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土秋怀
毛伟军
凛冽秋风又一度荡起,飒飒瑟瑟,风劲似要肃杀生气。萧萧落木,壮烈地飘零满地。白杨柯条童童,垂柳枝干濯濯,也无向日的葱翠炫耀生命华美,也无畴昔的蓊郁礼赞青春魅力。碾着铺地落叶,荡起一幕幕怀想,一幅幅垂思。
人之倥偬总无暇畅想,人之耽乐亦乏怀思。安逸的校园生活,也无片刻思念,借此触景生情开了头绪,便要劳碌大脑的,也就提笔记下。
鸟的聒噪早已静息了,不习惯也就这样罢。漫地金叶铺了层软绵,路傍的松柏虽是郁郁森森,却也无精打采,除此之外,更无绿荫。秋之静,已是领略,又怎知若此般撩人忧思!无端又涌生缕缕若浔阳江上琵琶愁律,丝丝似姑苏城外寺钟寒鸣。非无故寻愁觅恨,也是偶触心头。正所谓“愁一愁,白了头”,我总不会自作多情,空惹愁绪!
至此也有时月了,背井离乡之情不免滋生。路之迢迢,山重水隔,江河相望。难怪张翰有莼鲈之思,孔圣有“归欤”之叹。人情怀土,岂有穷达之异?
江南还好么?一直想挣脱的牢笼,自由的囹圄,此刻却惦念着。
八月的丹桂现也是零芳季节,桂枝依是浓绿,桂之馥郁盈溢四处,远近遐迩,馨香不息,怡情而提神。竹篁错落葱茏,鸟雀伏于竹竿叽喳闹个不休。香樟列于街旁,远处山头、山麓,依旧郁郁萋萋,叮叮咚咚的小溪流淌着,环城丰溪河涌着翠波北去。艳阳高照,泠风徐荡,清秋胜春。这,便是江南的秋了!
要是有野行,亦是猎美景之佳季。稻田上一片金黄,不愧金秋之称。一串串垂着谷粒,弓着秸秆,煞是醉人心脾。水田成了旱田,露水已洒满金叶,蝗虫么,已然非害首,偶有跳踉着,倒是添了静秋之生气。江南之树是不易凋零的,草又是另一码事。绿中带黄,黄中衬红,更有看头的。江南四季不大分明,却各有韵味,使秋冬不至于北国之萧索,故《滕王阁序》方有三秋之胜美。可惜,已是五六个年头未能领略我的江南秋了!
收割时节,全家皆“兵”,男女老少齐上阵。小孩子全然无畏惧,干劲十足。要有哥俩,算是遇着对手。
“你长我两岁,我五行,你七行,看谁快!”
“那不行!你同我差不多高,我六行!”
……
一来二去,商榷定了行数,各顾忙自个的。刈稻绝非好差事,忙过后周身痒的不行。孩子终究是孩子,忙了会儿瞅着蚱蜢,搁下手头活竞赛扑蚱蜢去了。头顶上鸟鹊成群盘旋着,远处河上白鹭喙啄鱼食,高空一声飞雁长嘶,似乎要告人们——秋天来了!
这时节也正是刨挖红薯的时候。汉子们吩咐孩子将藤条割断,自个赤着脚踝同大地融为一体,搓了搓手掌,挥锄便干。这季节倒是节省了汗水。只是丘陵一片,这肩挑是免不了的,倒叫孩子累的气喘吁吁,撅嘴踹脚,宣泄不满。
适此金秋,叶也有落的,却未见其凄凉。金乌悬于高空,已非酷暑之烈。此时门前要有棵树,梧桐尚可,枣树也好,挪张桌子椅子于树下,阳光透过稀疏的树叶正好落照于桌面。掏本书,这时,多半是古书更有韵味的,《唐诗宋词》是最好不过了。阳光是暖心的,吟哦之际更著一番诗意。
故乡的人,逢着了乡言俚语问候,“克猜离嘞(去哪里啊)?”,“跌嗯吧(吃了吗)?”若是译成普通话便无此韵味了。外乡人除此数句,不知其他,同普通话相去甚远,一山一水一方言,正是南方写照。不常见的熟人,是要邀其入室,看茶上瓜子,闲聊片刻。撞上午晚饭,要喝两盅的。羊肉狗肉不成定规,鱼、肉成了礼数,两杯高粱酒下肚,话多了,攀扯个没完没了。乡里的新鲜事,自家亲戚好坏,吐露得一干二净。妇人们,不管这档子事,自个去了,任其磨破嘴皮子。一来二去,一顿饭耗上一俩小时,摇头晃脑往回赶。
……
呼啸西风紧嗖嗖,拽回远驰神魂。江南的父母此时该如何?远方游子又岂不怀思?远离了絮叨、斥责又怀念着唠叨、叮嘱。选择了遥远奔波,选择追逐梦想,选择了孤独寂寞,别无可怨!而况羽翼丰茂总要展翅高翔;高足远踏,是我的不局促于一乡一隅!
有些事貌似错误,却仍要抉择。自悬崖坠下的稚鹰,九死一生,只是仍旧这么做了。有了抉择必有舍弃,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于生活面前,人生又能奈何?暂此搁下乡土情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