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 络 连 接 世 界

会员管理
 带雨的云 558
 王风 372
 作协推荐 307
 运河散人 263
 零度 261
 古月重升 210
 郑永涛 173
 张天珍 169
 轻舞飞扬 154
 孙新坤 154
  •  第二种忠诚(中篇小说...
  •  第十二章 山神土地...
  •  第十一章 除魔告城隍
  •  第十章 都城隍判官互...
  •  第九章 化梦点才子...
  •  第八章 化梦点才子(...
  •  第七章 遇仇人禅定...
  •  第六章 与地藏菩萨对...
  •  第五章 悟德收妖僧
  •  第四章 乱法坛悟德羞...
  •  楼梯寄情
  •  她说什么了
  •  吴稚晖何许人也
  •  《爱,能勿劳乎?忠,...
  •  枫叶的招摇
  •  自在杨花
  •  “地坛”的魅力
  •  田间小路
  •  人散茶已凉
  •  发自病榻的心语
  •  浅伤
  •  溱沁
  •  孤煞
  •  梦魇
  •  奈何
  •  道
  •  淡然
  •  天道
  •  超脱
  •  英雄决
    当前位置:首页   杂文分类 >> 杂文原创 >> 郑建山 谈通州的歌谣——一、劳动歌
  • 郑建山 谈通州的歌谣——一、劳动歌
  • 来源:原创 作者: 运河杂志 日期:2012/7/10 阅读:1761 次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郑建山 谈通州的歌谣——一、劳动歌

     

     

     

    通州歌谣,是指流传在通州地区群众口头创作的短篇韵文作品。一般分为民歌、民谣两大类,配和乐曲演唱的是“民歌”,没有乐曲自由吟咏称的“民谣”。歌因配乐受曲谱制约,歌词有与之相适应的句法章法结构,节奏比较徐缓。谣不配乐﹐没有固定曲调﹐吟诵方式,章句格式比较灵活自由,节奏比较紧促。在搜集民间文化遗产中,音乐工作者关注的是民歌曲调,注重其音乐性,对于歌词比较忽视;与之相反,民间文学工作者关注民歌歌词,注重其文学性。通常把部分民歌歌词和民谣统和起来,称之为民间歌谣。

    通州歌谣起于何时,待考。理论上通州域内有人类生产活动就有了歌谣,可惜没有文字记载。有文字记载的歌谣起于《通州志》,后《通州志要》、《民国通州志稿》等志书辟《风土志》专门记载民谚、歌谣。新中国建立后,民间歌谣得到重视和保护。1986年通县文化馆组建“十大集成”办公室,负责民间民族文化遗产的搜集整理工作。1992年,通县文化馆组织“民谚民谣编辑小组”,搜集整理民谣300余首。2006年,通州区文化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大规模的调查,也搜集到不少的民间歌谣。此外,陈乃文先生有75首民间歌谣(200012月)登载在通州政协《文史选刊》中。

    通州的歌谣丰富多彩,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其内容可分为劳动歌、生活歌、仪式歌、情歌、历史传说歌、时政歌和儿歌。

    一、劳动歌

    劳动歌谣产生最早,在民间流传最为普遍,它是劳动人民从事各种体力劳动时激发出来的一种歌谣形式。我国最古老劳动歌谣《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肉)。”简单质朴,歌唱原始先民狩猎生活:斩断竹子(断竹),接上弓弦(续竹),发射弹丸(飞土),射向飞禽走兽(逐宍)。

    通州是漕运码头,多河富水,农业发达,商贸繁荣,劳动歌谣渗透在生产流通各个领域。有田歌、渔歌、劳动号子、叫卖小调等。

    拿起小锄开野草(哎),

    锄了野草好长苗儿(哎),

    (哎啦依呼呀呼嗨),

    莫怕头顶日头晒哎。

    锄去野草苗直腰哎。

        这是田歌《锄草歌》。歌谣明快生动,体现了农民欢快心情及对禾苗的特殊感情。

            一百鱼,二百眼儿,打鱼的人,穿裤衩儿。

    天上下雨他撒欢儿,大雪封河直了眼儿。

    这是渔歌《打鱼人》。语言幽默诙谐,反映了打鱼人的生活,很有意思。

    号子就比较多了。有踩曲歌(作坊号子)、灌歌(农事号子)、夯歌、硪歌(建筑号子)、运河船工号子等。船工号子因其较高音乐价值,将其列入民间音乐篇。踩曲歌是随着通州酿酒业的发展而流传的,是酿酒工人在踩曲时为协调动作,减轻疲劳而唱的歌。踩曲几个人一组,先把木板放在酒曲上,然后几个人站上去,一齐猫腰按着《踩曲歌》节奏,边唱边踩。

    加油加油多加油,加上劲子踩到头儿,

    大伙儿回头看,这头儿低,那头高,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干活千万别偷油儿。

     

    初八十八二十八,小大姐儿小二姐儿住上娘家。

            爹爹出扛包袱,妈妈出抱被窝。

            哥哥出瞅一瞅,嫂子出扭一扭。

            有我爹妈来两趟,没有爹妈不回头。

            嘎吱嘎吱两溜沟,两溜沟儿踩到头。

    这边儿有多平来这边儿洼,

    (哎)你猫腰儿,我猫腰儿,猫猫腰儿,拉拽着。

    《踩曲歌》减轻了劳动疲劳,活跃了劳动气氛,后一首还反映了家庭生活,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灌歌》在通州农村最为流行。一根天然带弯独木镶嵌一圆形滚桶,滚桶中间凿空穿一长轴,这就是辘轳。用两个支架把辘轳在井口上支起来,拴上长绳,绳下边拴着铁罐或柳罐。晨曦微露,薄雾未消人们开始摇辘轳打水,就可以听到这样的歌声“一斗上来吆,哎咳,还有那个二斗来……”。声音嘹亮而悦耳,这就是灌歌。1987年,文化馆常富尧先生,采访了杜柳棵村78岁的杜士连老人,他唱这样一首《灌歌》:

    前花园打水儿,

    后花园儿来浇。

    前园浇的是老来少,

    后花园儿打水浇石榴。

    歌充满了诗意,体现了劳动者的惬意和美的潇洒。马莲花开了,水顺着小畦潺潺地流着。小鸟畦边蹦蹦跳跳。太阳升起来了,辉映着浇园人的笑脸。

    与此相比,夯歌和硪歌就没有这么惬意了。通州的夯歌、硪歌有多种,但总体上显得急促、热烈,即兴演唱。“一领众合”。

    (领)哎来依个高搭起,(合)哎嗨呀。

    一下一下地砸,(合)哎咳哟哇。

    下下就把它砸好,(合)哎咳哟

    下下都要落平哎,(合)哎嗨呀。

    咱们就铆劲儿打,(合)哎嗨哇。

    咱们就铆劲儿砸呀,(合)哎嗨呀。

    这是最普通的夯歌、硪歌,在通州盖房、筑堤等建筑工地随处可闻。有的号子适合于打小矮桩(小矮桩用小铁硪)。主是是护河撼桩(打桩入地)时用:

    海子里去打围了我就高了高儿的敲吧嘿呀哟,

        受了伤的野猫 你不接我的号儿吧嘿呀哟。

        嘿!嘿!嘿!嘿!嘿!嘿!嘿!嘿!……。

    有的夯歌借景生情,随机应变:

       (领)哎,这高高山上就一棵蒿哇,

       (合)嘿呀嘿!

       (领)有一个唧鸟儿那就奔上爬呀,

       (合)嘿呀嘿!

       (领)一爬爬到那树梢儿上啊,

       (合)嘿呀嘿!

       (领)回过头来它就往下爬呀,

       (合)嘿呀嘿!

    有的夯歌、硪歌则借用民谣的一些内容:

    (嗨哟,嗨哟,哎嗨,喂嗨哟哎)

    我的哥们儿,你别打晃儿了。

    接我的号儿,我的号儿。

    (喂喂,哟儿嗨嗨!)

    腊月三十月正明,

    这树梢儿不动它刮大风。

    刮的碌碡满地滚,

    刮的鸡蛋纹丝不动。

    碌碡撞到了鸡蛋上,

    倒把碌碡撞个大窟窿。

    这鸡蛋要是破了,可是着锔子钉,

    碌碡它要是破了使线缝。

    新下的小狗儿可是“邦”“邦”地咬,

    三天的孩子他嚷牙疼。

    我说此话你不信哪,

    栽一棵白菜出一棵葱。

    我的哥们你别打晃儿,别打晃儿呀,

    (我的那个号儿啊,喂喂哟儿嗨嗨哎……)

    唱到了此处咱们该喘一喘来,

    好来好来好来……

    (哟儿哟儿啊喂喂嗨喂喂)……

    值的一提的是马驹桥西后街的“官夯号子”。其特点是歌词比较固定,少有即兴发挥;词多采用明、清刊发的唱本或部分高跷唱词,很有文采。关于“官夯号子”的具体情况,将在民间音乐篇中给以详细记述,本篇只选官夯号木夯短号一段唱词《十针扎》:

    大清国的姑娘实可夸,稳坐绣房学衲扎。

    一针扎到天上星和斗,二针扎到二郎爷又把孙大圣抓。

    三针扎金吒木吒哪吒三位太子,四针扎四大天王怀抱琵琶。

    五针扎五鬼闹盼儿串油跳,六针扎六捧六托顶地袈裟。

    七针扎七个小星蹿北斗,八针扎齐天卧佛八大菩萨。

    九针扎九公九母九娘娘,十针扎十大君又把生死簿查。

    这姑娘还要扎,要扎春秋四季花。

    春针扎,春夏秋冬四季火,夏针扎,菖蒲荷叶趁莲花。

    秋针扎,芙蓉牡丹江西腊,冬针扎,迎春迎春腊梅花。

    左针扎渔翁背定网,右针扎砍柴樵夫下山洼。

    前针扎一农夫植刨耕地,后针扎小顽童儿手放风筝拍手打掌笑哈哈。

    这姑娘还要扎,扎人无走兽鲤鱼大跳龙门海水江牙。

    姑娘扎了个豆腐块,转遭都是鹅黄绦子扎。

    通州的叫卖歌大体分为为两类:说唱型和歌唱型。说唱型音调叙述强,似说似唱,音域不宽,大都与语言音调紧密结合:

    “茄子,黄瓜,嫩扁豆,韭菜,还有辣青椒哇……”、“卖大红苹果、甜葡萄、大嘎嘎枣咧……”、“大柿子,喝了蜜,赛冰糖……”、“梨膏咴,白糖儿多!白糖儿多,梨膏号喂……”(卖梨膏的)、“臭豆腐,酱豆腐,还有八宝儿菜,还有酱萝卜嘞……”(卖臭豆腐、酱豆腐的)、“凉粉儿哩酸辣耶!哎凉粉儿来!绿豆换凉粉……”(卖凉粉的)、“韭菜花儿黄瓜哟!韭菜花儿来花儿黄瓜,还有辣椒,我这个净是酱油腌的啦!疙瘩头哇!咸辣萝卜还有辣椒,我这个净是酱油腌的啦……”(卖咸菜的)、“这个样儿的味儿,要吃西瓜沙土地儿。旱甜瓜另一个味儿……”(卖西瓜、甜瓜)、“沙倭瓜喂!大老倭儿呕!大磨盘倭儿呕……”(卖老倭瓜的)、“还有两挂大山里红啦哎,大山里红啦”(卖大挂山里红的)、“买小壶儿呕,买小碗儿呕,还有攒钱用的罐儿呕”(卖小壶、小碗)、“有花边子嘞花袖子,换茶壶来,换茶碗使去哟!潮银子嘞,换茶壶来,换茶碗使去哟!”(换茶壶茶碗的)……     

    这些都是说唱型。歌唱型叫卖歌曲调悠扬动听,有小调的特征。如《卖糖豌豆》:

    要吃糖来糖豌豆,红果儿做的山揸儿糕。

    山楂糕来红腾腾,糖豌豆来满天星。

    哎!包着包儿卖也包着包儿售,

    老太太吃了拿上大包,

    学生吃了会上体操。

    卖冰水歌

    通州塔,尖上尖,蜜蜂搭窝赛个糖山;

        叫你喝来你就喝,冰糖白糖往里搁;

        叫你尝来你就尝,冰糖白糖往里扬。

        小孩过来你端一碗,尝一尝,尝一尝,

        卖冰水儿的不撒谎!

    此外,还有卖酸梅汤、卖冰糖葫芦、卖花生、卖豌豆黄、卖白梨、卖烤白薯、卖篦子的……等等,这些叫卖歌,体现漕运对通州经济的影响,展示了老通州市场的繁荣景象。

    劳动歌谣记述了通州百姓生产劳动过程及习俗,抒发了劳动人民的生活感受和思想情感,并以诗化的语言保留了来自实践的生产知识和劳动经验,弥足珍贵。

     

     

本文共有评论 0 篇︱查看本文的评论
 相关文章
 杨家毅 既见君子,我心则喜——为彭仕强先生加入中国美协而作    1774 次 2012/7/14
 刘福田 吾儿成长记(三)    1296 次 2012/7/13
 也谈文人热衷于政治    1402 次 2013/8/3
 说有容易说无难    2675 次 2009/11/1
 杜德久 《刘康达剧作集》序    1445 次 2012/7/17
 
  • 网址:http://www.chinanwa.com 电子邮箱: 1009068986@qq.com
  • 版权所有:  网络作家网 『 中网协 』
  • Copyright ◎ 2003-2020 www.chinanw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297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