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 明
最近,熊国华教授的诗评被别人断章取义后在网上引起一些议论。他的原文是说《岭南歌》“一首诗写了130多位历史人物,在世界文学史上也是极为罕见的”,被误解后就成了:《岭南歌》是“世界文学史罕见的史诗”了。为了以正视听,现征得熊国华教授本人同意,重新将原文发在网上。
创新诗体,高歌岭南
——评柳忠秧的长篇史诗《岭南歌》
熊国华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 中文系,广东 广州 510310)
摘要:柳忠秧以独创的“新歌行体汉诗”的形式,大笔抒写了长篇史诗《岭南歌》。从时间维度上展现了岭南千古风流的人文画卷,从空间维度上歌颂了南国气象万千的秀美河山。具有大题材、大气势、大境界的特点,颠覆了长期以来对岭南文化的歧视与偏见。其诗历数岭南130多位历史人物,在世界文学史上极为罕见。诗人有意打破中国传统格律诗和现代自由诗的界限,将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融为一体。在诗体上吸取了诗经、楚辞、汉赋、骈文、乐府民歌、唐代律绝,尤其是“四杰”和李白歌行体的精华,句式整齐而有变化,变化中暗藏玄机,在工丽整练中显示歌行体的韵律美、流动感和非凡气势,表现出一种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和黄钟大吕般的盛世之音。
关键词:岭南歌;新歌行体;史诗;汉诗;柳忠秧
一
岭南文化源远流长。早在距今约1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中期,就有属于早期智人的马坝人在现广东曲江的山区生活。考古专家将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分为许多区域,珠江文化流域区,是与黄河文化流域区、长江文化流域区、北方和东北文化区并列的著名“四大区域”之一。位于广东韶关的“石峡遗址”是珠江文化流域区新石器时代的重要遗址,已经发现夏商之际的40多座墓葬,出土物以饰曲尺纹、长方格纹等几何印纹陶为特征,并用稻米随葬,说明比较原始的采集、渔猎在当时已退居次要地位。
在历史长河中,岭南风云人物可谓不断涌现:南越王“反秦自立保民安”[1]、六祖慧能“见性成佛创南宗”、张九龄“融通中原凿庾岭”、陈献章“独创心学破定尊”、林则徐“销烟御敌战虎门”、康有为“公车上书变革行”、梁启超“护国讨袁反帝制”、孙中山“三民主义开新国”,无不建立丰功伟绩,可歌可泣!尤其是在最近30多年改革开放的历史变革中,广东在全国开风气之先,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体育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然而长期以来,独具特色、与时俱进、富有生命力的岭南文化,在学界和社会的评价中却处于边缘化、矮化的尴尬地位,与广东的经济大省、文化强省、诗歌大省的称号极不协调。岭南文化在文学上、尤其在诗学上的表达显得苍白无力。岭南文化期待着如椽巨笔,期待着自身与外界的客观认同和真实评价。
柳忠秧,一个外省的诗人、学者,因为爱情的关系迁居广东,或许是“爱屋及乌”竟然迷恋上了岭南的山山水水和岭南文化。他花费了数年时间走遍南粤大地,查阅了上千万字的文献资料,几易其稿,呕心沥血,以饱满的激情和诗性智慧创作了长篇史诗《岭南歌》。该诗于2010年10月28日在上海世博会广东馆隆重发布,作者现场朗诵。2011年8月结集《岭南歌:柳郎独唱岭南好》由广州出版社出版。2012年8月30 日《光明日报》“迎接十八大特刊”刊登。
上一页 首页 [1] [2] [3] 尾页 下一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