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克强 和儿子共同成长
常言道,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对这句话,我一直弄不明白它涵盖的范围有多广,到底什么人才能当上这一宝。但在我们家,我却能自豪地认为,我就是这家中一宝。
之所以这样说,我可以提供一个有力的佐证:自儿子上大学以后,对我的称呼就从爸变成了老爸,不光称呼有变,说话的方式也从言听计从型向跟老同志请教型转变。这不免让我产生了些许感慨:孩子大了,我也老了,变成了家中一宝。我知道,人到知天命之年须奋发图强,不然就要落伍,就不知道怎样与时俱进。
不过,感慨归感慨,现实还是要承认的。听人说,经常回忆往事是变老的象征。对照一下,我便是常常如此这般。
儿子小时候那种让人忍俊不禁的童真,总是不时回想起来,有时还绘声绘色讲给他人,每讲一次都会发自内心地开怀一笑。记得在他四岁那年,一次感冒咳嗽,医生说是咽炎,开了几天的中药,告诉我们怎么熬药,一天喝几次。对于这件事直到现在我还在“恨”那医生:这么点儿个孩子,你怎么能给他开中药呢?给我们找了多大麻烦,那苦药汤子甭说是孩子,就是大人也实在难以下咽。
爱人算是受罪了,每天的药煎好后,就该充分发挥想象力、战斗力了,如连哄带骗、不断许愿、亲自示范等等一切“聪明才智”,只要喝了就算是胜利。终于有一次,汤药放在桌上任你把嘴皮磨破他是再也不喝了。妈妈灵机一动:今天咱俩换换,你当妈妈我当儿子,看你能不能让儿子把药喝了。儿子这下高兴了,马上来了兴致,高声斥责“儿子”:你这讨厌的孩子,吃药不是为你好吗,不就一碗药吗,一扬脖咕噜咕噜的不就喝下去了?说完儿子端起药碗一饮而尽。
说起对孩子的教育,我还想起十几年前的一段往事。
那是儿子上小学的时候。一天,他拿回家一本书,说是老师留给家长的作业,“命令”我一定要好好看看。
吃完晚饭,遵照儿子的“指示”,我认真地拿起了这本《面对渴望的眼睛》翻看起来。只看了几篇,便被书中的故事感动了,更被家长们呕心沥血总结出的各种家教经验所折服。这实在是本好书,它吸引了我。于是顺着目录一篇篇看下去,终于,我的目光停在了一篇名为《培养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的文章上。反复看了几遍,文中的故事与我和孩子所经历的是何等相似啊!
故事讲到:为了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从小学二年级起就让他自己乘公交车上下学,虽然很不放心,爸爸每天都要悄悄跟着孩子出门,然后猛蹬自行车追赶孩子乘坐的汽车,但决不让孩子发觉,为的就是让他树立信心。虽然孩子坐过站、坐错站及一些小麻烦时有发生,但他们还是坚持了下来。我想家长这样做,付出的辛苦远比接送孩子要多得多,但他们锻炼孩子自信心的做法可是用心良苦。故事接着讲到,在以后的日子里,不管是让孩子做家务,还是遇到挫折,家长总是鼓励他:这算不了什么,你自己有能力处理!随着孩子逐渐长大,家长高兴地看到,他正朝着热爱生活、积极向上、健康活泼和富有同情心的方向成长。
文章精彩啊!看过以后使我浮想联翩了。联想我们家的情况,真有几分相似之处。自己虽然不是有意在锻炼孩子的自立能力,但工作的具体情况,使我们也只能如此了。
那个时候我还是一名电影放映员,一年365天足足有200个晚上是要去工作的。妈妈是个工人,也是不分节假日不停地倒班,所以孩子自己在家的时候非常多。让我们感觉愧疚的是,儿子小学一年级时我们就无法正常接送,经常是自己过马路,挂着钥匙上下学;不能给他做晚饭,便经常做一些饺子或包子,让他自己回到家煮或者蒸一下,最简单的是自己去煮方便面。开始,我们对他使用煤气很不放心,总是千叮咛万嘱咐,即使这样,一颗悬着的心也只有在回到家,看到一切正常后才能放下。平时对孩子的作业过问的就少了些,但他基本上都能认真完成,学习也还可以。
在他上二年级时,一次,全楼进行低电改造,为住户更换电表。那天她妈妈夜班,我也得去上班,家里只剩他一人。等我回到家已经是夜间十一点了,整栋楼漆黑一片。天哪,师傅们竟没能把活儿干完,可家中只有不满八岁的孩子呀!我急急忙忙跑上楼去,此时儿子还在等我,在昏暗的烛光下,我看到两只小眼睛中充满了恐惧和委屈的泪水,他叫着我:“爸,以后您不要晚上去上班了,行吗?我害怕。”听了孩子这几乎是哀求的话,我的心里很不是滋味,赶忙抱起他:“别害怕,看咱儿子多勇敢,是个真正的男子汉!爸妈不在,不是还有隔壁的叔叔阿姨吗?咱们都是好朋友啊,他们都会帮你的。”
随着孩子的成长,他生活的能力也随之增强,自己能够做一些简单的饭菜,一个人在家时也不会害怕,如果有电话打来或有人敲门时,还长了不少心眼儿哩。
在以后的日子里,由于工作不停地忙,对儿子的照顾总是很少。他学习下降时,我严厉批评他,但也在不断地鼓励他。我完全相信他能够成为一个自立、自强,学习成绩不断进步的好孩子。
现在,儿子已经大学毕业,成为了一名公务员,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为时代奉献着火热的青春,我也在紧张工作之余享受着“无与伦比”的“老有所乐”。
2011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