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的“别称”
端午亦称端五,是我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也称重午。此外,端午还有许多别称,如:夏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等等。
端午节的别称之多,间接说明了端午节俗起源的歧出。事实也正是这样的。关于端午节的来源,时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种说法,诸如:纪念屈原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等等。迄今为止,影响最广的端午起源的观点是纪念屈原说。在民俗文化领域,我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都与屈原联系起来。俗说屈原投江以后,当地人民伤其死,便驾舟奋力营救,因有竞渡风俗;又说人们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为蛟龙所食,后因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做成后来的粽子样。
品味东北端午情
转眼端午节又快到了,那天办公室里同事之间聊起粽子话题,有称肇庆裹蒸粽香的,有说嘉兴火腿粽味美的,正说得热火朝天,一旁的东北籍同事老李说话了:“你们知道东北人是怎样过端午节的吗?”一说起来,众人大挠其头,表示确实不知。老李得意洋洋:“不知道吧?我们东北人过端午节的风俗除了吃东北粽子,还要吃凉糕和鸡蛋,风味和你们吃过的大不一样,准保你们没试过。”
老李说,东北人过端午节没有南方繁复,粽子没那么多花样,但也有自己的特色:外观没什么特别,剥开棕叶,雪白光洁的粽子出现在眼前,米粒晶莹紧凑,仔细一嗅还透着一股枣香,用筷子夹开,粽子正中嵌着一颗硕大油亮的红枣,与之相衬,一雪白一鲜红,不仅形美且枣香愈浓。
据说,东北粽子都是用东北的优质黏米制作,沾上白糖啖之,米粒的韧粘性恰到好处,有咬劲且清香无比,白糖粒混于其中,清甜之余独具一分爽脆滋味。与平时吃到的粽子相比,东北粽子简单却不粗糙,啖啖入口都是实在的感觉。如果说东北粽子是北方大汉,那么东北凉糕则是北国佳丽了。东北凉糕和糯米团子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用糯米做成,一个个洁白剔透的,用筷子颤悠悠地夹起一个一咬,软软韧韧的糯米皮被咬开后,里面的青红丝馅煞是诱人,再来一口,柔韧的糯米皮、清爽的馅料和里面夹着的白砂糖粒混合,口感颇佳,说它色美味甜一点也不为过。青丝红丝可是东北独有的特产,青红丝馅儿的月饼伴随着许多东北人童年的回忆,相信这青红丝馅儿的凉糕也可以一解乡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