一形象不是用空洞的概念、评语堆砌成的,而是用大量的感人事例、无数具体的细节体现出来的,所以不仅活生生的呼之欲出,而且十分典型。
我以为共产党员牛文祥的形象可以用两个字概括——忠诚。他的忠诚包括三个基本点:坚定不移的共产主义信念,心系群众、造福百姓的深情和终生学习、与时俱进的精神。这些既是共产党人的共性,在牛文祥身上又有独具个性的体现。
比如,“四清”中牛文祥受到不公正等遇,被定为“反党分子”开除了党籍。可是,他仍一丝不苟地以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平反后的第一件事是将按月积攒了八年的党费交给党组织——蒙冤不改初衷才是最坚定的忠诚。
比如,他在临终前的病床上,还让儿孙们给他读报,坚持他这辈子“宁可舍三顿饭不能一天不看报”的习惯;他在剧痛中打上杜冷丁也要跟村干部研究本村发展规划;他从昏迷中醒来,想起遗漏了一位村民的补助,赶紧用已经捏不住笔的手艰难签字,补办此事,这是他一生中办的最后一件公务;他去世后村会计才公开了一个惊人的秘密:牛文祥历年来交到大队充公的个人奖金92572元,个人房产一处——那是上级奖给他这位市劳模的一个两居室。
这一个个催人泪下的场面映照的是他一辈子完全彻底为人民的身影。毛泽东说过,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容易,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一辈子有益于人民才是最难最难的。共产党员牛文祥把最难最难的好事做到百分百。所以,他赢得台湖村百姓百分百的信赖、爱戴和支持。所以,当牛文祥被错定为“反党分子”全家口粮被“严控”时,乡亲们偷着往他家的柴禾垛中塞鸡蛋、米面;所以,那位天不怕、地不怕哪级领导都敢骂的烈属马三奶奶,却满大街地喊:“我就信服牛文祥!”;所以,在台湖村,几十年如一日,只要牛文祥说话,大家就听,他想出的一个个脱贫致富的路子,大家就信服、就支持、就扑下身子跟他干,终于把一个贫穷落后的旧台湖建成了文明富裕的新台湖。如果说牛文祥是一棵大树,党是阳光雨露,台湖村的三千父老就是紧紧拥抱着树根的那厚实而肥沃的土地!牛文祥与乡亲们的大树与大地的关系非常典型地体现了共产党与人民群众关系的本质。所以,通州区委书记梁伟语重心长地说:“牛文祥同志是共产党人的优秀代表,他的事迹是共产党员先进性的一部生动教材。这本教材告诉我们,怎样做才是忠诚地践行‘三个代表’,才能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才能无愧于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
其二,这本书比较详实地记录了牛文祥一生经历的各个历史时期的风貌。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到新中国成立,从土改运动、合作化运动到四清运动,从文化大革命到改革开放二十年,各个历史时期的形势、政策、政治经济状态以及人民的生活状态和思想感情状态都作了比较准确、具体、生动的和尽可能详细的展示。从这本书中不仅能看到牛文祥一生的命运轨迹,还能看到他所处时代的历史画卷。比如当年 “四清”情况的材料在书中就相当详实:有作者完整的综述,有当事人的回忆,有当时各级组织相关决议的文件原文,还附有将牛文祥打成反党集团首要分子的主要依据——当年台湖大队支委会向县委反映对四清工作队意见的那封信的原文。另外,书中还收集了十四段采访实录,并附有36幅照片,这些都增强了全书的纪实性和历史感。可以说这既是一部报告文学,又是一本历史书。这本书不仅具有一种新颖的样式,而且提供了从历史的角度认识人物,再从人物命运的角度去理解历史的两个视角,这样便能获得比单一视角更全面、更客观、更深刻的认识。
其三,这本书中字里行间洋溢着宪良兄的满腔激情。这激情是对先进人物的热爱,是对崇高精神的崇尚,是将自己的心与牛文祥的心融在一起的真诚,是为英模立传为人民代言的社会责任感。我也曾和宪良兄合作过,他写作之严肃认真与呕心沥血我是亲眼见过的。有两个鸡蛋一包榨菜就能熬一个通宵,快六十的人了能这样连续多少天的开夜车,他的体力,他的熬劲,一般人比不了。听说这回写《村官牛文祥》把他熬倒了,住了半个月的医院,可见他写得实在太累了。宪良兄写作投入真情、下真功夫令人钦佩,更值得操笔杆者流学习。因为只有真情投入、下真功夫写出来的才是真文章。
《村官牛文祥》是一本有份量的好书。当前开展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增强人民群众对共产党的信任,振奋广大共产党员和广大群众的精神,特别需要这样的书;现在和以后的人们要了解历史,也特别需要这样的书。愿这样的好书不被淹没,越来越多。
20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