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 络 连 接 世 界

会员管理
 带雨的云 558
 王风 372
 作协推荐 307
 运河散人 263
 零度 261
 古月重升 210
 郑永涛 173
 张天珍 169
 轻舞飞扬 154
 孙新坤 154
  •  第二种忠诚(中篇小说...
  •  第十二章 山神土地...
  •  第十一章 除魔告城隍
  •  第十章 都城隍判官互...
  •  第九章 化梦点才子...
  •  第八章 化梦点才子(...
  •  第七章 遇仇人禅定...
  •  第六章 与地藏菩萨对...
  •  第五章 悟德收妖僧
  •  第四章 乱法坛悟德羞...
  •  楼梯寄情
  •  她说什么了
  •  吴稚晖何许人也
  •  《爱,能勿劳乎?忠,...
  •  枫叶的招摇
  •  自在杨花
  •  “地坛”的魅力
  •  田间小路
  •  人散茶已凉
  •  发自病榻的心语
  •  浅伤
  •  溱沁
  •  孤煞
  •  梦魇
  •  奈何
  •  道
  •  淡然
  •  天道
  •  超脱
  •  英雄决
    当前位置:首页   随笔游记 >> 名家游记 >> 寻找法源寺
  • 寻找法源寺
  • 来源:网络 作者: 作协推荐 日期:2008/5/24 阅读:12519 次 【 】 A级授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元灭金以后,亦定都北京,称为大都。不过元政府将北京城进行了重新修建,相对于金朝的都城,整个地向北移动了,金朝的京城只有东北角的一小部分被切割到了元朝的新城里。此时的悯忠寺遗址,被远远地抛在城外的西南角。
      元朝期间,虽然没有明确的史料记载,但是悯忠寺可能得到了修复。因为元末迺贤和元明间人袁凯的诗中还曾提到过双塔和观音阁,所以可能是有人按照悯忠寺的旧观恢复了寺庙原样。
    宋末元初的时候,由于元朝是异族统治,所以有很多宋朝的遗臣不愿意与朝廷合作,因而隐居民间。《千家诗》的编选者谢枋得就是其中著名的一位。当时元政府开列了一个宋朝名士的名单,欲招为已用,名单上共有三十人,谢枋得排在第一位。谢枋得原是江西进士,参加抵抗蒙古兵失败,妻子被俘。枋得遂隐姓埋名,以卖卜为生。后来不幸被人发现,他就逃到建宁(今福建省建颐县)的唐石山中。当时的福建省参政魏天佑欲以荐谢枋得立功,就派兵俘获了谢枋得,强迫其北上元都。在从嘉兴北上的二十多天里,他始终以绝食抗争,粒米不进。到采石后,他想见关在燕京的谢太后和恭帝最后一面,才开始进食少量蔬菜和水果。到达燕京以后,谢枋得已经衰弱不堪。元政府希望他康复后能出仕,就把他安排在悯忠寺休养。当时悯忠寺壁间立有纪念东汉时孝女曹娥的石碑,谢枋得触景生情,哭着说:“小女子犹尔,吾岂不汝若哉!”已仕元的留梦炎,是谢枋得的同科进士,元政府派他来游说谢枋得。留梦炎为他置办饮食、请医问药,谢枋得哭着说:“汝尚欲吾生乎!”五天后,终因拒绝医治、不食而死,终年六十四岁。
      经过元朝的一百零八年,至明初,志书中说:“今寺与塔皆毁,遗址仅存。”悯忠寺又化为废墟,大概是毁于明末的兵燹了。
      十四世纪,明朝又重建北京城,整个城南移,盖了一个方形的城,元朝旧城的三分之二被纳入新城中。这时的悯忠寺,还是在城外的西南角,不过离城比元朝时近了。
      明建七十年后,即明英宗正统三年(公元1438年),在寺僧相瑢的劝发下,由司礼太监宋文毅等内侍牵头,出资重修了悯忠寺。据寺中现存的碑文记载,这次重建工程浩大:“中建如来宝殿,前天王殿,后观音阁,及法堂、方丈、山门、伽蓝、祖师堂、东西二庑、钟鼓二楼、香积之厨、禅栖之所,次第完繕,以间计者,凡一百四十……内植佳木,外缭周垣……”不久又修建了大藏经阁。在殿内“复雕佛菩萨像,庄严藻绘,视旧规盖有加焉”。里里外外焕然一新,现在的法源寺的布局就是这个时候形成的。它从天王殿起到藏经阁止,在中轴线上布置了五、六个殿阁,再用配殿和两庑围成南北180余米、东西50米的封闭式结构。天王殿南50米为山门,中间建钟鼓楼,这是北京常见的明代寺庙的布局形式,西山的碧云寺、卧佛寺等大体都是这样。
      此次重建后,明英宗将“悯忠寺”更名为“崇福寺”,并下旨把一部新刊印的大藏经赐给寺院,放在藏经阁中,“永充供养,听所有僧官僧徒看诵赞扬,上为国家祝厘,下与民生祈福。”(《敕谕敕赐崇福禅寺碑》)。至今,这部珍贵的明刊大藏经还保存在法源寺的藏经阁中。
      明嘉靖年间,即公元1550年,明世宗朱厚熜让严嵩主持,在明初修建的北京城的南边,加盖了一个外城,崇福寺(悯忠寺)又重新被圈回到城里来了,位于外城的西南角。从此以后,这个古城的样子,就确定了下来。四百多年过去,至今没有发生什么大的变化。
      明朝末年,后金崛起,开始觊觎中原的广大土地。名将袁崇焕原是万历进士、福建邵武知县,后因心系国家安危,毅然投笔从戎,官至兵部尚书、蓟辽督师。在辽东地区,他率领所部军队,多次击退后金的进攻,击毙了清太祖努尔哈赤,获得宁远大捷。次年,又击败了清世宗皇太极,获得宁锦大捷,被升为辽东巡抚。
      崇祯二年(公元1629年),皇太极率领满清大军,避开袁崇焕的辽东防区,从古北口长城入关,一举攻下河北遵化,兵锋直逼北京城下。袁崇焕闻讯,率领九千精骑,星夜驰援京师。以九千人狙击十万清军,袁崇焕表现出了非凡的胆识,竟然取得了广渠门、左安门大捷,之后他坚守京城,等待援军。清军无法进城,就把怒火撒在百姓头上,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后来袁崇焕领导下的诸王起兵勤王,清军撤退,京师之围方解。
      不料世事就如袁氏自己写的《哭熊经略》诗中所云:“才兼文武无余子,功到雄奇即罪名”,昏庸的崇祯皇帝居然听信了被皇太极所收买的阉党散布的谣言,中了反间计,竟丝毫不念袁将军的救驾之恩,将袁崇焕逮捕下狱,次年(公元1630年)处“磔刑”于菜市口。磔刑,就是千刀万剐。袁崇焕不但被寸寸切割,而且京师百姓也深信他是里通外国,把受害的悲愤都发泄到他的身上,竟至一拥而上,将袁将军的血肉之躯分而食之!历史上还有比袁崇焕更惨的将军吗?他精忠报国,忠君爱民,却被他所效忠的皇帝千刀万剐,被他所保护的黎民百姓生食血肉!“推倚何重杀何酷,一声砉然崩昆仑”,“可怜当日长街上,多少秋风卷氤氲”!袁将军逝矣!所幸其部下有一位姓佘的义士,连夜偷出将军的头颅,送到崇福寺(今之法源寺),而当时的崇福寺僧人深悯将军之忠义和命运之惨烈,冒死为袁将军做了超度法事,之后佘义士将其安葬在广东义园,即今之崇文门东花市斜街,佘义士的后代并世代守墓至今。
      崇祯七年,即公元1634年,僧人德通出面组织,重修了崇福禅寺。那时候距袁崇焕的牺牲已经有五年了,有识之士都知道袁氏是冤枉的,寺庙修好以后,崇福寺又被重新命名为“悯忠寺”——虽然朝廷没有什么作为,但是从悯忠寺的复名,可以看出袁将军的事迹对人心的振荡和民心之所向。直到公元1782年,乾隆朝重新修订明史时,袁崇焕事件的真相才大白于天下,一百多年前冤死的将军得到了平反昭雪。

    上一页 首页 [1] [2] [3] 尾页 下一页
 相关文章
 彭乐山 “三秦大地”纪游    1518 次 2012/7/2
 太阳岛    1921 次 2008/5/24
 张承志:三笠公园    8439 次 2008/5/24
 寻找法源寺    12519 次 2008/5/24
 王志红 美国纪行    19553 次 2012/2/13
 
  • 网址:http://www.chinanwa.com 电子邮箱: 1009068986@qq.com
  • 版权所有:  中国网络作家协会 『 中网协 』
  • Copyright ◎ 2003-2020 www.chinanw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297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