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鲁迅文学奖评奖进行时的当口,湖北省作协主席方方对参评选手柳忠秧施以“毒舌”,媒体为之哗然,柳本人还算硬气表明会用法律讨公道。柳是诗人,旧体诗人,旧体诗界一贯宽厚对此事件无人应声。余以为这正是旧体诗界发一发声的时候了。
方方对柳忠秧的揭发表达了三层意思,一是柳的诗写得很差,二是很不齿柳为参评鲁奖而到处活动,三是对柳这样的人理应抵制,四是高校教授们当评委不合格,理由是教授们“重人情而轻文学”。试逐一分析之。
方方的资料中说她1975年开始写诗,对诗的好坏应该有起码的辨别力,其实未必。白话现代诗一直占领着现代文学的正朔地位(至少在作协体制内是),旧体诗一直是老干部们玩一玩的文字游戏,一直被文学界所不齿的。新世纪以来,国学复兴,传统文化热一浪接一浪,热爱诗歌的人们不再满足于新体诗“小花小草小姑娘”的淺白涂鸦,开始向中华诗词汲取营养,从旧体诗词创作的参与人数到古雅而具有时代新意的鲜活作品都十分可观。当然,旧体诗界也是百花齐放或者说也有派系间的互殴,马凯先生的专论“求正容变”说对旧体诗界消弥杂声、共求繁荣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的。笔者是因为这次事件才专门搜柳忠秧的诗来读的,他的诗不是严格的格律诗,他有着中文系的出身背景和一贯的对诗的热爱,他的诗从境界和气韵上是直追楚骚原旨的,当然这种尝试结出的文字是有高下之别的。即便是方方特意摘出的那一段柳诗,百年物什的简单罗列中还是能看出作者新颖的史识,为文有质与文二端,此段诗质胜于文,见识上比方方在武昌起义为题材的作品还高明一些。这也让我想起数年前文化圈对诗人赵丽华的群殴,发端即是摘出她的几首口语化尝试的实验诗捅给网友,于是骂声四起把赵诗人逼上了楼顶。方方使此招数有失文人厚道。
二说活动。方方享受了小说作为正宗文学的光辉时段,担任省级作协主席有年,并且是前届鲁奖的获得者,文坛乱象她难道一直独善其身么?和她同一届获奖的白话诗人车延高的诗就能入方方主席的法眼么?车诗人作为方方就职所在地的纪委书记咬着有点硬吧?而柳作为湖北籍在广东打拼的商人咬起来更顺手一点吧?作协主席在体制内是有级别的,同样是官场,如上分析不全是诛心之论吧?
顺便正说一下活动,翻看之前见诸报端的对柳诗人的报道皆正面,柳是商人更是有着社会担当的文人,他学而习之,正是儒家传统光照下的人格再现,他的表现正是吃着“皇粮”的体制内作家们走出书斋、走向群众去接的地气。
三说方方对“这样的人”的抵制,是看不惯他的诗也看不惯他的人,这就是修养问题了,作为文坛坐享了多年“猪头肉”供品的大佬,作为体制内的准官员,学会与不同性格的人相处,学会看得惯不同风格的人,这是起码的修养和官德。资料说方方的作品“善于刻画卑琐丑陋的病态人生,以冷峻的眼光剖析人性的弱点,探索生命的本真意义。语气中常透露着一种冷嘲和尖刻,在简洁明快、舒畅淋漓的叙述中蕴含着敏锐的洞察力和深逮的人生思考。”心理学认为,对卑琐丑陋接触久了会沾上这些病气,倒不如反身学一学柳忠秧,读一读传统文化经典,学以致用,扩一扩心量,利己更能达人。否则,站在道德的高坡上指责别人,风吹起的恰是自家的屁帘。
四说教授不如作协高明的问题。其实,学术与创作是两把尺子,高校中写诗的不如研究诗的是因为评价体制问题,而鲁奖这样的评奖,恰恰需要教授们学术的客观,他们更能站在文学史的高度看柳诗人这种身体力行于社会实践的新文体尝试,让他进军鲁奖正是对这种尝试的鼓励呢。同为创作军团的作协的作家们去当评委,反倒容易对新尝试排异而造成遗珠之结果哩。况且,方方主席的情绪化的对教授评委们的不屑并不是出自学术与创作的理性之辨呢。
社会日新月异,国人富而思礼,习总说前后三十年不能割裂,现代中国与传统中国也不能割裂,传统文化的复兴能够提供我们自信的正能量多着呢,是方方主席们走出体制内的优越观一观天、接一接地气的时候了,或许,让柳忠秧获奖才是中国文学的新希望。
2014年6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