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 记
人生道路的曲折,思想中的矛盾冲突等,都必然在语言和文字上得到表现。苏北老家有句俗话说得好:有话就想说说,有疮就想摸摸。这既说明该地区人们的直率、质朴,也说明了世间的人之常情。由此本人性格深处也多带有此种民风熏陶的印痕,又加之二十五年之久军营锻炼的阅历,尤其对人间的善美丑恶有着本能的追求和憎恨。然而在当今社会盛行各种各样“潜规则”束缚人们正当活动时,尤其自己被某些“潜规则”击中,我便长久地陷入了痛苦和无奈之中。五十余岁越发找不到清晰而正确的答案。按孔子所言,人生四十应该“不惑”,五十岁是“知天命”之时,此时我深感“误了点”。五十余岁已年过半百,这真是“老革命”遇到了新问题。因为自身主观上的真诚,而越加显示出所追求善美的残酷性。大概也只能自吞下去——自信我有这样的勇气。吞而不语为懦夫,吞而后吐为事后诸葛亮。如此我神往于鲁迅式的选择:“站在沙漠上,看看飞沙走石,乐则大笑,悲则大叫,愤则大骂,即使被沙砾打得遍体粗糙,头破血流,而时时抚摸自己的凝血,觉得若有花纹。”此种对人生境界的追求,我更愿亲近于鲁迅。时代尽管不同,然对社会上腐朽东西的厌恶,应有共识。作为“潜规则”在一个单位大行其道中的受害者,必定是深陷其中、身受重伤的见证人,是苦难记忆的承载器,心中深埋着操纵“潜规则”人的墓志铭。
“潜规则”之所以在某些角落形成一股几乎不可阻挡的暗流,究其原因:个人集权是产生这种规则的根源。然而奉行这些“规则”为神明的人心态各不相同。这其中尤数那种近乎绝望的颓废的妒忌心理,最具有破坏性。特别是仕途上同伍的妒忌更甚,具有太多的玄机。一是善做两面人,当面说好话,背后下毒手;台上握手,台下踢脚,然而俨然一副正人君子形象,背地里却极力给人以诽谤和抹黑,析其玄机,用现在时髦话:“认真作秀”。二是背地里广布惶恐。利用手中仅有的一点小权力,对和妒忌对象来往较多的人,则以种种堂而皇之的理由进行打压,以这种“杀鸡敬猴”的手段,令其他人纷纷对其产生恐惧心理,在单位制造一种被妒忌人的孤立无援和一种人人自危的局面。这种人的称奇之处,私挟恩怨,却不露声色。三是善于流言惑众。流言以谤人为主,他们深信“三人成虎”之道,最知流言惑众的威力,又深知世上多好事者或从众心理的倾向,流言一出,自会不胫而走。自己只须静候 “那人完蛋了”的佳音。待字闺中,能盘点收银。黄道周说得好:“嫉妒生利欲,而不生于贤美。”妒火中烧,能使人头脑发昏,丧失理智,甚至党性、人性以至堕落到极其卑劣和凶残的地步。这里我不得不把我的思绪拉回到公元二00六年初,这是一年一度的考察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时刻,我这在副处位置上十六年之久的芝麻官,也被列在考核之列,其方法:让群众用划钩的形式来决定考核结果。连续考核三年均获优秀的我,竟然钩出了不称职的结果,这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之外,百思不得其解。在部队服役时,由于工作成绩突出,连年嘉奖,还荣立过两次三等功;转业到地方后,无论是负责政工工作,还是群众文化工作,均不断被市、区级有关单位评为“北京市经济技术创新标兵”、“北京市农村电影放映工作突出贡献奖”、“北京市家庭藏书状元户”、还被通州区评为“支持科普工作的 主管领导”、“尊老敬老的好领导”、“社区共驻共建先进个人”、本系统“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除此,我还结合自己负责的群众文化工作的实际,编写了多篇理论文章,2005年5月,“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努力开创群文事业产业新局面”文章入选《全国群众文化论文选》;2005年2月《群众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初探》一文,被《京郊日报》全版刊出,相继被《中国当代社科研究丛书》编委召开的“科学发展观与全面建设小康优秀理论成果研讨暨颁奖大会”评为一等奖;被“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评审,荣获优秀学术成果一等奖,收入《中国当代思想宝库》一书。直到2007年10月该文还被中国群众文化学会评为“07年中国群众文化年度论文优秀奖”。2006年3月,《试论构建和谐村镇与农村文化建设》一文,又被《京郊日报》整版刊出,并被人民日报社网络中心在人民网上发表;被中国经济文化丛书编委员召开的“全面构建和谐社会与2006年度优秀理论成果研讨暨颁奖大会”评为一等奖;被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研究院等单位评为一等奖,入编《决策、研究、发展》大型典籍中,并被相继邀请参加甘肃兰州召开的“经济建设与和谐社会协调发展学术研讨暨第五届学术大会”、广州深圳召开的“构建和谐社会与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建设研讨会”等。由于处在单位此种不健康的环境氛围中,均未能参加,但我为工作,为事业确实付出了心血,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然而当年的考核,却出现了一个“墙倒众人推”的局面。更有甚者,个别管官的官,用粗放型工作方法,对事实真相之不顾的盲从行为,信口开河放言:考核不称职,降职使用。我在部队和地方负责干部工作十余年,这种对待干部的方式方法,真不敢苟同,不得不使我另眼相看,气愤地抛出一句话:“如不称职,干脆一捋到底,我什么职务都不要,返回故乡。”此次考核,经我调查和有关同事反映,破绽百出。原来,是个别心胸狭小,长期存有卑劣妒忌心理,且握有小权的同伍的暗示;有胸无点墨,极尽卑躬卑膝的小人的串联,有知恩不报,抢班夺权,而又精通拍马术的人滓的赤膊上阵。采用与上级下发的考核文件精神完全背道而驰的做法,违反考核操作程序,预留暗箱操作的空间和明显的个别人违规手段。为此组织部联合纪律检查等部门,组织六人考核组,到单位组织了一百余人的第二次考核,考出了个合格称职的结果。一时间,运河北端的小县城传开了这场“闹剧”的考核新闻。随后考核组一行进驻到单位,针对考核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为期两天的调查、谈话,有的当事人血压升高,有的痛哭流涕,有的慌忙串供……,种种拙劣表演,使考察组掌握了此次考核的内幕,严肃指出出现问题的原因和产生的不良影响,要批评教育当事人。然而,心怀妒忌,背地里错误引导的个别人,能把放的屁抓回来吗?能把吐的唾沫再舔起来吗!至今无人批评教育,在那里装聋作哑,其做法何等猥琐卑下。古人讲:“恶莫大于妒”,把妒忌列为最大的恶行,是很有道理的。妒忌之心,发展到政治整人,结果搬了石头砸自己的脚。然而事实远非如此简单,一计不成又生一计,政治上整不倒你,又污谤你经济上有问题。不知何因,反贪局在有关单位和个人之间进行了调查和取证,整整两个月,我蒙在鼓里,一时间同事远离,好朋躲闪,同级寡言,下级谣传,确实让你偿到了“孤家寡人”的味道,为此我在一篇散文中写道:“我不喜欢在人生道路上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制造云雾环境。空穴来风的‘云’,虚无飘渺的‘雾’,它让你看不见,摸不着,却实实在在让人感爱得到,甚至以令人碰得头破血流的面目示人的”。妒忌人从来坚持:“谎言说一百遍,就是真理”的信条。处心积虑地盘活了不少历史资源,准备了不少的“子弹”,打不死你,也让你受重伤。而人总不可能事事占上风,总有阴谋败露的时候。所谓的经济问题,时间不长人们明白了真相,有的后悔当初的盲动,有的迫于当时的压力,大家认识到个别人对妒忌对象的不怀好意与欲除之而后快的心理及行动,随之大白天下。这使我再次看到:作秀就是作伪,不过已不再是简单的作秀,而是拿单位、拿群众开涮。其人大奸似忠,大阴似善,明做人,暗做鬼,两样都做的真切。几十年的修炼,只有此收成而已,别无它获。作秀玄机、手段的展示,足以给他颁发个奥斯卡表演奖。在此我送他一语:“一双冷眼看螃蟹,看你横行能几天。”气话归气话,在这里我还要善意地劝下个别人:“甩掉嫉妒,净化心境,对自己健康大有益处,心存妒忌,挖空心理寻找、编造材料来压制别人,整治他人,其结果往往是走向反面的。失败和打击,又必然给你的心理上再次造成压抑,你付出的心理和身体代价将更加深重”。大文豪巴尔扎克说得好:“嫉妒者所受的痛苦比任何人遭受的痛苦都大,他自己的不幸和别人的幸福都使他痛苦万分。”我借助《内经﹒素问》给你诊断:“妒火中烧,可令人神不守舍,精力耗损……疾病滋生。”据说,德国针对嫉妒能引起多种症状的事实,把嫉妒列为一种疾病,与麻疯同格,享受免费医疗。可见从古之今,从国内到国外,嫉妒是一种病,也是一个病源。甩掉嫉妒,保持恬谈和善的心境,把自己回归到性本善的人之初阶段,与人于已于社会都有益处。
不好的境遇不期而至,使我感到人生旅途,山山水水,风风雨雨,世间事情总是因因果果,看开则塞翁失马,看不开则气馁成疾。放下一身轻,提起万般重,这种心境和造化带给自己的收获和愉悦,则绝非与妒忌之人的感受划为等号。我相信那种碌碌无为的人,搬弄那点权术之人是无法悟出这深厚的道理来。如疲于应对这一两个人的雕虫小技,把许多宝贵的时间和有限的精力都花在这样的纷争和无穷耗费上,我耗不起,也不值得耗,放下挑战成败的枷锁,掷下人间世俗的眼光,去寻觅那灵气的住场,静安地去追求自己所要追求的爱好。此时放弃,是对妒忌之人围剿你藩篱的一次突围;是对消耗你精力浪费你生命的有力回击,是对阻碍你事业发展的恶人的扫射,是对捆绑你双脚绳索的一次解脱。古人云:“善莫大于恕。”这种心态大概也算一善举吧,我把眼光投向世间,把人们说熟讲烂的俗语再次咀嚼一番,大有所获。正如孔圣人所言:“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人世间万物虽异,但都有许多相同之外,甘瓜蒂苦,物不全美,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哪有十全十美的人和事呢,人和万物都被上苍划上了一道道缺口,你不想要,但都如影随形,缺憾的人生是最完美的,美在增添人生阅历和承受能力;由此我联想到我国源远流长的书法艺术,人们在长期的书写过程中,刻痕墨迹均在各种质地的载体上留有它的身影,因其质地不同,经历外界自然环境的洗礼各异,形成了各式各样的残缺破损,留给人们的乃是是众多的具有残缺之美的艺术品,而且呈现出地老天荒式的古朴苍桑和漫长岁月的印记以及厚重的文化内涵。这使我悟出了人生的缺憾和物的残缺,有异工同曲之妙。人生因缺憾而精彩,书法因残缺而壮美,这两者都可以给我们带来生活的色彩和生命的厚度,给我们带来思绪的沉醉和头脑的清醒。为此我放下绵绵往事,迅速拿笔编写了这本小册子。书坛一徘徊,水墨几沉浮,书法艺术已成为我生活中最知情的朋友,不写不爽,不吐不快,人生缺憾的深重内涵和书法残缺的纷呈美意,伴随着手中的笔尖,一吐为快。人和物既有“败荆州,走麦城”的遗憾之事,也有“火烧赤壁,水淹七军”的辉煌战绩。云卷云舒,花开花落,我将沿着这条自然之路走下去。
孙敦秀
二〇〇九年十一月十三日于帷韬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