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 络 连 接 世 界

会员管理
 带雨的云 558
 王风 372
 作协推荐 307
 运河散人 263
 零度 261
 古月重升 210
 郑永涛 173
 张天珍 169
 轻舞飞扬 154
 孙新坤 154
  •  第二种忠诚(中篇小说...
  •  第十二章 山神土地...
  •  第十一章 除魔告城隍
  •  第十章 都城隍判官互...
  •  第九章 化梦点才子...
  •  第八章 化梦点才子(...
  •  第七章 遇仇人禅定...
  •  第六章 与地藏菩萨对...
  •  第五章 悟德收妖僧
  •  第四章 乱法坛悟德羞...
  •  楼梯寄情
  •  她说什么了
  •  吴稚晖何许人也
  •  《爱,能勿劳乎?忠,...
  •  枫叶的招摇
  •  自在杨花
  •  “地坛”的魅力
  •  田间小路
  •  人散茶已凉
  •  发自病榻的心语
  •  浅伤
  •  溱沁
  •  孤煞
  •  梦魇
  •  奈何
  •  道
  •  淡然
  •  天道
  •  超脱
  •  英雄决
    当前位置:首页   短篇小说 >> 短篇原创 >> 许福元(北京顺义) 燕子不居仇屋(外二篇)
  • 许福元(北京顺义) 燕子不居仇屋(外二篇)
  • 来源:原创 作者: 运河杂志 日期:2012/7/6 2 阅读:1671 次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许福元(北京顺义) 燕子不居仇屋(外二篇)

     

     

    三月三,燕子来;九月九,燕子走。

    三奶奶至今仍住在五间老屋里。老屋砖抱角,坯填芯,屋顶垂一尺厚的秫秸。上面搭麦秸呢,挂小青瓦。

    堂屋烟熏火燎墨黑的脊檩上,有一个燕窝。这个燕窝又长又宽又深,做得好漂亮。

    燕子分拙燕和巧燕,做出的窝也不一样。

    巧燕做的窝,衔泥筑巢从一点开始,往上呈扇子面展开,渐渐凸出鼓肚,里面预留好暖巢空间,好生儿养女,哺育后代。

    拙燕做的窝,扁扁平平,像一只大鞋底子挂在上面。

    巧燕还讲卫生,好干净。乳燕拉的屎,它都叼出窝外,送到远远的地方去。

    拙燕则邋遢,窝里窝外地下,一片狼藉。

    三奶奶家住的,就是巧燕。

    燕子有这样的习性。凡是主人家团结,宁静祥和,燕子秋天往南飞走,开春还飞回来。只不过在旧巢之上,再啄一圈新泥。同时呼朋引类,在屋檐下,厢房里,又增新居,形成一种小气候。

    三奶奶的大儿子叫大燕,二儿子叫二燕。他们出学校门进单位门,都在外地工作,也都在外地安了家。前些年,春节回来,往上几天。现在说忙,儿子到底也上了把年纪,好几个春节没回来了。

    日常照顾三奶奶,就是老闺女巧燕,婆家是当村。

    终日与三奶奶为伍的,就是燕子。

    开春的时候,打前站的燕子来了。它们先落在屋脊,门楼瓦檐上,然后在院子半空盘旋几圈儿,“刷”就从门顶窗钻进去了,看到旧巢仍在静静地等待它们,才款款地飞出来。

    于是,就陆续来了一小批燕子,它们从三奶奶的头顶、眼前、身后斜飞着,绕着圈,呢喃着,似乎告诉三奶奶:我们又回来了。

    每到这个时候,三奶奶就问巧燕:“人有人言,鸟有鸟语。你知燕子在说什么?”

    巧燕故意说:“不知道。”

    于是,三奶奶年复一年对巧燕重复着:不吃你不喝你,借个屋檐生儿女。

    燕窝里其实清静不了多长时间,乳燕就孵出了。先只是听到“唧唧”的叫声,没几天,就“喳喳”地喊了。雏燕纷纷趴在半圆的窝边,露出墨黑的小脑瓜,抿着黄黄的嘴巴。但等燕子妈妈一回来,它们就比赛似地纷纷张开大嘴巴,列成一排小黑洞洞。妈妈就将衔着的小虫呀、桑葚呀,嘴对嘴地喂它们。

    三奶奶家院场大,有一亩多。傻青杨、香椿树、刺槐、桑葚树都郁郁参天。夏天的傍晚,燕子就在葡萄架、葫芦棚、架豆秧、韭菜埂之间穿行,剪来剪去。此中情趣,三奶奶最会感受:黄花酝酿蜂儿蜜,细雨调和燕子泥;夏至红雪墙头杏,白露冬瓜霜了皮。

    燕子开春一来,三奶奶就让老闺女,在院子南墙下凉灶锅做饭烧水,怕熏着堂屋里的燕子窝。老闺女要将院子打成水泥地,三奶奶不让,说燕子垒窝要用泥,要喝水。因此,院子里三奶奶总留下一个小小水坑。

    九月九之前,燕子要孵三窝小燕。秋风下来了,三窝小燕都要带到南方去过冬。

    每年燕子临走的时候,你看吧。一大群围着三奶奶飞,有几只还落在三奶奶的肩膀上,手背上。然后,绕着三奶奶的大院场,转三圈,才依依不舍向南飞去。

    每到这时,三奶奶都很伤感,对老闺女巧燕叙叙叨叨地说:“人哪,其实跟燕子一样。燕子垒窝,一口口叼泥。盖这老房的时候,就我和你爸爸脱水坯,累得腰都直不起来。你大哥念书的时候,吃不饱,还不是我刨了前院的白薯,自己舍不得吃,蒸了晒成干,用小驴驮着送到他学校去。为了你二哥结婚,我卖了二十多棵树。为了你上高中,连老母猪都卖了。”

    老闺女和三奶奶最贴心,不由得说:“您说,人啊,这可为了啥呢?”

    “为啥,也不为啥。”三奶奶不只一次这样说:“你看见燕子了么?它们从南方飞到北方,生儿育女,又带回南方,不怕路途遥远。一季要孵三窝小燕,小时候要一口一口喂它们。等翅膀硬了,就出飞了。要是半道上碰见了,不一定都认识吧?还是托生人好,像你大哥、二哥,人来不了,还有电话来么。”

    这一天,老闺女巧燕告诉母亲:这里要建汽车城,要拆迁。按政策,房越老越值钱,土地比房屋还值钱,做价至少得一百多万。是不是让我大哥、二哥回来一趟?

    三奶奶心里有谱:大燕、二燕会很快飞回来的。

    果不其然,两天以后,巧燕的大哥、二哥就回来了。

    大燕对三奶奶说:“妈,我现在真等着用钱。我那二小子结婚买按揭房,首付得二十万,现在房价真贵。您心里最明白,我刚参加工作时,一个月挣三十八元钱,我每月往家寄二十元,给我爸爸看病,您说是不是?”

    三奶奶点点头,说:“是。”

    二燕对三奶奶说:“妈,您心里最清楚。我那丫头,您的孙女要自费留学去加拿大,得三十万的预备金呢。我刚工作的时候,是下煤窑。我用年终奖金,盖的咱西厢房,那是用命换来的,您说对吧?”

    三奶奶也点点头,说:“对。”

    巧燕也沉不住气了:“妈,您心里明镜似的。这么多年,是谁伺候您?您一有病,我就背出背进。要不是为您,我不会不考大学吧?现在,只有我户口跟您在一块儿。再说了,女儿也有继承财产权利。怎么也得有我一个楼门吧?您说,我说得在理吧?”

    三奶奶还是点点头,说:“在。”

    大燕、二燕和巧燕,却又一齐埋怨起三奶奶来:“您别光‘对’‘是’‘在’的了。要是趁我爸爸在世时,把家分了多好,现在按分家单计算,能有这后遗症吗?”

    三奶奶显得挺内疚,点点:“都是我不好。”

    以后的一段日子里,大燕、二燕和巧燕之间,为这笔巨额房产,进行磋商、谈判,及至反目。最后请律师,对簿公堂。

    三奶奶的农家院里,一时人来车往,还有警笛声声。

    三奶奶病了,病得还挺重。有出的气儿,没有进的气儿。

    大燕、二燕和巧燕,这回齐刷刷跪在三奶奶炕前,都止不住流泪。

    三奶奶非常平静,问他们兄妹三人:“咱家的燕子呢?”

    大燕、二燕和巧燕,才猛然记起:燕子呢?什么时候飞走得无影无踪了呢?

    他们抬头望望屋脊,又跑出去看看厢房檐下,查看了一个个燕窝,都空空落落的了。就是一窝窝刚要出飞的小乳燕,也无影无踪。原来布满树荫,燕影热闹的天空,现在死一般空寂。还有两茬乳燕没孵,燕子们绝然弃屋而去。

    这是怎么回事呢?

    三奶奶临咽气的时候,告诉她的儿子大燕、二燕和女儿巧燕:

    “燕子不居仇屋。”

     

     

    香椿树,是树中之王。

    传说汉光武帝刘秀,起兵中兴汉室。一次兵败,人困马乏,就坐靠在一棵大树旁打个盹。一张嘴,一粒熟桑葚正好掉在口中,又水又甜,刘秀立刻精神焕发。于是,一指旁边的那棵树,“封你为树中之王。”

    刘秀以为他封的是桑树,其实他指错了,错封了香椿树。桑葚树一生气,就气破了肚皮;一旁的杨树却哈哈大笑。于是,就有流传后世的“气破了桑,笑傻了杨,椿树封了树中王。”

    所以,你看桑树都破肚,杨树叶子哗哗作响。而只要一有椿树存在,它总要高出别的树冠一冒。

    香椿峪的周老汉,他家的香椿树,又是全村的树王。

    这棵香椿树就长在他屋后的山坡下,是周老汉十几岁时栽的,如今有六十多年了。

    树干粗得小孩子搂不过来,亭亭如盖的树冠遮满了房顶,一对对狭长的叶子织成绿网,乳燕雏莺,浓荫鸣蝉。树皮斑驳,支棱起一片片鱼鳞似的老皮,但泛着香味。

    最是春暖花开,清明时节,香椿树滋芽了。先是冒出星星点点,像拱出一颗颗茸茸毛豆。然后豆瓣裂开,迸出一簇簇嫩芽,淡紫中晕一圈鹅黄。没几天,绿梗托着紫叶伸展,像擎出一把把火炬。紧接着,火炬就纷纷形成气候。当满树的火矩都冒着绿苗,就该采摘香椿了。

    周老汉采摘香椿很有讲究。主干中央的枝叶不能动,每个分枝的顶端也要保留一簇。就是采摘一朵,也要转着圈只掰几瓣,一定要留下中间的嫩嫩枝条。而且每年春天,一棵树最多采三次。周老汉说:香椿树也通人性,采的次数多了,香椿树是树王,气性大,该气死了。

    每到采摘香椿的季节,都是周老汉自己亲自采摘。这几年上了岁数,儿孙们不放心,怕摔着碰着,才放了手。但儿孙择摘香椿的时候,他拄一根枣木棍子,守护着,他不时用棍子指指点点:这枝别动了,那杈留着,停!

    周老汉对采摘下来的香椿,用途有三:

    一是自家享用。香椿摊鸡蛋,面裹香椿鱼,香椿打卤面。也将香椿洗干净了,重重地搓上盐,闷腌在小坛里,一直能吃到处暑。

    二是送亲朋好友。周老汉用马兰草将香椿捆成一小把一小把,然后集成一小捆。送给东头姐家,后营舅家,北窑上姑家,还有连襟、把兄弟。路近的,他给送去;路远的,打发孩子去,或打电话,让他们自己来取。每年春天,都乐此不疲。

    三是集市上去卖。用红线绳将香椿束成一小梱,每小梱也就十五六枝,叶子上弹点清水,整整齐齐地码放在小竹篮内,上边蒙上一条湿手巾。然后,提篮小卖,赶集去喽!且集市离他家不远,只要他在集市一露面,人们闻讯纷纷围过来:香椿王的香椿,香着呢!一块钱一小梱,没一顿饭工夫,小竹篮空了,周老汉的钱兜鼓了,好几十块呢。

    香椿峪紧挨着圣水峪、观音谷,旅游业勃兴。今年春天,农家饭,香椿宴,成为热点。

    所谓的香椿宴,就是桌面上的菜,无论是煎、炒、烹、泡及凉拌,都有香椿参与。就是主食,蒸、炸、煮、烙,也离不开香椿。而且香椿宴季节性很强,过这个村,就没那个店。又有媒体宣传,香椿含维生素E和性激素物质,具有搞衰老和补阳滋阴作用,对不孕不育症有一定疗效,故有“助孕素”美称。所以,香椿峪一时人来车往,门庭若市,须提前电话预约或从网上预定。

    香椿树刚冒芽,周老汉的二儿子就把老爷子送到南口大哥那里:“我大哥新买的楼房,你去给温温居,住个月二十天,你再不去,我哥该生气了。”

    周老汉不放心他的那棵香椿树,对老二说:“你可该咋摘咋摘,可别把椿树王气死了。”老二则说:“我办事,您放心吧。”

    一个月以后,周老汉回来了,老远就看见那棵椿树王,树还在,可不对劲,没有往年的枝繁叶茂,整棵树,都光秃秃的,让人看了心酸难受。不过,树下停一辆新面包车和一辆新电动自行车。

    周老汉傻眼了。他把光秃秃的树枝拢进自己怀里,用拇指摩挲着马蹄状的枝桠掰痕。又伸出舌头吮着,像舔着自己的伤口。

    周老汉想骂老二,也想打老二,可他没有,因为整个香椿峪口的香椿树,都是光秃秃的,“三个月再不钻芽,就没救了,真是造孽呀!”

    一个月以后,香椿树没滋芽;两个月以后,还不见新芽的影子。刚过三个月,雨季到了,一场暴雨,香椿峪发生了泥石流。

    还好,因为撤离及时,没有伤人。不过摆香椿宴的房子被掩埋多一半,这棵香椿树王从屋后被连根拔起,抬到了前院。

    树一倒下,树干显得更粗了。老二本来就是木工出身,将香椿树用电锯开成板,锯末火炕烘干,打了两套家具。

    最后剩下的就是香椿树的根。

    老二说,“用斧子砍了烧火吧。”

    周老汉却护持着这庞大的七叉八桠的香椿树墩子:“我有用,你们动他一根汗毛都不成!”

    周老汉日夜开始维护、加工、保养、整理这棵香椿树王的根。

    他请来吊车,将这巨大的椿树根吊在一个水泥高台上,并准备一大块塑料布,能整个苫过来。在根的旁边,他搭一个窝棚,累了困了,就栖息在那里。

    他开始了一项庄严的工作。他先将根与根之间的泥土剔掉,但保留了很多被根包住的石块。他剥去了根上的老皮,使筋骨赤裸裸组成框架。同时,打磨上蜡,以求不朽。他尊重椿树根的原始状态,整旧如旧。他面对的,是一个鲜活的生命,昭示着这个生命的历史轨迹。

    历时三个月,周老汉显得苍老了许多,但他完成了一件伟大的作品:根。

    一个偶然的机会,市根雕协会会长发现了这件作品,大为惊叹和赞赏,鼓励周老汉用这件作品参加市里的根雕展览。

    这件作品在展览会上一露面,就引起了轰动。

    市根雕协会会长亲自给讲解:“这是一件多么气势磅礴的作品,高三米,宽六米,纵深两米六。你看盘根错节,屈曲回旋。各种造型,如天龙入海,如白鹤飞天,如犀牛望月,如神猴拜寿。你们再看这些根,如金蛇狂舞。最为难得的是,是根抱石,石咬根,如果有个创意,秦始皇修万里长城,这些民夫在采石运石,将是一个大手笔。价值不会低于百万。”

    观众中发出一片“啧、啧”的称赞声。

    根雕协会会长虽意犹未尽,但毕竟得请作品的主人说几句:“下面,就请周老先生讲话。”

    周老汉虽未见过大世面,但却出奇的冷静,面对闪光灯、摄相机,他不紧不慢地说道:“我是个农民,叫我山民也行,我不懂什么艺术,只懂得树根。”

    观众中,爆发了一阵笑声。

    周老汉用手抚摸着椿树根,向大家介绍说:“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树的根吗?这是香椿树的根。香椿芽,好吃吗?好吃。每年春天,我们都吃它,家人吃,亲戚朋友也吃,还到集市上去卖钱。”

    “就是在三年自然灾害吃食堂时,我们全家人吃它、嚼它,靠它度过了挨饿的时期。”

    “你们问:树干呢?出了一方多板材,让我儿子打了家具,放在屋里,香着呢。”

    “现在,只剩下树根了。你们看看,为了支撑那么大的树冠,得需要多少条树根呢?这些树根,活得多艰难,多光荣,多英雄啊。”

    “你看看这条树根,天旱的时候,它得使着劲往下扎,好吮吸土壤里的水分;你看那条树根,洪涝的时候,它得把石头紧紧地攥着,抱着,不能让树干倒下去;你再看那树根长个瘤子,那是被老鼠咬的,自己包扎好伤口以后,又往地层深处钻下去了;你再看那条根,为什么有九道弯,它没办法呀,它惹不起大石头,只好躲着走,也要曲曲折折地吸收养分。”

    “我们并没有给它施过一点肥,也没有给它浇过一桶水。我们却掰掉它的嫩枝,吃光它的叶子,又锯开它的树干,可有谁想到树根的艰辛,连气都不让树喘一口,你们说说:它们能不给气死吗?”

    讲着,讲着,周老汉抱住椿树疙瘩,放声大哭。然后用粗糙的手背抹着眼泪,向大家宣布:这不是艺术品,这是根哪!

     

本文共有评论 0 篇︱查看本文的评论
 相关文章
 回家    2002 次 2008/8/17
 高国镜(北京顺义) 庄县长的传说    2120 次 2012/7/11
 八个儿子和六个女儿    1417 次 2010/8/4
 于腾龙 粉米色毛衣    1820 次 2012/5/22
 余味    2072 次 2008/7/19
 
  • 网址:http://www.chinanwa.com 电子邮箱: 1009068986@qq.com
  • 版权所有:  网络作家网 『 中网协 』
  • Copyright ◎ 2003-2020 www.chinanw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297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