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宋庄
杨家毅
记不清到过宋庄多少次了。
第一次到宋庄,大约是四年前。那时,我大学刚毕业,在博物馆工作,常听到许多艺术家提到宋庄,大概都是将其同“当代艺术”、“画家村”等词语联系在一起。仿佛文化工作者不知道宋庄,就像厨师不知道水煮鱼,考古学家不知道兵马俑。
强烈的好奇心和些许虚荣心促成了我和宋庄的第一次亲密接触。第一次宋庄之行留给我最大的印象就是它同别的农村有个最大的区别:到别的农村,“生男生女一个样”、“少生优生幸福一生”等诸如此类的标语不经意就会跃入你的眼帘。而在宋庄,你总能看到五花八门的艺术展览海报。
每一次到宋庄,总会有不同的收获,不同的感受。我喜欢那里自由的空气,我喜欢它独特的气质。
最近一次到宋庄,是在今年宋庄第三次艺术节期间(大概是闭幕的前两天)。那是周末,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我和一个朋友来到久违的宋庄。刚下车,就看到熟悉的景象。广场上,有来来往往的人群在悠闲地散步;广场两旁是鳞次栉比的画廊、美术用品店和杂货店,道路旁的墙上贴着各种各样的海报。一切都是那样的熟悉。
今天,显然还有不同。人显然更多, 人们的脸上仿佛有更多的惊喜的表情。沿着人流,我们来到小堡商业广场对面的一个大空场,可能平时是大集贸市场,农民朋友在这里买菜进行农产品交易。文化节期间,这里成了一个艺术展览区。走进半圆形的拱形门,里面的景象让我震撼。迎面而来的是一个巨型雕塑,一个高大的男人,挎着一个腰鼓(或者其他乐器),半蹲的姿势,像要舞动起来一般,感觉到虎虎生风。下面是各式各样的小雕塑,有抽象的,有写实的,有的还很有创意,让人不得不佩服这些艺术家的灵感。
有一些裸体雕塑,赤裸的色彩,原始的情结,有的是美的、优雅的。有许多不朽的雕塑都是裸体,比如说米开朗琪罗的《大卫》。但是,有些艺术家故意把人(或者动物)的某一器官夸张、扭曲,没有美感。不知是我们这些凡夫俗子还没有达到那样的境界,还是这些艺术家已经江郎才尽,哗众取宠呢。
关于裸体与雕塑的问题,已经被无数人谈论,好像是永远也不会被人厌倦的话题。就好像女人永远不会厌倦逛街,男人永远不会厌倦谈论女人一样。记得有一首诗,名字叫《裸体与雕塑》,这样写:
不见了悠然千古的南山,
不见了蜂飞蝶舞的田野。
我看到水泥汀的森林里,
妖雾弥漫,扭动的鬼影,
吐着磷火,疯狂地摇晃脑袋;
吼着内心的空虚,
借助白色的迷幻和灰色的艺术,
在黑暗里陶醉、拍托和迷离。
不见了青青的草原,
不见了蜿蜒的河流。
我看见狰狞的大桥,挡住了
遥远而壮阔的天空;
我看见灰色而贪婪的高速路,
蜈蚣一样爬满青山、绿野和高原。
再也听不到流水叮咚,旷野风吟;
再也听不到陶公词唱,风雅流莺… …
这一些赤裸的雕塑,
又会记下一些什么?
那一些高昂的头颅,
人们还能理解他们的思绪么?
街上还有疯子一样的艺术,
偶尔曝露的裸体扯起返朴的旌幡,
归真的欲望悄悄蔓延:
扭曲的心灵自然的麻醉,
神圣的礼仪和生命崇高的信仰,
遗弃在硅晶片和半导体里;
在太阳下示众,
接受祈诚的子民的膜拜;
裸体是他们最后的奉献,
精神和灵欲难以摆脱邪恶的控制,
裸体也是他们唯一的选择和反抗。
除了雕塑,绝大部分是各种各样的美术作品,整个空场都是。极目望去,看不到头,大约上千个展位,作品少说也有万余幅。我想到小时侯,在老家的集贸市场举行的畜牧交流会。每家都把自己家的牛啊、羊啊牵到市场供大家参观,这样不仅交流了感情,时机成熟,还会产生不少交易成果。我时常想起这样有点田园牧歌的生活。
现在居然在这里还找到这样的感觉,在一个农村的集贸市场,办起这样的艺术大展。以天为背景,以大地为展台,以百姓为观众。这些平时高高在上,可望而不可及的艺术品居然和老百姓这样亲近。整个市场内,熙熙攘攘的人群穿梭其中,从他们的穿着和神态,我可以推断,这里既有艺术家、小资群体、农民,还有一些大鼻子老外。
对于这些盲流艺术家而言,据说在北京的或者来北京旅游的许多外国艺术爱好者,往往成为他们作品的主要买主。所以,有些专家惊呼,当代艺术是“墙内开花墙外香”。美国、法国等国家的一些知名艺术机构开始热衷收藏、收购、代卖中国艺术家的作品。例如,法国的让-马克·德克洛破从1991年开始购藏中国当代油画作品,对刘炜、张晓刚、方力钧等人的作品皆有涉猎。
有人提出,国内如果不重视当下的艺术作品,许多年后,当我们认识到他们的价值时,就会花更多的代价去买回这些作品。我觉得这种担忧不是多余的。现在我们经常从国外拍回民国或者解放初期的作品,而且往往是天价。
因为是一味地迎合外国购买者的口味,所以很多艺术家的作品缺乏艺术性和也缺乏责任感。正如艺术家张念这样毫不留情地写到:
……为了生活,这些艺术家可怜巴巴地盯着洋人的钱包,他们的爱好成为现代青年艺术家活下去的源泉,这比妓女卖淫还恶心。
比如有些作品故意丑化国家领导人,这在中国是绝对不允许的。我们有自己的文化,我们有自己的是非判断标准和自己的民族心理特征。所以这些作品不仅遭到意识形态管理部门的打压,也让普通民众非常反感。这也许是宋庄艺术家一直受到争议的原因之一吧。
整个场地都是各种各样的艺术作品,内容丰富多彩,有表现田园风景的,有刻画现代人生活状态的,有表现宗教色彩的,有反映深化故事的,还有关于现代人精神状态的;从流派上讲,有许多主义,所谓伤痕主义、抽象表现主义、超级现实主义、玩世现实主义、新表现主义,还有所谓艳俗艺术、政治波谱艺术等。什么意思,我也不知道,只觉得大部分还能给人美的享受,有少部分确实不敢恭维。但是免费看人家的作品,还说人家不好,显然不够厚道,只是默默希望他们能够提高水平,带给我们更多更好的美术作品。
这里的作品让人应接不暇,不知不觉天已经暗下来了。朋友提醒我,咱们还是走马观花似地看一下吧。
离开市场,我们来到附近的上上美术馆。这里快要闭馆了。我匆匆转了一圈,出门时一个通知吸引了我。原文如下:
通 知
宋庄房屋纠纷一审败诉案件,将于十一月十二日上午九时在北京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公开二审,此次审判将关系到宋庄艺术家的整体利益和全局。请关注此案进展及宋庄房屋问题的艺术家同仁尽可能到庭旁听。请务必携带身份证,十二日上午七时准时在小堡商业广场集中,乘专车(免费)往返。敬请支持!
就在前两天,审判结果已经出来了,艺术家败诉。我不知道这样的结果对宋庄艺术家意味着什么,对宋庄意味着什么。十几年前,一批艺术家从圆明园逃到这里,他们还会继续逃离吗?
这个被人与法国的巴比松,美国的东村,德国的达豪、沃尔普斯韦德相提并论的中国宋庄,世界美术史专家称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艺术家群落的地方命运会如何呢?
宋庄美术馆、东区艺术中心,还有新开的几家美术馆,只有等到下次再来了。
朋友一再催促,我们才坐上回到城里的巴士。窗外已经是万家灯火,整个城市置身在华灯之下,是那样的美丽,但愿宋庄的前景也会如此的光明。
农历丁亥年葭月既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