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对封建正统的蔑视与背叛
如果说葬花词哀怨还较多的话,那么黛玉的《五美吟》我们已完全不觉哀怨,相反我们在这五首诗中看到的是黛玉对封建正统思想的蔑视与背叛,对庸俗、偏见的抗争和嘲弄。《五美吟》是将古史或传奇中的五位美女不同的身世、遭遇,加以联想吟诵而成。通过《五美吟》我们可以看到,实际上黛玉是借古人酒杯浇自己的胸臆,把自己的愤懑和理想曲折地反映到对古代女子的遭际评价中去。
《五美吟》中的所吟的五个女子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被男权中心主义彻底物化、奴化、工具化。可以说西施、虞姬、绿珠、明妃都是男权的牺牲品,他们的命运最终都无法由自己控制,而是成为封建社会,成了男权的牺牲品。西施被用来作为攻城陷国的政治工具,虞姬依于项羽而生存,绿珠成了石崇与孙秀挣夺的牺牲品,无辜地送了自己的性命,明妃摆脱不了被汉元帝送到匈奴的命运。黛玉在这里以五人为题材和诗,强烈地表现了对男权的否定。林黛玉以女性的视角,重新审视了历史,以拨乱反正的态度,写出了自己的看法。
《五美吟》的第一首是《西施咏》:一代倾城逐浪花,吴宫空自忆儿家;效颦莫笑东村女,头白溪边尚浣纱。东施效颦一直是大家讥笑的对象,在这里黛玉重新打造了东施的形象,西施千百年来被人们所传诵,他是越国的大功臣,他以已之力,使用美人计,终于帮助勾践打败了赵国,挽救赵国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如果没有卷入这场斗争中西施的人生应该是美好的,可是最终却充当了一场政治阴谋的牺牲品。西施最终以沉江结束了自己的命运,为自己的人生划上了悲哀的句号。但是在这首诗中,林黛玉一反往常人们对于西施的赞美,发出了由衷的感叹:一代的绝色女子就这样葬身于东去的浪花,人们看到汉宫只能徒然地怀念她,而东施呢?虽然被人们嘲笑她捧心皱眉地仿效西施却变更丑了,但是直到老还在溪边浣沙,有着一个平凡而知足的一生。她对西施感到可悲可叹,而对东施却感到可欣可叹。虽然西施的生活是人们向往的,那种“笑倚东窗白玉床”的生活不知被多少人向往过,但是在黛玉眼里,却最终不过是“一代倾城逐浪花”只能付之东流水。而东施直到老了还能在溪边浣纱,一种对生活的满足和对劳动的赞美。西施是历代为们所赞美的对象,可是在这里黛玉并没有苟同于普遍的观点,而是以自己的视野,以自己所处的境地出发为东施鸣冤叫屈。这种为“历史”翻案的作法实际上对西施的否定,对男权为中心社会的否定。
《五美吟》的第二首是《虞姬咏》:肠断乌骓夜啸风,虞兮幽恨对重瞳;黥彭甘受他年醢,饮剑何如楚帐中?在这里仍然显出对黛玉对人格尊严的向往,女性的解放在尊严上是容不得半点放松的。黛玉赞美了虞姬饮剑帐中的节气。“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这与她的“质本洁来还洁去”的思想是一致的。追求的仍然是一种人格尊严。
第三首为《明妃咏》:绝艳惊人出汉宫,红颜命薄古今同。君王纵使轻颜色,予夺权何畀画工?王昭君在这里和西施都是有共同性的,她们都是男权的牺牲品,名义上都是为了国家的利益不惜牺牲自己。传说昭君去和亲是自原的,但是作为一个出身平凡的女子,难道具有超越当时时代,超越当时的民族政策水平的意识?没有,出塞和亲对于昭君来说是一件无可奈何的事情,本身昭君的进宫就是一件另人无可奈何的事情,面对毛延寿的作为,昭君没有任何的反抗能力,只能听任命运的摆布。她又怎能做出出塞的举动?一句话来说,昭君出塞完全是统治者政治斗争中的一个不光彩的角色,她是被利用者,是被男权社会的统治者利用色相进行政治交易的牺牲品。人们一直对昭君的出塞看作是一件重大意义,具有民族气节的行为,但是在这里黛玉一改这一贯的看法,对昭君寄以的深刻的同情。男权主义在这里成了女性美的扼杀者。黛玉在这里向君王发出了斥问和声讨:即使君王你可以埋没才女,但是取舍之权怎么能够随便地交给一个画工呢?这实际是对男权的又一次置疑。黛玉不苟同于世人的一贯看法,这是她做为一名女子对妇女的不幸命运的控诉。“女子越是美好,其命运就越不幸”。[③]
如果说林黛玉写西施、昭君是被男权主义吞没的,她们无法摆脱这种命运,写虞姬虽然尝试着越过男权主义,但是最终却失败了,而写到绿珠时,林黛玉从绿珠这个人物身上看到了绿珠这一现象,女性主体精神的彻底消失。她对绿珠的态度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这表明林黛玉已经从传统的女性意识中觉醒了,如果说在写葬花词时妇女的命运在她的心里被唤醒,那么这时的黛玉对妇女的命运已是觉醒。她在《绿珠》写道:瓦砾明珠一例抛,何曾石尉重娇娆?都缘顽福前生缘,更有同归慰寂寥。绿珠是受害者,在她心里有着严重的奴性思想,在诗中林黛玉对绿珠的死的价值问题提出了质问:你绿珠只是石崇他们的奴隶、玩物,他们这些人何尝是爱过你绿珠的呢?你为了他们而殉情值得吗?你的死只是这群统治者窝里斗的牺牲品,他们没有你为之而死的价值,没有你为之而死的意义。西施、昭君的都是男权的牺牲品,但是他们毕竟还有一个公认的世俗看法,那就是为国的一面,而你绿珠却只是一个普遍的女子,你的死是不值得的。石崇被杀,你的殉葬是值得的吗?她值得你为她而死吗?林黛玉在这里提出了女性的价值问题,这是女性冲破封建意识的最主要的一面,只有承认女性自己的价值,才能寻求女性解放自己的出路,黛玉在这时通过绿珠这一形象,提出了女性命运前途,不仅要摆脱男权主义的影响,而且要明确自己行为的价值取向。应该说在这首诗中,黛玉对女性的生存也价值取向有着越来越强烈的看法。
《红拂》一诗可谓把黛玉的女性解放意识表现得更加清晰,也将这组诗的思想意义推向了顶峰。长揖雄谈态自殊,美人巨眼识穷途。尸居馀气杨公幕,岂得羁縻女丈夫?在这里林黛玉赞扬了红拂的行为,红拂是一个“可欣可羡”“有才色”的女子。黛玉在诗中写到红拂独具慧眼,以非凡的胆识投奔李靖。红拂选择李靖,不是找一个终身的依托,而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理想与追求,希望和李靖能共举前程。红拂与李靖是处于平等的地位的,这反映了林黛玉在对人格的追求上,希望平等的思想。林黛玉赞扬了红拂的“女丈夫”气慨,这在当时封建社会是不可思议的事情,红拂与李靖的私奔是不被封建社会所容的,是被那个男权主义社会所斥的。林黛玉在这里却偏偏赞扬了红拂的行为,欣赏她的行为,实际上这正是黛玉的人生梦想,黛玉希望能做这一个这样的选择,她管它什么封建的束缚。正如红拂的选择是李靖,而黛玉的选择是宝玉,黛玉希望自己也能象红拂一样勇敢地决定自己的未来。这是黛玉之于封建社会的不合拍,是能对当时封建社会的反抗与叛逆。是她做为一名女性希望冲破封建的传统道德意识形态,寻求个人人生幸福的向往。
总结这五首诗,咏西施,说明了西施因美而失去了自由,还不如东施能白头到老,平凡的劳作,咏虞姬,说明当叛徒被杀不如守节自刎而死,咏明妃,说明了明妃的悲剧在于皇帝所托非人,咏绿珠,说明了绿珠为石崇殉葬完全不值得,咏红拂,赞扬了红拂和李靖私奔是正义之举。在这五首诗中,什么封建的传统伦理道德,什么封建社会的三纲五常,什么封建社会的“三从四德”,“从一而终”“女为悦已者容”,什么所谓的封建正统等封建理论思想在林黛玉这里都全部被埋葬。黛玉抨击了男权主义思想造成了妇女的悲剧命运,千百年来,妇女的命运只能在男权的支配之下在夹缝中寻求生存。西施、虞姬、明妃、绿珠都最终是男权的牺牲品,不管她们什么样的地位,都无法摆脱男权的限影,都无法寻求自己人生的道路,只能无助地任由别人安排自己的命运,虽然虞姬抗争过,争取过,但最终却失败了,是个失败的“红粉英雄”。红拂的成功在于她的追求,她的自信的选择和他对世俗的勇于抗争。黛玉在那样的封建大家族中敢于这样直陈自己的观点,表达与世俗不一样的意见,这是一种对自己命运的抗争,长期的贾府生活使她逐渐认识到做为一名女性如果不能自主自己的选择,只能成为牺牲品。她的骨性意识里已不再是那苦苦啼啼的意象,多的是一种对于现状的不满与叛逆,她扫光了所有的封建伦理道德,她希望摆脱困状,希望寻求自己的幸福。女性解放的意识在这里已是非常的明显。
四、对生活对爱情的大胆追求
林黛玉的女性解放意识不仅表现在她的叛逆,她对封建正统的蔑视,而且还表现在她在对爱情的追求上的大胆、炽烈。“谁能将爱情的镜子前面将自己灵魂遮掩?黛玉诗词中光芒四射的是那些表达坚贞执着爱情的篇章”[④]
她的《题帕三绝句》强烈地表达了她对爱情的追求。
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洒闲抛却为谁? 尺幅鲛绡劳解赠,叫人焉得不伤悲!
抛珠滚玉只偷潸,镇日无心镇日闲。枕上袖边难拂拭,任他点点与斑斑。
彩线难收面上珠,湘江旧迹已模糊。门前亦有千竿竹,不识香痕渍也无?
这三首诗应该说从技巧是没有什么新奇之处的,但是我们看三首诗是一位女子痴情的表现,是林黛玉哭出来的。贾宝玉不顾礼法,大胆赠送手帕,而林黛玉在这里也不避嫌疑,利用手帕大胆地倾诉了自己的爱情,是对扼杀人的天性的封建礼教的控诉和抗议。林黛玉就是林黛玉,她不因周围的环境的压抑而放弃自己的追求,对于封建的礼法,她是全然不顾的,通过手帕大胆地抒写了自己的爱情观。这是她向宝玉传递感情的“情诗”,是她向封建礼教宣判的宣言书。“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洒闲抛却为谁?”林黛玉大胆地表达了自己的爱情痛苦,这在当时的环境中是很前卫的,虽然薛宝钗对宝玉也有意,但是宝钗从来不表现自己,在这个家庭的成员面前显得规规矩矩,而黛玉的反叛性格决定了她敢于这样直露地表现自己的感情。更难能可贵的是在黛玉的感情中,它有着坚贞的爱情理想,希望象湘妃竹那样也可以“不识香痕渍也无”。爱情的专一,是女性自尊自爱的重要一条,也是黛玉对一夫多妻制社会的一种反叛。更是作为女性解放意识里重要的一面,女性要寻求自已的人格尊严,就必须和男性寻求同样的平等,一夫多妻的社会形态实际上就是对女性的一种不尊重,把女性看作男性的附庸品,可以任由男性来摆布和选择。林黛玉渴望专一的爱情,这是她对爱情的反映,也是她在争取爱情上的宣言。
五、结束
从黛玉的许多诗里,我们可以看出黛玉那敏捷的诗才和不断的艺术追求。重要的是在这些诗里,我们读出了一个寄人篱下的女子的觉醒,做为处于封建统治阶层的女性解放意识的觉醒。林黛玉的解放意识源于她的个性解放思想。个性解放要求冲破封建的束缚,冲破传统的封建伦理观念,传统的“三从四德”“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思想影响。在林黛术的诗词中我们无不体会到在林黛玉身上体现出来的对于封建的反叛性,追求个性的解放,追求个人尊严。他是封建的上层阶层,但是他却时刻在反叛着他的阶级,在环境的压抑中,他不尊从社会的旧制,不理会封建传统的理念,大胆追求生活,追求爱情,他是那个时代女性的骄傲,是那个时代女性的希望与楷模(当然我们不考虑黛玉的弱性)。在不拘成法中,他是贾府众多女性的奇葩。林黛玉的思想解放意识告诉的众多女性:女人你的名字不是弱者。
注释:
[①] 蒋和森《林黛玉论》选自《红学三十年论文选编》中 百花文艺出版社P300
[②] 蒋和森《林黛玉论》选自《红学三十年论文选编》中百花文艺出版社P306
[④] 林同《林黛玉诗词中的自我形象》《盐城师专学报》社科版 1986年第3期
参考文献:
[1]红学三十年论文选编,百花文艺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