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云峰 《运河文库》第七辑总序
“盖文章者,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文学艺术在我国从来就具有很高的地位。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整体框架中,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极为重要的部分。不管时代怎么发展、社会怎么变化,优秀的文艺作品总会具有不朽的生命力,总会在人民群众的心灵中留下恒久不灭的投影。《运河文库》第七辑即将问世,我由衷地感到高兴、振奋。相信,这套文库的出版,不仅仅是给历史留下一份档案,某种程度上对未来的文艺创作也会具有典范和启示的意义,必将进一步激发运河源头作家艺术家们的创造激情,使通州的文学艺术有一个更大的发展。
成功举办奥运会后,首都北京开始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并在总体布局中明确提出“集中力量、聚焦通州,借助国际国内资源,尽快形成与首都发展需求相适应的现代化国际新城”。通州又一次迎来了跨越式发展的黄金机遇期,全区上下欢欣鼓舞,对“一京二卫三通州”历史辉煌深埋而不懈的执著终被点燃,这块热土又一次焕发出夺目的生机和活力。作为主政者,常常思索这座新城的精气神在哪里、底蕴在哪里、形象在哪里,抑或是建设这座新城所能有的凭靠在哪里。大运河水光粼粼、波澜不兴,很难想象这就是流淌出帝都雄壮、天下粮仓的黄金水道,很难想象这就是曾经国脉所系、兴衰所凭的母亲河、文化河。但是,答案或许就在这里。历史上,正是她沟通了南北水运,使货畅其流,促进了沿运河区域的繁荣昌盛,促进了南北文化和中外文化的大交流,使各种地域文化和外来文化相互接触、融汇、整合,对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今天,她历经千年凝聚积淀而成的运河文化,以其博大的包容性和统一性、广阔的扩散性和开放性、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必将成为通州这座现代化国际新城建设的强大动力和精神支撑。
生逢这个伟大时代,感动于通州灿烂辉煌的历史,鼓舞于通州无限美好的愿景,我们大运河畔的广大作家艺术家们文思泉涌、才情迸发、挥毫泼墨、各显其能,创作出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表达着对通州这片热土的赤诚与挚爱,延续着通州人才荟萃、文风昌盛光辉传统。案牍劳形之余,浏览《运河文库》。张溪芜等人的小说作品、杨家毅等人的散文作品,每每令我深有感触。这些作品的根基是大运河畔这一方沃土和生生不息的草根大众,格调沉实、健康、向上,是生命的礼赞、文明的诉说,是历史与现实的活灵灵的艺术再现,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同时,也为通州文化建设做出了很大贡献。
毋庸置疑,文艺的繁荣、文明的进步,需要一点一滴的积累,每日每时的创造,也需要对创造成果的检视和总结。只有这样,那些闪烁着美与智慧之光的创造性劳动才不致被岁月的长河湮没,文明的火炬才会代代相传。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正是通过一部又一部规模宏大的典藏得以保存、流传。很高兴看到,我们近几年来以文库的形式,将全区广大文艺工作者们的创造性成果结集出版,汇编而成《运河文库》凡七辑。非常感谢通州区文联和大运河畔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和辛苦付出。
千年运河流淌不止,运河源头儿女的文艺之脉生生不息。可以预见,随着通州的跨越发展,随着现代化国际新城推进,通州广大文艺工作者必将会创作出更多更好的文学作品,《运河文库》必将会更加丰富厚重、更显流光溢彩,运河文化也必将不断丰富升华、泽被后世。
祝愿《运河文库》越办越好。
是为序。
2010年11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