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 络 连 接 世 界

会员管理
 带雨的云 558
 王风 372
 作协推荐 307
 运河散人 263
 零度 261
 古月重升 210
 郑永涛 173
 张天珍 169
 轻舞飞扬 154
 孙新坤 154
  •  第二种忠诚(中篇小说...
  •  第十二章 山神土地...
  •  第十一章 除魔告城隍
  •  第十章 都城隍判官互...
  •  第九章 化梦点才子...
  •  第八章 化梦点才子(...
  •  第七章 遇仇人禅定...
  •  第六章 与地藏菩萨对...
  •  第五章 悟德收妖僧
  •  第四章 乱法坛悟德羞...
  •  楼梯寄情
  •  她说什么了
  •  吴稚晖何许人也
  •  《爱,能勿劳乎?忠,...
  •  枫叶的招摇
  •  自在杨花
  •  “地坛”的魅力
  •  田间小路
  •  人散茶已凉
  •  发自病榻的心语
  •  浅伤
  •  溱沁
  •  孤煞
  •  梦魇
  •  奈何
  •  道
  •  淡然
  •  天道
  •  超脱
  •  英雄决
    当前位置:首页   散文分类 >> 散文原创 >> 彭乐山 牵牵惹惹瘦西湖(外二篇)
  • 彭乐山 牵牵惹惹瘦西湖(外二篇)
  • 来源:原创 作者: 运河杂志 日期:2012/7/8 1 阅读:1464 次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彭乐山 牵牵惹惹瘦西湖(外二篇)

     

     

    一弯曲折而携绿意与晶莹的性灵之藤缠绕成我的牵挂,那挥之不去的便是心仪已久而又初次相逢后的瘦西湖。

    很早就在一些诗文特别是杜牧那些风流韵雅的名句中认识了古扬州,于是自然而然想起那片蓄意“减肥”的湖光山影。然而真正地走进这片名噪之地是在2008年深秋的一个上午。

    如今的扬州无论任你怎样联想,再也寻不到当年王安石在咏“京口瓜州一水间”时的那种意境了,更不见古诗文中所极力渲染的那些“接连明月”的二十四桥。当下的扬州市多少有点像被公认为宜家宜居的广东的珠海,其市容整洁,人口密度看上去不大,虽也有些时尚的高层建筑,却为数不多。

    然而在这座城市里,你依然可以看到当年古扬州的零星的痕迹,而且一些古迹就“摆”在城市交通的主干线上。在我们从火车站乘金龙大巴去瘦西湖的途中,因车速太快看不清这些古物究系何种物什,但从轮廓上可以认出,它们或是某些古建筑的一个残角,或一处老城墙的断垣,或一座黑不溜秋烟薰火燎的小庙,有时竟是一座完整的老砖塔。但应强调的是,所有这些都是原汁原味,从其古旧程度上看,并非复制。完全可以这样说,如今的扬州市简直就是一座露天博物馆了。

    从火车站开始坐上大巴,大约有20分钟的车程,就来到一座古香古意浓郁的褐色木制牌坊前,上写赫然醒目的三个大字:瘦西湖。

    从美学观点上看,应该说瘦西湖于玲珑中又带几分扑拙,于剪裁中依托几分天成。就从岸边的树木来说,几乎所有园林包括西湖都是疏密交替、有存有缺,也就是说湖岸边仅有几段有树,其它大部分都是空白,可瘦西湖岸边的树却是一棵挨一棵,而且一律是垂柳。正因如此,所以自古以来就有了一句对于它的赞辞,那就是“两岸花柳全依水”了。试想有了这样一种“翠屏绕湖”的奇景,而且这一绕就有十里路长,这不也是它独特个性的一种展示吗?

    瘦西湖的另一特点是宜游宜憩,与之相比,苏州的一个个园林似乎太小了,虽然精致,但视野偏狭,游赏起来有点叫人活动不开筋骨;西湖则又显得太旷了,遇到无亭无榭之处,仿佛一颗心也空荡荡的。似乎唯独瘦西湖可以走走歇歇,这里到处开轩敞厅,而且它们都是依花傍水,可圈可点。这也就是人们所说的“两岸楼台直到山”了。

    是的,这一处处褐色的木制敞厅矗于水边像一袭情怀,无声吟咏着一首唐诗或汉赋;这一处处敞厅似一位手执团扇的古仕女,夏日为你徐徐送凉。不!这些杂陈于花荫树下的轩阁就是一个不舍的情结,萦萦回回,让你永生记住那种一如“西厢”“红楼”里曲婉缠绵的最佳妙境。

    当然,如果要了解瘦西湖之幽雅的全貌,尚需走入它的腹地,一览名园胜迹。

    那天我们随导游走进园门,首先看到的只是一泓并不丰盈的溪水,两岸堆砌了一些普通的石头,但走着走着,空间骤然开朗,只见一片宽阔湖面上往来荡着无数彩舟,对岸的那座二十四桥正隔水与我们遥遥相望,大家停在一处石岸上纷纷拍摄这一远景,然后我们便穿花依柳沿湖岸向前走去。最美的是每隔二三百步路旁就有一座大型花圃和本文前面所说的那种古香古色的褐色敞轩,而敞轩周围也有一片片林木环抱,大家一路走着既可观湖上美景,又可享受岸上那些花木林石以及一片轩阁的优雅。此刻湖边浓密垂柳与岸上一个个小园中的景物交相掩映,如果坐于轩中小憩,仿佛整个宇宙瞬间浓缩成一个“静”字,而湖中的流水和游船则便是天地间唯一的“动”了。

    整个湖面长约四里,最宽处约三百来米。当我们一路踏着“散板”、“慢板”款款移行,湖中心突然耸起一片宏丽与高大,那是五座连体的琉璃彩亭组成的一座高桥,名曰五亭桥。也许这种于清丽中突现出的壮美,就是人们所说的瘦西湖是“融南方之秀与北方之雄于一体”之独特处了。然而没走多久,又见湖心忽现长洲一痕,而一座小亭孑然其上。据说这个湖心岛似的景观真实叫“吹台”,是为乾隆皇帝来此为其听箫所设,后来乾隆认为此处更适合钓鱼,于是又改称为“钓鱼台”。

    沿着湖边穿花过柳,最后走至一座名叫金山的小山上,然后便向回返折,向对岸走去。那边的岸上已不再有任何厅轩陈列,而是完完全全被一片鲜花、奇石、密林所笼罩。这里,绿意是浓浓的,一路花草缀成一片锦绣世界。这时大家才发现又一种奇观,即湖中那片微带波澜之水几与岸相平,仿佛一场暴雨或一个浪头之后,湖水会立刻涌到脚面上来。其实这也是瘦西湖“精”中现“朴”的一面。原来这湖的周遭没像一般园林中那样用方砖或水泥砌成护坡,只是沿湖边不经意地铺了一圈极普通的砖石,这不仅增加了湖面的宽度,而且更突显出一派纯朴和野趣。

    当我们正在一片五颜六色的菊海中穿行时,忽然抬头望见一片高大奇特的花木,旁边一个木牌上写着“琼花”二字。据说这就是一千四百年前隋炀帝开凿运河后来扬州时所欲观赏的花卉,大家仔细观看了枝头上那些茂密的花朵,其形状有些像北方所种植的秫秸花,但这些琼花的花朵比前者显得瓣多、柔嫩且色泽鲜丽。

    由于这边岸上不设厅轩之类的建筑,游人的目光更易投向湖面上的景色,一时间眼前便呈现一派晶莹世界,那股股潋滟的波光仿佛就从惬意的心头轻轻划过。

    不知不觉中又走到了刚一进园时大家隔岸用相机拍摄的那座石拱桥上,当它近在眼前时,才发现此桥比原先所看到的粗壮高大了许多,而且桥边也竖着一个牌子,上写二十四桥景区。

    大家登上这座桥时,便纷纷向我们视为“百事通”的一位导游徐峰同志发问:不就是一座桥吗?为什么这里写着二十四桥景区?徐导说关于二十四桥的说法有多种版本,但归根结底可以这样认为,即无论扬州还是瘦西湖都不曾存在过这二十四座桥,那只是古代文人的夸张和附会。又有人问:我们脚下的这座桥是否就是廿四桥?导游说那也不是的。我当时很后悔,因我在退休后教中专语文时曾讲授过一篇有关廿四桥的散文教材,但时隔十年,如今已无从记忆了……

    其实,留下些问题也好,真正的完美倒像一颗吃过以后不留什么余味的甜麻团。这些悬念暂且不去管它吧,这并不妨碍我对瘦西湖的认同与倾倒,何况通过我对它短短不到一天的结识,一种撩拨心岸的回味竟是那么牵牵惹惹,留留连连。

     

    夫子庙上的急促脚步

     

    还是在1989年,冒着一场自内蒙至上海的漫天大雪,“盲流”般地去了一趟南京。那时还没什么旅游公司,个人要想去哪儿,只能靠着一番勇气自己闯荡。正是由于这雪,南京旅馆里又无取暖设备(当时夜间零下8度)加之路面坚冰不化,我只在许府巷中一个旅店里住了一夜,第二天即返回北京。

    那次到南京只去了玄武湖、悬钟寺、玄武门和地处新街口那座飞檐离耸的鼓楼。

    几年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个人收入上的宽裕,便不想再去南京,而是往四川、福建和东南沿海等地跑了,但做为六朝故都的那些历史古迹,依然常常牵挂心头,尤其是那些诠释着尘封的历史和浓浓岁月的乌衣巷等名胜。

    总算如愿以偿,这次随通州老教师旅游团我又第二次到了南京。但这次我们的“主攻目标”却是总统府、明孝陵和中山陵,其次才是夫子庙,于是又险些与乌衣巷和李香君故居擦肩而过。

    那天导游说,现在我们要去的地方是秦淮河畔的夫子庙,给大家两小时时间,可以去这条商业街上的店铺品味小吃,然后在这条街上买盐水鸭。

    下车之后似乎没走多远就来到一座石桥上,桥的两边,只各有两条仅百余米长的短短湖段,导游说,这是秦淮内河。经他这么一说,大家就知道,要想看到朱自清《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中的那片湖水是不可能了。

    走过这座桥恍惚是往右边一拐,便是一条布满了白墙、飞檐和一刬褐色木窗棂且均系崭新二层小楼的夫子庙。

    走出不远,猛一抬头就看见一个门口旁的牌子上写着“李香君故居”几个字,又往前走了几步,马路那边一个短巷口上又见“乌衣巷”三个字。当时我真想立刻走进这两处地方去看一看,但我更怕掉队(出远门找不到自己的“队伍”是非常可怕的)。

    天渐渐下起雨来,我们在雨中找到一个面积很大的风味小吃店,里面小吃品种繁多,光是在里面将各个傩位走到就要花上半个小时,吃过饭后大家便到夫子庙大街上去买盐水鸭(也有人去了“天下第一文枢坊”),这时我们这40人都已走散了,可对于我这个出远门就不识路的人又突然动起了非要去“李香君故居”和“乌衣巷”的念头,但此刻我早已忘却了来时的路,于是慌慌张张在街上转悠,逢人便问李香居故居在哪儿,得到的答案都是模棱两可,我还是下决心冒险往前去试一试。这时恰好遇上也在街头转悠的通州区老教育工作者协会的宋主席,他告诉我往前走,就在马路右边(几年前他曾去过)。

    “时间还够吗?”“离上车还有20分钟,快一点还可以。”我一路小跑着往前走去……

    先要走进一座与一些其它店铺毫无二致的(当然又是褐色窗扇)二层小楼,里面有一位女售票员坐在房间的一角。“多少钱一张票?”“12元。”我匆匆付了钱。迈出这间房子门坎便是一个院落,院子不大,院里也有一座一楼一底的小楼,那才是李香君的起居处。

    楼下的这间房子长约10米,宽有4米左右。厅内除去一些桌椅几案外,当中亭立李香君一座石膏像,四周墙壁上悬挂着记叙她一生事迹的连环画卷。比较引人关注的倒是一张概括性的介绍文字,其题目是:崇高气节垂青史,才艺双全盛南都。至于内容因时间匆忙我仅记住了“李矢志坚守,为抗婚(与阮大铖)血溅素扇”,还有“南都亡,香君只身逃出,依卞玉京于棲霞山宝贞庵。”“其明大义、辨忠奸”等。

    这间房子里除上述那些物件外,室内还有素琴一把和陈列于书案上的一些笔墨纸砚,从外观看均系旧物,但不知究竟是否香君遗物。

    在楼上匆匆浏览一番之后,我又急急登上一道从室外通向二楼油饰一新的楼梯走至上面。这二层楼上简直就像一个家俱储藏室。楼上是用木隔扇分成了三个小间,第一二间屋子里排满了几只崭新的立柜,只最里间有一张床和一张极普通的被子。一看便知这些绝非原来的东西,无一丝岁月的印记。楼上的窗楼全部敞开,向院内望去,倒还给人一些遐想。

    一共用了7分钟时间算是目睹了这座故居的全部。走出大门我又急急匆匆奔向斜对面的乌衣巷。所谓“乌衣巷”,只是一条总共长约十几米的巷子,但在夫子庙大街面上仅能看见一个三米长两边什么都没有的短短小胡同,因为此巷是一个拐棒形的,欲识里面究有何物,必须走进短胡同向右转弯。

    我看看表,离集合时间只剩6分钟,但我还是要拐进去看个究竟。原来拐进去之后,里首里便是一座“府第”,那便是“王谢纪念馆”。我没时间买票参观了,只能稍稍迈进大门里凯觎一番。让我这个北方人开眼的是,在初冬季节这座精致小院里竟有两棵青翠欲滴直抵房脊且并立着的绿芭蕉。除去这,则有些让我大失所望了。这座纪念馆哪有丝毫沧桑的氛围,简直就是一座新建的小公馆。如果说看过“李香君故居”还能让人忆起《桃花扇》中“节艳相交”的情节甚至煽燃愤愤悲情。而看过“王谢纪念馆”之后,那乌衣巷外的“斜阳”,那王谢堂前的“飞燕”,便会瞬间挣脱我们的遐想之链,消隐而遁。

    然而我还是觉得毕竟有些收获,至少有几页历史,在我被现境困扰的倦眼前,哗哗地翻动了几下,并于心上留下几许思索……

    总算没误归队时间,走上车时,我的一位临座却向我发出恶搞:

    “找您半天,您上哪去了?”

    “李香君故居,还有……

    “哎呀,想不到李香君错交了侯朝宗,却碰上您这位忠心耿耿彭学士。”

     

 相关文章
 九年祭    1441 次 2012/1/4
 一枝塔影认通州    1374 次 2013/10/4
 忘不了的大白菜    1213 次 2013/9/5
 黄殿琴 来到波兰(中)    1413 次 2012/7/16
 陈克强 我的快乐人生    1485 次 2012/7/12
 
  • 网址:http://www.chinanwa.com 电子邮箱: 1009068986@qq.com
  • 版权所有:  中国网络作家协会 『 中网协 』
  • Copyright ◎ 2003-2020 www.chinanw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297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