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端午节庆祝活动中,“龙舟竞渡”是最主要的习俗。赛龙舟的目的,一是祈求农业丰收,二是驱瘟疫。每逢端午,往往村村出动,水推龙舟,岸涌人流,场面颇为壮观。可惜的是,古时竞舟场面,早已成为历史。今天,我们只能从有关的藏品中了解到当时的盛况。 元代画家吴廷晖曾经绘制过一幅《龙舟夺标》的作品,其中展现了三艘龙舟在河中竞渡的场面,主龙船装饰华丽,前后两舟则摇旗呐喊,锣鼓喧天。目前这幅作品被收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由宋到清,比较著名的画还有张择端的《金明争标图》,宋人《龙舟图》,元人王振鹏《龙舟竞渡图》等。其中一些精品,还被制作成为了缂丝制品,如清代就有一幅《龙舟竞渡缂丝轴》。缂丝是一种以特殊方法织成的丝织品种,再将画稿衬于经线下,用毛笔将花纹轮廓描摹到经纱上,用多把小梭子穿引各色丝线,由于制作复杂,而尤为珍贵。 除了绘画和缂丝,在清代的瓷器中,我们也可以看到龙舟竞渡的场面。 最早的龙舟邮票,是由福州书信馆于1895年8月1日发行的商埠龙舟邮票,全套9枚,同图异色异值。票图正中是一条由20多人驾驶的龙舟正破浪向前,其背景有起伏的山峦,山脚下是喧闹的江河,河岸边有林立的樯桅和众多助威的观众。中国香港邮政曾经在1985年6月19日发行了一套《端午节》邮票以及小型张,其中也展现了赛龙舟的场景。2001年的端午节(6月25日)的时候,国家邮政局发行过《端午节》特种邮票一套3枚,第1枚即为“赛龙舟”,以我国传统的木版年画构图,两条龙舟你追我赶,舟上插着“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彩旗,一派吉祥气息。在这套邮票中还可看到端午节的其他习俗,如包粽子、避五毒等。 在古代,5月俗称“毒月”或“恶月”,因此古代人们在端午节时通过各种方式来“驱邪降福”,这也使得我们现在能够看到许多相关的物品。在明清时期,我国民间就有“五毒钱”,其中一面为钟馗以及“驱邪降福”四字,钱背为虎、守宫、蜘蛛、蛇、蟾蜍五物,即所谓“五毒”,像这样的“五毒钱”还有好几种图案。 2002年中国人民银行曾发行过一枚《端午节》银币,正面图案为屈子祠,背面图案为龙舟竞赛图。 在江淮地区,古代端午节的时候,家家户户都悬挂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清代画家黄慎曾经画过一幅《端午钟馗图》,画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钟馗与孩子嬉戏,而且从他的手中,以及背景的花瓶中,也可以看到人们在过端午节时,放置的菖蒲和艾叶。 端午佩香囊,也是人们驱邪的一种方法,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等物,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夺目。 今天,我们过端午节,除了延续有关的习俗之外,更是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