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 络 连 接 世 界

会员管理
 带雨的云 558
 王风 372
 作协推荐 307
 运河散人 263
 零度 261
 古月重升 210
 郑永涛 173
 张天珍 169
 轻舞飞扬 154
 孙新坤 154
  •  第二种忠诚(中篇小说...
  •  第十二章 山神土地...
  •  第十一章 除魔告城隍
  •  第十章 都城隍判官互...
  •  第九章 化梦点才子...
  •  第八章 化梦点才子(...
  •  第七章 遇仇人禅定...
  •  第六章 与地藏菩萨对...
  •  第五章 悟德收妖僧
  •  第四章 乱法坛悟德羞...
  •  楼梯寄情
  •  她说什么了
  •  吴稚晖何许人也
  •  《爱,能勿劳乎?忠,...
  •  枫叶的招摇
  •  自在杨花
  •  “地坛”的魅力
  •  田间小路
  •  人散茶已凉
  •  发自病榻的心语
  •  浅伤
  •  溱沁
  •  孤煞
  •  梦魇
  •  奈何
  •  道
  •  淡然
  •  天道
  •  超脱
  •  英雄决
    当前位置:首页   散文分类 >> 天地人间 >> 大苇塘与高梁地小调
  • 大苇塘与高梁地小调
  • 来源:原创 作者: 张建 日期:2008/7/19 阅读:2169 次 【 】 A级授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大苇塘与高梁地小调

    家乡地处北京东南郊古称延芳淀的湖沼地带,地盐碱,多坑洼、贫瘠溥产易  而无鱼盐之利。土坯房建在水中高台,四面围绕水生旱生无边无际的芦苇,村内十多个大小不等的原始水塘,绝大多数比这里的居民古老。最大的苇塘三二十亩,小者五六亩水面,彼此之间有自然水沟相通,村庄四周原本低洼的土地多少年来村中用土,更使门里的土地斜坡型漫向村庄,在雨季涨水期,村庄如水中破败的小岛或江洋中一艘破船。

    平重超标的土壤盐度,一年一季的洪涝灾害,使这片土地只适合种高梁这类耐盐碱搞洪涝的农作物,尤其称为大家吐的散墨土更是除了高梁任嘛不长;而最大的芦苇塘也正处在村东的北面,水域东西狭长四五百米、南北宽一百米、北上坡四五十米宽,最低洼易积水的地方种麻。由麻地往北就是一望无际连绵不绝的高梁青纱帐,两千多亩地并与邻村相接,红高梁、白高梁、粘高粮、牛腿高梁、小高梁以及后来的杂交高梁,每逢初夏绿油油幽深无尽,使人发怵。涨大水时高梁已经吐穗,高梁地里可以随便行船下网,密密的高梁,还能截住上游冲下来的柁檩,甚至溧来黑漆漆的棺材。高梁与家乡人就在这样的环境下生长成熟年复一年。

    少年时代从没有离开过芦苇塘和高梁地。物质与文化生活的双贫乏,农村娃娃除了弹球,打雀儿,就剩摸鱼掏蛋高梁地里捉迷藏了。大苇塘南北岸边是粗壮的杨柳树,北岸一颗繁茂的柳树,由于风雨的袭击正好歪在苇塘的苇稍上,几个光屁溜眼儿的小伙伴在夏天正午的骄阳下爬上能,一边编柳条帽,边注意苇塘深处的动静,见有水鸟水鸭起落便立即跳进苇塘找到鸟巢掏蛋,一掏一准。因为水鸟经常飞进飞出的地方,肯定有蛋或者小鸟。钻进钻出是很辛苦的,半人厚的腐泥又脏又臭,蚊子在芦苇深徙大白天追着人叮咬,而且又狠又准,每次从芦苇深处出来,身上至少要带十几个红包儿,痒得难受,叮掏鸟蛋的孩子们的然乐此不疲,其原因不完全是好玩儿,在那个玉米面窝头都吃不饱的时代,掏几十个鸟蛋解馋该是什么滋味儿?曾经历那个时代的人们都有这种体验。

    苇塘里摸鱼,苇塘外堵坝截鱼,都是少年乐事,尤其截鱼,那时,水清亮清亮的,每逢上游来水不大或农心浇地时节的渗水流入苇塘从而涨水时,在苇塘出水处比较窄的地方用硬泥和树枝芦苇揉在一起,挡一道水坝使上下水位悬差在一米左右,在坝中间开一出水口,也可以开两三个,口底放几块砖压一块塑料布式者草席之类,坝下正对水中放一密竹筐或者大筛子,筐底用木棍支住或者架住,夜深人静时苇塘里各种鱼都随着水的流动游到出水口试图通过水坝。蹲在不远处倾听一声一声啪啦啪啦的声音,那感觉比后来在北京音乐厅听克茉德曼还要惬意。

    高梁地里的“妊头”,在今天的记忆中挥之不去长久萦绕。所有农作物的妊头里,就数大高梁的妊头好,没打苞时砍下吃在嘴里鲜嫩馨香,伙伴们在一起经常吃个肚圆,然后一背筐一背筐地背到家里,即当菜又当饭,唉!那年月的高梁地呀。

    提起高梁地还有一桩公案。小时和大人在一起洗澡式闲逛时(大概第一批知青下乡无不久),经常听到高梁地小调这句话,言者神神秘秘,当我好奇地问起时总免不了挨骂。懂事以后,才知道那是黄色小调属于低级趣味的东西,当时是不许公开唱的,直到今天高梁地小调也没上大雅之堂。

    高梁地小调的出现并非偶然。上个世纪初叶到解放前,与北京近在咫尺的周边农村更加深重地体验了贫穷战乱的中国社会;八国联军、义和团、辛亥革命、清帝退位、五四运动、袁世凯复辟,直奉之战、真皖之战、蒋奉之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袁世凯、段祺瑞、冯国璋、张作霖、吴佩孚、冯玉祥、日本人、殷汝耕走马灯一样一遍又一遍地掠夺这片上地,糟塌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尤其民国二十八年以后,溃兵游勇奸杀掳掠,一个村庄接一个村庄地洗劫,以致被百姓称为红眼军,民怨沸腾而不聊生,纷纷铤而走险落为匪,家乡人们的生活岂只水深水热!更有甚者,今天用铜板,明天用钢洋,后天改老头票,省县也印法币之外的流通钞币,连张家湾一个小镇也曾自印钞票在本镇流通使用,那个时代的普通小百姓,实际上已外在半死不活的死记亡边缘。

    饱吹饿唱,高梁地小调就在这个大的社会背景下产生并经传唱不断加工发展,掺进不少黄色东西,走投无路的百姓聊以自慰穷找乐儿罢了。就其内容而言:寡妇思春光棍想女人也不悖常理,却恰恰是一种民声,有一句;猛想我的情郎哥不能吃凉的。有些内容是那个时代的真实写照是对那个时代的控诉,如:那当兵的没有好东西……一拉就拉到高梁地……之类。语言音质通俗流畅,确是无奈中的百姓声音。如果百姓真的是天,高梁地小调就是天籁,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低见牛羊”异曲同工,只不过一个在草原,一个在平原而已。

        那个由大苇塘高梁地组成的青纱帐没有了高梁地小调,也早被流行歌曲所取代。其实只有民间的才是最好的,应有人进行一次调查发掘像民间文学故事那样使之传下去,因为那是用声音记载的时代脉络,这也同样需要考古历史工作者的参加。
 相关文章
 刘洋 温馨的萨克斯    7332 次 2012/2/13
 徐天立 浩然还在    1905 次 2012/7/4
     1316 次 2012/11/20
 惜缘    1617 次 2012/12/8
 长沙的火煲殿    1289 次 2012/12/8
 
  • 网址:http://www.chinanwa.com 电子邮箱: 1009068986@qq.com
  • 版权所有:  中国网络作家协会 『 中网协 』
  • Copyright ◎ 2003-2020 www.chinanw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297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