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 络 连 接 世 界

会员管理
 带雨的云 558
 王风 372
 作协推荐 307
 运河散人 263
 零度 261
 古月重升 210
 郑永涛 173
 张天珍 169
 轻舞飞扬 154
 孙新坤 154
  •  第二种忠诚(中篇小说...
  •  第十二章 山神土地...
  •  第十一章 除魔告城隍
  •  第十章 都城隍判官互...
  •  第九章 化梦点才子...
  •  第八章 化梦点才子(...
  •  第七章 遇仇人禅定...
  •  第六章 与地藏菩萨对...
  •  第五章 悟德收妖僧
  •  第四章 乱法坛悟德羞...
  •  楼梯寄情
  •  她说什么了
  •  吴稚晖何许人也
  •  《爱,能勿劳乎?忠,...
  •  枫叶的招摇
  •  自在杨花
  •  “地坛”的魅力
  •  田间小路
  •  人散茶已凉
  •  发自病榻的心语
  •  浅伤
  •  溱沁
  •  孤煞
  •  梦魇
  •  奈何
  •  道
  •  淡然
  •  天道
  •  超脱
  •  英雄决
    当前位置:首页   古典文学 >> 四大名著 >> 揭掉曹雪芹外衣:哪里是文学圣人?
  • 揭掉曹雪芹外衣:哪里是文学圣人?
  • 作者: 陆平 日期:2008/3/14 阅读:8179 次 【 】 A级授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红楼梦》一书,在小说史上极为独特,因为它有"脂砚斋"这样一个批书人。小说有批书人,也不是什么太真奇怪的事。但其他书的批书人,多不和作者同一年代,就算是同年代,很多也不相识,更无权干涉著书者的写作意图和计划。而《红楼梦》一书,最早期的版本都是有脂批的,似乎只有脂砚斋批阅后,该书才可以获许流传。所以,我感觉是这样一回事:脂砚斋就是"曹家班",代表了曹頫和许多能诗通文的曹家女眷,曹雪芹其实根本没有经历过曹家繁盛时的一切,都是他们给曹雪芹提供了资料,口述当年的事实,甚至不排除"脂砚斋"直接动手写草稿,再由曹雪芹编辑增删,最后由脂砚斋批阅后,才正式向外传抄。其实《红楼梦》书中也清清楚楚地说明曹雪芹的职责就是:"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这分明就是一个编辑整理者的活儿,他整理的并非只是《风月宝鉴》等旧书稿,也应该有不少"脂砚斋"提供的原始资料。

    曹雪芹未必就是曹家最嫡系的传人,他有可能像《红楼梦》书中的贾芸、贾芹那样,是个曹家的远亲。在旧时,写小说和说书、唱戏一样,并非是 "大有前途"的事情,当时写书没有版税稿酬可拿,不会像现在的某才女那样可以靠"写"书掘得第一桶金,得以在京城黄金地段买楼。旧时写小说只是逗人开心消遣的一种玩意儿,是上不了台盘的。比较有身份地位的文人,是不屑于写小说的,就算是想抒发自己的满腔情愫时,也往往选择写诗作文。陈述故事时,往往用文言文的形式,诸如笔记尺牍之类的。明代文人张岱也是早年富贵,晚年落魄,和曹家人境地相仿,但他的《陶庵梦忆》全是短篇古文。冒襄怀念董小宛而写的《影梅庵忆语》,沈复回忆闺中妻子写的《浮生六记》,虽都是非常动人的感情故事,但都不是小说体例,全是文言文。蒲松龄的《聊斋》,也是文言文的形式,仿照唐代志怪故事一类的模式。所以,小说这种文体,一般都是非常接近于民间艺人的文人写的,写这个也不是什么很光彩的事,故旧小说上多不署名或不署真名。

    最近有人提出一种观点,《红楼梦》的真实作者其实是曹頫,只有他才有更身临其境的经历。这虽也有几分道理,但推想曹頫未必能有时间精力写这样一部小说,再说他可能对小说这种文体也把握不好,所以最有可能的是,曹雪芹从曹頫这里获取了素材,然后自己再加以改写而成。

    当然,也未必只有从曹頫那里才能得到小说素材,曹家的女人,即住在北京十七间半房的曹寅的妻子李氏(李煦的妹妹),曹雪芹已故伯父的妻子马氏以及其他一些我们从资料中不曾得知的闺中女人都可以提供素材,乃至或直接或间接地参与了写作。对于她们这些亲身经历了繁华年代的人,家道败落后日子里,她们能做的就只能是一遍又一遍的回忆。所以,将这一切写出来,也是她们很乐意也很擅长的事情。当然她们不可能署真实姓名,"脂砚斋"可能就是她们的化名,庚辰本眉批中有:"凤姐点戏,脂砚执笔事,今知者寥寥矣,不怨夫?"看来,书中的女子是有以她们为原型的。上面所引的裕瑞的文字中也说:"所谓元迎探惜者,隐寓原应叹息四字,皆诸姑辈也"。《红楼梦》中描写闺阁雅事的文字,很多透着女性的心态、女性的思维,其中的细腻生动之处,似乎非女子之手难以写出,这恐怕不是"身胖头广而色黑"的粗汉子曹雪芹能写好的。

    曹雪芹的友人敦诚在《寄怀曹雪芹沾》诗中写到:"扬州旧梦久已觉,且着临邛犊鼻裈……"这里的"扬州旧梦"常被人解释成曹家过去的繁华盛景,相传后面还附有一条注释:"雪芹曾随其先祖寅织造之任",但这条注释是夹注,并非原诗中就有,未必是敦诚的本意,且"随其先祖寅"一事和曹雪芹的年龄怎么算也不合卯。其实这"扬州旧梦"用在诗词中一般是套用小杜的那句"十年一觉扬州梦"。如果是作此解释的话,那就是说曹雪芹早年也可能十分荒唐,混迹于青楼妓馆之中,直到床头金尽,才"且着临邛犊鼻裈",老老实实地穿起大裤头子刷碗干活,呆在家里守着自己的老婆。

    我们看《红楼梦》一书中像妓女云儿之类的形象,写得十分生动,当是曹雪芹从实践经验中得来,另外从敦诚劝曹雪芹"劝君莫弹食客铗,劝君莫扣富儿门。残杯冷炙有德色,不如著书黄叶村"的话来看,曹雪芹是个经常"弹食客铗"、"扣富儿门"、吃"残杯冷炙"的主儿,所以他一开始拿《红楼梦》换烤鸭吃的事也毫不稀罕。书中刘姥姥进大观园打秋风的文字写得十分生动细腻,也应是曹雪芹有贴身体会的结果。当然,这也不算什么太丢人的事儿,孔子都说:"富而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只要有钱赚,当马夫咱也干。

    另外,曹雪芹也未必就像我们后人想像的那样贫困至极,什么"蓬牖茅椽,绳床瓦灶",多半是文学化的夸大之辞,不能呆看。如果真是这样穷,曹雪芹未必有能力在第一个妻子死后很快续娶"新妇"。鲁迅先生曾说过这样一段话,很是精辟:

    我平日常常对我的年青的同学们说:古人所谓"穷愁著书"的话,是不大可靠的。穷到透顶,愁得要死的人,那里还有这许多闲情逸致来著书?我们从来没有见过候补的饿殍在沟壑边吟哦;鞭扑底下的囚徒所发出来的不过是直声的叫喊,决不会用一篇妃红俪白的骈体文来诉痛苦的。所以待到磨墨吮笔,说什么"履穿踵决"时,脚上也许早已经是丝袜;高吟"饥来驱我去……"的陶征士,其时或者偏已很有些酒意了……

    所以,曹雪芹先生做书时,不见得真是"举家食粥",穷得快饿死,但后世为了突出曹雪芹先生贫困中"不图名、不图利",发奋著书的高风亮节,故意片面夸大曹雪芹当年的困境,这未必完全符合事实。

    三、曹雪芹果真身通百艺?

    周汝昌先生夸曹雪芹琴棋书画无所不精,是什么"大园林建筑学家、大服装陈设专家、大音乐家、大医药学家、美食专家……"等等,也全是过誉之词。虽然《红楼梦》书中堪称杂学旁收,写了不少这方面的内容,但绝不代表曹雪芹就是此中一流高手。

    其实我们细翻《红楼梦》一书,前八十回中对于琴棋书画的内容写得很少,反而倒是续书中写得更多一些。以棋为例,曹雪芹描写的多是"赶围棋儿",这大概不是真正的围棋下法,而是用围棋盘玩的另一种游戏。第二十回中这样写:

    黛玉笑道:"偏是咬舌子爱说话,连个'二'哥哥也叫不出来,只是'爱'哥哥'爱'哥哥的。回来赶围棋儿,又该你闹'幺爱三四五'了。"

    我们知道,下围棋时,讲得是手谈,正所谓"山僧对棋坐,局上竹阴清。映竹无人见,时闻下子声",哪有嘴里吆喝"幺爱三四五"的?看来并不是真的围棋。当然,要说曹雪芹一点也不懂棋,也未必,第六十二回中说:

    "探春因一块棋受了敌,算来算去总得了两个眼,便折了官着,两眼只瞅着棋枰,一只手却伸在盒内,只管抓弄棋子作想……"

    看来曹雪芹也知道两个眼可以活棋,也知道点官子方面的知识,但对围棋方面的事情写得很不够,还不如人家续书中写了"让子"、"倒扑"、"荷叶包蟹势"、"黄莺搏兔势"、"三十六局杀角势"等诸多围棋术语。按曹雪芹的描写,元、迎、探、惜四姐妹应该是分别擅长琴棋书画的,但对于迎春棋才方面的描写十分不够,其实依迎春的性格,倒也真像个喜欢下棋的女子。我们看现在棋坛上公认的围棋第一高手李昌镐,也是生性木讷呆板,"针扎了也不知道哎哟一声",这句词形容在李昌镐身上,也非常合适。只不过李昌镐身负天下围棋第一人的盛名,这"缺点"也成了优点,人们也不讲扎针"哎哟"不"哎哟"了,尊称其为"石佛"。其实关于琴棋书画的描写,曹雪芹写得都不是很生动,还不如金庸先生在《笑傲江湖》中写黄钟公、黑白子、秃笔翁、丹青生他们四人时,把琴棋书画和这几人的个性、武功等融为一体,并穿插诸多琴棋书画方面的掌故,写得很是生动出采。

    另外,就算是小说里描写的神乎其神,也不能代表作者本人就是这方面的顶尖高手,金庸小说中写过"珍珑棋局"这等比"发阳论"不知难多倍的大型死活题,也不时出现诸如黄眉僧PK段延庆这样既比棋力又比内力的精彩场面,但金庸先生的棋力据说也不甚高,估计高不过业余三段。金庸先生小说中写过什么"好逑汤",有"荷叶之清、笋尖之鲜、樱桃之甜",樱桃里还塞上斑鸠肉,那滋味想想就垂涎三尺,还有什么"二十四桥明月夜"--把豆腐弄成圆球明月状之类,都是匪夷所思的菜肴儿,难道金庸先生就是名厨?我们知道,绝非如此。同理,曹雪芹先生的《红楼梦》中不过写了几个菜名儿,讲了讲"茄鲞"的做法,并不代表他本人就是神厨或者美食专家。至于医药学家,更不沾边儿,难道曹雪芹在书中写过几个药方,知道麻黄、枳实是疏散的药物就是医学家了?那金庸小说中到处可见诸般毒药、解药,又有各种内功心法、经脉穴道的学问,金庸先生岂不成了当世第一神医,有如蝶谷医仙胡青牛一般?

    我们知道,明清之时,书画也可以成为有价商品,虽然当时书画家的地位和收入远不及现在,但是好的书画自然也有人提着白花花的银子追着买。比如八大山人、郑板桥等等,都曾以卖画作为一项重要的经济来源。曹雪芹如果真的书画极佳,他何不卖点书画来换"南酒烧鸭"呢?如果他当年的画的确抢手,那现在肯定也会有曹雪芹的画传世,像明代的唐寅、仇英等人,比曹雪芹又早了上百年,还有画作传世,曹雪芹怎么就没有留下一张画来呢?可见曹雪芹就算是会画,水平也不是太高,达不到人人抢购收藏的水平。所以,把"大园林建筑学家、大服装陈设专家、大音乐家、大医药学家……"等一大堆头衔套在曹雪芹身上,是很不合适的。周汝昌先生确实对曹雪芹太过崇敬了,以至于达到痴迷的程度,周先生曾这样说:

    在雪芹想来,物是由"无机"而进化到"有机"的,由初级灵性而上升到高级灵性的,在《石头记》中,其'公式'即是:石→玉→人。这分明带有一种朴素的物类进化思想……达氏确立'种源进化论'是在1858年,时为相当于清代的咸丰七年,比雪芹晚了一个世纪之久了呢!这就不能不对雪芹的思想之高度称奇呼异了。

    将石头变人的故事和进化论等同起来,无异于将"二踢脚"和"大力神3"型火箭相提并论,而且就算是"石头变人"的故事,也不是《红楼梦》首创,人家《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就是石头变的,而且成书明显早于《红楼梦》。像这样的说法,我们只能在哑言失笑后摇头感叹,周老先生对曹雪芹的痴迷追捧程度,一点也不输于现在追明星的"粉丝"们。

    综上所述,曹雪芹嘛,也未必就是高高在上的文学圣人,《红楼梦》也不是他一人之力的作品,而是曹家人"集体智慧的结晶"。这其中,曹雪芹当然也功不可没,他做了整理、统筹、润饰、传抄等非常重要的工作,他的文笔也相当出色,堪称"传神文笔足千秋",在我国旧小说中别开生面,独树一帜,从此不朽。但曹雪芹未必就是带着伟大的理想和抱负来创作《红楼梦》的。至于什么反封建,揭露封建社会和统治阶级的丑恶之类的主旨,更是曹雪芹做梦也没有想过的。

    假如我们真能通过时间机器回到当年,见到真正的曹雪芹,说不定会发现曹雪芹是个身胖脸黑,嗜酒如命,放浪形骸,出言无忌的人。一如现在的朔爷,对我们大讲:"我打过架,吸过毒,嫖过娼,坐过牢……"但我觉得,或许这样的曹雪芹,给我们的感觉反而更平易可亲,更具有人格魅力。(本文摘自《捶碎红楼》 江湖夜雨 天津教育出版社)

    上一页 首页 [1] [2] [3] 尾页 下一页
本文共有评论 0 篇︱查看本文的评论
 相关文章
 
  • 网址:http://www.chinanwa.com 电子邮箱: 1009068986@qq.com
  • 版权所有:  网络作家网 『 中网协 』
  • Copyright ◎ 2003-2020 www.chinanw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29743号-5